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让(?—617),初为隋东郡法曹,后犯法亡命至瓦岗(今河南滑县东南),率众起义,这就是影响颇大的瓦岗军起义。616年,李密归附。在李密的谋划下,翟让将附近各部瓦岗军合并,集中兵力于次年攻破洛仓(今河南巩义市东北),随后开仓赈济饥民。此后相继攻占河南诸郡,拥兵数十万,翟让有了自己的元帅府。瓦岗军后期,领导阶层发生内讧,翟让被李密所杀。
李密
李密(582—618),隋末农民起义中瓦岗军后期领袖。李密出身世家,袭爵位。613年,李密参与杨玄感兵变,兵败而逃。616年,李密参加瓦岗军,与翟让共同谋划,屡败隋军。617年,瓦岗军攻破洛仓,李密建议开仓赈济,扩充队伍,然后进取东都。此举甚得民心,瓦岗军队伍迅速壮大。李密逐渐在瓦岗军内部形成自己的势力。在与翟让处理隋降官、分配军资等问题时,李密与与之意见不和,发生火拼,同年秋,李密杀翟让。618年,李密在与王世充交战时兵败,走投无路投降唐朝。同年十一月,李渊命他招收旧部。李密深恐猜忌,叛唐谋反,后被唐将盛彦师杀死。
乱世英雄杜伏威
杜伏威(598—624),隋末农民起义首领。在反隋的南征北战中,杜伏威足智多谋,勇敢善战,出则居前,入则殿后,相继击败隋将宋颢,合并苗海潮、赵破阵等部起义军。他的军队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甚至江淮地区的盗匪都争相归附,一时间名声大振。正当义军大发展之际,杜伏威却突然归降隋朝,次年降唐,成为唐王朝的吴王。
李渊
李渊(566—635),唐朝开国皇帝,字叔德。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曾深受隋炀帝的重用。大业十三年(617),官至太原留守。当时,隋末农民起义遍布全国,李渊自知无力镇压农民起义,又深知炀帝猜忌嗜杀。为了自保,李渊便与世子李世民在大业十三年五月起事,次年(618)五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便统一全国。李渊在位九年,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爆发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李建成和李元吉,逼李渊立他为太子。不久,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即唐太宗。贞观九年崩,庙号高祖。
李世民
李世民(598—649),李渊次子,在位23年(627-649),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理论家和艺术家。李世民在位期间选贤任能,兼听纳谏,视民如子,不分华夷,海纳百川,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世誉“贞观之治”,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强盛的时期之一。李世民精于战法,善于运用骑兵,出奇制胜。临战身先士卒,统军驭将,恩威并用。对降将和少数民族将领,能竭诚相待,委以重任,被夷狄蛮羌尊为“天可汗”。李世民不仅将封建社会推向鼎盛高峰,而且身体力行地倡导书法,他也是我国书法史上以行书刻碑的首创人物。公元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最终因医治无效于649年7月病死于长安含风殿。葬于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谥号为“文皇帝”。
尉迟敬德
尉迟恭(585—658),字敬德,朔州鄯阳(今山西朔县)人,本是隋朝大将,投效唐朝后,立了许多赫赫战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武德九年(626),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任泾州道行军总管等职。晚年信方术,杜门不出。传说其面如黑炭,与秦琼为中国两位传统门神。
程咬金
程咬金(593—665),字义贞,济州东阿(今山东东阿西南)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末,程咬金参加瓦岗军,之后投王世充,后降唐,成为秦王李世民的骨干成员之一。
太宗纳谏
魏征为人耿直,有才干,是个忠臣,唐太宗李世民不记前仇,任用他为谏议大夫。魏征不断向李世民提出好的建议,使李世民对他十分佩服,经常将魏征请入居室,询问得失,魏征愈来愈被重用,先后被李世民提升为秘书监、侍中、宰相,并封他为魏国公。有一年,唐太宗派人征兵。有个大臣建议不满十八岁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征。唐太宗同意了。但是诏书却被魏征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魏征还是扣住不发。唐太宗大发雷霆。魏征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水弄干捉鱼,虽能得到鱼,但是到明年湖中就无鱼可捞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是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强力壮、不到十八岁的男子都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又由谁来负担呢?”良久,唐太宗说道:“我的过错很大啊!”于是,又重新下了一道招书,免征不到十八岁的男子。
还有一次,唐太宗从长安到洛阳,中途在昭仁宫(现在的河南省寿安县)休息,因为对他的用膳安排不周到而大发脾气。魏征当面批评太宗说:“隋炀帝就是因为常常责怪百姓不献食物,或者嫌进献的食物不精美而遭到百姓反对的。陛下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如能知足,今天这样的食物陛下就应该满足了,如果贪得无厌,即使食物好一万倍,也不会满足。”唐太宗听后不觉一惊,说:“若不是你,我就听不到这样中肯的话了。”又有一次,唐太宗见天下太平,连年丰收,在群臣的怂恿下,准备到泰山封禅,以炫耀自己的德行。但这种举动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将给沿途的百姓带来负担。于是,魏征就劝说唐太宗:“隋末以来,全国战乱频繁,大片土地荒芜,到现在还没有来得及恢复。如果皇帝去封禅,必须会带大批官吏和卫队,那么一路上将给百姓造成多大麻烦啊。这种劳民伤财的事不能做啊!”唐太宗想了想,取消了封禅的计划。
魏征去世后,李世民说:“用铜制成的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否端正;用古史的镜子,可以参照政治的兴衰;用人作为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与过错。我经常保持着这三面镜子,现在魏征去世了,我从此失去了一面镜子啊!”
房谋杜断
房玄龄是中国历史著名的贤相。早期随李世民筹划军政机务,后助李世民夺位登基,为相时勤恳辅政,举贤荐达,匡正典刑,为贞观之治立下汗马功劳。杜如晦也是唐初名相,早期也曾参与李世民帷幄,多有贡献。太宗即位后官至尚书右仆射兼吏部尚书(相当于宰相)。房玄龄与杜如晦同朝为相,房玄龄善提供好的计谋,杜如晦则能断大事,他们友好协作,为唐朝的繁荣昌盛立下不休的功绩,时人以“房谋杜断”赞誉他们。
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601-636),长安人,鲜卑族拓跋氏人,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其父长孙晟为隋朝右骁卫将军,兄长是唐朝的开国功臣长孙无忌。长孙皇后自幼好读书,通达理仪,十三岁嫁于李世民为妻,李世民升储登基后,被立为皇后。她生性节俭、深明大义,贵为皇后也一直保持着贤良谦恭的美德,对后宫的嫔妃也非常宽容和顺,是个非常有见地、有原则的人。唐太宗能成为千古一帝,开创李唐江山和“贞观之治”的成功,和长孙皇后的帮助是分不开的。贞观十年(636)11月,长孙皇后病逝,享年36岁,葬于昭陵。长孙皇后以她的贤淑品性和无私的行为不仅赢得了唐太宗及宫内外知情人士的敬仰,而且为后世树立了贤妻良后的典范,到了高宗时,尊号她为“文德顺圣皇后。”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和亲使者。1300多年前,知书达理的文成公主告别亲友,离开繁华的长安,历经艰难西行3000多公里来到雪域高原,出嫁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热爱藏族同胞,也深受藏人百姓爱戴。她将汉人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她还设计和协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还在汉藏民间广为流传,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对藏、汉关系的密切交往和友好关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李靖
李靖是唐代著名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和军事统帅。隋末的马邑郡丞,李渊攻占长安时被俘而获释,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战功显赫而被授开府。唐武德四年,任行军总管兼李孝恭长史。同年九月,协助李孝恭统江统12总管兵,于江陵攻灭歌割据势力萧铣,晋升为上柱国。武德七年,与李孝恭统7总管兵,攻破反唐的辅公袥水军,俘虏了辅公袥,彻底平定江南。唐太宗即位后,李靖历任刑部尚书、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贞观四年俘虏颉利可汉,攻下东突厥,李靖因此地获加光禄大夫,拜尚书右仆射。贞观八年,李靖主动请缨出征西北土谷浑,大胜,杀死土谷浑伏允可汗,将土谷浑国土收归唐朝。贞观十一年被封为卫国公。贞观二十三年去世,唐太宗恩赐陪葬昭陵。李靖毕其一生灭萧铣、灭辅公、平突厥、平吐谷浑,皆获全胜,为大唐盛世的开创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的军事思想都集中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对后世影响很大。
秦叔宝
秦琼(571—638),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以勇猛彪悍著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秦琼是隋将来护儿部将,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兵败,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为帐内骠骑。李密失败后,于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同程知节等人一起投唐,归到秦王李世民麾下。武德九年(626)参与玄武门之变,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秦琼晚年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贞观十二年(638)去世,陪葬昭陵,时任徐州都督。贞观十三年(639),被追封为护国公。
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628—683),太宗第九子,母亲长孙皇后,字为善。由于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的斗争,贞观十七年,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时年22岁。起初几年由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大臣掌握朝政。永徽四年(653)高宗掌握实权。六年,高丽与百济联军攻新罗,新罗求助于唐,高宗先后派兵出击高丽和百济,还连年用兵西域。唐代的版图在高宗时达到最大。不仅疆域在拓展,国力也在增强。高宗时期,全国人口从贞观时期的不满300万户到永徽三年(652)增加到380万户。永徽五年(654)粮食大面积丰收。高宗即位后纳武则天入宫为昭仪,并在李义府等人的支持下,于永徽六年废王皇后,立武氏为皇后。显庆末年,高宗患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难于操持政务,朝政大权落入皇后武则天手中,朝廷内外称他们为“二圣”。从此武则天成为真正的统治者。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去世后,葬于乾陵。
“李猫”李义府
李义府(614—666)因助武则天登上皇后之位而得势,唐高宗李治时曾两度为相。他“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但表面温和,内心则阴险狡诈、笑里藏刀,被称为柔而害物的“李猫”。李义府仰仗武后的恩宠,进爵为侯,胆大妄为,竟将死囚犯淳于氏纳为小妾,后因事情败露而逼迫大理丞毕正义自缢灭口。李义府见未得到高宗的责罚,弹劾自己的官吏反而受难,更恣意妄为,对威胁自己权势的人则千方百计除掉。多行不义必自毙,李义府晚年终于被朝臣弹劾,被流放到巂州(今四川西昌),忧愤而死。
裴行俭
裴行俭(619—682),唐高宗时大臣。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高宗时官至礼部尚书,兼右卫大将军,封闻喜县公。他少时师从大将军苏定方学习兵法,后来领兵出征东、西突厥,善于料敌决胜。他不但诚恳待人,而且善于识人,军中提拔的将领如程务挺、王方翼、郭待封、黑齿常之等,都成为一代名将。麟德二年(665)拜安西大都护,在西域时诸部多慕义归附。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事十多年,时称裴李、裴马。创立一些法规,使选任官职有条可循,为后来所承用。
唯一女皇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且在位时颇有政绩,这在千年前的男权社会中难得可贵。关于她的事迹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谈论的对象。武则天自幼聪慧敏俐,胆识超人。在父亲的栽培下,十三、四岁就博览群书,通晓世理。14岁时,武则天以俊美的长相被选入宫中,受封“才人”。良好的个人素质加上姿色娇艳,唐太宗初很喜欢她,赐号“媚娘”。后来失宠,结识李治。经过一系列的磨难,武则天终于成为高宗李治的皇后。强劲的武皇后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
狄仁杰
狄仁杰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他在任期间,为政清廉,举贤授能,凭借自己坚韧的努力和万死不悔的精神缓和了武则天当政的恐怖气氛,成为一代名臣。狄仁杰出身科举,通晓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这对他的从政活动有重大的影响。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由并州都督府法曹一步步登上相位。他为官本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信念拯救无辜,哪怕拂逆君主之意也保持着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被后人称为“唐室砥柱”。狄仁杰临终前举荐支持李氏王室的张柬之为相,直接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约665—713)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太平公主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她从小骄横放纵,长大后变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觊觎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像她母亲那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一生参与了三次大的政治斗争,卷入的程度一次比一次深,起的作用也一次比一次大。太平公主虽不乏心机和才干,也曾纵横捭阖得意一时,但最终以悲剧收场。先天二年(713),太平公主准备起兵夺权。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发制人,诱杀了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太平公主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返回后被唐玄宗赐死家中,其夫武攸暨坟墓也被铲平。
上官婉
上官婉儿(664—710),唐代女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仪孙女。上官婉儿是历史上最有才气的女子,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武则天甚至一度要把她立为女皇。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上官婉儿在唐代历史中是个极有魅力的后宫女性,在《旧唐书》、《新唐书》的“后妃传”中都有专篇记载。上官婉儿虽然也曾一度享尽荣华与权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到最后是未逃脱厄运,做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武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