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5719900000045

第45章 外贬功臣:欲使其“悠闲自保”

打天下要功臣,坐江山要忠臣。为巩固李氏家族的统治,玄宗李隆基大贬功臣,使其“悠闲自保”。与刘邦和朱元璋疯狂屠杀功臣相比,李隆基要仁慈高明得多,称得上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李隆基像玄宗李隆基,出生于垂拱元年(685年)八月五日,在父皇睿宗李旦再度登基后,李隆基由于功劳较大被立为皇太子,最终继承皇位。在玄宗的统治下,李唐王朝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唐朝国力强盛,百姓富裕。天宝元年(742年),国家户数达852万,人口约4891万,长安城成为人口众多的国际性大都会。玄宗登基后,积极寻求治国抚民、稳定发展的方法,施行政治、经济多方面的改革措施,并取得了重大成果。玄宗对宫廷内外、朝野上下和家族关系内部,也进行了一番调整,既展示了他的铁血无情,又表现出温情慈爱的一面。

玄宗为了整顿朝纲,先后任用了姚崇与宋璟两人。拜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进中书令。姚崇革除弊政,深得朝野的好评。睿宗朝,姚崇从皇权主义的观点出发,维护时为太子的李隆基的地位,以著名的三点建议,反对太平公主的废黜阴谋,因此遭到贬斥,外任刺史。太平公主势力被消灭之后,玄宗起用姚崇。姚元之“以十事上献”,提出了一整套的施政方略,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强皇权。姚崇认为皇权与臣权各有所用,妥善地安置功臣是关系到政局安定的大问题。在姚崇的主张之下,功臣纷纷从高位上下来,不少人外任地方官。

姚崇像最早被罢免的功臣是郭元振,他后来又被处以流刑。郭元振被处流刑后,并没有施以刑罚。公元713年十二月一日,大赦后任用其为饶州司马,抑郁不得志而死于途中。

张说先是玄宗做太子时的侍读,后来鼓吹太子监国,并献计诛杀太平公主,因功拜为中书令。姚崇上任后,张说被罢职,后又左迁相州刺史,接着,坐事左转岳州刺史。

刘幽求是六月政变和七月三日事件的主谋者之一,诛杀太平公主后被任命为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就在张说左迁当天,刘幽求也被贬为太子少保,没有了实权。公元714年闰二月,刘幽求讲怨言发牢骚,又被贬为睦州刺史,接着,迁杭州刺史。公元715年十一月,他在从杭州迁徙到郴州任刺史的路上抑郁愤懑而死。

钟绍京曾参与六月政变,升迁为户部尚书,玄宗即位后任命他为太子詹事。钟绍京与太子少保刘幽求一起发牢骚,被降为果州刺史。同年七月又遭贬为溱州刺史。钟绍京从左迁果州刺史后,又曾贬怀恩县尉,阶封全被收夺,后又迁温州别驾。公元727年,在东都洛阳入朝拜见玄宗时,玄宗念起当年他曾立过大功,如今容颜已老,升其为银青光禄大夫、右谕德,后迁少詹事。

王琚是玄宗为太子时的旧友,也是七月三日事变的直接参加者,因功被封为赵国公。可是,不久玄宗便疏远他。公元714年闰二月,王琚与刘幽求、钟绍京同时被贬,为泽州刺史。王琚后又任诸州刺史,到了公元734年,起复太子右庶子,仍兼地方刺史。天宝以后,又为广平、邺郡太守。

崔日用参与了六月政变,又献计诛杀太平公主。开元初期,出为常州刺史,削实封三百户,转汝州刺史。

魏知古作为睿宗朝宰臣时,曾揭发了太平公主阴谋叛乱一事,立了大功,玄宗即位后其官至黄门监。开元二年(公元714年)五月,罢知政事,除工部尚书。

从以上列举可以看出,玄宗采纳姚崇的提议将功臣一个个流贬,外刺,罢相。玄宗之所以要采纳姚崇之外放功臣的建议,是因为他总结了以往政局动荡的经验教训,为了防止发生的新的动乱,必须将功臣调离朝廷。没有功臣们的努力,玄宗难以登上皇位,但是,要巩固皇权,就不能忽视功臣们的一举一动。因为功臣中大多是一些善于搞政变的人物。对于玄宗来说,这些人是善变的功臣,而不是踏实的忠君之士。重用姚崇,贬谪功臣,是玄宗安定天下的必然方式。

公元717年,贤相姚崇辞职后,宋璟继任仍推行安定皇位的政策。当时,太常卿姜皎及其弟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姜晦当朝做事。姜皎是玄宗旧时的好友,曾密议诛杀韦后集团。玄宗即位以后,对他极为宠信,这在皇权主义者看来,不是“久安之道”。经过宋璟的多次奏请,玄宗于七月,将姜皎放归田里,令其自娱自乐。同时,将其弟姜晦迁为宗正卿,解除他的权力,并下诏举以西汉功臣被诛杀的史实为鉴,提倡东汉元勋的“悠闲自保”方式,其实质都是从根本上巩固皇权,防止动乱。只要拥护皇权,不干预时政,功臣们完全可以纵情享受娱乐,永葆富贵。

开元初期功臣外刺,对于巩固皇权起了重要的作用。但玄宗并没有一味地贬逐,同时,也做了一些必要的抚慰工作。以此看来,玄宗可以称得上是杰出的政治家,他没有枉杀功臣,能够充分肯定别人的功劳,表现了他的宽广的胸襟及宽容的气度,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外刺功臣重新启用的情况出现。玄宗登基初期功臣外刺是必要的,如果不这样做皇位就无法得到巩固。当皇权已逐渐得到稳定以后,玄宗又念及他们的功劳,宽容优厚地对待功臣。这样一来,也是有利于政局的安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