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总医院(7)
因为从小就和军队的孩子们在一起,所以对军人一直很有好感;因为从小就在医院转来转去,也在那些门诊部、住院部和大楼里跑来跑去,所以对医院的一些科室都可以说出个一二三;因为从小就在那种准军事机构生活,所以习惯了听着起*号起*、听着熄灯号**睡觉,就和习惯我所在的城市电力的报时钟声一样,那栋电力大楼就在我家阳台外不远,而总医院的军号声也是通过高音喇叭传出来的,也是习惯成自然。
外婆对我很严格,三天两头总会有巴掌落在我身上,这是总医院那栋楼的人都知道的,因为我在五个孩子之中最大;外婆也是很喜欢我的,从小就是她老人家一手一脚把我带大,所以任何行动都得征得她的同意,不过那些都是女孩子才会玩的“过家家“的游戏,一点意思都没有。破天荒的就是同意我们去打梧桐果:“当然不准爬树!“
李后主写过“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样的句子,温庭筠也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的叹息,而张炎的“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更是绘声绘色。可见得自古以来,梧桐就已经很常见,后来出了个焦裕禄,全国就掀起大种梧桐的热潮,再后来,因为梧桐二月飞花,说是影响市容,就从城市行道树之中逐步消失了。不过我在总医院的时候,洪山上到处都可见郁郁葱葱的梧桐树。
注意,这里所说的梧桐既不是泡桐,也不是法国梧桐,我说的那种梧桐树的外皮是青色的,曾经满布在川东鄂西广阔的山区,武汉也很常见。每年秋风过后,梧桐就开始掉叶,叶上就会是梧桐果,曾经是榨油的原材料。可是城里的孩子不图那个,不过就是把梧桐果捡起来,拿回家让外婆放在锅里炒,炒熟了的梧桐果,香气**,剥开果皮,露出雪白的果肉,很好吃的,是我们当时最美的一种坚果小吃。
捡掉在树底下的梧桐果是女孩子喜欢做的事,男孩子喜欢用长长的竹竿去打,那些梧桐树常常长得又高又大,竹竿再长也无法触及,常用的方法就是有人先爬到树上,树下的把竹竿再递上来,那样的收获常常事半功倍,收获颇丰。我是五个孩子的老大,这样艰巨的任务自然当仁不让。只要外婆不在场,脱下塑料凉鞋,在手掌里吐些唾沫,手脚并用,连续几个引体向上就可以爬上高高的梧桐树的**。接过递上来的竹竿,上面绑着铁制的衣服叉,伸出去用力一扭,就会有一根结满果实的树枝被折断、轻飘飘的落下去,我的**和表弟就会在树下欢呼雀跃。
也许是乐极生悲,我在某天爬树的时候,那个好好的树枝突然折断,我从四米多高的地方摔下来,身上倒是没什么伤,就是胳膊怎么也抬不起来了。好就好在住在医院里,二姨也是医护人员,很方便的照光拍片:右上肢肘关节脱臼,于是,先是复位,再上夹板,用一根牵引带吊着胳膊,一周之后再去拍片,居然没接好,决定第二天上午重新拉开以后再一次复位,连二姨也眼泪汪汪的叹息:“这才叫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呢!“
不过我一点也不在乎,孩子没什么未来感,我只是和小伙伴到俱乐部问过,今晚在篮球场(也就是现在总医院综合楼的位置)放电影,是打仗的《沙家店粮站》。那个时候放的都是露天电影,礼堂是开会和表演节目的。操场的布局一贯都是总医院的警卫部队和洪山上的高炮部队坐在最前面,休养员坐中间,家属坐旁边,反正都是自带板凳、自备茶水,官兵一致,很有纪律。孩子们如果不想在后面看人的后脑勺,可以到银幕背后去看,其实也蛮好的。
电影很好看,回家的路上我们一群孩子还在评论电影中的角色,一群穿条纹衫的休养员扛着几条长木凳一路谈笑着从我们后面挤过来,我恐怕他们会挤到我脱臼的那个胳膊,就往一边躲闪,谁料想却被另一个方向从我身后挤过来的另几个休养员扛着的木椅的转角重重的碰了一下,那才叫突如其来,那才叫疼痛难忍,我就叫了起来。我整整疼了大半夜,最后疼得疲倦了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外婆就坐在我身边,她用一个大蒲扇给我整整扇了**的风。
奇怪的是,昨晚的那种痛彻心扉的疼痛消失了,我小心翼翼的活动了一下被撞了的肘关节,发现似乎也能活动自如,就有了些惊喜。我把自己的感受告诉给二姨,她正在对着镜子戴上军帽准备上班去,板着脸给了我一巴掌,拉着我就直奔总医院的放*科。结果证明我的感觉是对的,那个被摔脱臼、第一次没能复位,却被那个休养员的木椅的转角给歪打正着的撞好了,那就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所以多年以后,脱下了军装也离开了总医院的二姨还清清楚楚地记得那次意外:“没想到调皮蛋还有那样的福气呢!“
我喜欢我的第二故乡,更喜欢留下了我无数记忆的陆军总医院。(2015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