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装备了徐州陶陵三代炮,大炮的射速更快,而且威力更强大,所以曹操在南皮城下吃了很大的苦头。在南皮城下僵持了近三个月,曹操也是弹尽粮绝。当使者赶到曹营后,兖州的使者已经赶到了曹营。
荀彧在后方向曹操禀告,说南阳有兵马调动,宛城张绣让一个新秀将领领兵五千余人驻扎在了兖州边境上。而且山阳郡已经减少了粮食的供应,荀彧派人去山阳和梁国买粮食,两郡商人皆言徐州要建设南方,所以粮草暂停出口。
荀彧又派人前去汴京买粮食,汴京同样也停止了销售粮草。曹操听到后,更是怒不可解。谋士郭嘉劝曹操要以大局为重,不如先行撤兵,不能在此时同徐州起冲突。
毕竟徐州已经和平多年,粮草充足,若此时跟徐州打起来,胜负不可说,又会便宜北方的诸侯。若此时不对南皮下手,袁谭定然会继续对北方的袁尚下手,那时候袁谭得了徐州的帮助,袁尚定然不会对手,走投无路时,袁尚定然会投兖州!
此是一石二鸟之计,而且收复了冀州和并州之后,现在要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稳定这二州,同时又得要修养生息,鼓励农业发展,等兖州能解决粮食的内需之后,便可以利用久战之师前去迎战陶应。
郭嘉与程昱皆劝曹操,徐州使者又至,不得已,曹操只好舍弃渤海郡返回许都。
曹操撤兵的条件便是要徐州继续将粮食卖给他,曹操撤兵后,徐州的粮草又开始销售往兖州,让曹操再一次度过了危机。
曹操撤军后,袁谭领着郭图与辛平二人已经武将四人前来徐州参拜陶应。
此时陶应的官职是彭城候领大将军之职,袁绍死后,袁尚继承了他的爵位,所以,这袁谭的官职比陶应要小很多。
袁谭到来后,陶应在徐州设宴,隆重的接纳了袁谭等人。在徐州参观近半个月后,袁谭这才带着两谋士返回渤海郡。此次袁谭来徐州,一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归顺之意,第二便是前来要官。
他好歹也是堂堂袁家的长子,来投陶应是放下了多大的架子才能做的到的啊!如果来了,就给一个小官做,他肯定不会真心投降的。
所以,袁谭在徐州呆着的时候,陶应召集政务部商讨了两天,最后决定效仿淮南府,在渤海郡的基础上成立冀州府!
冀州府的地盘包括未收复的清河国、中山国、巨鹿郡等八郡之地。冀州府府衙设置在了渤海郡南皮城,知州由袁谭担任。收复渤海国后,陶应的地盘瞬间又扩大了一个郡。渤海郡靠近大海,有着很长的海岸线。他也是连接幽州的通道,只要打通了这个通道,陶应便可以在幽州买马运往中原销售,从而大赚一笔钱。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当争取来袁谭后,他便有理由对袁尚宣战!现在虽然不能对曹操宣战,但是想到袁尚等人,陶应还是非常有信心对付他们的!
于是,当205年的秋季到来时,忙完了徐州的改造后,陶应便取出地图,现在是时候吞并北方了!
陶应欲替袁谭收复幽州,众人皆劝。如今徐州发展已经进入了快轨道,若再有战乱,只会便宜了曹操!
但是陶应却笑着说,不用用兵便可得幽州!众人皆不信,陶应便将鲁肃找来,然后让其派遣探子前去幽州联络袁尚的部将。
历史之上,袁熙与袁尚占据幽州后,后来其部将焦触、张南叛变,于是二人只好领兵北逃乌桓。曹操又领兵在乌桓击败袁尚二人,二人最后投靠辽东太守公孙度,被其斩杀。所以陶应要做的事情就是趁焦触和张南没有投降曹操之前拉拢到二人。
所以秋季到来时,负责外交的鲁肃便带着重礼——三万两的银票前来幽州送给二人。不仅送了三万两的银票,又给他们金银珠宝两车,同时陶应册封他们为幽州军政长官,另外一人为并州军政长官。
冬天渐渐到来了,袁尚与袁熙统治幽州期间,这半年的时间都是在不停的招兵买马,又四处征收粮草,百姓苦不堪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往辽宁府辽西郡逃难。这么多人逃走,袁尚更是下令,但凡抓到逃难的家族,诛杀九族!
一时间整个幽州人心惶惶起来。
而张南与焦触二人的家族正好也不满袁尚的税收,他们欲举家搬往沈阳城。如今沈阳城对富户人家有有待政策,允许他们经营辽宁府的产业,同时又免税三年。所以与其呆在幽州整日被盘剥,还不如远走他乡。
二人家族欲走的消息被袁尚知道后,袁尚便派人将俩家族全部抓了起来。张南与焦触听闻后,知道若再不兵谏肯定会被袁尚问斩,所以也没多少考虑的事情,二人便领兵包围了幽州袁尚与袁熙的大营。
见有人兵谏,越来越的不敢反抗的将领也加入了二人的叛乱之中。短短不到三日,参与二人叛乱的军马便又近三分之二之多,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响应着。
十一月份,冬天到来了,袁尚跟袁熙经过近一个月的作战,最终还是无法挽回幽州的败局,于是只好领残部北投乌桓。
二人造反成功后便占据了幽州,曹操听闻二人占据了幽州,慌忙派人来劝降,并封给他们打官。鲁肃亦将陶应的拉拢之意告诉他们。一时间二人犹豫不决,北方养马之地幽州瞬间又变成了两面派。
为了能够拉拢到大家族,陶应便下令在幽州实行私有制,所有大家族可以参与幽州重建,并且可以免税两年!
不光对大家族,就是寻常百姓,陶应亦免其税收两年,一时间支持陶应的百姓越来越多!而且北方的辽宁府就是个例子,很多人去辽宁府治病,去辽宁府做生意,他们肯定亦想在幽州能享受到同等待遇。
经过近一个月的挣扎,张南与焦触二人决定先投靠曹操,毕竟曹操把持着朝廷,是汉室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