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在位几年的业绩后来被编了个一二三四五六七,这里面尤其是在稳定周朝局面后的第六年,礼乐制的推行成为所有业绩中的重中之重,周公制礼成为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功绩之一。
不过到第七年时问题就来了,那个曾经什么都不懂,斗地主只会喊过的小成王如今长大了。
小成王长成了大成王,王位的问题该如何处理?
周公摄政,原本就是在国家尚不够安定、成王又太年幼的局面下一个权宜之计,所以眼看成王逐渐成人,能够开始逐步挑起国家重担之时,周公再继续把持大权下去便显得不合时宜。
对此周公有话说:『休息休息,不要着急……』
周公让成王再休息休息并非贪权,他要做的是一些准备工作。
在正式退位之前,周公要为成王量身打造几篇治国攻略,以便成王能够在即位后更好的进入状态。
最为著名的比如『无逸』就告诫了周王在任何时候都要切记禁止荒淫,不要贪图安逸。
成王七年,周公正式『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把接下来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继续完善各种典章法规上。
三年后,周公重病,与世长辞。去世后,周公被成王葬在了文王墓地旁,并表示永不以周公为臣。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朝初建时,因为要留在机关辅佐周王而没有时间去打点自己的封地,长子伯禽便要代替周公到鲁国受封。
伯禽临走前,周公对伯禽教育到:
『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他叔,这身份,这地位够拉轰了吧。但只要有贤人登门,我可以洗一次头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唯恐动作稍微慢了点失去天下贤人。你小子到鲁国后,千万千万记住要低调,莫骄傲。』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周公为国家的发展呕心沥血,成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他在巩固与发展周朝统治上起了关键作用,礼乐制则对大中华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后来,孔子在周公礼乐的基础上提出了强调『仁』与『礼』的儒家思想,将周公的礼乐发扬光大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再后来,孟子又在孔子的基础上提出『仁』、『义』、『礼』、『智』,进一步丰富了礼乐的内涵。
自周朝以后,周公被尊为儒学奠基人,与孔子并称为圣人,甚至是在汉朝时,周公的地位还要比孔子高。
但是再往后到了唐朝,『周公摄政』多多少少令皇帝们感到不那么愉快,于是周公的地位逐步下降,孔子顶了上来……
眼看到了几千年以后,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学院』代表着大中华的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兴建,而孔子所推崇的周公却躲在某个旮旯角落忙着为别人解梦……
有些时候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同样的牛人,因为历史机遇的不同,造就了他们完全不同的声望与影响。
如果孔子知道自己与周公在后来待遇上会差这么多,恐怕子只能曰:『怪我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