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0年,匈奴冒顿单于率军40万南下,包围了韩王信的封地马邑(今山西朔县),韩王信向匈奴投降。占领马邑后,匈奴继续向南进攻,与韩王信联合围困晋阳。汉高祖刘邦亲自率兵与匈奴对敌,被匈奴包围在平成白登山七天七夜。刘邦的谋士陈平用计买通了冒顿的皇后阏氏,阏氏说服了冒顿撤兵。汉军这才从匈奴的围困中脱身。经此一劫,刘邦看出了双方兵力的差距,就采取娄敬的建议,与匈奴和亲,得到冒顿的认可。此后,汉朝开始采取“和亲”政策,汉与匈奴的关系暂时缓和下来。
和亲
中国历代都有和亲现象,汉代和亲最为普遍。秦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非常强大,他们不断向外扩地,骚扰秦汉边疆,给汉朝统治带来很大的威胁。刘邦命韩王信驻守马邑(今山西朔县),以防御匈奴的进攻。公元前200年“白登之围”后,西汉政府感到自己实力不足,就采用娄敬的和亲建议。双方约定,汉把宗室女作为公主嫁给单于为阏氏,每年奉送给匈奴大量的絮、缯、酒、米等物品,并与匈奴进行贸易。吕后执政时,单于曾写信侮辱吕后,但因国力不够强大,汉继续与匈奴保存和亲关系。著名的昭君出塞就是汉元帝时汉匈和亲的证明。西汉初年的和亲政策缓和了汉、匈关系,双方进行贸易往来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人彘
人彘是把人变成猪的一种酷刑,这是吕后发明的一种刑罚。刘邦得天下后,见吕后年老色衰,便转而宠爱戚夫人,还打算立戚夫人生的赵王如意为太子。刘邦死后,吕后在诸大臣的帮助下立自己儿子刘盈为太子,是为汉惠帝。吕后掌握大权后,就把戚夫人抓起来当下人使用,折磨够了。就命人砍去戚夫人四肢,挖去她的双眼,熏聋她的双耳,最后用毒药药哑她的嗓子,扔入厕所里,命之曰“人彘”。
吕后临朝执政
汉高祖刘邦的吕后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之一。她为人有谋略,刘邦在世时,她帮助丈夫杀韩信、彭越等异姓王,为巩固汉王朝的统一作出了贡献。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仁弱的惠帝继位,朝中实权掌握在吕后手中。公元前188年,惠帝死,立少帝。因少帝生母被吕后杀害,少帝稍微表示出对吕后的不满,就被吕后逐杀,又立常山王刘义为帝。其实惠帝死后,吕后就自己临朝称制,滥用亲信掌权。在吕后称制的八年中,人民生活比较安定,社会经济也得以恢复。
诸吕之乱
吕后临朝听政后,企图削除刘家势力,扶植吕家势力,乃“杀高祖子赵幽王友,共王恢,及燕灵王建。于是立侄子吕台为吕王,台弟产为梁王,建城侯吕释之子为赵王,台子通为燕王”。这样,吕家势力大增。刘邦的“非刘不王”的限制被打破,这算是刘家的大不行吧。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重,临终前下令吕禄掌握北军,吕产掌握南军。在吕后死后,诸吕欲诛功臣以绝后患。为抢先下手,齐王刘襄首先发难。吕产派大将灌婴迎击,灌婴到荥阳后,按兵不动,准备和刘襄及诸侯联合,共击诸吕。同时,在长安的陈平及周勃等也采取了行动,从而形成内外夹攻之势。可是吕氏集团依然控制南、北军,太尉周勃用计假借符节,进入北军,从而夺得统军大权。朱虚侯诛杀了南军首领吕产,并且遣入将诸吕不管男女老幼一并处死,从而把吕氏集团彻底消灭。
冯唐易老
冯唐初是汉文帝的大臣,以孝悌而闻名。由于太过正直无私,又敢于进谏,时时处处遭到排挤,不久就被汉景帝罢免官职。汉武帝即位后,广征贤良,有人又推荐冯唐。可这时候冯唐已经头发花白,年过九十,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再也不能出来任职。后来,人们就用“冯唐易老”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
萧规曹随
萧何临死的时候向汉惠帝推荐曹参为相。曹参上任后,一切按萧何已经制定的章程做事,没有任何新的政策措施。因此曹参的工作就清闲了很多,在汉惠帝看来,曹丞相一天到晚就是请人喝酒聊天,像根本没用心帮他治理国家。汉惠帝左思右想很纳闷,最后得出来一个结论:曹参居功自傲,倚老卖老。汉惠帝对曹参的儿子曹窑说:“高祖刚死不久,我还年轻,没有治理朝政的经验,正需要相国辅助我治理。他却整天饮酒不问国事,长此下去,怎么能够治理好天下呢?你问问你父亲看他怎么回答,不过不要说是我问的。”曹参听到儿子的质问后大怒,狠狠地把曹窑揍了一顿。曹窑有苦说不出,只好向汉惠帝诉说委屈。
第二天下朝之后,汉惠帝告知曹窑说的话是自己的旨意。曹参立即叩头谢罪,之后问:“陛下你和高祖谁更贤能?”惠帝说:“我怎么能和先帝相提并论呢?”曹参又问:“陛下认为我和萧何相比谁更能干?”汉惠帝笑着说:“你好像不及萧相国。”曹参就说:“陛下说得非常正确。既然您不及先帝贤能,我不比萧相国能干。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改变他们给后人留下的治国制度呢?因此我们更应该遵照先帝遗愿,遵照执行先帝留下来的法令规章,这样不是很好吗?”汉惠帝称是。曹参为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百姓编歌谣来感激他。后来这件事就被人称为“萧规曹随”,并作为成语流传下来。
冯唐论将
汉初,匈奴来犯,汉文帝感叹地说:“要是我得到廉颇、李牧二人,就不再担忧匈奴了。”冯唐却说:“陛下您即使得到他们二人,也不会重用他们的。”汉文帝问原因。冯唐说,赵国将军李牧驻守边关时,会拿集市的租税来犒劳士兵。中央不干涉外面的赏赐,只是要求李牧完成抗敌的任务就行了,李牧的才能因此得到最大的发挥。现今云中太守魏尚,利用集市的租税和自己的生活津贴来犒劳士兵,军心大振,匈奴人不敢接近。而士兵们整天努力杀敌报国,官府却用法律条文衡量他们的战绩,奖赏就少了。魏尚因多报了六颗首级,陛下就革去了他的封爵,判处他一年的徒刑。因此,陛下你即使得到廉颇和李牧两名大将,也不能重用他们。汉文帝觉得他言之有理,当天就命冯唐拿着符节赦免魏尚,魏尚云中太守镇守边关。
安如泰山
汉景帝时,吴王刘濞野心很大,暗谋叛乱。其郎中枚乘写《上书谏吴王》,说道:“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意思是,您要是能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若一定按照自己所想去做,则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难;若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地位比泰山还稳固。刘濞不听枚乘的劝告,一意孤行,掀起了七国之乱,兵败被杀。枚乘却因写《上书谏吴王》而名声大作。
七国之乱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西王印、胶东王雄渠六个刘姓诸侯国国王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叛乱。这是一场诸侯国为争取更大的权利而与专制皇权发生矛盾的挑战。叛乱很快被太尉周亚夫、大将军窦婴镇压下去。吴王刘濞兵败被杀,其他诸王畏罪自杀,七国都被废除。七国之乱的顺利平定沉重地打击了分裂割据势力,解决了分封制的弊病,中央王权得到加强。
景帝削藩
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趁机加速了削藩的进程。规定王国境内的山海一律国有,诸侯王不准再自行治理国家和任免官吏。除此之外,诸侯王其他重要的特权也被收回,仅保留“食租税”之权。绝大多数诸侯王国仅领有一郡之地,王国彻底沦为与郡县一样归中央统一控制的地方单位。景帝削藩对于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意义十分重大。
文景之治
汉文帝刘桓即位不久,就下令废除了“连坐”(连坐,就是一个人犯了法,他的父母妻儿等都要牵连在内,一同治罪)和肉刑(就是在犯人的脸上刺字或是毁坏他的肢体)。他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努力避免战争,注意发展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这样使社会逐渐安定下来。他本人也注意节俭。
古代皇帝多半都过着奢华腐化的生活,汉文帝生活却十分俭朴。他经常穿粗布衣服,住用都是前辈皇帝留下来的东西,从不添新的,就连他宠爱的夫人也不穿华丽的衣服。他还能关心百姓的疾苦,刚当皇帝不久,就下令:由国家供养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要发给他们米、肉和酒;对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还要再发一些麻布、绸缎和丝棉,让他们做衣服。他曾亲自下地种田,让皇后也去采桑养蚕。汉文帝死后,汉景帝即位,继续执行这个政策,又果断地平定了七国诸侯王的叛乱,维护了统一。他把农业看成“天下之本”,也曾像汉文帝那样,亲自下地种田。
总之,经过文景二帝几十年的用心治理,国内安定,国家也富裕了。据历史记载,当时国库里的钱多得数不清,穿钱的绳子都烂了;粮仓的粮食一年年往上堆,都堆到粮仓外面来了。后代人对这样的安定繁荣的局面都很羡慕,因此,“文景之治”的说法也就传开了。
汉武帝改革
西汉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一巨大成就得益于西汉统治者的政治、经济政策,尤其是汉武帝强有力的改革措施更是把西汉王朝国力推向了巅峰。汉武帝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封建制度提供了主要的理论依据;政治上削弱贵族特权,加强中央集权;体制上改革官僚制度,实行人才推荐制,下层有才之士也得到入仕的机会;经济上改革币制,实现盐、铁、酒等产品的官营化,实行均输法及平淮政策等;政局上变革民族政策,对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政策由怀柔、安抚和忍让转变成了武力征讨,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版图。
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西汉王朝达到了鼎盛阶段。他看到以前许多同姓王的反叛以及匈奴侵扰等许多不利于国家发展的事情,便在政治上采取了削弱同姓王封国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实行盐铁酒类收归国家专营等措施,以增加中央财政的收入。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来为巩固皇朝统治制定理论依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是:只提倡儒家学说,其他各家学说禁止传播。汉武帝采纳其建议,在长安设立太学,用儒家的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教育贵族子弟,选用的官吏也以儒学为标准。从此,儒学得到独尊的地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汗血宝马
汗血宝马体形好、善解人意、快速、耐力好,非常适合用作军马。因这种马出的汗是红色的,远望去像在滴血,汗血宝马的名称由此而来。中国历史上的汗血宝马最早记载是在西汉时期,凶悍勇猛的匈奴骑上汗血宝马,给刘邦以极大的震撼。汉武帝偶得一匹汗血宝马,心喜若狂,称其为“天马”。从西域归来的使者对汉武帝说,大宛有汗血宝马。于是汉武帝派人用金子铸成的马与汗血宝马交换,大宛国王拒绝了汉朝的要求,大宛贵族还刺杀了汉朝使者。汉武帝大怒,令李广利率兵几万讨伐大宛。汉武帝还提前挑选了两个熟悉马性的人担任执马校尉和驱马校尉。不料李广利在战场上并不顺利,没有夺得汗血宝马。三年后,汉武帝又命李广利出征大宛。时逢大宛国内发生政变。新国王为了向汉朝修好,主动答应每年送汉朝两匹汗血宝马。此后汗血宝马就引入中原,在中国兴盛上千年,但元朝时又突然消失。
桑弘羊整顿财政
汉武帝时,国家长期用兵,消耗很大。为了缓解汉王朝的财政危机,出身于商人之家的桑弘羊登上汉朝历史的舞台。从公元前120年开始,直到汉武帝去世,桑弘羊先后担任大司农中丞、大司农、搜粟都尉、御史大夫等国家要职,一心为国家财政收入尽心尽力。在他的领导下,西汉政府均输令、平准令,算缗、告缗令,统一铸币等政策也逐步实施。桑弘羊的财政政策缓和了西汉王朝的财政危机,为西汉的强大作出了很大贡献。桑弘羊权重一时,汉武帝死后,他与霍光一起辅佐汉昭帝。因与霍光意见不和而卷入燕王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谋反事件,后被杀。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前164—前114),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他体魄健壮,性格开朗,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西域诸国当时无史籍记载,张骞所报道,备载于《史记》、《汉书》中,是研究中亚史所根据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价值。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西域(主要指今新疆)也成为最早纳入中国版图的边疆地区。
设置太学
汉初,黄老学说盛行,出现很多私家教学,没有现传授学术的学校。罢黜百家之后,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长安建立太学。太学的创建标志着我国封建官方大学制度的确立。一直到清朝太学(或国子学)都是国家最高学府。汉代太学设有博士授课,从汉武帝到王莽这段时间,开设了《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学子最高达万人。
李陵事件
天汉二年(前99),汉武帝派遣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李陵作为后勤部队随从。李陵带领步卒5000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遭到单于八万骑兵的围攻。经过八昼夜的战斗,终于兵败被俘。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却是这样一个结果,因此愤怒万分。朝中大臣也纷纷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司马迁因为李陵辩护而触怒了汉武帝,被打入大牢,处宫刑。这就是西汉历史上著名的“李陵事件”。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早在2200多年前的陈胜、吴广起义中,陈胜就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愤慨,意思是,那些做王侯将相的,天生都是贵种吗?这句话被司马迁写进《史记》后就成了历代仁人志士努力奋斗的勉词。在一个众生平等、能者居上的社会里,文人通过自己的才华,或靠自己的一技之长依附贵族努力攀升,或通过历代科举开始实现自己的抱负;武人则在沙场抛头颅、洒热血创建一番事业。正是相信王侯将相并非天生,所以造就了中华民族不断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
傅介子征服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