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5247200000067

第67章 隋唐五代(16)

三官是道教早期所尊奉的三位天神,分别指天官、地官和水官,是由中国上古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演化而来的神仙。天官赐福: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称作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天官就下凡间,查探人的罪福。地官赦罪: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称作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地官就会降临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水官解厄: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称作洞阴大帝,隶属玉清境。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水官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关于三官大帝说法不一,也有说是五行中的金(主生)、土(主成)、水(主化)三气,还有的说是指尧、舜、禹。

道教主要戒律

想尔九戒:上品戒文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中品戒文行无名、行清静、行诸善;下品戒文行无欲、行知止师认为、其中能持上品戒者,可望位登仙班;能持中品戒者,可以延年益寿;能持下品戒者,可以避免夭伤。

五戒: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酒。

九真戒:一敬让,孝养父母;二克勤,忠于君王;三不杀,慈救众生;四不淫,正身处物;五不盗,推义损己;六不嗔,凶怒凌人;七不诈,谄贼害善;八不骄,傲忽至真;九不二,奉戒专一。除此之外还有初真戒,中极大戒,天仙大戒等戒律内容详细,无所不包。

道教节日

道教的节日很多,与教徒信仰关系重大的日子和所奉神灵、祖师之诞辰日皆是节日。正月初七、初八为香客拜奉本命之神日;正月初九为玉皇大帝圣诞日,每年的这天都要在白云观举行祭祀纪念活动;正月十九为纪念道教真人丘处机诞生的“燕九节”;二月十五日是太上老君的诞辰节;三月三日是王母娘娘诞生日,也是据悉过黁按逃回之时;四月十四是吕洞宾降生日;六月二十四是关羽圣诞;十二月十二日是王重阳祖师圣诞等等,节日众多,北京白云观每年举行的最隆重节日就有五次之多。每到节日来临,道教就要举行很隆重的酒祭神之礼,设道坛诵颂,有的节日还有热闹的庙会集市。除此之外,早期的道教还有三会日、三元日、五腊日等拜天祭祖的重要节日。

阴阳五行、八卦

阴阳五行说与八卦最初与道教毫无关系,它们是古代思想家对世界万物变化发展的一种解释,认为自然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并相生相克;阴是暗,阳是明,说以把月称为太阴,日称为太阳。八卦是由阴阳五行学说发展而来,用——和—连个符号以一定的顺序搭配表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事物。道教把阴阳五行学说和八卦拿过来构成自己的基本教义,还用阴阳五行说和八卦卦象来占卜,预示人们从生到死、事物从始到终的各种状态和结果。民间流行的看相、算命、求签、画符、念咒、看风水、黄道吉日等,都与阴阳五行说和八卦有关。

炼丹术

道教认为,凡人只要吃了金丹就能长生不死。但是这种金丹甚至神通广大的秦始皇都一直无法找到,于是一些道士便自己动手炼制金丹。能使人长生不死的金丹并非那么容易得到的,首先原料必须是永固不坏的,像金、银、铅、汞之类不怕腐蚀的金属放可入药,所以只有历代的皇帝和王公大臣才吃得起。由金丹的原料看来,服食金丹对人反而有害无益,然而,炼丹却是一项有意义的化学试验活动。道士们为了炼成真正的金丹运用了许多的化学方法,对这些金属进行多种组合形式的加工,今天还在使用的七星丹、紫金丹最初都是由炼丹道士发现的,世界上最早提炼出尿类固醇性的激素也是道士。

太上老君、南华真人

被封为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并非别人,正是著名道家思想家老子。他死后六七百年才被道教尊奉为始祖,开始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青睐。唐高宗封他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也加封他为混元上德皇帝。其实老子跟道教并没有关系,因其《道德经》正合道教宗旨,而且关于老子还有很多神奇的传说,又比释迦摩尼和孔子年龄大,道教将老子抬出来正可以与佛教、儒家来比拼。被道教尊奉为南华真人的神也是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是道家另一位代表人物庄子,因其《逍遥游》里描绘的逍遥自在、长生不老、四海之外的境界,正是道教中神仙信仰的根据,庄子本人也因此被道教神化了。《真诰》中说他在抱犊山中修炼,服下北育火丹升天成了神仙,信奉道教的唐玄宗将他封为南华真人,其著作《庄子》也被称作《南华真经》。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是道教中仅次于三清的神仙,他们两位是至高无上的天神,《西游记》中将他俩奉为天宫之主。王母娘娘本是西王母,是上古神话传说中主人公之一,《山海经》说她形状像人,但是有一副豹尾虎齿,头发蓬乱,善于啸鸣,佩着玉制的首饰。战国时代她的被传事迹是给了后羿长生不死之药。东汉时期,西王母被说成是一个漂亮的天仙,这时候她已经是众女仙的头领了,同时被道教尊为大神。道教给已经成仙的西王母编造了一个配偶东王公,理所当然东王公成为众男仙的首领,其地位被一步步抬高,改称为玉皇大帝,西王母也被改成为王母娘娘。

吕洞宾

为了吸引道徒和群众,道教编织了大量的神话人物,其中一些在民间较有名气的历史人物被道家渲染成神通广大的神仙。道教经书中说吕洞宾修的神仙之道,他两袖清风,积功行善,慈悲济苦,方便度人,专打抱不平,深受百姓赞誉。他时而化为乞丐,时而化为卖药老翁,到处扶助请困,每遇到贪官恶霸便用法术加以戏弄和嘲讽。吕洞宾还改剑术为断烦恼丝,断色欲、断贪嗔;改金丹与黄白之术为内功,以慈悲度人为称道路径,对北宋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在民间也很有影响力,所以道教非常崇奉吕洞宾,将其尊为“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开启教祖师”、“妙道天尊”,是北五祖之一。

关羽

中国人对关羽的信仰本与道教无关,但关羽生为大将,死后率鬼卒,成为道教中可以调遣鬼的神仙,降魔有功,因此关羽也被道教吸收而称为道教大神。关羽在道教中被称作“关圣帝君”,简称“关帝”,是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在台湾还被封为玄灵高上帝。道教对关羽的信仰兴于宋,盛于明,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羽神像、祠庙遍布各地。不但是道教,儒家和佛教也都对关羽推崇、膜拜,他是横贯儒、道、佛三大中国教派的神祇。他还被尊称为“武王”、“武圣人”,与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显赫的地位使得各行各业都推祟关羽,所以也将他变成武财神,又是五文昌之一,是中国神明中祠庙最多的一位。宋以后的各朝皇帝都将关羽作为忠君爱国的教育材料加以供奉。

丘处机

丘处机是道教的指派全真道的创立者,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今属山东)人。丘处机19岁就在宁海昆仑山修道,曾隐居溪(今陕西宝鸡东南)、陇州(今陕西陇县)等地潜心修炼,抱道无穷。他所到之处经常为人施财舍药,普济众生。由于他道术和修养俱佳,所以无论在民间还是帝王贵族,名声都很大,金、蒙、南宋皇帝都曾争相诏求丘处机,但他概不应诏。公元1219年,丘处机“循天理而行,天使行处无敢违”,以80岁高龄接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诏聘。在带弟子18人前往的途中行功积德,除暴安良,给北方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雪山得到成吉思汗的接见后进言道:“要长生,须清心寡欲;要一统天下,须敬天爱民。”此论深得成吉思汗的赞赏。

1224年丘处机回到燕京,住天长观(今白云观),奉旨掌管天下道教。自此,全真教达到极盛,佛教寺庙改道观、佛教徒更道教者不计其数,丘处机的声誉亦愈加登峰造极。丘处机死后被元世祖忽必烈追封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遗著有《大丹直指》、《摄生消息论》、《蹯溪集》和《鸣道集》等。

道教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文化生活影响深远。道教师徒相传的一些武术和气功,如太极拳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健身活动,全真道修炼的气功对中国气功的探索和发展也贡献很大。道教的养生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医学《黄帝内经》中经络学等方面内容,许多道教徒还研习医术,对于中医学发展颇有贡献。道教的炼丹术对火药的发明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在文学艺术方面,道教对唐代的大诗人李白影响很深,他求仙访道的经历给他的诗歌创作乃至一生的际遇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一部佛、道两家的文化理念,还构筑了一个以玉皇大帝为核心的道教神祉、神官系统。《封神演义》则是完全以道教为核心的最著名小说,书中借商周战争讲述道教的两个派别阐教和截教的斗争。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华人移居海外,道教在世界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诸国,道坛、道庙、信徒都很多。

北京白云观

北京的白云观是中国道教协会所在地,也是全真道派十方大丛林制宫观之一。白云观始建于唐朝,当时名为天长观。至金世宗时对该观大加扩建,更名为十方大天长观,称为当时北方道教的最大丛林,观中藏有《大金玄都宝藏》。金末该观毁于火灾,后又重建为太极殿。邱处机应成吉思汗之诏回京后居太极宫,因其道号长春子,元太祖诏改太极殿为长春宫。现存白云观规模基本是康熙年间重修的结果。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会址设在白云观。

白云观的建筑分中、东、西三路及后院,规模宏大,布局紧凑。主要景点有:照壁、牌楼、华表、山门、窝风桥、灵官殿、钟鼓楼、三官殿、财神殿、玉皇殿、救苦殿、药王殿、老律堂、邱祖殿、三清四御殿、神特、祠堂院、八仙殿、吕祖殿、元君殿、文昌殿、元辰殿、三星殿、慈航殿、真武殿和雷祖殿。北京白云观是人们了解中国道教文化与传统习俗的重要窗口,已成为北京的一大名胜,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众香客游人。

儒释道文化传统的形成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世界三大宗教在我国都有教徒,历代统治阶级对各种宗教大多采取支持、保护的宽容态度。虽然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宗教国家,但宗教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还是很大,尤其是佛教和道家,而儒释道三者的结合是中国文化和生活的一大特点。在佛教传入中土之前,儒家和道家在中国思想史上占主流地位,儒家积极入世的态度和道家无为而治互相补充,相互吸收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但是自汉代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道家的发展受到抑制。在夹缝中发展的道家思想在魏晋时期成了艰涩难懂的玄学,儒学也在长期的发展中走向轻视个人利益的另一个极端。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本土已经形成的儒、道文化格局相互碰撞、摩擦,相互渗透、融合,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至隋唐时期,已经形成了一批富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佛教的影响也不断地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衣食、语言、思想、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医学、天文等各个方面。至此,佛教文化已成为整个中国文化中可以与儒、道鼎足而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总之,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在相互的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在保持各自的基本立场和特质的同时互相渗透。到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文化一直延续着儒、释、道三家共存并进的格局,历代统治者推行的文化政策也都强调三教并用。

中国基督教史

早在公元635年,即唐太宗贞观九年,基督教中的一支聂斯托利派就传入中国,在当时称为“景教”,当年被认为是异端。公元845年,唐朝会昌五年该派被禁止传播。元朝时,基督教中的罗马公教和景教再次传入中国,当时被称作“也利可温”,蒙语中“有福缘的人”之意,随着元朝的灭亡而中断。1582年是明朝万历十年,天主教中的耶稣会派来利玛窦,被当局许可在广东肇庆定居并传教,利玛窦成功地使天主教在中国得以立足。1727年,雍正五年,东正教开始在中国传播。1807年,新教派遣马礼逊来华传教,新教也开始在中国流传。近代,随着资本主义在华的扩张,基督教以沿海通商口岸为基地迅速发展。洪秀全还自称是耶稣的弟弟,建立“拜上帝会”。新中国成立后,天主教徒约有270多万人,新教教徒约有70多万人,截止到2006年天主教徒约有500万人,新教教徒已超过16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