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5247200000014

第14章 春秋战国(3)

隐公十一年,郑庄公在宫前检阅部队,发放兵车。老将军颍叔考和青年将军公孙子都因争夺兵车而发生争执。颍叔考拉起兵车转身就跑,等公孙子都追上大路,颍叔考早已不见人影,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七月,郑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许国。在攻城的时候,颍叔考率先爬上城头。公孙子都怕颍叔考立下大功,心生嫉妒,便抽出箭来对准颍叔考就是一箭,颍叔考一个跟斗摔了下来,郑国的将领还以为老将军是被许国兵杀死的。后人就将那些采取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伺机伤害别人的行为形容为“暗箭伤人”。

魏绛和戎解忧

魏绛,又称魏庄子,春秋时期晋国八卿之一。使他留名青史的就是提出了和戎政策。和戎是晋国相邻的北方少数民族,时常与晋发生战争,成为晋国边患。晋悼公四年(前369),悼公正欲再次讨伐和戎,魏绛向他陈述了和戎的“五利”:发展对戎狄的贸易;边疆稳定,利于国家发展农业生产;两国若和好,可在诸侯争霸中有威慑作用;减少军资消耗,保存晋国实力;只有以德服人,才能保持长久的安宁和睦。晋悼公深为信服。魏绛从国家大局出发,冲破传统偏见的束缚,积极主张和戎,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汉族争取团结少数民族的先例。和戎政策实施后,晋国北部边疆再无大患,人民得以全力发展生产。

三家分晋

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长期争霸,战争不断,中原霸主晋国就是如此。当时晋国的权力实际上由智、赵、韩、魏四家把持。其中以智的野心最大,一直想吞并其他三家。因此,他以国防的名义让另外三家各拿出100里土地和户口来归公,韩、魏两家马上就屈服了,唯独赵家不服。智家大夫智伯瑶十分恼火,便想联合韩、魏两家攻打赵家。赵家大夫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便率兵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一带)。智伯瑶紧追不舍,包围了晋阳城,但久攻不下。最终,智伯瑶决定用晋水来灌晋阳城。此时晋阳城眼看就要失守了,赵襄子的一个门客出主意说:“游说韩、魏两家,让他们和赵家共同打败智家。”于是,赵襄子向两家派出使者。韩、魏两家想到赵家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当即就和赵家联手,反过来引水淹了智家。公元前403年,当时的天子周威烈王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从此晋国就被三家所瓜分了。

战国综述

随着社会文明度的加深,统治者贪欲急骤膨胀。为了掠夺更多的土地,各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战争也越打越大,动辄几十万人。刘向将这段历史编成一本书,名为《战国策》,人们就将这段历史称为战国时期(前476—前221)。春秋中后期,各诸侯国内的政治、经济得到相应的发展,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的势力逐渐强大,如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的六卿等是其中的佼佼者。卿大夫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控制和瓜分诸侯国公室,在互相的争斗中争先扩充自己的领地。如晋国六卿斗争到最后,剩下韩、魏、赵三家,周王正式承认了他们三家的诸侯之位。这一时期,以魏国李悝改革为起点,各诸侯国争先进行旨在富国强民的变法运动,借以适应优胜劣汰的政治、军事法则。

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赵国处在强敌的包围中,东有齐国,西临秦国,南靠魏国,北接燕国。赵武灵王继位后很想使赵国强大起来,赵武灵王觉得赵国的作战方式很落后,作战时拉着笨重的战车,远远不如骑马作战行动迅速。而且,赵国军队的服装又笨又长,打起仗来很不方便,经常吃大亏。一天,赵武灵王对大臣肥义说:“北方的胡人穿着短衣骑马打仗,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我们要是向他们学习,不也就常打胜仗了吗?”肥义非常赞成他的意见,可是,一些王室成员大臣听到这个消息却极力反对,他们认为向胡人学习是丢了老祖宗。肥义说:“古时候,舜帝发现一个部落的舞蹈好,也会向他们学习。况且大王要改变赵国落后的军队,就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于是,在公元前302年,赵国采用“胡服骑射”,国力迅速增强起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诸侯国是齐、楚、燕、秦、韩、赵、魏,称为“战国七雄”。魏国自李悝改革后,在吴起、西门豹等臣子治理下,经济发展,军事强盛,成为战国初期第一个强国。魏武侯时,吴起受魏相公叔排挤,离魏至楚。楚悼王重用吴起,推行吴起变法,楚国也日益强大起来。在齐国,齐威王任用邹忌等人进行改革。鼓励臣民进谏,招抚流亡,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魏的强国。后来齐国人用田忌和孙膑,通过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打败魏军,齐军从此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经济、军事实力大增,成为战国中期之后最强大的国家。燕国是西周之后的一个重要封国,在长期发展中靠兼并邻国发展壮大。赵、韩起源于三家分晋,通过军事兼并也都在战国七雄中占有一席之地。

合纵与连横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最为强盛。齐、楚、赵、韩、燕、魏六国都很害怕,于是提出了“合纵”抗秦的主张。因为这六国都在秦国以东,纵贯南北为“纵”,所以这个联合抗秦的行动称为“合纵”。最著名的当数燕国的“苏秦合纵”了。苏秦为了组织联合反秦的行动,行使反间计,先后在齐、赵、魏、韩等国活动了十几年,可是最终还是因为六个国家之间互不信任,团结不起来而使“合纵”告以失败,苏秦也落了个五马分尸的下场。“连横”是与“合纵”唱反调的。因为从东到西叫做“横”,所以人们把主张跟秦国联盟的行动称为“连横”。这里最著名的便是张仪了。张仪是魏国人,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到处欺诈蒙骗,手段卑鄙,是个典型的政客。而在“张仪连横”中,却以各国归顺秦国、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告终。

养士

“士”是春秋战国时期特有的产物,广泛活跃于当时的政治、军事、外交及各生活领域,对推动历史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有实力、有抱负的国君、权臣,无不以尽可能多地收养门客、士人为荣,齐国的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是当时著名的养士大户,每人养士均在三千以上。上层权贵通过养士可以大量集中人才,既能迅速抬高自己的政治声誉,又能壮大自己的政治力量,为号召天下、称霸诸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网络人才、礼贤下士成为风气,人才在这个时候也得到了充分应用。“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毛遂,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另外还有可歌可泣的荆轲等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养士。

狡兔三窟

冯谖见到孟尝君对自己很好,于是决定报答他。这时,孟尝君要派人到封地收债,冯谖说:“让我去吧!”可是,冯谖到达封地后,不仅没有向欠债的老百姓要钱,反而当众烧毁了借据。孟尝君听说了冯谖的所作所为后十分生气,可事情已经发生了,也只好这样了。不久,孟尝君被罢官了。他只好回自己的封地居住。当他走到封地时,却看见那里的百姓倾城而出来欢迎他。这时他才知道,冯谖当众烧毁借据,的确是为自己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孟尝君向冯谖表示感谢,可冯谖说:“这只是第一个洞穴,只有再营造两个洞穴,您才可以高枕无忧!”接着,冯谖要求孟尝君给他准备马车和财物,然后他就带着这些东西到各国拉关系去了。没多久,孟尝君就接到国君的道歉信,信上说:“我不该罢你的官,我现在请您回来接着做我的大臣吧!”这是第二个洞穴。在冯谖的建议下,孟尝君请求国君,允许在自己的封地上建立宗庙,这样孟尝君的地位也得到了巩固,这就是冯谖为孟尝君营造的第三个洞穴。果然,孟尝君后来当了几十年的高官,却没未招来灾祸。

田氏伐齐

齐国是周王室控制东夷的重要力量,被授予征伐违抗王室的权力,因此齐国在诸侯国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战国初期,齐国王室大权旁落,被卿大夫田氏所控。公元前545年,田桓子联合齐国大族鲍氏、栾氏、高氏灭掉齐国权臣庆氏,后又联合鲍氏灭栾、高二氏。此后田桓子转而讨好公族与国人,实行以大斗出货,小斗收进,这样民心就归向田氏,田氏获得了公族与国人的支持。公元前489年,田乞为齐国宰相,控制了齐国的政权。前476年,田常割齐地自安平(今山东淄博)至琅琊(今山东胶南)为封邑。至此,齐政皆归田氏。公元前386年,周王室册命田和为齐侯,正式将田氏列为诸侯。不久,齐康公病逝。姜氏统治的齐国消失,田氏齐国取而代之,因此战国时代的齐国也被称为“田齐”。田氏子孙获得齐国政权的过程被史学家简称为“田氏代齐”。

齐威王论国宝

齐威王是历史上很著名的国君之一,《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善于纳谏的齐王就指的是齐威王。公元前355年,齐威王和魏惠王相约在郊外狩猎。魏惠王问:“齐国有什么国宝吗?”齐威王回答:“没有。”魏惠王说:“我的国家虽小,尚有十颗直径过一寸、可照亮十二乘车的大珍珠。你的齐国这么大,怎么会没有宝贝呢?”齐威王说:“我的国宝与你想的不一样。我的大臣檀子镇守南城,楚人不敢来侵犯,泗水流域十二个诸侯国都来朝贺;我的大臣中盼子镇守高唐,赵国人不敢到黄河来打渔;我的官吏黔夫镇守徐州,燕国人在北门礼拜,赵国人在西门礼拜,随之有七千多家人来投奔齐国;我的大臣中种首负责治安,齐国出现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这四位大臣的光辉足以光照千里,岂至二十乘车呢!”魏惠王听后面有愧色。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多年,赵衰魏疲。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大将田忌、孙膑率军8万奔赴邯郸救赵。田忌准备直奔邯郸解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都在赵国,国内必定防守不严。不如趁此机会围攻魏国都城大梁,魏军必班师回救。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魏军果然匆忙回国。魏军行至桂陵要隘,突然遭到齐军的埋伏,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膑采取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是我国军事史上非常著名的军事行动,后来围魏救被兵家列为三十六计中重要一计。

鸡鸣狗盗

公元前299年,孟尝君被齐王派遣入秦,却不幸被秦昭王扣留。孟尝君派人向秦昭王的宠姬求救。宠姬答应救他,但却要求将献给秦昭王的白狐裘送给她。孟尝君门下有一个善于偷盗的门客,将狐裘偷出,送给宠姬。宠姬果然说服了秦昭王释放孟尝君。孟尝君逃到函谷关时,秦昭王又反悔,派兵追击。按惯例,函谷关大门只有到鸡鸣时才能开放。眼看秦兵将至,孟尝君门下有一位会鸡叫的门客,他的鸣叫引起众鸡齐鸣。守关者开启关门,孟尝君顺利逃脱。“鸡鸣狗盗”这个成语以后就用来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元前259年,秦国趁赵国长平之战中大败而包围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诸侯求救,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军10万援赵,行至中途因惧怕秦军而停止前进。魏国公子信陵君注重诚信,他想尽办法盗出魏王调兵的虎符。然后拿虎符到晋鄙军中假传魏王命令,获得兵权。信陵君挑选了8万精兵,奔赴邯郸救赵。赵军与魏军在邯郸城里外夹击,秦军打败,邯郸之围解除,赵国暂时转危为安。

春申君自掘坟墓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十分担忧。后来,在赵人李园的设计下,春申君娶李园之妹为妻,李园妹有身孕后,献给楚考烈王,生下的儿子就被立为太子。春申君以为凭借父子关系,将来自己一定还能得到重用。李园凭借妹妹的关系逐渐掌握楚国大权,他暗中豢养了刺客准备刺杀春申君。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春申君的门客朱英提醒他注意李园,但春申君没有理会朱英的警告。楚考烈王去世,春申君前去王宫奔丧,却遭到李园安排在棘门刺客的埋伏,当即身亡。同时,李园将春申君的家人满门抄斩。同年,太子继位,是为楚幽王。李园取代春申君,成为楚国令尹。

宣太后掌权

宣太后(?—前265)是战国时期秦武王的嫔妃。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抗鼎与人比力气,胫骨被砸断而死,上层权贵争权夺利加剧,秦国一片大乱。在燕国为质的赢稷被燕、赵秘密送回秦国。宣太后与同母异父弟弟魏冉及燕赵两国一起将儿子赢稷拥上王位,是为秦昭王。秦昭王19岁即位,宣太后掌权。她任魏冉为相,专管朝政;封同父弟毕戎为华阳君;封儿子公子悝为高陵君;封另一个儿子公子市为泾阳君,合称“四贵”。宣太后与其娘家人把持朝政36年,开创了女人干政的先例。

滥竽充数

据《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齐宣王喜欢听竽,尤其是多人合奏时,那种宏大和气派,令人难忘。由于吹竽者待遇优厚,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也混在乐队中做样子。齐宣王死后,其子继位,是为齐湣王。齐湣王也喜欢听竽,但更好听单独演奏,好要求乐师们各自吹出不同的风格。南郭先生无法在乐队中立足,只好连夜收拾行状逃走。

荆轲刺秦

荆柯是战国时期的卫国人,他从小就力大无穷,是当时的第一剑术高手。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国。两年后,秦国攻占了赵国都城邯郸,向燕国进军。燕国太子丹十分着急,就找荆柯商议刺杀秦王。于是,荆柯就带着流亡在燕国的秦国将军樊于期的头和燕国的地图去进献秦王。临行前,大家都赶到易水河边为荆柯送行。太子丹送给他一把锋利的匕首。高渐离弹起了琴,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柯到咸阳后,受到秦王接见。在秦国的朝堂上,荆柯捧着地图和装了樊于期头颅的木匣献给秦王。秦王打开木匣,看到了樊于期的头颅,就命荆柯将地图拿来。当地图全部打开时,荆柯事先卷在地图里的匕首露了出来。秦王惊呼“救命”,荆柯连忙抓起匕首,左手拉着秦王的袖子,右手里的匕首刺向秦王的胸口。秦王挣断了衣袖,跑到了柱子后面。后来,秦国的医官把手里的药袋向荆柯扔了过去。荆柯一闪身的工夫,秦王往前一步,拔出宝剑,砍断了荆柯左腿。此时,侍从的武士一拥而上,杀死了荆柯。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邺城太守。他出道邺城时,发现当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萧条。经调查发现邺城屡遭水患,女巫勾结群丞假借河伯娶妇之名榨取民财,百姓困苦不堪。西门豹将计就计,巧妙运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为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之后,西门豹颁布律令,禁止巫风。人们再也不敢提为河伯娶亲的事,远赴他乡的人们也打破回来务农经商了。西门豹还叫水工测量地势,动员邺城一带的百姓开了12条水渠,因漳河水灌溉庄稼。邺城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百姓也都安心耕种,邺城经济发展很快。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西门豹还加强了邺城的军事防护。在西门豹的治理下,邺城很快民富兵强,成为魏国东北重镇。

赵太后新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