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使狄山到了朝鲜,为右渠分析了形势,就算杨仆、荀彘都退军了,对汉朝来说不过是小损失,汉朝随时可以再来打。右渠也不是那么傻,对狄山客客气气,听他分析完后,对狄山行了顿首礼,说:“原本打算归降的,但是吧,害怕两个将军把我坑了,要杀我;现在中央的意思这么明显的话,我还是愿意归降的。”
顿首可是一种大礼,就是轻轻磕一下头就起身,作为一个王来说,这个礼节是非常有意义的。
为了表示诚意,朝鲜王太子和狄山一起进京,朝鲜还送了汉朝五千匹马和很多军粮。朝鲜护送的队伍总共一万多人,而且全副武装。这下坏事了,到了清川江,狄山和左将军荀彘害怕太子是不是诈降,于是向朝方提出,太子已经归降,这一万人的队伍,是不是该解除武装?
按理说这也是正当理由,可是朝鲜太子心里也犯嘀咕,这是不是要坑我?汉军好几万人呢,万一……算了,不去当人质了。于是,朝鲜太子拒绝渡过清川江,带领队伍回到王险城。
狄山回去把情况报告给武帝,武帝当场就叫来几个侍卫把狄山绑了出去砍了头。
没办法,还是得打啊。这下讲和也正好给荀彘、杨仆一个缓口气的机会。荀彘终于突破了清川江防线,进攻到王险城(今平壤)下,再其西北展开包围。杨仆的楼船材官兵也重新集结,没多久在王险城南与荀彘会师,形成最后的合围。
现在,荀彘是一路高歌打进的王险城,杨仆是首战失利勉强进军到城南。于是王险城下出现了一幅奇观,同样是汉军,城北的汉军一副决一死战的态势,城南的汉军畏畏缩缩,整天在营地里挂一个大大的“和”字。
没多久,左将军荀彘对王险城发动总攻,楼船将军杨仆却一点动作都没有。朝鲜当局一看这情况,肯定是打不过汉军了,已经兵临城下,干脆投降吧。但是左将军那个态势,投降岂不是也是死路一条?于是就暗中派人联系上了楼船将军杨仆,与他商量单方面投降。
朝鲜人这么一搞,汉军将帅不和了。本来,这两支部队就没有分配好,没有一个总指挥,现在杨仆了解到了朝鲜方面的意思,我估计那心情就是在街上捡了几万块钱。因为按理说,这场战他是没捞到好处的,首战失利,现在士气又不高,眼看着功劳全是荀彘的了。但是如果他能单方面与朝鲜签订投降协定,那么首功还是他!
双方在地下秘密商量,时间还没定好,荀彘就在组织另一次总攻了,并且希望杨仆能够给力一点。杨仆为了能够达成单方面的和谈,就是不愿意配合——打下城了首功还是你荀彘的。
没法子,荀彘也开始与朝鲜方面联系,考虑与朝鲜和谈。这一下不要紧,荀彘知道了这其中的猫腻——原来杨仆你小子想吃独食啊!
荀彘这个人,我估计有点被害妄想倾向,或者说,如果他恋爱的话是个极度没有安全感的人。他越想越不对劲,杨仆吃了败仗,私底下与朝鲜秘密和谈,到现在朝鲜也没向他投降……完了!杨仆这小子要联合朝鲜军造反把我给杀了!
荀彘越想越害怕,虽然说怀疑杨仆要造反,但是也不敢轻举妄动。
拖着拖着,已经到了元封三年的冬天,这年冬天发生了一个恐怖的事情,下冰雹。大家可能觉得无所谓,下冰雹而已嘛……可是那个冰雹有马头那么大!
武帝忍不住了,看着朝鲜这半死不活的局势,一个劲儿地吐槽:这两个将军真无能,我当初派狄山去讲和虽然没有谈妥,也算是给你们一个喘息的机会吧?这样都打不赢?!
于是任命济南郡太守公孙遂为钦差,去前线视察。
这个时候,汉朝对西域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一年之间派出的使者就有十几批。说白了,这些使者也是带有间谍性质的。一开始听说,西域有三十六国,哎哟武帝那个压力山大啊,这要打到猴年马月才能联合到乌孙一起打匈奴啊。但是现在了解情况后,一点也不怕了,就在朝鲜战场胶着的时候,汉朝组织了第一次对西域的军事行动。
当时,西域有两个国家成为了汉朝使臣的一个障碍,一个叫车师国,一个叫楼兰国。不仅对汉朝使臣进行军事上的封锁,甚至还搞监听侦察什么的,然后汇报给匈奴。不搞死你搞死谁?武帝任命当初霍去病的一个部下赵破奴率领由属国骑(少数民族组成的骑兵)、郡兵组成的军队一共数万人西征车师国和楼兰国。
大家可能觉得武帝胆子太大了,朝鲜还在打,这会儿又跟车师、楼兰两个国家开战,三线作战,这是作死的节奏啊!可事实是,楼兰国人口是一万四千一百人,军队人数两千九百一十二人;车师国是个大国,很大,大概有几个楼兰那么大……
也就是说这两个国只不过是汉朝一个县的水平!怕什么!当时还在西域的一个使臣王恢(和马邑之谋的主导大行令王恢同名),几次吃过楼兰的亏,皇帝命令他给赵破奴带路,做参谋。
赵破奴也不愧是霍去病的部下,就在这几万人里面挑了七百名最精锐的骑兵,一路奔袭,一举拿下楼兰,俘虏了楼兰王,击溃了车师的军队。汉朝的势力一举扩张到了玉门关(敦煌市西北)以西,汉朝的军事设施一直修到了玉门关,匈奴彻底失去了与西羌交流的通道。楼兰没法子,弱国无外交,只好让一个王子去长安做人质。
没多久汉朝撤军了,匈奴又不干了,扬言要报复楼兰,谁叫你向汉朝屈服的?没法子,只好再派个儿子去匈奴单于庭做人质。但是不管怎么说,西域各国算是知道汉朝的厉害了,再也不敢给匈奴卖命对付汉朝了。
西线战场这就叫干净利落,公孙遂还没到朝鲜就结束了战斗。等公孙遂到了朝鲜,先见到的是左将军荀彘,一见面就质问:怎么搞的,打到现在还没把一个小小的朝鲜打下来?
荀彘就开始宣扬他的杨仆造反论:“朝鲜早就能打下来了,现在打不下来是有原因的。您不知道,楼船将军杨仆私下里跟朝鲜人和谈呢,但是到现在还没见朝鲜投降。这意思还不明显么?杨仆就是要联合朝鲜把我给灭咯!”
公孙遂耳根子软,有什么信什么,当即就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把杨仆叫了过来。杨仆也没多想啊,带着几个秘书就过去了,以为是开会,没想到刚一到就被荀彘的人绑了,公孙遂以钦差的身份宣布解除杨仆的指挥权,并且将他押送到长安。
武帝一看,公孙遂,你搞什么玩意!我让你去监军,你小子绑了一个将军过来,杨仆就是造反也不会在朝鲜劣势的情况下联合朝鲜造反啊?于是公孙遂丢了脑袋,杨仆入狱候审。
荀彘成了总指挥,终于可以发动他梦想的总攻了,朝鲜的大臣们一合计,算了,降了吧。到了元封三年(前108)的夏天,右渠被朝鲜的官员尼谿杀害,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的首脑朝鲜官员成巳也被诛杀,朝鲜才终于平定。汉朝在朝鲜设置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个郡,与原有的右北平、上谷等郡形成对乌桓族的半包围。其实乌桓在名义上,早在漠北决战的时候就已经归顺,南迁到右北平、上谷、渔阳的北方,攻下朝鲜之后,整个东胡地区全部是汉朝的势力,匈奴的东部完全被汉朝势力堵截。
元封四年(前107),匈奴开始频频向汉朝示好,汉朝北地郡人王乌出使匈奴。王乌这个人很滑头,因为他长期住在边疆了解匈奴的风俗。在单于庭,他按照匈奴的礼节,拿掉符节,在脸上刺了字,再去面见乌维单于。乌维单于对王乌也很客气,说了很多甜言蜜语,一个劲儿地拍汉朝马屁。乌维单于最后表态,希望能够用匈奴太子去长安做人质为代价,重新恢复和亲的事态。
乌维单于不傻,这时候朝鲜已经是汉朝的领土,西边一直到玉门关也全是汉朝的军事基地!不仅匈奴联合西羌包围汉朝的战略彻底破产,而且匈奴本身也面临汉朝的封锁!最要命的是,熟悉汉朝情况的赵信已经死了,中行说骨头都烂了。
汉朝派遣杨信去匈奴进行谈判,杨信不是什么显赫的人物,之所以选择他就是因为这个人性子非常烈,从来不愿意服谁。他到了匈奴,自然是不愿意拿掉节杖,刺字更是别想了。见了单于,他首先就说:“如果你们要和亲,一定要让单于太子在汉朝做人质。”
乌维单于有些不高兴,说:“这不是以前的约定。按照汉匈之间之前签订的协定,汉朝以前嫁送翁主到匈奴,给匈奴很多的纺织品和食物,用来和亲,我们匈奴也不会去骚扰汉朝的边郡。现在嘛,我们都希望恢复这种事态,但是让我的太子去汉朝当人质,那我们的会谈就没必要继续了。”
在当时,匈奴虽然说有点没落了,但是依然很狂。对待汉朝使者,只要不是皇上身边的贵人,如果是儒生,就认定他是说客,匈奴就在辩论上对抗他;如果是年轻气盛的,就认定他是有间谍倾向,在气势上压倒他。每次汉朝使臣去匈奴,都没什么好待遇。
杨信回去了,汉朝没法子,还是派了王乌去匈奴。乌维单于也是好玩,就对王乌说好话。为了多从汉朝得到好处,他欺骗王乌说:“这样吧,干脆我去长安,面见你们汉朝的天子,结拜为兄弟吧。”
这下汉朝乐坏了,在长安专门修建了给单于居住的豪宅。匈奴同时也放出话来,不是汉朝显贵的人来出使匈奴,我是不说实话的。作为表态,乌维单于也派了一个匈奴的贵族去长安,结果一到长安就一病不起。汉朝这时慌了,你别死啊,死了我们说不清啊。经过全力抢救,最后还是在长安医院不治身亡。
为了显示诚意,汉朝给使臣路充国两千石的品级,为匈奴使臣送丧,带来的钱财多达数千金。可是单于一口咬定是汉朝杀了匈奴使臣,扣留了路充国。从此,汉匈关系又趋于紧张,匈奴开始对汉朝的边境展开小规模的骚扰。但是汉朝暂时还没有继续组织军队对抗匈奴的实力和精力,只是任命郭昌为拔胡将军,配合赵破奴在朔方东部建立防线。
第二年,也就是元封五年(前106),大将军卫青低调地病逝。这样,武帝朝人才的辉煌时代逐渐过去,为了弥补人才空缺,武帝下诏求贤。
在西方开拓的同时,武帝也一直没有忘记开辟滇国通往身毒的道路,但是昆明部落对待汉朝使臣是来一次赶走一次。元封六年,武帝忍了这么多年,实在忍不住了,让拔胡将军郭昌率领一支囚犯军(都是长安的劳改犯,这时候汉军的兵力需要节省)对昆明族部落展开疯狂的屠杀,一连杀了几十万人,还是没能找到通往身毒的道路。
好在,乌孙方面传来了好消息,乌孙使臣在对汉朝进行了多年考察后,终于决定与汉朝建立外交关系,希望能让汉朝派遣一个翁主嫁到乌孙,说白了也就是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