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捣蛋的将军
5364300000015

第15章 严庄的妙计

前面我们说过,这张通幽是双面间谍,想在安禄山和大唐之间都立有功劳,也就是所谓的狡兔三窟吧。他伙同太原尹王承业侵吞了常山太守的功劳,把叛军的首级送到了长安。那王承业成了羽林卫大将军,张通幽在王承业的举荐下,成了羽林卫的参军。表面上张通幽每天过的潇洒自在,天天泡茶楼。其实这老小子一天都没闲着,天天静听茶楼顾客的议论的话题。经过一段时间张通幽发现,这皇帝是老糊涂了。当朝内阁首领杨国忠右相无法无天,权利又极大。关键是这右相和潼关守将哥舒翰不和已久。现在安禄山大军被哥舒翰挡在潼关以外,不如给那个杨国忠浇点油,让杨国忠和哥舒翰干起来,或是让杨国忠把哥舒翰挤出潼关。那样的话,不是就完成了严庄交给自己的任务,这可是大功一件。以上的分析基本上和严庄的分析不差多少,这张通幽不由的佩服起严庄来。

张通幽在羽林卫中任参军,其实就是个闲职,每天有很多时间。他打听到杨国忠有一位信心腹也在这羽林卫中任军职。

张通幽发现羽林中有个军官叫李福德,他是杨国忠的亲信,是杨国忠从剑南带过来的。后来那张通幽又通过收买,勾搭上了哥舒翰的门客林如泰。这下好了,张通幽两边说瞎话,两边收情报,最后闹得杨国忠和哥舒翰最后翻了脸。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张通幽从林如泰处得知,哥舒翰的大将王思礼劝说哥舒翰,上奏皇帝斩杀杨国忠。因为他们知道封常清和高仙芝的下场,也知道小人的厉害,毕竟那杨国忠在皇帝身边,自己为老李家的天下抛头颅洒热血,你皇帝老儿在听信小人之言自毁长城,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又不是没发生过。再说了,李唐江山有今天的下场,那杨国忠可是“功不可没”,可以说那杨国忠已经引起朝臣们的公愤,现在只是碍于杨国忠是右相,又是皇帝倚重的人,最主要的是杨玉环的堂兄。所以大家有气也得忍着。现在的哥舒翰的官职和权势对杨国忠有着巨大的威胁,以杨国忠的为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可是能杀得了杨国忠吗?显然哥舒翰是没有那个能耐让皇帝杀死杨国忠。所以哥舒翰就没有声张,但是被那林如泰知道后,传给了张通幽。张通幽又把这消息传给了李福德,李福德有把这消息传给了杨国忠。这杨国忠知道哥舒翰要是搬倒自己那时不可能的。可是李福德依照张通幽的意思进言,那哥舒翰现在统兵二十万,是大唐都城所有的兵丁,如果那哥舒翰统兵来逼宫皇帝,要皇帝杀死你杨国忠,他哥舒翰才保潼关,到时候是皇帝听杨国忠的,还是听哥舒翰,肯定是听哥舒翰的。所以后来在杨国忠的鼓捣下,让皇帝下旨现在都城招兵买马,名义上是保卫都城,其实就是他杨国忠的私人军队是一样的。当哥舒翰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明白这杨国忠招兵买马就是针对自己。这哥舒翰也向皇帝上书说,为保潼关,希望皇帝把霸上的军队划归自己统帅。当自己接手霸上的军队以后,找了个由头斩杀了霸上军队的一名将军,这将军也是杨国忠的心腹。大家看看,这正是国家危难之秋,朝堂右相和军中元帅是这个样子,社稷堪忧,最主要的是老百姓是最大的受害者。这个责任谁来承受,就是皇帝的问题,起码主要是皇帝的问题。这下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了,那杨国忠一害怕,竟然不断的在皇帝跟前说哥舒翰的坏话,重兵在握、尾大不掉、万一私通叛军、万一自立为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哥舒翰是突厥人)等等说啦一大堆坏话,这皇帝也有些担心。再说了,郭子仪和李光弼大胜,收复了河北大部分疆土,皇帝也想趁这个时机,让哥舒翰也收复些失地。再说了,听说安禄山的精锐大军都去攻打郭子仪和李光弼去了,潼关附近都是些老弱病残。那哥舒翰可是大唐名将,统兵二十万驻守潼关,迟迟不去收复失地,那是不是很可疑。本来皇帝就一直催出哥舒翰主动出击,再加上杨国忠扇阴风点鬼火,这下皇帝是真急了。哥舒翰一看皇帝真急了,长叹一声,准备出潼关,收失地。在这之前,李光弼和郭子仪上书劝谏皇帝不要急忙收失地,哥舒翰也是上书说时机不成熟,但是皇帝的金牌是一道道地发。

为啥哥舒翰这样的名将统兵二十万还不能主动出击呢?那是因为,潼关至关重要,重要性咱就不说了。关键是那二十万大军中,顶多只有五万兵丁是可以拉上战场的,剩下大部分都是临时招募的地痞流氓,市井闲人。这部分人根本没有战斗力,关键是这部分人在战场上可能起不到好作用,军队就怕军心大乱。

无奈,哥舒翰把精兵给了他的心腹大将王思礼,让王思礼做先锋将军。前面介绍过着哥舒翰是个病瘫的老头,只能躺在床上指挥战斗。那剩下的十几万乌合之众由自己亲自带领,在潼关驻扎了少量兵丁。哥舒翰出关的消息,张通幽早就把信息送给了严庄,当严庄报告给安禄山的时候,那安禄山一扫前几次的败仗情绪,因为这一战成功的话,战利品是大唐的都城。谋士严庄也觉得自己不是吃干饭的,自己也有价值。这一站如果胜利了,那严庄的功劳可不是一般的功劳。

安禄山让名将崔乾佑打这场仗。

崔乾佑带领几千老弱病残,在哥舒翰大将王思礼面前晃荡,这王思礼看见叛军如此不堪,深信皇帝说的话,就是叛军精锐在攻打郭子仪和李光弼。再加上大帅哥舒翰的心病,王思礼便急切为大帅立功,领兵冲向那崔乾佑带领的几千老弱叛军。当然叛军还没咋样接触,便败逃。王思礼追着追着感觉有点不对劲,这路越走越拥挤,举目一看两边是大山,心想不好,中了叛军奸计。立马下令撤兵,但是山上的石头、木头、箭矢都像下大雨一样泻了下来,退路已经让崔乾佑用很多木车堵住,木车上装满了柴草,这时凶火浓烟已经让王思礼大军慌乱不已。最终的结局就是,王思礼逃向华阴,哥舒翰被俘,二十万大军飞灰烟灭。看起来那崔乾佑的计策没啥特别的,可是非常合适。就像我们看《今日说法》,一些事情很简单,为啥这些人们还能受骗呢?有句话叫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有就是非常符合被骗人的心里需求,导致一叶障目。

那皇帝在干吗?他带领群臣和王公贵戚,在一个牛鼻子老道的带领下做法事。一个皇宫弄得乌烟瘴气,皇帝正在虔诚地祈祷,突然大太监高力士来报,潼关失守!这皇帝历来老成,听到这消息后,慌乱了神。片刻后,向大家宣布,明日要御驾亲征,大家回去准备准备,明日随皇帝出征。大家听了皇帝的话以后,一点都不配合皇帝,来点尖叫呀,或是感动的痛哭流涕。反而大家各怀心思,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一点激情的反应都没有。其实这个时候,皇帝恨死了杨国忠,现在该咋办?只能听从杨国忠的劝告,去“幸蜀”,其实就是去蜀地避难,蜀地土地肥沃,易守难攻,天府之国。确实是个好去处,但是那是杨国忠的地盘,自己去了还不是受到杨国忠的制约,说不定那个杨国忠敢挟天子以令诸侯。那蜀地可是杨国忠经营了很多年的,各个重要部门和重要岗位都有自己的心腹。说道这我想起一个笑话,就是有三个男人向一位老头说,想去老头的女儿。老头当然是选择条件好的,前两位都说自己事业咋样的成功,自己多么的有钱。自己是多么地爱老头的女儿。当轮到第三个男人的时候,这个男人说,我啥也没有,就是有一个儿子,我这个儿子在你女儿的肚子里。前两位男人听见了以后,就走了。最后说明的是关键的岗位上要有自己人。

皇帝命令御林军大将陈元礼统领御林军护送皇帝和家人“幸蜀”,走的匆忙,粮草不足,时间慢慢的过去了,士兵也显露出饥饿和困乏,最关键的是,这些士兵的家人都在长安,要他们撇下妻儿父母,去蜀地。让自己的妻儿父母遭受安禄山的屠杀。士兵们明知道是逃命,但是不能带自己的父母妻儿,怨恨颇为明显。

太子李亨似乎和往常有些不一样,不像以前那样看着窝囊,反而透出一股英气。因为太子李亨发现皇帝老子对那杨国忠很是冷淡厌恶,此时又是兵丁懈怠怨恨的时候,自己这个太子可不想一直做下去,眼看自己的儿子都已经成年了,憋缺的活了这么多年,不就是在等待机会吗?!眼下这个机会是绝好不过的。随后暗自命令自己的心腹太监李辅国去找陈元礼大将军。杀杨国忠以泄士兵的怒火,也是为国除贼,罪名谋反。其实这个时候,士兵们吃不上饭,还得远去蜀地,眼看家人就会遭到叛军的屠杀。都在为这大将军陈元礼要个说出。陈元礼知道是太子授意后,便在军中大说这都是杨国忠害的,士兵们都把矛头指向了杨国忠,其实陈元礼不这样说,都也知道是杨国忠害的,但是说白了士兵们还是有些不敢针对杨国忠。在大将军陈元礼的指挥下,都把矛头指向杨国忠,最后以谋反的罪名斩杀了杨国忠。士兵们纷纷要求斩杀杨家所有人,皇帝要求留下杨玉环,但是士兵们说,杀了杨家人,在留下杨玉环在皇帝身边,士兵们心里忌惮。最后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的事情结束了,一代美人儿香消玉殒。太子的目的达到了,接下来就是找理由留下来,领导平叛,聚集名望。暗中命令自己的儿子,动员附近百姓,留住太子。当然了,真正百姓们都来了以后,要留下太子以保家园,太子假惺惺一番,什么离不开父皇、要为父皇尽孝啥的。一定要随父皇入蜀。最后在心腹太监的和自己的儿子们的挽留下才“勉强答应”,留下来和大家并肩作战,恢复大唐江山。随后派自己的儿子告诉皇帝说,本来要在父皇面前尽孝,可是百姓截住太子以保家园,不能随父皇幸蜀,太子大不孝呀!皇帝知道现在太子羽翼丰满。便拨给几千御林军在陈元礼的统帅下护卫太子,希望太子可扫平叛逆。士兵们跟着太子太高兴了,就算战死,也比抛弃父母妻儿远去蜀地的好。老百姓很高兴,皇帝抛弃了他们,可是太子没有抛弃他们。

大唐的百姓和官兵听说潼关被叛军攻破,皇帝逃亡蜀地。百姓莫不痛心,感觉就像天塌下来一样样的,这叛军可是祸害百姓,以后这日子咋过。正在和叛军作战的郭子仪部和李光弼部,纷纷撤兵,蜷缩在太原,拒不迎战。很快安禄山的军队重新收复了河北道各个郡县。

太子李亨在武灵登基称帝,建立了一个小朝廷,历史上被称为肃宗。虽然用的是朔方节度使的官邸做的行宫,但是满堂透着中兴的气息,君臣一心恢复大唐往日的神威,消灭安禄山野蛮的叛军,士兵和将领一心保家卫国,他们的父母和妻子都还在长安,恐慌地等待着末日的降临。郭子仪和李光弼闻听太子李亨登基称帝,便率军归附。这时的李隆基已知自己的时代过去了,但还是不甘心,并放了话,各地藩王可自行招兵买马,抵抗叛军。其实除了抵抗叛军以外,还能制衡新朝廷,李隆基幻想着还能当他的皇帝。但是他不知道,天下百姓已经抛弃了他,天下百姓更希望一位年轻有为的帝王,带领他们消灭安禄山,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

我们在看形势一片大好的安禄山这里,这次攻打潼关的大将是崔乾佑,谋士是高尚。他们两个早已经定好的策略,下一步就该是派一支精兵肃清哥舒翰的残部,再派一支精兵镇守潼关,自己和高尚率军拿下大唐都城长安,同时在派一部分军队抓捕皇帝,大事可成。正当他们春风得意的时候,安禄山的猛将阿史那承庆带来了安禄山的圣旨,圣旨的内容就是客气了一番,口头夸奖了崔乾佑和高尚劳苦功高。最后没有憋啥好屁。竟然是是让崔乾佑和高尚按兵不动。本来可以一气呵成,这安禄山的天下就坐稳了,可是这样一来,那高尚和崔乾佑都觉得问题大了。那高尚本欲让崔乾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崔乾佑说,安禄山素来疑心大,再说你我都是汉人,关键是觉得咱两个不好控制。这长安可是王霸之地。如果我们不尊圣旨,那猛将阿史那承庆马上就会把我们的脑袋瓜子看下来。这就是为啥让阿史那承庆这个武夫来宣读旨意。

难道那安禄山不知道这是个绝好的战机吗?其实安禄山是知道的,但是他不会让高尚和崔乾佑做成这盖世奇功,因为他们两个是汉人,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高尚和崔乾佑联合起来,实在是很可怕。这崔乾佑是安禄山这里最著名的大将,论打仗谋略,那可不是一般的高,曾经就是因为安禄山和众将领谋士不听崔乾佑的的策略,最后导致中间有河北大失,范阳危机的发生,所幸是现在危机刚刚接触。这次那高尚是很重视崔乾佑的建议的。那让自己的儿子,勇武的安庆绪去吧,那也不行。现在安庆绪是长子,又被封为孝义王,如果让安庆绪那个混小子得此大功的话,对安禄山自己又是一个威胁,将来安禄山是不会把皇位传给安庆绪的,可是如果安庆绪实力和威望很大的话,绝对不是一个好事情。再说那安庆绪也是当不起大任的。最后安禄山把人选放在了孙孝哲身上,因为孙孝哲就是个刽子手,除了杀人,啥谋略没有,标准的武夫。让孙孝哲收复长安,并且让张通儒辅助孙孝哲。

当孙孝哲听到这个消息后,那真是祖坟冒青烟了,觉得自己不再会久居人下了,得此一功,定能坐到像高尚严庄一样的位置。众人都以为是阿依娜吹的枕边风。

那嘴苦闷的是安庆绪,自从安禄山登基称帝后,就严禁安庆绪和臣下来往,基本上把安庆绪圈养了起来。那安庆绪非常信任和尊重的严庄也不敢和安庆绪接触。安庆绪知道本不受安禄山待见,看样子是不会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将来不管谁做了太子,他安庆绪都是一死,那个太子能容忍自己的哥哥还活着,在说历朝历代不都是这样吗。可是那安庆绪能咋样,只能干着急。要册封太子最有可能做太子的就是安庆恩,因为安庆恩的母亲是阿依娜,最主要的是小小的安庆恩非常有才华,性格乖巧,深的安禄山的喜爱。再有高尚和张通儒这些大才的扶助,那可是不敢小看的力量。不管从那一方面看,自己都不是安庆恩的对手,这次安庆恩同母异父的哥哥孙孝哲再建大功,高官厚禄后,他只会支持自己的弟弟,那会支持安庆绪这个仇人。那安庆绪自己更是死路一条。神勇的笨瓜安庆绪惶惶不可终日。

孙孝哲率领大军和张通儒杀向长安,很顺利,根本就没有遇到抵抗。孙孝哲在城门口就是看见大批请降的官员。张通儒一一接见,而那孙孝哲再干吗?!他竟然在烧杀抢掠,把大量的金银珠宝,源源不断地运往洛阳安禄山处,打杀皇族贵戚,每天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泄****。不管是管家的还是民家的女子,只要他看上的,二话不说抢来。还纵兵为祸。长安百姓本就是知道啥样的结果,现在更是遇上了魔鬼一样的孙孝哲,更是验证了自己的猜想,那安禄山真是该下地狱。孙孝哲把皇宫快祸害完了,又去了李林甫住过的大院去祸害,当然这个大院早就更换姓名,也不知是那个王爷贵戚住着。非常奢华。

那安禄山迟迟不肯来长安,而是在洛阳逍遥快活。不断的享受那胜利的感觉,高级俘虏和大量的珍宝不断地送到洛阳。

现在功劳卓著的张通幽可是个变通的天才间谍,孙孝哲和张通儒带领大军进入长安后,要给张通儒一个大大的官做,可是张通儒说啥也不干。因为现在谁家胜利了谁家失败了还不知道。再说了,这长安时王霸之地,可是那安禄山迟迟不来。这王霸之地的收复竟然派了一个这样的孙孝哲来,这不是给安禄山自己添堵吗?!那长安和皇帝本来一口气全都解决掉了,可是那安禄山就是要走这个弯弯绕。看来安禄山可能是干不成了。这闲云野鹤一样的张通幽,每天在散布自己对叛军的不满,其实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他张通幽可是和叛军没关系。

叛军的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就不知咋样的叛军,祸从天降。安禄山这几天觉得不光眼睛有些看不清楚,关键是身上生了几块疮,痛痒无比,散发这阵阵恶臭。心烦意乱,一不顺心就对近侍拳打脚踢。自己也该考虑考虑册封太子了,随后宣严庄和高尚来,商议册封太子的事宜,这严庄倒是在附近,就是这高尚远在潼关,得几天才能来到。严庄知道安禄山有意册封安庆恩为太子,真为自己的前途着急,因为如果安庆绪做太子将来做皇帝,自己才会收到重用。那安庆恩做了皇帝,受到重用的张通儒和高尚。再加上严庄不小心惹恼了心情暴躁的安禄山,严庄那小身板收到了安禄山的一阵拳打脚踢。突然那安禄山啥也看不见了。阿依娜急忙请御医,但是御医安道买早已经逃跑了。

严庄把要册封安庆恩为太子的消息告诉了安庆绪,那安庆绪自知死期将到,痛苦地哀求严庄活命之术。最后严庄和安庆绪合谋安禄山。先是蛊惑安禄山的近侍李猪儿杀掉安禄山,然后安庆绪杀掉李猪儿,封锁安禄山的死讯。假借安禄山的名义封安庆绪为太子,过段时间安庆绪又继承帝位。当安庆绪被册封太子的消息传到高尚的耳朵里的时候,在半路的高尚便知道这个事情的前前后后,高尚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叛军阵营不少安禄山的旧部。因不服安庆绪,分崩离析。

反观朝廷这方,不断地有贤能之士进入朝堂,百姓依附,官军用命,发愤图强消灭叛军。虽然有地方大唐的亲王拥兵自重,制衡肃宗,但是最终还是被大潮流淹没。

朝廷节节胜利,叛军节节退败。后来史思明杀死了安庆绪,自己做了大燕皇帝,不多久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又杀了史思明,很快在大唐军民摧枯拉朽的力量下,叛军平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