书城现言女人婚姻纠葛
575900000001

第1章 当局者迷,旁观者不清

时间一晃,到了二000年深冬。

这一年的冬天特别地冷,这样的气候对于夏无盛暑,冬无霜雪的平川市来说是异常的,至少与往年相比起来就显得格格不入。张荔枝坐在宽敞明亮却封得严严实实的办公室里,拆阅着读者的来信。

张荔枝所在的花芯杂志社,旗下办有一本女性刊物,她是这本杂志的主编,同时也主持着这本杂志中女性情感话题这个栏目。每天,她都会收到读者的来信,有时候几封,有时候十几封,读者大多数为女性,向张荔枝阐述的,通常与情感有关。

张荔枝阅信无数,她将读者遇到的问题归纳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已婚女人写来的,无非就是说自己的男人出轨或者濒临出轨,当然,也不排除有部分女人向张荔枝坦承她们的身体或者心理正慢慢向轨一侧倾斜,她们用各种事实向张荔枝阐述内心的困惑及痛苦;另一方面则是正在恋爱中或正准备迈向婚姻的女子写来的,她们也是陈述内心的恐慌,对婚姻和爱情的不确定,这一部分人在犹豫不绝;第三种情况则是一些情窦初开的女孩,多为中学生,她们往往会告诉张荔枝,自己的初恋,看到对方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三类情况相较,张荔枝更喜欢处理后者的来信,在阅读她们的信件时,她仿佛看到,女孩们的脸上正泛着羞涩的红晕,泛着对爱情的希望与憧憬,单纯而美好。

而这份单纯与美好,于她而言,却是远去了。

眼前的这封来信是从河北寄来的,寄信的是个女研究生,她说自己喜欢上了隔壁邻居,而他已经结了婚,女儿都有好几岁了,她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就想到向张荔枝求助。女孩在信的结尾说,荔枝主编,我一直非常欣赏你对情感处理的方法,现在,你告诉我应该怎么办,是放弃,还是坚持下去?无论你让我做哪种选择,我都听你的,只希望,你给我一个答案……

面对着这份信任,张荔枝捧着信纸摇摇头苦笑。很多时候,她自己都不知道爱情是什么,婚姻是什么。是两情相悦?还是在一个屋檐下过日子,相敬如宾?不得而知。有句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是,旁观者也不一定时刻是清醒的。旁观者也有自己的棋局,不一定就看清透。张荔枝觉得,用这段话来形容爱情和婚姻,是非常合适的。

她不是圣人,只能从理性的角度去帮读者分析。她也不知道自己的这份理性能不能算得上理性,能不能帮得上忙。但她知道,也只能这样了。回了信,她转身,望向玻璃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不禁自嘲,自己什么时候有能力左右别人的情感了?这样想着,于是在心里泛过一个影子,掀起一阵涟漪。像春天的风,夏天的荷,秋天的菊,那样清晰明朗,当然,也像这冬天的温度,让人觉得寒冷。她想起了远方的那个人,他潇洒又有些沉郁的脸庞,温柔的语言,体贴的疼爱,他们抱着笑着在一起的欢乐。甚至是临别时他的眼泪,都让她惆怅,神往。在这种缅怀中,她恍惚,直到同事在敲她的门,她才回过神来。

突然间,她很失落,觉得内心空空的,急于找一个对象倾诉,这种倾诉的欲望一直在她的心里涌动着,只是她从来都擅长将它们压制住。但那一刻,她抓起案头的电话,给王海蓝及洪遥各自去了一个电话,约她们晚上六点半在聚光轩见面。

此时,王海蓝正在工作岗位上忙得不亦乐乎。她瞄一眼放在办公桌上的单据,一边敲击着键盘。趁着众人不注意,她头微低,往手背轻轻哈着暖气。

王海蓝在平川市平图邮政储蓄所上班。综合起来讲,这算得上一份不忙碌不清闲的差事。眼看着就快过年了,前来汇款的市民也随之增多。这两年,平川市的经济发展飞速,吸引了一批外来工驻留。年尾了,返乡的返乡,不返乡的,就将手头上或多或少的积蓄汇回去。

她看着窗前排着长龙的队伍,眉头皱了皱。下午三点,她接到张荔枝的电话,说是大家好久没见面了,晚上一起聚聚,张荔枝还说了,有话对她们说。地点还是在聚光轩,让她别迟到。但现在看来,想不迟到都难了。

处理完业务,她到侧边的停车棚里取出自行车,推着走到街边的公话亭,并往家里去了个电话。电话是吴为民他妈接的,一听到她的声音,王海蓝就没了好气,扔下一句“晚上我有事,不回家吃饭了”就挂断了电话。

到达聚光轩的时候,张荔枝和洪遥已经等待半个小时了,她俩拿着菜单左挑右挑,正商量着呢。

见到王海蓝,张荔枝不满地说:“王海蓝,回回都是我们等你,你就不能准时一次吗?再说了,现在大家都忙,能出来一次就不容易了,你还老让人等。”

王海蓝双手一摊:“我哪像你们呀,轻轻松松的,我可是拖家带口的人。”

张荔枝不屑,故意用篾视地眼睛盯着她看。

王海蓝笑说:“别这样看我,让人怪难为情的。”

洪遥说:“你少来了呀,你是从单位过来的,又不是从家里过来的。知道什么叫拖家带口不?我这就叫拖家带口。”她说着指向自己的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