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试用版
5746200000016

第16章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走过的历史进程。

2.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完成民主革命遗留问题,把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所作出的艰苦努力。

3.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为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条件。

4.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新中国成立时的国际和国内的形势。

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和发展阶段。

4.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教学过程

“导入”从下编开始,我们要学习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本编“综述”部分,将从宏观上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作一整体介绍,为以后各历史阶段的学习提供一个全面的背景。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近60年的历史,可作三个方面理解:一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开辟新纪元、走上新道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而开创新局面的60年;二是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万众一心,奋发图强,积极进取,沿着中国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取得辉煌成就的60年;三是在基本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历史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一宏伟目标而奋斗,并取得了伟大成就的60年。首先我们从新中国的成立讲起。

一、新中国的建立与历史的新纪元

1949年10月1日,首都军民30万人齐集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二、中共执政初期的严峻考验

新中国成立初期,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这对于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新的严峻的考验。主要是:

第一,能不能保卫住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当时,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国民党从大陆撤退时遗留下的100余万军队、200多万土匪以及60多万特务分子还有待肃清;在广大城乡,反动会道门和传统黑恶势力还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广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

第二,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当时中国的经济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就是与许多亚洲国家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1949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3.新中国从旧中国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1949年,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粮食产量减少约1/4.

第三,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新中国的诞生,打破了帝国主义在东方划定的势力范围,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不愿意看到的。它们企图通过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即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从根本上搞垮新中国。

第四,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前进中的问题。毛泽东把当时的情况概括为三句话:“有困难,有办法,有希望。”他指出:“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以这样的气概,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的。

三、中共在全国范围执政初期的显著成绩

为了解决上述面临的迫切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在追剿残余敌人、基本完成祖国大陆统一任务的基础上,摧毁旧政权,普遍召开各级各届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会议,人民开始行使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使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无偿地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其他生产资料,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获得了翻身解放。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使广大妇女初步获得自由平等权利。开展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上肃清了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反动势力。长期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200多万土匪,仅在两年多时间内就被次第肃清。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受到有力的荡涤,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开始树立,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第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没收官僚资本,在企业内部开展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确立起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使人民政权拥有了相当重要的经济基础。同时,开展稳定物价的斗争和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的工作。到1950年3月物价即基本稳定,从而治愈了旧中国无法医治的顽症,解除了人民过了几十年的物价飞涨的痛苦生活,使国家和国营经济掌握了市场的主导权;初步建立起集中统一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以利于统一调度全国的财力、物力,集中力量办好大事。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当年工农业总产值超过1936年(国民党统治时期最高水平)20%,工农业主要产品的年产量均超过国民党统治时期最高水平。同1949年相比,全国职工工资平均提高70%,农民收入增长30%以上。

第三,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新中国废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依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的一切特权;收回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兵营,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一切外国军队被迫撤走;收回了海关的治权,中国人民重新掌握了国门的钥匙。这些都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局面。针对美国等国封锁、遏制新中国的情况,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并同苏联订立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收回旧政权丧失的国家权益的基础上,建立了平等互助的新型中苏同盟关系。

中国政府还在美国侵略者把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毅然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朝两国人民及其军队经过近3年的艰苦作战和谈判斗争,终于迫使美国代表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全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第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针对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新情况,党和政府教育广大干部和党员必须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接管城市的考验和生活环境变化的考验。进城前,党对干部和人民解放军普遍进行了城市政策和入城纪律教育;进城后,政府工作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纪律严明、清正廉洁,同国民党官员的腐败风气和旧军队欺压百姓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1950年和1951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开展整风、整党运动,批判居功自傲等错误思想,进行共产党员标准八项条件等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批新党员。1951年底到1952年,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刘青山、张子善(曾先后担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使全党震动,全国人民振奋。随即又在1952年上半年发起了“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这些举措对于在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促进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廉政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所进行的上述工作及取得的显著成就,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能够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的。广大劳动人民真诚地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一些曾经对新中国、新政权、新道路抱有某种疑惑、观望态度的人也开始相信,跟着中国共产党走,这是一条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在民主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之后,中国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内的,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的,是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中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并进行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工作,同时也适时地开始进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工作。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在1956年创造性地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在1955年夏季以后,由于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致给以后遗留了一些问题。但整个说来,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第二阶段: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0年)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开始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在这10年中,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正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那样:“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和国家工作的主导方面”。

但是,在这10年中,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也有过重大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尤其是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更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后果。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但并不彻底,且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这10年)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在国家动乱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仍然英勇地保卫着祖国的安全。对外工作也打开了新的局面。当然,这一切绝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本应取得更大的成就。

尽管经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两次严重的挫折,但是,从总体上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新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进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随后开始的改革开放事业,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1976年10月到现在)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使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拨乱反正的起步和改革开放的酝酿由此开始。但由于当时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造成了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序幕由此揭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制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制定并稳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第一次系统地初步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事业,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新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经济文化极度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指导下,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阔步前进。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步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60年来,在确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赢得政治独立的基础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得到确立、坚持和进一步完善。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蓬勃发展。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这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成功实践。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有步骤、分阶段地稳步推进,逐步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赢得了政治独立。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一贯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集中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在法律上被进一步确定下来。1957年2月毛泽东提出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但是一个时期内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思想支配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出现了严重曲折。“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处于极不正常的状态,民主遭到践踏,法制遭到破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着重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1980年8月,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献。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此后,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有步骤、分阶段地稳步推进。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等方面,在深化行政管理、司法、干部人事等体制(制度)改革方面,在发展基层民主等方面,都取得重要进展,并逐步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本框架。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并在各根据地得到普遍施行。新中国成立后,在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基础上,又逐步建立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和外国优秀文化的社会主义文化。毛泽东还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事业,包括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技术人员不足5万人,1965年底发展到12万人;专门研究机构从30个发展到1714个。这种发展在旧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经受于严重的挫折。不少爱国的知识分子受到错误的批判和对待,许多优秀作品被扣上“封、资、修”的帽子遭到封杀、摧残。毛泽东在1975年批评说:“百花齐放都没有了。”“怕写文章,怕写戏。没有小说,没有诗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年10月,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祝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和改革开放的方针。随后,科技、教育、文艺、体育等领域的体制改革相继启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思路,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从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起步的。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主要发展同苏联、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关系,同时也积极谋求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中国通过香港等渠道同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从未间断过。1955年初,还从瑞士订购了5套列车电机设备,开了新中国引进成套设备的先河。然而,这些努力受到美国等国封锁禁运政策的极大限制。1972年2月中美两国政府签署的上海联合公报,揭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序幕,实际上宣告了美国等国长期以来对华封锁政策的结束。这为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倡导改革的同时,推动对外开放形成了崭新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先后采取创办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两大举措,初步形成了以经济特区带动沿海重点城市的对外开放新格局。1989年政治风波被平息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华实行经济制裁。中国政府一面从容应对这些制裁,一面抓紧推动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布局。继1988年决定建海南省并在全海南岛范围内创设特区后,1990年决定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这对于推动对外开放跃升到一个新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在打破西方国家制裁、战胜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国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对外开放的受益者不仅仅是中国。中国开始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近代以来中国屈辱的历史告诉中国人民,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和主权,必须要有强大的现代化国防。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的抗美援朝战争,有力地推动了人民解放军从单一军种向现代化合成军种的跨越式发展。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系列高科技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国防现代化,为实现国防实力的跨越式发展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邓小平关于军队建设要服从现代化建设大局的思想,国防建设指导思想有了新的发展。中国重新确立了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方针和总任务,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转入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根据这一指导思想,1985年,我国政府作出裁军100万人的决定,以后又多次裁减军队。1993年,在江泽民主持下,中共中央军委制定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随后提出实现两个转变:“在军事斗争准备上,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变;在军队建设上,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等国防力量,围绕“打得赢”和“不变质”两大课题,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从严治军,依法治军,加速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开拓前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的历史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章小结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国以后一切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的历程中,经历过曲折,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的历史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基本概念

社会主义改造 中共八大“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人民民主专政 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两弹一星”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3.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