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5719900000051

第51章 奸相当道:口蜜腹剑,试图扳倒太子

太子之争是李氏家族内部的皇位之争。但是,太子之争往往又与李氏家族外部的种种势力交织在一起。因此,太子之争不完全是李氏家族内部的皇位之争,更是各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力之争。

玄宗在痛失三子之后,对册立太子一事极为慎重。当时,宰相李林甫因为与武惠妃相勾结,在武惠妃死后,他仍然主张立寿王李瑁为太子。李林甫是个巧用心计,善于整人的奸相,“口有蜜,腹有剑”的典故说的就是他。张九龄被罢相后,李林甫便当上了中书令,由于他的专权,唐朝开国时的谏官议政制度都被取消了。李林甫不择手段排斥异己,屡起大狱,加深了李唐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六月,忠王李玙被立为太子,天宝三载(744年)二月,改名李亨。李林甫最初竭力主张立武惠妃生的儿子寿王李瑁为太子,想不到在武惠妃死后,玄宗却依高力士之见改变了主意,立李亨为太子,这使得身居宰相重位、握有国家大权的李林甫非常尴尬,他非常担心新立的太子因为他的政治立场而对他进行报复。

太子李亨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只要不出现重大的差错早晚会继承皇位。但是,他当时的境遇内受制于玄宗,外朝又是极难对付的李林甫,如果顺其自然,势必受制于人,坐以待毙。废太子李瑛的悲惨下场,就在他的眼前。因此,他开始悄悄地培植自己的势力。太子李亨清醒地认识到,朝廷中有些官员为了对付李林甫的专权,必定会自然而然地逐步汇聚到自己的周围来,但是,自己羽翼未丰,行动必须十分小心谨慎。

太子培养的私党主要有韦坚、李适之、皇甫惟明和王忠嗣等人,其中最活跃的是韦坚。韦坚是太子妃兄,负责江淮租庸转运,因为通漕有功为玄宗所宠信。韦坚又与李适之友善,李适之是李承乾的孙子,李承乾即是太宗朝的废太子。李适之时为左相,他与李林甫矛盾很严重。韦坚交结了李适之,就使太子李亨在朝廷相臣中,取得了一位重要的支持者。此外,太子李亨还有西北军镇的势力范围。

玄宗时,由于边镇战争的长期性,天下军镇逐步演变形成三大军事集团。西北包括安西、北庭和河西、陇右、朔方等节度使,其任务主要是防御突厥、吐蕃、大食等;河东节度使在天宝初期以前,常参与防御吐蕃或突厥的战争,因而它也属于西北军事集团;东北包括范阳、平卢节度使,其任务主要是防御奚、契丹两族,河东节度使于天宝后期转属于这一集团。西南方面主要是剑南节度使,其主要任务是防御吐蕃和南诏等。各军事集团的镇将为了自身的利益,都分别在朝廷中寻找靠山。同样,朝廷官僚集团中的人物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也要在军镇集团中寻找支持者,有些人更直接兼任边镇的军事长官。于是,朝廷中不同官僚集团与边镇军事集团纠结起来,互为倚靠,而且壁垒森严,各有一定的势力范围。天宝以后,东北诸镇为安禄山所领,安禄山与李林甫关系十分密切,并且是受其控制的,因而东北诸镇自然是李林甫集团的势力范围。西南边帅为章仇兼谅和鲜于仲通,与杨国忠关系密切,自然是属于杨国忠的势力范围。西北诸镇,在开元末李林甫虽曾遥领过河西、陇右节度使,但时间不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驻镇这一地区主要的将领是王忠嗣和皇甫惟明,所以西北军镇成了太子李亨的势力范围。也许是玄宗想利用西北诸镇的军事力量牵制东北安禄山的军事力量,所以不让李林甫插手,致使西北诸镇逐渐落入太子李亨集团的控制之下,这也很可能是玄宗有意安排的,目的是使边镇各军事力量互相牵制,以便于自己操纵控制。西北军镇的地位十分重要,其兵力大大超过东北和西南军镇的兵力。皇甫惟明、王忠嗣拥护太子李亨的态度又是非常明朗,因此,不能不使李林甫紧张起来。他感到有必要及时采取措施,阻止太子的势力进一步发展。

天宝五年(746年)正月十五,一场倾覆太子私党的大狱,便由李林甫发动而起。这一天,正是长安一年一度的观灯佳节,入夜,太子李亨出宫门去长安街中游乐,途中正好与韦坚相见。紧接着,韦坚又和皇甫惟明“会于景龙观道士之室”。李林甫早已派遣杨慎矜监视韦坚等人的行动,所以这一切都被杨慎矜掌握。李林甫得到报告后即刻向玄宗奏明,控告韦坚与边帅皇甫惟明结谋,“欲共立太子”。玄宗借口韦坚“干进不已”、皇甫惟明“离间君臣”等罪名,对其大加责罚,太子李亨的几个主要党羽都遭到了贬抑。玄宗此时的态度比较克制,他不想株连过多的人,罪状毕竟不十分明显,他还在静观形势的进一步发展。

韦坚被贬为缙云太守,皇甫惟明贬为播川太守,李适之则被罢去左相职务,降为太子少保。到了这年的年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太子良娣杜氏的父亲赞善大夫杜有邻,与女婿左骁卫兵曹柳勣都在太子李亨手下做事。柳勣喜交结豪俊,与淄川太守裴敦复,以及当时名士北海太守李邕、著作郎王曾等,皆结为友。后柳勣与杜有邻不和,于是诬告杜有邻与太子交结,说玄宗的坏话。玄宗下令严加查办,查下来柳勣乃是首谋。于是,杜有邻、柳勣、王曾等都被杖死于大理寺。太子李亨被迫将良娣杜氏逐出为庶人。裴敦复与李邕被李林甫的爪牙杖死,邺郡太守王琚,就是当年玄宗的亲信、开元功臣,因与李邕是旧交,也受牵连被贬江华司马。此案一出,“中外震栗”,影响非常大。李林甫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启奏玄宗分遣御使将已贬出京师的太子李亨的党羽,统统“赐死”,以除后患,玄宗表示同意。于是,皇甫惟明和韦坚兄弟等人在贬所被杀;李邕在青州被杀;李适之在岭南自知性命难保,服药自杀;王琚在江华也赶忙服药而亡;后来,李适之的儿子李霄迎父丧至洛阳,也被李林甫诬告害死;还有给事中房瑁曾与李适之友善,也被贬宜春太守。

奸相李林甫对韦坚恨之入骨,将他杀了后还不罢休,又派人沿着漕河在中原及江、淮州县,罗织韦坚主持漕运时的所谓罪行。结果,遭殃的是一大批无辜小吏和平民百姓,许多人死于非命。这场冤狱闹得漕河沿途的州县鸡犬不宁,直到李林甫死后,才算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