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女娲
()()
甲骨文金文篆文小篆楷书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娘娘,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后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形:圣女,化万物者。女,呙;女之柔顺,自处卑位才不为卑,今人曾经以为有些汉字中“女”字旁为奴,甚至认为造字之初也是如此,实在是贻笑大方,自古以来对女性、母性的尊崇一直根植在华夏文明流淌的血脉之中,如果解读汉字稍有差之,就会谬之千里;处其实,不居其华,回到造字的时代,了解古人的意识形态,才有可能正确的解读出来。切不可以今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自顾套用给古人。
“呙”上部为口,由“囟”演化而来,是由“有”返“无”的过程,随缘不自生,只有那些为他人利益牺牲自身利益的人才可以到达“无”的妙境,无我才是真我,也才具有补天的能力,所谓神佛皆由人炼成,为一己私利想到达神佛的境界是荒唐可笑的,用真心炼石才能补天之缺,人人皆可成女娲!换句话说就是,某一地方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美好了,你就是弥补这一地方曾经有缺的“女娲”,这一“地方”可以是家、国、天下;也可以是某一领域、某一层次;还可以是心灵的不同领悟能力等等方面。生命在流转的过程中,无论过程有多复杂,都会留下痕迹,炎帝的女儿“女娃”留下了精卫填海的动人传说,“女娲”与“女娃”同声,女娲补天与精卫填海异曲同工,这样的痕迹存在于每个人的生命长河里!
音:wa娃(篆文)、蛙(大篆)、哇(篆书)、挖(大篆)等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圣人皆孩子”,无知无欲保持善良和诚实;曾经有人推测人类产生于蛙人进化;由人到蛙,或者由蛙到人的“外皮”进化,灵性的外形不重要,穿任何衣服下,包含的真如自性皆平等无分别;常常能够“挖”出内心私的人,一定会迎来喝彩的“哇”声一片。
义:补心之缺,即可补天!补心者,即在补天!天即现实世界。
四黄帝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
(2013年5月3日8:47正在思考从哪个角度写时,一只大黑苍蝇瞪着大大的红眼睛,停在稿纸上,阳光下的它,搓搓前爪,又搓搓后爪,高兴地飞走了,不禁想起几年前曾经写诗赞美苍蝇。此时外面密集鞭炮声传来,它给我的启示是:正话反说)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轩和辕都为车的组成部分,以车偏旁,是说一个轮子不稳,两个轮子才稳当,因为此轮所以需要彼轮,由此阴所以彼阳存在。
黄:甲骨文的“黄“字是正面站立的人形,中央显示出“田”字。表示“黄”为大地的颜色。也表示“中间、中央”。是土的颜色,五行中各有其对应的五色,“黄”不具有其他四色清晰的颜色。引申为混沌、不偏不倚、中庸。“田”是象形字,表示阡陌纵横的土地,引申为区域、领域。如果“田”代表口说语言的内容,那就跳出语言的禁锢,听听黄帝的弦外之音;如果“田”代表大脑,那就跳出灵性的表达,感受无语无念的真实;如果“田”代表地球,那么人可以常常立于宇宙之间,人天合一,“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黄”字的发音在有的地方同“王”的发音是一样的,循着蛛丝就可以找到源头!
“黄”是土地的颜色,“中央戊己土”,它表示基础、中心;与人身体中对应的脏腑是脾胃。在2012年大年初一,我吃了一顿比较凉的饭,只觉得胃里不舒服,也没有太在意,后来发现那年的春天来的很晚,大地的气温升的很慢,甚至影响了粮食产区的耕作,为什么会这样呢?脾胃在五行中属土,为坤,对应的自然界是指大地,当一个人的博爱大至天地,那么天地都会有反应;所以古人有言“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人如果时时与自然界相通相圆融,把“仁”放大到真爱、平等,那么不仁就转化为“真仁”了,人人都可以做得到,而且做到并不难,只问自己是否愿意,也就是要“眼高手低”,眼界要高,手要低,从每天的小事开始做起,净化自己也就是在美好天地,那么海晏河清、风调雨顺皆在人为!
帝:指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帝”字是象形字。甲骨文的“帝”字由“二”和“米”字形组成,有说认为像横七竖八堆放的木材,准备点燃;有说似花瓣及花蒂。我认为不尽然,“二”的字形代表“上之上”,“米”形为木字原形,前面已经详细解释过了,有中间的一“点”生长辐射出上下两部分,然后再各自生长出三个分支,阴阳之道通天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共同的根为帝,这一点是上之上,重中之重。在陈文敏《汉字与飞碟》一书中,把汉字归纳为几个系统字,这些字进一步演化和派生出其他的许多汉字,“帝”为其中之一,他称之为帝系统,书中指出甲骨文的“帝”字包含了“飞碟”的造型,是地外文明来地球时的飞行工具,这一说仅供参考。但无论如何,所有的万象都是由一个原始点源源不断地产生而来的。
五仓颉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又史皇氏,传其圣诞日为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物,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据史书记载,仓颉面长四目,天生睿德,常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鸟兽蹄远之迹,依其类像之形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河图玉版》、《禅通记》记载仓颉曾经自立为帝,居阳武,是上古时期的一部落首领。
甲骨文小篆楷书
仓:象形字。收藏谷物的建筑物。甲骨文字形,上面象盖儿,中间象一扇门,下面是进出的口儿,合起来表示仓库这个概念。本义:粮仓。“集”“遮盖之器”。造字的利弊谁人能知?天地知道,“天雨粟,鬼夜哭”;黄帝知道,是黄帝在哭,布谷鸟一直在劝“不哭不哭”,仓颉知道,所以告诉人们揭开盖子,打开中间的“门”,因为门里面是“无”,为了让后代子孙知道这个“无”,他们造出了那么多“有”,因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目的只有一个,让藏起来深浅不一的“性”显露出来;借假修真也好,指月之指也罢,无非是黄帝仓颉以不静表达静,真如本性之炁昭然!(此时是12:37,我在阳台,一只大苍蝇在头顶盘旋久不去,又飞进了房间,我说:“你干嘛去?进去可就不容易出来了啊”,它闻听在房间盘旋了一圈而飞出)。你听懂了吗?!有人说仓颉死后化身为苍鹰,飞翔在历史的天空中;依我看来,不如说仓颉化身为苍蝇,复眼就是证据,留下汉字给后人打开了窗户,同时关闭了人类灵性的大门。
金文小篆楷书
颉:从页,吉音。《说文》“直项也”。“吉”有“宝爱”之义,“页”头顶的三根分叉,代表灵性中分出的阴中阳;一页一世。“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
黄帝仓颉的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后辈之人需要擦亮心的眼睛,读通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心灵的文明高度远远把我们甩在了后面,只有与他们共心跳,才有可能正确解读藏在汉字背后的玄机!
我把汉字的产生历史追溯到2。3亿年前,你一定认为是无稽之谈,一定是疯了,这一解读,绝无取悦谁的想法,请不要误解。在央视科学教育频道《走进科学》中曾经播出贵州山区的绝壁上出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自然形成的汉字,经过专家鉴定的确是2。3亿年前古生物沉积而形成的,诸多巧合使人们百思不得其解,这就是道的彰显,世上没有巧合,只有我们不了解!你一定奇怪2。3亿年前,人类还没有出现,更何况一个政党?地球上文明几度出现几度消失,换个角度来说,今人认为现在的我们文明程度已经高度发达,一提到古人就认为是洪荒落后的,我的认为则恰恰相反,古人的物质生活固然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但他们人性中最宝贵的自性光芒是今人望尘莫及的,恰恰是物欲的追求,遮盖和迷失了人类最应该有的自性,所以老子苦口婆心地规劝我们:复归结绳;在这一点上黄帝仓颉、有老子、释迦牟尼等人类先知们有着同样着急和同样苦盼的期待!汉字早于人类的产生,恰恰是自然界给我们人类上的一场严肃而认真的大课!
2010年中秋节应河南濮阳谷校长之邀,去到了他的家乡南乐,拜谒了仓颉陵,站在仓颉的陵冢前面,清空了一切念头,开始与他心灵对话,在脑海中出现了一道白光划过蓝色地球的美丽画面;回来以后我通过网络平台的《直通***》给中央领导留言,提及了道的教育和德的教育,还有我学习汉字的切身感受,和由此激发了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使“热爱祖国”真正落在了心地上;到了2013年央视一频道推出了《汉字听写大会》,栏目一经推出就引发热议和收视高潮,相关报道说是专家组经过三年的酝酿打磨而推出的,后来又陆续推出了有关汉字的系列栏目,每当我收看时,心里就有温暖流过。
六老子
甲骨文金文篆文小篆楷书
老:老子,名耳,字聃。世人称他被褐怀玉,神龙见首不见尾。从“老”的字形上看,弯腰驼背的老汉,头发很长,手持拐杖的样子;
子:婴儿期的“子”,头顶三竖,代表囟门开着灵性生命此时是最旺盛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便不再明显了,上面的生命通道闭合了,用进废退,在从“子”到“老”的成长过程中,外在的种种刺激使人渐渐习惯了用显意识来应对,潜意识被深深地忽略而潜藏起来,头顶的通道也就闭合了。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李耳:里面和外面本质上是一样的,不过“耳耳”。“五音令人耳聋”,所以“听而不闻”,听了没有?听了,但不动心;因为知道所听到的都是事物发生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而已,不足为奇,心动了,只会复杂化这个过程,适得其反,让事物在常道中运行,自生自灭,在升起的地方湮灭掉;“圣人无常心”;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没有什么值得好奇的,也没有什么需要“我”的参与而改变的,听说了已经参与了;“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如果真有什么需要改变的,那就是机缘到了眼前的时候才动,“动其机,万化安”,“奸生于国,时动必溃”“事善能,动善时”。
像老子这样的大智慧者是“有”而不用,“和其光,同其尘”,重回混沌,阴阳和合之象。老与子是人生的两个极点,即知子便知老,子与老互为变化之根,如果把当下做为一个时间节点,以前已经发生的事情为阳,未来将要发生的为阴,那么阴阳存在着对应的关系,即时空折叠,这种折叠关系可以跨越时间,也可以跨越空间。“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阴为阳之根,阳为阴之根,老子需要青牛,道需要尹喜。
一本《道德经》在手,从最初的看不懂,到似乎懂,直到十几年后,在捧在手里,发现与我心有戚戚焉;终于有一天下决心提起笔来,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惶恐间给《道德经》做一个注脚。2001年“遇见老子”:那是在静定中,老子翩然而至,在客厅柔和的灯光里清晰地出现,他的头发和胡子几乎覆盖了整张脸,他不说话,只是带着一丝很难察觉的微笑看着我,他一出现,我立刻就认出了他就是老子,当他与我合二为一时,我竟然连一杯水都端不稳,心里下意识地说“你怎么老成了这个样子?”,问完,自觉好笑;再见老子的时候是在八年后的2009年,他在东南方向的虚空中出现,身着朝服,头挽发髻,没有一丝表情,甚至无法形容出他的面部表情,不喜不悲,不愠不怒,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表情,当时我并没有认出他是谁,但这个形象一直盘桓在脑子里,直到一星期后,某个南方电视台播放城市雕像时,几乎一样的样子,让我突然醒悟,“是老子!”。
两次与老子的奇遇,让我对《道德经》也有了更不同寻常的情感。通览《道德经》不难发现,老子没有讲述一件具体事件,都是形而上的总结,为什么老子欲吐而休言?是在回避什么?当我通过履行他的足印,才知道是不敢、不能、不到时候。其实《道德经》中什么都说了,只是不同程度修为的人理解不同的深度。如果读者稍作留心,就会发现我的这本书是通过汉字来诠释《阴符经》和《道德经》,是形而下学,是具体亲身经历。老子在巧妙地尽量规避歧义,但又诚实地道出真理,因为他饱含慈爱和真诚!
七释迦牟尼
释迦摩尼是佛教创始人,古印度宗教家,思想家。释迦牟尼的生前,没有引起早期三藏编者的重视,他们只是尽量详细记录导师的言词;更详尽的叙述和更传奇的故事在后来才被精心编造出来。佛陀成长于富裕的环境,娶妻生子后,为寻求解决烦恼的根源而出家;所学的禅定和苦行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他内心的疑惑;约31岁时自悟成道,证得无上菩提智慧,余生的岁月,他的足迹遍布恒河流域,向各阶层说法教化。他对外道思想所做的扬弃,纠正了时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巩固了刹帝利的阶级利益,使他被尊称为释迦族的圣人。
佛灭度后,圣典先是口口传诵,较晚才陆续出现文字经典;原始经典后来又经各部派的重新编纂。这一系列的过程,佛陀的原说一直被理解加工。所以在全部藏经中,某些法义以略不相同的面目出现。最多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佛陀教说的,是巴利五部尼柯耶和汉译四部阿含所代言的“原始佛教”,其内容结构多为三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缘起、三十七道品等。佛陀的根本原理,是成立于无常、无我的缘起,例如舍利弗皈依佛陀前,只需告诉他:“世尊所说,诸法是因缘的生灭”。
释迦摩尼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古印度语“能仁,寂静”的意思。本名乔达摩?悉达多,乔达摩又译“瞿昙”,义为纯淑、地最胜;悉达多又作“悉达”、“悉陀”、“悉多頞他”等,义为财吉、成利。他本民族语系的意思是“一切义成就者”。
当一个外族语系翻译成中文时,固定下来的几个字,就会带上汉字的信息和能量,这也是汉字的全息律所决定的;况且能用这几个汉字表示,也绝非偶然,这是道的规律决定的。(此时是2013年5月3日13:11,传来远处喜鹊一声长长的叫声,和着近处一群小麻雀的清脆声)
乔达摩?悉达多用汉字来解释就是:乔-高、假装。达-通达、到达、实现、传出来。摩-擦、蹭、接触、抚摸、研究、切磋。悉-很详细地知道、尽。多-数量大、有余、过分、惊讶。通过高大的研究以及与实践的切磋,了悟了乔装背后的全部,而且通达了,全知道。可以说这几个字是他人生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名字是每个人人生的公开名片。甚至把千年后的佛法传承人都定好了,乔达摩:“瞧!达摩!”,达摩祖师,原印度人,原名菩提多罗,后改名菩提达摩,主要宣扬二入四行禅法,是中国禅宗的始祖,达摩祖师的思想,对中华文化起了很大的影响!
释迦牟尼的知名度要远大于乔达摩?悉达多。释-解说、消除、放下。辶-代表行动。牟-牛叫声、取、谋求。用汉字来解释就是:解释的说教加行动的解释。尼-由远而近、安定平和、修行的女子。圣人行不言之教,因为希言自然,大言希声,随缘说法;牟的发音同哞,牛(为坤,为大地,承载一切生命,为生命基础)的“哞哞”叫声,你可曾听懂?心静自然通神,因为万物自性平等,自性不因为它是牛就减一分,同样的也不会因为是人的外形而增一分;生命的有序流动,是自己亲近的结果(尼有亲近之意)。尼姑常用于修行女子,生命的平等不分男女,所以佛菩萨示现出的形象也是非男非女相。释迦牟尼是从事教育的老师,他说法49年,为的是使人们执迷的心发出人类所固有的几度迷失的智光来,使人活的更像个人,他深深知道这很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所以假借“有”来解释“空”,空是不空,才是真空,究竟的空;自性天生不灭。“圣人不病,以其病病。”(14:22,一只流浪猫穿过阳台、卧室,轻手轻脚的晃进客厅,把在小卧室的我吓了一跳,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几只流浪猫一直以来是在后院里上蹿下跳的,我经常喂它们鱼骨头吃)佛学中常提及的一个词“涅槃”,“涅”是指不生,“槃”是指不灭,许多人都在误解,以为涅槃是指人的死亡,不尽然,涅槃是烦恼的寂灭,并非生命的熄灭。“涅槃”可以指一切生命以及物质的不生不灭,恒定状态,甚至指每个念头的升起和湮灭过程,是一个大“有”对峙无数个“无”的平衡状态;也可以是一个大“无”对峙无数个“有”的平衡状态。
盘古的盤、盘,涅槃的槃发音都是pan,佛陀的教育中常提到的“般”(bo)若智慧的“般”,与“盤”的上半部分相同,读音却不同,能听懂吗?!
八穆罕默德
本族语言的意思是:“受到善良人们高度赞扬的真正使者和先知”,翻译成汉语是“福安”的意思。
用汉字的角度来解释就是:庄严肃穆以罕见的能力默默地展示着德的力量。
穆罕默德创立和传播了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伊斯兰教,如今他已经死去1,300多年,然而他的影响仍然广泛、强烈。)他全名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利?本?哈希姆。
穆:(金文)“穆”字是个象形字。金文的“穆”字好像一株成熟的“禾”,禾穗已经饱满,其下部的三撇代表谷粒成熟后簌簌下落的样子。《说文解字?禾部》说:“穆,禾也。”“穆”字本义是成熟了的庄稼,是禾谷。庄稼成熟,五谷丰登总是值得庆贺的事,所以“穆”又引申为“美好、和畅”的意思。比如“穆君之色。”(《管子?君臣下》)是说“使国君和颜悦色。”“穆”也有恭敬、庄重、肃穆的意思。“穆穆”两字连用是指严肃貌,如:“天子穆穆。”(《礼记?曲礼下》)就是指天子很严肃的样子。从金文的字形来看,结出的种子压弯了枝头,是万象之一,汉字的初肇通常也是“以人为本”的,也象征着当人类的灵性生命成熟时会展现出它柔弱谦和的一面,向左弯曲,字体中间的“”象征圆满的人性,人性这粒果实的成熟,下面三点,表示圆满人性释放出的光芒,福泽百姓,也照亮下面的爪。(是指物化或固化的思想、物质等非良性的方方面面)
穆还有温和、恭敬、严肃之意:穆清。穆如清风。肃穆。静穆。
穆古同“默”,表示沉默。
“穆”字的同音字“木”前面已经解释过。
罕:(篆文)少有的少见的被覆盖的美好,“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智者外在的表现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但他内心的美好常常不容易显露出来,而每一个念头的美好更是不容易显露出来。
默:(篆文)从黑从犬;不张扬,光而不耀;黑属阴属水处阳位,犬属阳属火处阴位,水火既济,方而不割;“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智者只做自己认为正确的合理合道的事,事成之后,也是心里一笑而过。(此时是2014年11月12日早8:34,一缕阳光从对面楼的四层玻璃反射到电脑的键盘上)因为他知道尽己所能,成其所事!
德:(金文)“德”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的“德”字的左边是“彳”(chi),在古文字中代表行动、道路;其右边是眼睛,眼睛之上是一条垂直线,表示目光直射的意思。直心直视走直路,行为正直,眼中发出的光芒也是正而直的;行为合道就是德。
或许你会说叫穆罕默德的人很多,但集中了全部叫穆罕默德人优点的人只会有一个人,使这个名字突出和广播。穆罕默德把自己当做真实信仰的传播者,不强化自己的形象,真主安拉也无形无象,这是一个很高明的认知,在这一点上轻易地跨越了佛教的“像法时期”,减少了“像”带给人们的误解,因为“像”不能够代表“真佛、真主”本身,真主就是自性,它可以无形无相,又可以随缘成无处不在的万物形象,你想它什么样他就什么样。因为“真佛、真主、真道”是指“众生心、万物心。”
真主的真可以解释为真实、真诚、真谛、真迹、真理、真切、率真、真相、修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