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用篡政的办法窃取皇位的人,他的篡位是对封建正统世袭制的挑战。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生前身后,总会引来各种评说,有褒赞,也有谩骂。
(一)前人评王莽
在王莽刚当上宰衡的时候,扬雄就说,自周公以后,作为臣子还没有像王莽这样美德的人;对于王莽的改制,扬雄也看做是“美新”。扬雄死于王莽大败之前,所以留下这样的称颂,也是正常的。
桓谭认为王莽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不识大体、残酷和迷信鬼神。桓谭亲眼看到王莽从兴盛到衰亡的全过程,结合历史经验,能够评价得比较客观。
王充引用邹伯奇的话,说:“桀、纣之恶不若亡秦,亡秦不若王莽。”王充生在东汉初年,从小就在骂王莽的社会中成长,自然要说王莽坏。
班固写《汉书》时,没有给当了新朝皇帝的王莽立“纪”,在列传中,王莽排在最后,这种倾向是十分明显的。但在《王莽传》里,班固虽然说王莽可恶,但对他在篡汉之前的善良表现,还是一一记载,并不因为后来败亡而完全否定。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虽是一部严谨的历史著作,但对王莽的评价却承袭了《汉书》的基本倾向,并且丰富史料,把王莽“乱臣贼子”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从人心与风俗的变化探索王莽篡汉成功的原因,显示了不凡的眼光。但在“乱臣贼子”这一点上,王夫之没有进步。
……
封建社会的思想家和史学家对王莽的观点虽并不完全一致,但都是从封建道德出发作出的道德评价。
胡适认为王莽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一个空想家和无私的统治者,他的失败是因为他的思想和政策太超前了。
范文澜从马克思主义学说出发,认为王莽是用欺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得出的是对王莽否定的结论。
翦伯赞对王莽作了基本肯定的评价,认为从王莽大胆进行改良就可以看出,他是历史上最有胆识的政治家。
郭沫若对王莽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认为王莽的一系列政策,不但没能稳定秩序,反而使人民更加苦难,阶级矛盾更加激化了。
(二)盖棺难定论
王莽的反对者认为王莽篡汉的行为卑劣,改革把社会弄得更加混乱;王莽的支持者认为王莽是伟大的改良家,改革的失败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学术界在王莽的评价问题上的争论仍在继续。王莽建立新朝是外戚篡权还是顺应历史潮流;王莽改制是复古倒退还是改革创新;王莽是改革家还是野心家等问题,都在热烈的讨论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学术视野将进一步开阔,视角将逐步转换,研究方法也将不断更新,人们对问题的认识必将层层深化,论点也会推陈出新。因此,对王莽的学术争论还会长期地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