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的人大都只考虑了自己的需要,那么在小气的时候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感受自己的做法,将会是理解解决问题的更好的思维方式。因为在与人相处之中,没有两个人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是完全相同的,这些不同的看法导致了不同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小气”的行为背后都隐藏了自己对对方需求的忽视,当我们看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做“同理心”,讲得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的技巧,这样的技巧会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难题。下面我们先看一个“同理心”的案例。
一位同学在大一开学的时候被选为班长,他觉得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职位,于是积极配合学院的规定,严格要求班里的每一位同学,并且制定了严格的制度,比如每次上课的迟到早退纪录,每一周的卫生检查等等。于是有许多同学因此“惨遭毒手”,虽然班级的风气非常好,但是在第一学期期末的时候评选班级优干,这位班长的票数是所有班委中最少的,班长觉得非常意外,也觉得很受打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处于情绪的低谷期,于是他找到了心理老师,老师听完之后告诉他:“严格的制度是好的,不过你面对的是班上几十位年轻人,大家谁也不喜欢被别人居高临下地管着。换了是你,如果因为意外的事情迟到,就被人在班会上毫不留情地批评,你会是什么感受?”班长不语,然后心理老师教给他一个方法,那就是“学会用同理心管理同学”。
于是在第二个学期,班长听取了心理老师的意见,首先请班里同学向自己提意见,然后改变了制度中一些比较死板的条款,然后自己带头,以比其它同学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慢慢地,大家与他的关系越来越好,不再把他当作是与他们“对立”的。其末结束的时候,他被同学们评为了优秀班干部,还得到了连任。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生活中其实很多,学会用“同理心”这样的技巧,站在另外一个角度看看自己的行为是否小气,不但可以帮助你战胜小气,更重要的是增加你人生的智慧。
战斗启示:
对别人“大气”,就是给自己更多的收获。因为失去了焦虑和不满,我们的人生只会越来越快乐。小气不能带来事情的改善,只有让心彻底放宽,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让自己这短短几十年活得轻松一些,快乐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