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是个大工程,风险很大,万一不成功,连退路都没有。只有一条路,就是被灭九族。
老规矩,造反前先统一思想,开一个誓师大会。依照前面谋士计划好的,主角开始上演了。整肃威武的军队前面,出现了一辆豪华铁战车,豪华铁战车上面,站着一堆精悍的肥肉,精光与杀气拼射。这堆凶悍精神的肥肉外面裹着黄金盔甲,腰里斜跨宝剑。不错,这就是安禄山。开始训话了,那安禄山说,前几天太监边令诚来宣旨,说是右相杨国忠乱政。说到这里,各位读者明白了吧,他安禄山借圣旨做事。拿出圣旨,义愤填膺地读了读。内容大概是这样的:皇帝陛下大人英明神武,打造了大唐盛世。可是现在那个忘恩负义的小子杨国忠,辜负了皇恩,祸国殃民,陷害忠良,蒙蔽圣聪。我们为了大唐的社稷,起兵勤王,杀了那个叫杨国忠的混小子。救百姓于水火,扶大厦于将倾。为皇上和黎民百姓除去这祸国殃民的奸臣。并把曾经的把兄弟吉温斩首祭旗,说这吉温是杨国忠的走狗。
士兵们是知道的,那杨国忠是国家的最高官员,是右相。也怪这杨国忠确实可恨,干了不少坏事。再加上安禄山任用了大批非汉人将领,这些将领是忠于安禄山的,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平时士兵们听长官的听惯了,这时看见长官们让自己咋样自己就咋样。心理学中有一种观点,就是当一个人在一群人中时,这个人的智商就会下降。往往盲目随大众,依靠“领头羊”。再说这安禄山说的也有理,老百姓对这个杨家早就恨透了。
就这样,平时用一点迷信;训练时把安禄山的思想再训练进去;大面积地用非汉族将领。这支精悍的唐军,就变成了安军。
在安禄山的“英明”领导之下,安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眨眼之间,叛军安禄山就攻克七八个州,估计那时的一个州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市吧。安禄山先生有这样的业绩,取决于两方面因素,第一就是,唐朝的军队养尊处优,几十年都没有大规模的战争,有的只是边疆的一些小打小闹。平时那些大官们也不把兵事当回事,还有一个最为致命的问题就是腐败!一个支****透顶,那他们在战场上就是待宰的羔羊。一个国家腐败透顶,那这个国家就该换主人了,也就是所谓的气数已尽。很显然现在的大唐帝国还不是腐败透顶,朝廷里还是有一些贤能的忠臣良将。老百姓心目中,那个大唐帝国的皇帝李隆基,还是有些威望的。毕竟这李隆基开创了一代盛世,大家恨的是杨玉环的红颜祸水;恨的是杨家的专权。老百姓以有这样的皇帝为豪的意气犹存;百姓还是没有放弃大唐王朝的。双方实力相比之下,大唐占据优势。在大唐官员和皇帝眼里,安禄山必败。这也让大唐的皇帝和大臣产生了轻敌的心里。
具体到那些在安禄山根据地周围的太守或封疆大吏,他们更是惹不起安禄山的,虽然都心向朝廷,但是迫于形势,不得不投降安禄山,以保百姓,也为了保护自己的一家老小的身家性命。安禄山很是高兴,不管真降假降,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待遇,这高尚就劝过安禄山,要甄别任用人才,这老安的理由是这要愿意投降,不管真降假降,都一个待遇,关乎身家性命的大战已经开始,哪有时间顾及那些。只要自己得了天下,这些人也就老实了。有一个河南重镇陈留的太守郭纳,听到安禄山的军压境,马上打开城门投降,全城所有官员都跪在雪地上,等待这安禄山的发落,都知道只要投降,还是能做原来的官的。郭纳讨好一番,安禄山也是神采飞扬,本来心情很好,但是这时传令兵送过来一封信。安禄山看罢以后万分悲痛,原来远在长安的夫人和长子等一干家人被朝廷斩杀。安禄山悲愤无处发泄,指着这投降的陈留一万官员说,都给我砍了。高尚听说后,力谏不可。平时安禄山对高尚言听计从,但这时的安禄山已经是一只发疯的野兽,谁的话都不听,不多一会儿,陈留一万多官员人头落地。杀降历来是兵家大忌,但是安禄山这时很任性,后果很严重。不光杀了这一万多公职人员,而且进入陈留城后,大开杀戒,血洗了陈留城。
当然,安禄山的反叛,李隆基同志负主要责任。他面对群臣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美化自己大德大义,关于美化自己的言辞,在这就不说了,大家肯定没兴趣听,听了也会起一身的鸡皮疙瘩。大骂安禄山的无情无义,不忠不孝。骂人能把安禄山的叛军骂得全军溃败,那就满朝文武一起上,骂上他几天几夜,那倒无所谓。关键是不能。
现在最主要的是御敌,李隆基派高仙芝为副统帅,封常清为先锋,并封封常青为范阳、平卢节度使。这高仙芝久经沙场,颇有才能,是军队的实际统帅,之所以给了个副统帅的官职,其实还是为了制衡高仙芝。皇帝让一个皇亲做名义上的统帅。再说这封常清,短小瘦弱,表面上看不适合做先锋。那他到底适合不适合,我们看看封常清的往事。当年封常清投军心切,可是招兵的军官看见封常清短小瘦弱,还是一个瘸子,便把封常清拒之门外。小封在军营外边长跪不起,主将高仙芝看见以后,便勉强收下了小封,谁知道那封常清不光武艺不俗,而且很有些文采。在高仙芝的帐下多有战功。封常清在高仙芝的提拔下,官运亨通。大唐高层觉得这两位必定不辱使命。封常清驻守虎牢关,这虎牢关是大唐第二大城市洛阳的屏障,虎牢关一失,洛阳便暴露在安禄山的铁蹄之下。当封常清上任后发现,驻守在虎牢关的驻军毫无军纪,赌博、喝酒,好像不是来打仗的,就像是串门走亲戚。又好像是一群乞丐。封常清想强行整肃军纪,可是转念一想,几十年没有打过仗,现在有战事,临时纠结一些市井之徒,还不知啥时候就死在战场上,还是让士兵们快活几天吧,过几天在整肃军队。再说还有黄河天险,虽然已到冬天,可是河面一时也不能封冻,估计那安禄山的叛军一时打不过来。大家看到这,一般是知道,哪能这样带兵,不要以为敌人不会来,要提前做准备,万一敌人来了奈何不了你,这才是带兵的方法。这也是兵法中的一段话,我把它翻译给大家原话是,“无伺其不来,伺吾有以待。”再说了,还有句话叫做“兵贵神速”。敌人想不到的事情,是最好的致胜方法。当然那安禄山是知道的这个道理的,不过封常青也懂这个道理,可就是看见那些兵勇以后,觉得这群人,不知道战争的可怕,大好年华不知道啥时候就命丧疆场,顿时起了怜悯之心。更有黄河天险,他封常青大意了。
封常清在大帐中看地图,突然听见刀兵大乱。他急急忙忙出去想看个究竟,这时有一个小兵急报,安禄山的叛军正在攻打虎牢关。封常清脑袋一胀,内心冒出一句,完了、完了!虎牢关虽然坚固,可是自己的兵,根本不能算兵。很快安禄山的叛军攻破虎牢关,封常清一马当先,杀开一条血路,逃奔向高仙芝。
封常清的败,败在心慈。大战在即,不去强硬整肃军队,积极应战。不光封常清是这样的一种轻敌思想,整个大唐都是这样一种轻敌思想。我们伟大的革命领袖曾经说过,“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要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战争瞬息万变,应该早作准备。还有句民间的俗语“赶早不赶晚”,话是简单,道理深邃。
现在该咋办?!高仙芝和封常清一致的想法是,丢弃洛阳退守潼关,敌人锐气正盛,要暂避锋芒,待敌军士气衰退,再做打算。而洛阳无险可守,只能退守潼关。这潼关身后就是大唐的首都长安,如果潼关失守,长安也就完了。那就退守潼关吧,守着洛阳会全军覆没。不能!这个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因为监军不同意,为啥不同意,因为高仙芝没给这个死太监送上金子。这死太监本想做做监军大捞一把。本来这高仙芝想送的。可是转念一想,国家正是用钱之际,那监军肯定能够原谅。导致了这监军死太监怨气冲天。这太监就是边令诚。他在安禄山那里受了气,就想在这次监军大捞上一笔银子,谁知这高仙芝没理他者茬。气的这边令诚,非找个机会,整治整治这高仙芝。这不死太监的机会来了。
监军肯定知道洛阳不保,他早早开溜,溜前再三警告高仙芝不许退守潼关。这死太监见了皇帝以后大说坏话,加上皇帝自己造下的孽,谁来承担?!最后皇帝下旨赐死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位忠君大将死时,整个军队都呈现出愤怒的状态。自己为你们老李家卖命,最后是这样一个结果。那死太监着实可恨。等于是高仙芝和封常青替皇帝背了黑锅。在这死太监边令诚的心里,什么国家大计,最重要的是银子。
我们再看这安禄山,意气风发。洛阳现在是自己的了,兵源粮草全都能在这个大城市洛阳解决。大唐在洛阳的兵丁,逃跑的逃跑、死的死、投降的投降。那洛阳主官威严地坐在大堂之上,大堂之下空无一人。面对安禄山和他的叛军毫无惧色,大骂安禄山。这个捣蛋的夯货安禄山强忍怒火,好言相劝。这洛阳的主官油盐不进,最后被那夯货野蛮的部下斩杀。
高仙芝和封常青退守潼关,那没捞到钱的边令城诬告,封常青拒敌不力,那高仙芝偷盗军粮,克扣军饷。皇帝下旨,赐死封常青和高仙芝。士兵们看见自己的主帅和大将被赐死,心寒无比。
当李隆基想用大将以解危难时,才发现没有可用的大将。心一狠,要御驾亲征,满朝文武议论纷纷,劝谏的内容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这杨国忠最怕皇帝御驾亲征,因为皇帝在外,肯定让太子监国,太子和杨国忠历来不对付,那太子肯定会向杨家下手。所以这杨国忠让自己的姐们向杨玉环哭诉,去见杨玉环的时候,还带上了孩子们。她的姐们说,就算不看在杨家的面子上,可孩子们有啥罪过。这杨玉环没有生育过,她很心疼这些孩子。最后这杨玉环见了皇帝以后,百般向皇帝哭诉。那怜香惜玉的皇帝一看见梨花带雨的杨玉环,便什么都忘记了。心疼的李隆基不断安慰着杨玉环,并发誓绝不会御驾亲征。随后下旨,让在家养病的哥舒翰代替高仙芝的帅位,赶赴潼关,统领大军。
其实皇帝的大难将要来临,这个很快就会出现。皇家咱先不说了,我们看看地方上的形势变化。当哥舒翰坐镇潼关的时候,这安禄山正亲领大军开出洛阳直奔潼关,前面我们说过,潼关失守,那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便无险可守,只能任由乱军践踏。可是在安禄山大军刚到达新安县的时候,形势发生了变化,平原县太守颜真卿原先无奈投降了安禄山,这时一看时机以到,便又归附大唐,力抗安禄山的叛军。附近的清池、饶阳、河间、东平、清河、盐山等郡县纷纷响应颜真卿,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安禄山的叛军。这几个联合起来抵抗安禄山叛军的郡县都是在安禄山大军的后方,而且挨着安禄山的老巢。就在这个时候,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连败安禄山的东路将军高秀岩,打开了太原北方的门户东径关,将要打进河北。河北道和河南道的告急文书不断地向安禄山飞来,为了稳定后方,安禄山不得不赶紧退回洛阳。
这颜真卿的大哥是常山太守,他也是无奈假意投降安禄山,忧国忧民,寝食不安。但是最近稍微有些安心,就是老百姓还是心向大唐。因为从外地逃来的难民,一谈到叛军,都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吃这些叛军的肉。他请来一干官员,都表示要跟随常山太守以死报国。可这常山太守虽然高兴,但是心里没底,因为如果一旦举旗反安归唐,这安禄山肯定会派大军围剿,这常山可是个军事重镇。常山是洛阳通往安禄山老巢范阳的咽喉之地。还是北控燕、蓟,南通河、洛,西边是井陉口。虽然听说这郭子仪的左兵马使李光弼已经东出井陉口,但是传信的这个人,能不能靠得住,自己也说不清楚,一旦公然反安禄山,李光弼的大军赶不到,河南、河北又不会响应自己反安,那时可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正在常山太守踌躇的时候,有一个人出现了。这个人是颜真卿的外甥带来的,这个人就是甄济。以前我们简单的介绍过,他是就那位看出天下大势,规劝高尚不要头昏跟错了人得甄济。当时李适之是左丞相,极力邀请甄济做官,但是甄济要靠本事考取功名以后做官,奈何那李林甫当政,都没考上。大家想起来了吧,这样看来,这甄济可是比安禄山的首席谋士高尚更厉害的一个高人。高尚既然知道甄济的才学在自己之上,依照高尚的品德,一定会向安禄山推荐甄济的,事实确实是这样,但是这甄济看透天下大势,曾经规劝高尚,高尚不听。但是自己是绝对不会辅佐那安禄山的,每次去请甄济,都被甄济挡了回去。有一回,这甄济听到严庄来请自己出山,情急之下,喝了一碗羊血,吐在胸前,躺在床上装得奄奄一息。后来赶紧搬家,当高尚和安禄山反应过来以后,派人杀那甄济,发现根本找不见人。我看了很多历史,发现有很多了不起的大人物都是天才的表演艺术家,那孙膑装疯,吃猪粪,骗过了庞涓,不光救了自己一条命,还击溃了庞涓大军。很多这样的故事,咱就不在这一一列举了,也不会详细介绍,在这我就想说的是,天才的表演。就拿孙膑来说,他的对手是自己的同学庞涓(他们同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那庞涓可是魏国的大将军,能力是有些能力的,但是比起孙膑来是差远了,所以妒忌孙膑的才能,才设计陷害孙膑,但是庞涓想得到孙膑祖传的兵法,所以在得到兵法之前,庞涓是不会杀死孙膑的。在孙膑的祖传兵法写了一些后,突然明白是庞涓的诡计,这孙膑突然就“疯了”。装疯要装的像,这是关键的地方,那庞涓可不是个好糊弄的人。不光演技炉火纯青,还得能吃常人吃不了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