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刚刚撤军不到一个月,在元朔元年的秋天,前128年,匈奴展开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报复活动。卫青砸了他家祖坟和祠堂,军臣单于在一年多的愤懑中,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他需要在有生之年报仇雪恨。就这样,两万匈奴骑兵进入汉朝辽西郡(辽宁义县一带)境内,汉军损失两千多人,辽西太守殉国。
辽西被侵占,渔阳的材官将军韩安国已经处在困境之中,匈奴军又进入渔阳郡与上谷郡交界地,击败渔阳太守的郡国兵,对韩安国材官军的驻扎地形成半包围。
此时韩安国驻扎地的兵力只有七百余人,韩安国率军突围,结果因为兵力悬殊,一败涂地,他本人也负了伤,只得继续回到驻地坚守。好在燕国的援军赶来,匈奴暂时退却,在燕国援军的掩护下,韩安国带领残余的数百人向东转移。同时,匈奴侵汉军队的主力进入雁门,汉军损失惨重。
刘彻对此事大为震怒,在派遣援军的同时,也派遣使臣责备韩安国——谁叫你撤军的!
几个月后,韩安国在焦急、辛劳和紧张中,吐血身亡。主和派将领彻底破产,当然这是后话,现在,是朝廷解救局面的时候。
不得已,刘彻只得再度起用李广,命令他驻守右北平郡(北京东北部到内蒙古边境一带),任右北平太守。
李广这次被重用,死活要带一个人一起去战场,霸陵亭的亭尉,过去的道路上,“十里一亭”,亭尉就相当于现在道路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堂堂李将军,要这么个小官干吗?
这事还得从李广被贬为庶民说起。那时候的李广没事做,整天打猎,一次带着一个骑奴打猎久了,回去的时候已经天黑了。回去的路上要经过霸陵亭,可是霸陵亭的亭尉似乎喝醉了,死活不让李广过去。
李光的骑奴看不下去了,说:“你有没有搞错啊,这可是前任李将军,这都不能通融?”
霸陵尉说:“切,宵禁期间,现任将军都不行,前任将军能行?”李广只好在亭下暂时休息了一晚。
所以这次李广赴任,一定要带上这个亭尉,这个小要求,皇帝和政府当然都不会介意。亭尉到了军中,就被军法处置了。
此时的李广在匈奴中威望颇高,从数百名匈奴骑兵中逃走,难道会飞么?所以李广得了一个外号叫“飞将军”,匈奴人躲都躲不及。
汉朝的举动可不仅仅是派遣一个李广去驻守,主动出击必不可少,我能打第一次就能打第二次。李广前往右北平的同时,匈奴军也正在雁门郡掠夺。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万骑兵从雁门郡出击,将军李息在代郡开辟第二战场。在两人的配合下,上演了一场围魏救赵,希望通过在雁门、代郡方向的歼敌,吸引匈奴侵汉军的主力到此决战。于是卫青的主力军在战斗中成批成批地歼敌,取得匈奴军的数千枚首级。
但是这次战役的结束并没有那么简单,直到元朔二年冬天,匈奴军仍然在上谷渔阳方向作战,并没有与卫青部决战的意向。并且匈奴放出豪言,一定要占领汉朝的东北领土。
如此看来,既然匈奴把主要精力放在东线,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趁此机会收复河套呢?
秦代,蒙恬“却匈奴七百余里”,占领了河套地区,并且修筑了长城和城市。秦末河套开始逐渐被匈奴蚕食,到了文帝时期,匈奴的势力向南发展已经距离长安仅仅数百里。收复河套,就是解除匈奴对汉朝中央的隐患。
说干就干!刘彻命令卫青和李息在云中会师,然后掉转方向,收复河南(河套)!卫青不负众望,采用迂回的战术,率军先绕到高阙(内蒙古杭锦后旗),也就是匈奴河南守军楼烦王部和白羊王部的后方,让河南守军失去了与匈奴大本营的联系。随后卫青命令骑兵向南直插,部署防线,直达陇西,完成对白羊、楼烦二王的切割包围。
白羊王、楼烦王只得率军突围,战斗中损失数千人,汉军趁机总攻,完全占领河南地区,俘获牛羊百万余头。但是由于卫青兵力只有三万,所以并没有展开追击。
从此,匈奴对首都长安的威胁基本解除,有了河套地区,大汉的腰板可以挺直了。
此仗,是汉匈之间规模空前的反击战,当然并不是绝后的。汉军先从雁门、代郡出击,客观上让匈奴高层麻痹大意,放松了对河南地区的警惕。随后在河南地区击溃了匈奴的两个藩王,前后共歼敌近万人,并且收复河套地区,是汉匈战争自白登之战爆发,七十六年来的首次全面胜利。更难能可贵的是,汉军自身损失极小,史书记载是“全甲兵而还”,没有一个建制被打散,几乎打出一个零伤亡。
如果说龙城大捷是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那么这次的河南战役就是创造了卫青不可战胜的神话。为了表彰卫青的功劳,卫青再一次受封,卫青手下的两个功劳最大的校尉苏建和张次公也都受封为侯。
与上次作战后的复杂心情不同,刘彻满怀着兴奋,再一次颁布了一道诏书:
“匈奴逆天理,乱人伦,暴长虐老,以盗窃为务,行诈诸蛮夷,造谋藉兵,数为边害,故兴师遣将,以征厥罪。诗不云乎,‘薄伐玁狁,至于太原’,‘出车彭彭,城彼朔方’。今车骑将军青度西河至高阙,获首虏二千三百级,车辎畜产毕收为卤,已封为列侯,遂西定河南地,按榆谿旧塞,绝梓领,梁北河,讨蒲泥,破符离,斩轻锐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七十一级,执讯获丑,驱马牛羊百有余万,全甲兵而还,益封青三千户。”
上一次,更多的是强调匈奴侵犯,所以征讨;这次,俨然一副世界警察的样子——匈奴人太野蛮,不教训下真的不行。
同年,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等人的建议,不顾其他大臣的反对,在河套地区设置朔方郡、五原郡,建设防御要塞。并且在秦朝蒙恬修筑的朔方城遗址的基础上修建新的朔方城,命令苏建组织内地居民向朔方大批移民。从此,汉朝北伐匈奴,有了一个坚实的后勤基地。
另外,朔方城的地形对汉朝也有利,对外,既有秦长城遗迹的拱卫,又有黄河天险;对内,可以很方便地修筑各类运输通道。
汉朝的魄力,就是伟大的。至今,我们还有“黄河唯富一河套”的说法,虽然当时有很多人反对建设朔方城,但是元朔三年的一次辩论中,以御史大夫公孙弘为主导的反对派被朱买臣等人说得哑口无言,朱买臣一连说出建设朔方郡的十条好处,公孙弘只能勉强说出放弃建城计划的一个好处。
可笑的是,距离此事一千年后的宋朝,司马光在描述建设朔方城的事情时,竟然依然带着一种批判的语气。我不否认宋朝确实是中华文化在科技领域、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的一次巅峰,但是,这个皇朝确实有时候太小家子气。或许,司马光的描述也带着一点酸葡萄心理?
在东线的战场,匈奴仅仅得到了汉朝上谷郡的两个县。又因为李广驻守右北平郡,匈奴军既不敢进攻右北平,又不愿放弃目前的战果。虽然战线向前推进了不少,但是始终处在李广的阴影之下。
当时,右北平环境比较好,人口也不多,山里时不时地有东北虎出没。李广听说,某某县出现了东北虎,十分感兴趣——到了战场又没仗打,打个老虎总行吧?于是带着弓箭亲自组织打虎行动。那时候可不讲究什么保护动物,老虎就是害虫,必须要消灭——估计这就是咱们现在老虎快灭绝的原因之一。到了老虎的栖息地,李广身先士卒,亲自跟老虎干上了。
李广射箭一个特点就是,要么不射,射就得射准,宁可把敌人放近处射,不把敌人放远处射。于是李广故意引起老虎的注意力,等老虎扑过来的时候,一箭射出去,正中老虎……可是东北虎毕竟是350公斤的大家伙,一箭射不死啊!老虎中箭后一个翻身打伤了李广,李广奋力逃出一段距离,又射一箭,才制服老虎。
这样一个英勇的超级特种兵对匈奴人来说是个噩梦,虽然李广没多少指挥才能,但是与李广作战,匈奴军队的士气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李广一个人是杀不了几个,但是谁也不想成为那几个之一。
元朔三年的冬天,军臣单于带着满腔怒火病逝。他的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并且率军击败了军臣单于的太子于单。于单无路可去,只得在这年的夏天投降汉朝。
这下,汉朝打起了如意算盘——到时候扶持这个小太子登基,匈奴不就是个亲华政府了么?汉朝对这个小太子十分礼遇,封其为渉安侯。可惜于单没几个月就死了。战争,还是要继续。
然而伊稚斜的篡位举动不仅逼得太子进入汉地,也让一个关键人物回到了汉朝。
这年夏天,两个乞丐一样的男人来到了长安城的城门下,身后还有一个匈奴女人和混血的孩子。我可以想象到,当时这两个男人的眼睛里一定是饱含着热泪,因为他们对这片属于中国的土地爱得深沉。他们以及他们的继任者,将让汉匈战争的格局翻天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