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32年,还是四月。
地点,还是城濮……
这边狐偃才给晋文公解完梦,那边楚军就派了鬬勃来下战书,从语气来看,成得臣还是一如既往的自信。
鬬勃:请晋军和楚军来一场正面的决斗吧,晋文公坐在战车上观看就行,楚军的统帅、也就是成得臣不介意陪晋文公一起观看。
换句话说,楚军的战术其实隐含着这样的意思:晋文公的行为实在欺人太甚,你若是感觉有实力跟我玩,我成得臣不介意奉陪到底。
不过,晋文公当然又会介意……
晋文公甚至介意接受这份战书,所以他派栾枝是这样回答的:我们国君知道这件事情了,楚成王当年的恩惠也一直都没有忘记,所以才退守到这里。本以为成得臣不敢追赶晋军而退兵,既然如此,那就麻烦楚军做好准备,明天一早见。
栾枝的话其实又隐含这这样的意思:人情我已经还了,现在是你成得臣不懂规矩非要死缠烂打,那也就由不得晋国了。
对,在下晋文公,人要明事物,别欺人太甚,就是这个意思……
这一天终于过去了……
四月初二,晋、楚正式摆开阵势,这是春秋以来我们看到的又一场强强对话,也是晋、楚两国的第一次正面冲突,甚至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这两个超级大国接下来近百年恩怨的一个开端。
当然了,剧透不是好习惯。
所以我们还是来看看双方的出场阵容:
远道而来的楚军分为左、中、右三军,从申、息抽调的士兵组成左军,『子西』统帅;陈、蔡两国支援的军队编成右军,『子上』统帅;楚军精锐则编成中军,成得臣亲自带队。
战斗力来讲,成得臣所在的中军自然最强,被吞并成为楚国地盘的申、息兵力组成的左军次之,陈、蔡友情赞助的右军最弱;
对于自己的实力,成得臣是有信心的:过了今天,恐怕就没有晋国了。
退避三舍的晋军则分为了上、中、下三军,上军狐毛为主将,狐偃为副将;下军栾枝为主将,胥臣为副将;中军因为郤縠战曹国去世改为先轸为主将,郤溱为副将,晋文公没有在一旁观看,而是坐阵中军。
值得一提的是,先轸在救宋牵制楚的一系列决策中表现突出,他由原先下军的副将提升为中军的主将,而在晋国三军之中,中军的主将作为三军统帅更是重中之重,而这个统帅更是有个拉风的名字叫做『元帅』。
没错,城濮之战是大中华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元帅的战场,这位元帅叫做先轸。
对于晋军的实力,先轸同样是有信心的,信心之外,先轸更是有着惊人的智慧,他需要做的是过了今天,晋国不但会存在,而且会更加强大。
战争一打响,成得臣还沉浸在『今日必无晋矣』的信念当中,先轸所率领的晋军已经发起了进攻。
第一波上阵的是下军,由副将胥臣给战马全部蒙上虎皮,随后对楚军最弱的右军发起猛攻,拉虎皮扯大旗的战术很快奏效,陈、蔡联军溃败;
紧接着,狐毛所在的上军树起两面指挥大旗佯装后退,同时栾枝所在的下军配合,用战车拖动树枝弄得尘土飞扬以示狼狈,成得臣看这形势也没多想当即下令全军追击。
不料子西所率左军推进过快,晋军上军迅速停止后退,联合先轸所在的中军队楚左军包夹进攻,猝不及防的楚军在第二波进攻中再次溃败。
二个回合下来,楚军的左军、右军分别被击破,骄傲的成得臣目睹了左右翼被击溃的过程。
晋文公坐在战车之上同样目睹了所发生的一切,区别是晋文公完全没有打算让成得臣陪他观看这场决斗。
成得臣尚未一战他的雄风,战场的形势已经格外明了,对于成得臣来说,余下的也就只剩一个选择: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