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建安风骨
5456800000015

第15章

原诗如下:“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并肩。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瓜田”指身处在瓜地,不要蹲在地上提鞋;“李下”指路过结果子的李树之下,不要举手整理冠帽,以防被误认为是盗瓜李,比喻置身是非之地,要约束自身的行为,以避招惹嫌疑。“嫂叔”是指男女授受不亲,孟子说这是“礼也”,不要过度亲腻!“长幼”是指长者与晚辈不要并肩而行,表示晚辈对于长辈的尊重。第六句“劳谦”是说做人要勤谨谦虚,《周易》中即有“谦、德之柄也!”第七句“和光”,是说做人要涵蓄光跃,不露锋芒。孔夫子即有“和为贵”之说。

总之,诗的前六句是说做人安身立命于世,要处处小心谨慎,避嫌疑,远祸端,遵礼法,以免被人诬谤、猜疑。是当时下层或仕途不顺的人士,惧祸免灾的一种心态反映。

后四句,主要是通过赞美周公礼贤下士的一些典故,对统治者或官宦应当勤奋谦谨,一心为民,任人唯贤,不要贪腐发出的声音。

“周公”西周初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家,姬姓,周武王之弟,名旦,亦称叔旦。武王灭商之后不久他去世,而他的儿子成王还在襁褓之中,于是周公便代成王摄政事。成王长大了,周公便还政于侄儿成王,但他仍担心成王年轻无知,耽好逸乐,荒废国事,他便未雨绸缪,作了《多士》、《无逸》、《大浩》等篇言论,告诫年轻的成王。

周公的言论主旨是,君子处于官位,为国执政者,一定要知道小民稼穑的辛劳苦衷,不要逸予玩乐。周公之言云:“我乃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我于天下人亦不贱也。”然而我“吐哺不及餐”,为了节约小民的粮食,口吐食物以停止用新餐。“一沐三握发”,为了节约水洗浴一次,将头发挽起来。后世称赞周公为圣贤。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建安“七子”与曹植、曹丕兄弟都很亲近,但各自也有一定的倾向性。下面选择了几首曹植赠送他们的诗,从中可以读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作者的内心世界。

该回写的是《送应氏二首》

其一:“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应氏”指建安“七子”的应玚和他的弟弟应璩(也是诗人)。曹植被封为平原侯时,应玚被任为平原侯庶子(即当过植的侍从官)。那时曹植随其父西征马超,路过洛阳,在洛阳送别应氏兄弟。

“北邙阪”在洛阳市东北,又称北山或邙山。诗的三到六句,是说洛阳城内多么冷落,宫室被烧全不见了,虽说董卓之乱已过了二十余年,但洛阳城内外,仍是一派荒凉惨败的景象,艺术之地再现了汉末灾难深重的社会现实。“耆老”,古代人60岁曰耆,过去的老人不见了,看到的只是一些后生少年。外出的人长时间不回来,连路都不认识了。“陌与阡”指田间小路,东西曰陌,南北曰阡。千里内不见人烟,到处是一片萧条,可见社会****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灾难。

此诗堪称是一篇佳作,写作技巧值得推崇和学习。作者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将总写和分写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结构严谨,独具匠心。如“遥望洛阳山”、“千里无人烟”写的是远景;“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则写的是近景。遣词造句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送应氏》第二首则曰:“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此诗抒发对人生寿短的感慨和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开头两句则是当今时代,很少能有美好的聚会。时间虽是无限的,人生的寿命却是苦短。此两句与其父曹操的“人生几何?譬如朝露的意思相同,从中可以读出曹氏父子的积极进取精神。

曹植接着说:今天和朋友相会,设宴送行在“河阳”。即指的洛阳城。古代洛本作雒,洛阳是以在洛水北岸而得名。曹操改雒为洛。下面曹植两语说“岂独薄?”“不尽觞”,是说我的酒宴不丰盛么?为何饮酒不尽量,反而加重了朋友之间的友谊。今日离别怎能不使我心愧难当。此去山川险又长,今日别去再会恐日子很长。最后以勉励结束:愿为比翼鸟,与君展翅高飞翔。

诗的结束语写的与应氏兄弟依依惜别之情,情真意切,扣人心弦。也有的分析,应氏似乎有所求于曹植,而植无能为力,故用“比翼鸟”,古常以鸟喻指男女爱情,此处植喻对情谊深厚的好友共同展翅高翔!

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

这是曹植赠徐干诗中的两句,徐干字伟长,北海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为曹操司空军谋祭酒。其诗对于徐干怀才不遇的境况表示了同情,对文友也表达了劝慰和勉励。

赠徐干诗如下:“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圆景光未满,众星灿以繁。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聊且夜行游,游彼双阙间。文昌郁云兴,迎风高中天。春鸠鸣飞栋,流猋激棂轩。顾念蓬室士,贫贱诚足怜。薇藿弗充虚,皮褐犹不全。慷慨有悲心,兴文自成篇。宝弃怨何人,和氏有其愆。弹冠俟知己,知己谁不然。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亮怀玙璠美,积久德愈宣。亲交义在敦,申章复何言。”

诗的前四句是写白天夜晚景象,是说急风“飘白日”(吹动太阳),“忽然”很快落“西山”,给人以时光易逝,日月如梭的感觉。“志士”此指徐干,你是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小人”是泛指平常的人。“阙间”指宫殿,“文昌”魏邺城宫正殿名称。“春鸠”状似鸽子的鸟,“流猋”指旋风。“蓬室士”是蓬草为门户的极简陋的屋子,徐干即居此处。据《全三国文》无名士说,徐干晚年“疾稍沉笃,不堪王事,潜身穷巷,愿志保真,环堵之墙以庇妻子……”

诗的后半部,曹植称赞徐干才德兼备。说他着书立说“兴文自成篇”。指徐干着《中论》20余篇恬淡寡欲,抨击了儒家之弊,成一家之业。

“宝弃怨何人?”是说贤才之人不见用,如宝物之被弃,什么人该负责呢?那识宝的人当然该负责。“和氏,指楚国人卞和,相传他觅一块玉璞,两次献给楚王,因为没有人认识那是宝玉,反说是石头,卞和被处以砍去双脚的刑罚。到楚文王即位,文王抢璞哭于荆山下,王使人琢其璞,果得宝玉被称为“和氏之壁”曹植以和氏比贤才。“弹冠俟知己,知己谁不然?”是说等我做了官,推荐你出任,可我自己也等于被弃之宝。曹植一生不曾掌过大权,有爱才之心无援才之力,这两句诗也看出他是在发牢骚。

诗的最后六句,则是勉励徐干不要灰心丧气。“良田无晚岁”,良田比喻有才德的人,收获不分早晚;“膏泽”是指肥沃有水的地,一定有出头之日。“瑜璠”指美玉,古时有以玉比人的美德,怀中真的装着美玉,时间愈久德愈显。后两句是说好朋友以赠诗敦劝,除此别无可说的了。

曹植赠徐干的诗,情意笃厚,读来感人肺腑,写得如此真诚,坦露心扉,说明两人的友情非同一般。此诗十分重视遣词造句,颇具匠心。开头即以“惊风”起句,甚是奇警。状似风急之貌,言日西驰之速,接着写时光流逝,如旋风般的吹过,很能表现出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这里不再多赘。

朝云不归山霖雨成川泽

在曹丕与兄弟曹植争夺王太子的斗争中,支持曹植的有丁仪、丁翼两兄弟和杨修,贾逵等人,而丁仪两兄弟尤为积极。因此与曹植的关系非同一般,从赠丁仪诗中,可以读出朋友之间蕴含着的真情实感。

《赠丁仪》诗曰:“初秋凉气发,庭树微销落。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朝云不归山,霖雨成川泽。黍稷委畴陇,农夫安所获。在贵多忘贱,为恩谁能博?狐白足御冬,焉念无衣客。思慕延陵子,宝剑非所惜。子其宁尔心,亲交义不薄。”

丁仪字正礼,沛郡人,其父冲与曹操有故交。董卓在长安被王允吕布杀死后,汉献帝决定利用混乱之际东迁洛阳,丁冲见国家未定,乃与曹操致书曰:“足下平生常喟然有匡佐之志,今其时矣。”劝说曹操利用这个机会迎接汉帝。曹操得其书,乃引军迎天子东诣迁都,大功告成,曹以冲为司隶校慰。冲喜爱饮酒,常酒美不能止,后终于醉烂如泥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