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1984:汉英对照
5257900000019

第19章 汉文(19)

这些计划没有一个能够完成,三个超级大国也没有哪个有能力领先另外两个。三个大国都已拥有原子弹,它的威力比它们正在研发的任何武器都大得多。党总是习惯说自己是原子弹的发明者,而原子弹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出现了,在大约十年后开始大规模使用。当时,数以百计的原子弹落在了工业中心,主要集中在俄国的欧洲部分、西欧和北美。它让所有国家的统治集团都意识到再扔几颗原子弹,有组织的社会就会完蛋,他们的权力就会随之终结。因此从此以后,虽然没有签署或暗示有什么正式协定,再也没有原子弹掉下来。三个大国仅仅是制造、储备原子弹,他们相信迟早有一天,他们要一决胜负。同时,在长达三四十年之久的时间里,各国在战术上几乎都没有取得进展。当然,相比从前,直升飞机使用得更加频繁,轰炸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自动推进的炮弹取代,脆弱的军舰也让位给不易沉没的水上堡垒。但在其他方面就进步寥寥。坦克、潜艇、鱼雷、机枪,甚至步枪和手榴弹仍在使用。尽管报纸和电屏都没完没了地播着和杀戮有关的报道,但早期战争中那种在几个星期里就杀死数十万,甚至数百万人的情况再未发生。

在战略部署上,三个超级大国都不敢冒失败的风险,其所有大规模军事行动通常都以对盟国的突然袭击为开始。三个大国的战略都一样,即通过战斗、谈判和时机掌握得刚刚好的背叛,夺取一批基地,将敌国包围起来。然后和该国签订友好条约,保持多年的和平关系,让对方放下戒心,疏忽大意。再趁机将装有核弹头的火箭集中在所有战略要点,让它们在同一时间发射,给对方造成毁灭性打击,令对方失去反击能力。之后,再和剩下的国家签订友好条约,为下一次突袭作准备。这种计划简直不值一说,它无异于白日梦,没有丝毫实现的可能。不仅如此,在赤道及北极等争议地区外,还没有发生过战争,也没有哪个国家入侵过其他国家。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超级大国之间的一些地区其界线是随意划定的。比如欧亚国可以轻而易举地拿下不列颠诸岛,后者从地理上看属于欧洲。而大洋国也可以将边界拓展到莱茵河,甚至维斯图拉河。但这样一来就违背了各国都遵守的不成文的文化完整原则,如果大洋国要占领曾被称作法兰西和德意志的地方,它要么将当地居民全部消灭,要么将大约一亿人同化成在技术方面和大洋国居民水平相当的人。这实施起来极其困难。对此,三个大国面临的问题都一样。除了和战俘、黑人奴隶进行有限的接触,他们的国家结构决定他们绝对不能和外国人有任何联系。即便是对正式的盟友,他们也总带着深深的怀疑。刨去战俘,普通的大洋国公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欧亚国或东亚国的公民,就连学习外语都遭到禁止。如果允许他和外国人接触,他会发现他们和自己一样,会知道他被告知的大部分和外国人有关的事情都是谎言。如此,他所生活的封闭世界就会被打破,他的信念,譬如恐惧、仇恨以及自以为是的正义都会蒸发消失。因此,三国都清楚,不管波斯、埃及、爪哇、锡兰怎样几经易手,除了炮弹,都不能越过其主要边界。

其中,有个事实虽未被大声提起,却会被三国默认并视为行为准则:三个大国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大洋国盛行的哲学是英社原则,在欧亚国它叫新布尔什维主义,到了东亚国它有个中文名字,通常翻译成“崇死”,但也许译成“自我消除”更好。大洋国的公民禁止了解其他两国的哲学原则,却被教导要憎恨它们,将它们当作对道德、常识的野蛮践踏。其实这三种哲学难分你我,其所拥护的社会制度也是如此。哪里都是金字塔式的建筑,哪里都有对宛若半神的领袖的崇拜,哪里都在用战争维系经济并让经济为战争服务。这就是为什么这三个超级大国都不能将对方征服的原因。此外,就算征服了也没什么利益可得。而相反,只要三个国家一直在打仗,就会像三束捆在一起的秸秆一般彼此支撑。通常来说,三国的统治集团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既了解又不了解。他们为征服世界而活,但同时他们也明白战争必须永远进行下去,不能有胜利。而征服世界可能会使他们拒绝面对现实,但却不会对什么东西造成威胁。这正是英社及和它对立的另外两种思想体系的特点。在此,有必要重复一下之前说过的话,持续不断的战争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战争本身的性质。

在过去,以战争的定义来看,战争早晚会有结束的一天,要么胜利,要么失败,结果一清二楚。曾几何时,战争也是人类社会和客观世界保持联系的主要手段之一。每个时代的统治者都试图将虚假的世界观强加给他的追随者,但他们却不会鼓励那种有可能损害其军事效能的幻想。战败就意味着丧失独立,或者其他糟糕的事,因此必须认真地提前采取措施以确保胜利。客观现实不能被忽视。在哲学、宗教、伦理、政治等领域,二加二可能等于五。但在设计枪支或飞机时,二加二必须等于四。效益低下的民族迟早会被征服,幻想又无益于效益的提高。更何况,提高效益有必要向过去学习,这就意味着人们要对发生过的事有准确而公正的判断。当然,之前的报纸和历史书总不免带有主观色彩和偏见,但却不可能像今天这样伪造事实。战争确能让人保持清醒,对统治集团来说,它很可能是最重要的保持清醒的方式。战争也许会输,也许会赢,没有哪个统治集团能完全地置身事外。

但是,当战争确实变得没完没了时,它就不再危险,也不存在什么军事的需要。技术的进步可以停止,再明确的事实都可以忽视、否认。正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尽管被称作“科学的”研究一直在为战争服务,但它们从本质上看无非是白日梦,没有成果也不要紧。效益,即便是军事效益,都不被需要。在大洋国,除了思想警察,没有哪件事能产生效益。三个超级大国都不会被征服,每个国家都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几乎任何颠倒是非的观念都可以安然地于其中大行其道,现实的压力只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上——对吃喝的需求,对住房的需求,对服装的需求,以及对避免服毒、避免从高处坠落的需求。在生与死之间,在肉体的痛苦与快乐上,仍存在差别,但也仅仅是这样罢了。大洋国的公民就像生活在星际之间,他们与外界隔绝,与过去隔绝,不知自己身处何处。在这样的国家,统治者即独裁者,法老或恺撒都未曾如此。为避免对自己不利,他们不能让自己的人民饿死太多,也必须让自己的军事技术水平和对手的一样低。一旦这些条件得到最低限度的满足,他们就可以将现实扭曲成任何他们想要的样子。

因此,若我们用战争的传统定义来衡量现在的战争,后者就是假的,它就好像两头反刍动物间的争斗,其犄角的角度决定了它们不会让彼此受伤。但是,战争虽不真实,却仍有意义。它耗尽了剩余消费品,有助于保持等级社会所需的特殊的精神氛围。战争,就现在来看,完全成了内政。在过去,尽管各国的统治集团可能因为意识到他们的共同利益而对战争的破坏性加以限制,但他们依然会攻击对方,胜利者还总会对失败者进行掠夺。而到我们生活的时代,国家之间不再相互争斗,统治集团对自己的国民发动战争,战争的目的既不是征服他国也不是保卫本国,而是确保社会结构的完整。因此,战争一词便会让人产生误解。确切地说,也许是这样,当战争变得没完没了,战争本身就不存在了。从新石器时代到20世纪早期人类所感受到的那种战争的压力已经消失,取而代之以完全不同的东西。倘若这三个大国不再交火,永远和平相处,且都不会侵犯对方边界,那结果也没有什么不同。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国家仍然是自给自足的小世界,外来的危险永远无法对它产生重大影响。这就是党的标语“战争即和平”的深层含义,绝大多数党员对它的了解都非常肤浅。

温斯顿放下书,停了一会儿。远处的某个地方火箭弹爆炸了,发出雷一般的响声。独自一人待在没有电屏的房间里读禁书的快感还没有消退。他用身体体会着孤独与安全,这种感觉又和肉体的疲惫、座椅的柔软及从窗外吹进的微风轻抚人脸时的感觉混杂在一起。书深深地吸引了他,更准确地说,它让他心安。从某种意义上看,它吸引他的就在于它没有讲什么新东西,它说出了他想说的,如果他能将头脑里的断章残片整理好的话。它的作者有着和他类似的想法,但却比他更加有力、更加系统,也更加无畏。在他看来,最好的书就是将你已经知道的东西告知给你。他刚刚将书翻回第一章,就听到朱莉亚上楼梯的声音。他从椅子里站起来接她。她将棕色的工具包往地上一扔,扑进他的怀里,他们已经有一个多星期没见面了。

“我拿到那本书了。”他松开她,说。

“噢,你拿到了?很好,”她并没有多大兴趣,一边说一边迅速地蹲了下去,在煤油炉旁煮起了咖啡。

他们在床上躺了半个小时,才重新说起这个话题。夜里很凉,他们拉起床罩盖在身上。楼下传来熟悉的歌声和靴子行走在石板路上的声音。温斯顿第一次来这里时看到的那个红胳膊的健壮女人似乎已成为这院中风景的一部分。白天,没有一个小时她不是在洗衣盆和晾衣绳中走来走去,她要么叼着晾衣夹,要么唱着欢快的歌。朱莉亚侧着身子躺着,看上去快要睡着了。他伸手拿起放在地板上的书,靠着床头坐起了身。

“我们必须读下它,”他说,“你也是。所有兄弟会的会员都要读。”

“你读吧,”她闭着眼睛说,“大点声读。这样最好了,你可以边读边解释给我听。”

时针指到6点,也就是18点,他们还有三四个小时的时间。他把书放在膝盖上,读了起来。

§§§第一章 无知即力量

有史以来,大约从新石器时代结束开始,世界上就有三种人: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按照不同的方式继续划分,他们有过很多名字。他们的相对人数以及对彼此的态度都因时而异,然而社会的基本结构却没有发生改变。即使在经历了重大剧变和看起来不可挽回的变化后,依然能恢复其原有的格局,就好像无论向哪个方向推进,陀螺仪都能恢复平衡。

“朱莉亚,你还醒着吗?”温斯顿问。

“是的,亲爱的,我听着呢,继续,写得真好。”

他继续读了下去:

这三个阶层的目标完全无法协调。上等人的目标是保住自己的地位。中等人的目标是和上等人调换地位。至于下等人,他们被欺压得太厉害,生活太艰苦,以至于偶尔才能想起日常生活以外的事,这已成为他们的一大特点,若他们真有目标,那无外乎是消除一切差别,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因此,纵观历史,类似的斗争总是一而再地上演,很长时间,上等人都看似坚固地把持着权力,但总有一天,他们要么不再相信自己,要么不再相信自己还能够进行统治,又或者二者皆有。之后,他们会被中等人推翻,中等人装出为自由和正义而战的样子,将下等人争取到自己的一边。但只要中等人达成目的,他们就会把下等人重新推回被奴役的地位,而他们自己则摇身变成上等人。不久,新的中等阶层又会从某一等人或某两等人中分化出来,这场斗争又再次开始。三等人中,只有下等人从未成功实现,哪怕是暂时实现过自己的目标。如果说历史上人们从来没有取得过实质性的进步,不免有些夸张。就算在今天,在这个衰败的时代,人们平均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比几个世纪前要好。但无论是财富的增长,还是行为的文明程度,抑或是改革与革命,都没能让人类向平等前进一星半点。站在下等人的视角上,改朝换代无非是主宰者的名字发生变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