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铁公与郭有明(3)
三、打击异己
因为在何成浚身边多年,对民国时期的官场有了极深的了解,知道首要之点就是要在平民百姓中间树立勤政廉明的形象,所以上任之初,就在县府(当年的县府路、现在的献福路,以前的公安局看守所,俗称101,也就是现在的世纪欧洲城街对面)门口竖立起“除暴安民“、“察吏扶民“的一对牌联,口口声声说要做到“正大光明“。
可是不能不承认,在了解了宜昌的现况以后,赵铁公就知道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当年的宜昌,“城头变幻大王旗“很正常,兵来将往也很正常,可是1920年11月21日夜和1921年6月4日晚宜昌接连遭遇的两次兵变和烧杀抢劫不仅震惊全国,也极大地打击了宜昌的繁荣,威胁到有钱阶层的切身利益,所以,当年宜昌的十三帮(宜昌的帮派,另文详说)痛定思痛,经过多次协商,决定出资成立民团。
据刘梅森的《宜昌民间治安消防组织》一文中回忆说:“遭劫后,宜昌商会会长韩慎之徇商民所请,为亡羊补牢计,将全市大街小巷出入通道都装上木栅栏,夜间关闭上锁,责成更夫负责启闭,以防不测;另一方面,筹建了一支地方武装,即在商会内成立商团。特向驻军孙传芳部洽购步枪400支,子弹数万发。敦请隐居北乡的全敬存为商团团长。“
全敬存是宜昌北乡(现在的莲沱、乐天溪、太平溪、邓村、下堡坪一带)人,清末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学陆军炮兵,回国到京报到,清官见他姓“全“,说是“咱们的人“,让他当上了清廷近卫军管带,据说写得一手好字,出版过《闲园诗存》,名气很大,所以无论是各路军阀都对他十分尊敬。成为商团团长以后,对部下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自己斡旋与各路驻军之间,加上熟人多,票子多,也就相安勿扰。和刘梅森的《宜昌民间治安消防组织》里说的一样:“故400人枪的小小商团虽在数千人的北洋军队防区之中,也能应付裕如。““川鄂各路兵马虽多次在宜昌近郊作战,而市区秩序仍能井然有致,这与商团的大力维持不无关系。“
当年的宜昌商会会长韩慎之与北洋军阀首领吴佩孚计议,商量成立了一家济宜公司,开始恢复征收**税,“以济军用“,这就是特税处。后来北伐军来了以后也依然维持现状,前文提到的烟土税上附加二五,做宜昌地方建设公益事业经费的“油水“就来自于此。据侯叔轩在《清末民初宜昌面面观》中回忆:“(烟土税)每月按收入发薪以外,还给地方教育补贴,加上各项开支和上缴部分以外,每月达1000万元。“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不过当年的那400人的民团除了维持地方治安、防备不测的作用,也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地方武装,所以,赵铁公上台之初,就对那支队伍虎视眈眈,先是就公益捐办事处的人选问题与五个区(当时的宜昌中心城区分为五个区)的地方绅士发生了争执,而宜昌商界、教育界都和五个区的团总站在一起。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赵铁公上有何成浚撑腰,下有当地驻军的支持,将五个区的民团统统解散,枪支弹药没收,并将五个区团总关押,准备押往省政府转交法院惩处,罪名是“把持地方,鱼肉百姓“,好在武昌法院找不到事实,以“不以起诉“了事。
不过,经过赵铁公这样的高压打击,宜昌的地方绅士尝到了厉害、吃到了苦头,也就不得不听任他成立了直接听命于县政府的新的民团;这不仅给了宜昌的那些土豪劣绅一个下马威,也为赵铁公以后的贪赃枉法、横行霸道、肆无忌惮打下了基础,所以,***所说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意味深长,新的领导人上台,七大军区司令全都出来表示效忠也是同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