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不安的情绪,鲁庄公还是来到了长勺战场,顺便还带着的便是自荐的曹刿。
齐鲁两军摆开决战的态势,双方各自布置好自己的阵型,随时等待裁判的一声哨响,比赛就将开始。
不对,是鼓响……
齐军一路顺风顺水,加上心理上的优势,于是率先击鼓,齐军冲了过来,鲁庄公不想认怂便令人击鼓应战。
曹刿:别动……
鲁军只得按兵不动。
眼看着齐军步步逼近,晃了一圈占不到任何便宜,于是又退了回去。
很快,齐军的第二道战鼓又擂了起来,鲁庄公着急了,于是再次令人击鼓。
曹刿:别动……
鲁庄公不知道曹刿的意图,不过还是按照曹刿的意思严守阵地,齐国第二个回合还是攻不破鲁军的防线,于是只得继续返回,准备第三次对鲁军发起重逢。
接下来,齐国第三道战鼓响起,齐军继续朝鲁军冲了过来,鲁庄公有点发蒙的感觉,战还是不战,这鼓敲还是不敲,他也拿不定主意了……
曹刿:别怕,动……
曹刿终于下了击鼓的口令,鲁庄公也紧张的情绪也终于得到了舒缓,鲁国的战鼓更是被敲得惊天动地,鲁军犹如冲出栅栏的野牛般迎着齐军而去,心理完全不设防的齐军顿时方寸大乱。
别动……
别动……
别怕,动……
仅仅因为曹刿在击鼓节奏上不按套路出牌,一场本来齐国占优的战争居然彻底改变了走向,鲁军气势如虹,齐军一片混乱,没过多久齐军被溃败逃亡。
鲁庄公:给我追。
曹刿:别动……
接下来,曹刿下车四处看了看。
然后道:给我追。
鲁庄公:……
长勺之战,原本是齐国占据主动的一场战争,鲁国原本严重不被看好。
后来的结果却是鲁国取得压倒性的胜利,齐桓公没有预料到这个结果,鲁庄公更是完全喜出望外,而真正决定这场战争走向的便是曹刿。
这张战争也成就了经典的『曹刿论战』。
后来,曹刿是这样给鲁庄公解释的:打仗嘛,比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冲锋时,士气是最旺盛的时候;到第二次击鼓冲锋时,士气就开始衰退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冲锋时士气就基本消失了。
鲁庄公顿时明白,曹刿三次对战鼓节奏的掌控正是利用了这点,在鲁军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一鼓作气的向士气已经严重萎缩的齐军发起猛攻,鲁军也凭借着士气上的巨大差异赢得了这场战争。
那么后来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自己下车看了看就命令鲁军追击,这又是什么情况呢?
曹刿表示:敌人败退说不定是诈降,比如当年山戎来进攻郑国时,郑军就故意诈降把山戎的阵型拉散然后轻松击败,所以得确定齐军到底是真逃还是假逃。我下车观察后发现齐军车辙紊乱,旗帜歪斜,确定齐军不是诈降才建议追击。
经过曹刿的点拨,鲁庄公这才领悟到谋略在战争中是如此之重要,深深的为曹刿的军事才华所折服,此后曹刿也成为鲁国的大夫。
长勺之战前,曹刿评价那些『肉食者』们目光短浅,毫无谋略;长勺之战后,我们认为曹刿有实力,也有资格说出这样的话语。
不过我们还是要说,真正成就『曹刿论战』这个典故的正是长勺之战,同时我们也得说一点,因为此战立功,曹刿也成为了一名『肉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