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5238800000016

第16章 影视艺术(2)

立体电影:一般平面电影缺少立体感和纵深感,立体电影弥补了这种缺憾,如银幕上出现一片汪洋大海,观众好似就站在海边,海浪似已亲吻着你的脚。立体电影效果逼真;它几乎魔术般地使银幕画面与生活场景的界限消失,让人完全进入了一个真实、触手可及的梦幻世界。

人的两眼同时看一个东西,看到的映像才有立体感;只用一只眼看,则没有立体感。立体电影是两个镜头拍摄的,相当于用两只眼看东西,所以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观看立体电影戴上特质红绿镜,银幕上的景物就会产生立体感。它利用类似人的两眼不同视角摄制成有水平视差的两幅画面放映到同一银幕上,成为叠加的双影画面。但不能真实显示影片的色彩。也有戴偏光眼镜看立体电影的。看立体电影较先进的是“光栅银幕法”,观众透过放在银幕前的光栅板,两眼分别看到相应画面,产生立体感,但看时头不能移动。

全息电影:全息电影的基础是全息摄影,用激光照射。“全息”,即摄影时除记录波长和强度外,还记录物光的相位、物光的全部信息。

全息摄影能使物体产生逼真的立体感,如一张猛虎的照片,就可看到猛虎的纵、横、深三度,不管从哪个角度观察,都有惊人的立体形象。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拍摄过捕鲸的全息电影。观看全息电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能看到立体影像,而不必戴特制眼镜。

小知识

好莱坞电影

好莱坞(Hollywood),本是一个地名,港译“荷里活”,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市区西北郊,是洛杉矶的邻近地区。而现在的“好莱坞”一词往往直接用来指美国加州南部的电影工业。现今的好莱坞电影,更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

好莱坞电影的发展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经典好莱坞电影时期:经典好莱坞电影基本成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观众的欣赏口味偏向于古典叙事风格,有声技术的运用也使电影中复杂的叙事与流畅的对话成为可能,这一切促成了经典好莱坞电影浓重的戏剧化风格。同时,这种风格也符合当时的制片厂制度。由好莱坞巨鳄麦克·塞纳特创造的制片厂制度客观上要求电影必须以迎合最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为目标,而传统的被大众所熟悉的戏剧化美学观显然是最好的选择。类型电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些被克拉考尔称为迎合观众“深层集体心理”的影片,凭借程式化的情节、类型化的人物,迅速占据了观众的视野,科幻、歌舞、犯罪等形式的类型片得以在世界影院中大行其道。其中,西部片作为最“美国化”的类型片在经典好莱坞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西部片颂扬、推崇那种粗犷的个人主义和适者生存的精神,体现着善必胜恶的道德理想,因而在美国影坛上长盛不衰。

新好莱坞电影时期:商业电影艺术化、艺术电影商业化成为这一时期电影发展的一个趋势,许多欧洲艺术电影的处理方法被用于好莱坞电影中。比如电影《美国美人》对于镜头、色彩、光线等细节的处理精彩而独特,颇具作者电影的风采。而影片中传达出的对于社会的关注也传承了新现实主义和新浪潮的血脉。

戏曲片

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1905年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以往拍戏曲片,摄影机固定于一个机位,纪录舞台演出实况。现在则采用实景、布景相结合的方法,突破舞台局限,将戏曲表演和电影艺术手段相结合,既表现戏曲艺术的特点,又发挥了电影艺术的表现特性。如越剧《红楼梦》,京剧《野猪林》、《徐九经升官记》、《红灯记》,黄梅戏《天仙配》,秦腔《三滴血》,昆曲《十五贯》,豫剧《七品芝麻官》,评剧《刘巧儿》等。

科学教育片:简称“科教片”,是为科研、教学和在群众中普及科学知识而摄制的影片。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宏观、微观,历史、文艺等,都是它表现的范围。

根据宣传目的和收看对象不同,科教片分为科学普及片、科研片、教学片、科学杂志片等。科普片要求准确、形象、生动地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注重科学性、知识性和实用性。形式可以是散文式的,如《猫头鹰》;纪录式的,如《鸟岛》;故事式的,如《车床的故事》;科学童话式的,如《知识老人》;科学幻想式的,如《小太阳》等。

新闻纪录片:新闻记录片分为新闻片和纪录片。新闻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由于电影后期制作周期长,在影院放映,群众不能及时看到,现在的电影很少有新闻片,几乎都由电视承担。纪录片拍摄较自由,既可纪录现实,也可回顾历史;既可反映重大事件,也可揭示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既可表现人类社会生活题材,也可表现大自然的秀丽风光、动、植物世界等。

纪录片可分为时事报道片,如《国庆阅兵》;传记纪录片,如《周恩来》;政论纪录片如《中印边界问题真相》;历史纪录片,如《淮海千秋》;自然风光片,如《漫步香山》;杂志型纪录片如《今日中国》。纪录片的内容必须是生活中真实的事件,不允许虚构、杜撰和编造。

美术片

美术片不用真人和实景拍摄,而以绘画或其他艺术形式作为塑造人物和环境空间的手段,用夸张、神似、变形的手法借助幻想、想象和象征,反映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愿望。美术片以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适当考虑成人趣味。影片题材包括民间故事、神话、寓言、现代故事、科幻、讽刺喜剧等,内容包罗万象。美术片一般采用逐格拍摄的方法,绘画工作量大。采用计算机绘画后,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美术片可分为动画片(卡通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等。法国人埃米尔·雷诺是美术片的先驱,1892年,他在巴黎首次放映了绘制的动画片。中国在1926年拍摄了第一部无声动画片《大闹画室》。中国美术片近年在世界上多次获奖,被称为“中国学派”。中国的《哪吒闹海》、《大闹天宫》、《黑猫警长》,美国的《米老鼠与唐老鸭》,日本的《聪明的一休》等,都深受少年儿童喜爱。

动画片:用图画表现戏剧情节的一种美术影片。它在摄制时,采用逐格摄影的方法,将许多张有连贯性动作的图画,依次一张张地拍摄下来,连续放映时就会在银幕上产生活动影像。动画片在艺术表现方面,可充分发挥真人实物难以表达的想象和幻想,创造出瑰丽迷人的虚实结合的艺术境界。

木偶片:用木偶表现戏剧情节的一种美术影片。它在摄影时,将各个活动部分装有关节的木偶,按设计好的动作,分解为若干顺序不同的姿态,由人操纵,依次扳动关节,用逐格摄影法拍摄下来。对可连续操纵的布袋、杖头或提线木偶,则用连续摄影法进行摄制。

剪纸片:用剪纸人物、动物表现戏剧情节的一种美术影片。它在摄制时,用纸剪成或刻成人物、动物的形体和背景形象,对其描绘色彩、装配关节后,按剧情需要,将人物、动物及景物的活动,分解成若干顺序不同的姿态,由人操纵,依次扳动关节,用逐格摄影法拍摄下来,放映时即产生连续活动的影像。

折纸片:由儿童折纸手工发展而成,利用折纸人物、动物和景物表现戏剧情节,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新型美术电影。其制作及拍摄方法和木偶片、剪纸片近似。

故事片

综合文学、戏剧、音乐、绘画诸多艺术因素,通过具体视听形象反映生活,以塑造人物为主,具有故事情节,并由演员扮演的影片。由演员扮演是故事片区别于其他片种的基本特征。故事影片一般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也可从历史或其他方面选取题材,如神话、幻想等。对其他体裁作品的改编,也占相当的比例。20世纪80年代也出现了一些非情节性、非性格化的影片。

现实片:是一种从现实生活取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客观观察现实生活,按生活原貌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结构精当、风格独特、情节引人入胜的影片类型。现实片从广义上包括“真实电影”、“纪实电影”、“新现实主义”等电影流派的作品。

改编片:取材于世界文学史中的文学名著,将其改编、再创作后拍成的一种影片类型,如《三国演义》、《安娜·卡列尼娜》等。改编影片题材范围广,它要求忠实于原著主题,在力求保持原著主要人物、情节及其风格的基础上,对原著所刻画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人物活动等方面做一些通俗化处理,并在不违背原著主题的原则下,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优秀的改编片,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电影艺术再创造的成果。

历史片:一种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以历史上发生过的重大事件为背景,以各种历史人物的生活经历为主要情节,经不同程度的艺术加工后拍成的影片类型,如《甲午风云》、《南昌起义》等。

战争片:以战争为主要题材和内容的影片类型,如中国影片《上甘岭》、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等。广义上说,反战题材的影片,也应属于该类型。

喜剧片:以产生搞笑效果为特征的影片类型,如中国影片《满意不满意》、前苏联影片《钦差大臣》等。

惊险片:以惊险情节为主要特征的故事片,如中国影片《国庆十点钟》、美国影片《冰峰探险队》等。

侦探片:以侦破犯罪案件为主要内容的影片,如日本影片《追捕》、英国影片《福尔摩斯探案》等。

传记片:以真实人物的生平事迹为内容的故事片类型,如《李时珍》、《吉鸿昌》等。

武打片:又称“功夫片”、“打斗片”,是一种揉和武术、剑术等因素在内,以武打为主要手段,打斗为主要场面,表现侠客、骑士、武士及正派人物除暴安良、正义战胜邪恶主题的故事片类型。

西部片:以美国人19世纪以来开发西部地区为背景,表现“文明征服野蛮”的过程,以精湛的骑术、惊人的枪法、“英雄美人”的故事为号召,讴歌“拓荒精神”,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种美国式的惊险片类型,如《篷车》、《关山飞渡》、《太阳浴血记》等,在美国西部片中具有一定影响和历史地位。西部片也被称为是“典型的美国电影”。

儿童片:一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适合儿童智力水准,人物、情节具有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知识教育功能的故事片类型。如《三毛流浪记》、《闪闪的红星》、《小刺猬奏鸣曲》等。

神话片:以传说和神话为题材的故事片类型,如《西游记》、《画皮》等。

科学幻想片:取材于科学幻想小说,用电影特技的表现方法,依据科学上的某些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这些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预见,通过幻想方式描述人类利用这些发现完成某些奇迹的故事片类型。

歌剧片:纪录歌剧演出或根据歌剧改编的故事片类型,如《洪湖赤卫队》、法国影片《卡门》等。

国际电影节

展示世界各国电影艺术和技术成就的盛会,其主要目的是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促进各国电影事业的发展。通常设立一个国际评选委员会,对正式参展的影片进行评选,对优秀影片和它们的作者(包括导演、编剧、演员、摄影、作曲、剪接、服装、美工、特技等)授予奖品或奖状等。也有只参展不评奖的国际电影节。

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创办于1932年8月6日,每年一次,8~9月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为期两周。电影节期间举行纪念活动、讨论会及开设电影市场。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设“金狮奖”、“银狮奖”。1992年,中国张艺谋执导的《秋菊打官司》获该节“金狮奖”。

戛纳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创办于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小镇戛纳举行。每年5月举行,为期两周。该节着重艺术上的探索,设“金棕榈奖”。1994年,中国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获此奖。同年,张艺谋执导的《活着》获该节仅次于“金棕榈奖”的“评委会特别奖”。1994年5月24日,演员葛优获该节“最佳男演员奖”。

柏林电影节:柏林电影节1951年创办,每年一次,2月底至3月初举行,为期两周,是世界上最具影响的综合性电影节之一,设“金熊奖”和“银熊奖”。1982年,中国美术片《三个和尚》获该节最佳编剧“银熊奖”;1988年,张艺谋执导的《红高粱》获“金熊奖”;1989年,吴子牛执导的《晚钟》获“银熊奖”;1993年,谢飞执导的《香魂女》和台湾李安执导的《喜宴》同获“金熊奖”。导演陈凯歌1989年当选为该节评委。

莫斯科电影节:莫斯科电影节由前“苏联电影委员会”、“苏联电影工作者协会”在1959年创办,两年一次,7月底至8月初在莫斯科举行,为期两周。宗旨是为了电影艺术的人道主义,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与友谊。设金奖、银奖。中国1959年送的《老兵新传》获该节银奖。

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由原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于1946年创办,每年6~7月间举行,为期两周,1959年后改为两年一次,设“水晶地球仪”奖。由谢晋导演,姜文、刘晓庆主演的影片《芙蓉镇》曾获第26届该电影节“水晶地球仪”大奖。

圣塞瓦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圣塞瓦斯蒂安国际电影节,1953年创于西班牙海滨城市圣塞瓦斯蒂安。每年9月举行,为期十天左右。该电影节设有“金壳奖”、“银壳奖”等。由中国湖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湘女潇潇》,获1988年堂吉诃德奖。

东京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是亚洲最大的国际电影节,1985年9月创办于日本东京,每两年一次,自9月底至10月初举行,为期10天。该电影节设置大奖、评委特别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女演员奖、最佳剧本奖、最佳艺术片贡献奖。所有奖项不发奖金,只颁荣誉称号。电影节由23岁以上的外国评委组成。

奥斯卡金像奖:奥斯卡金像奖是世界电影史上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全称“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金像奖”,简称“美国金像奖”,于1927年由美国电影界知名人士梅耶等36人创设。其宗旨在于研究、提高电影的艺术和技术质量,加强电影界内部不同专业之间的团结协作,促进电影事业的发展。

该奖原定每两年评选一次,从1934年起,改为每年举行一次。1953年,“奥斯卡奖”真正名扬全球。从这一年起,全部授奖过程通过卫星传送到世界各地,引起巨大轰动。另外,“奥斯卡奖”有一项最佳外国片金像奖,强化了它的国际意义。

奥斯卡金像是一尊男人全身像,他站立于一盘电影胶片上,手握长剑。像身长34.5厘米,重3.45公斤,由铜锡合金铸成。奥斯卡奖的主要奖项有最佳影片奖、最佳男女演员奖、最佳导演奖等。此外,还设置了部分特别荣誉奖。获奖者一旦得此殊荣,马上身价倍增。它代表美国电影的最高荣誉。

该奖每年3月左右,对上年度影片和演职员进行评奖。竞选分提名和投票两个阶段,由3200名电影艺术与科学院会员投票,选出最佳影片和最佳演员、导演、编剧、摄影等奖项,结果秘密统计。中国音乐家苏聪为《末代皇帝》作曲,1988年4月11日获奥斯卡音乐金奖。

电视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