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能说会做懂应酬让你处处受欢迎
5237500000006

第6章 嘴巴“活”一点,走那那顺当(2)

人们都说言行一致,确实是这样,话不说满,体现在行动上,就是事别做绝。生活中时刻咄咄逼人的人也很常见,他们发现别人的小缺点或者小秘密,便像抓住了把柄一样,非要置人于死地。如果遇到了这样的人,即便是再小的错误也会被渲染成天大的罪孽;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利益,也会成为他志在必得的目标。这样的人最爱把事情做绝,把人往绝路上逼。其实,得饶人处且饶人,不妨放宽一点,宽容别人也是为自己日后铺路,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

话不说满,事不做绝,其实也是中庸之道的体现,这是一种温和的处世方式。不说大话,避免给别人带来压力,也避免遭致厌恶;事不做绝,给别人一条生路的同时,也给自己积下了福德。这个世界上总是有那么一些奇妙的轮回,一时的得意,总要由以后的失意来偿还;一时的猖狂,也总会由以后的报应来弥补。说话做事都留余地,才是保护自己的好办法。

6.赞美像空气,人人都需要

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一句真诚赞扬的话,有时能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也能改变别人一生的命运。

福特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好朋友,一次福特和洛克菲勒合资经商,因福特投资不慎而失败,损失巨大。这使福特很过意不去,就主动解释说:“太对不起了,那次损失太大,我们损失了……”想不到洛克菲勒若无其事地回答道:“啊,你能做到那样已难能可贵了,这全靠你处理得当,才保存了剩余的60%,谢谢你!”

洛克菲勒在本该责备对方时,却宽容地原谅了对方,而且找出赞美的理由来,这真是出乎福特的意料。然而,正是洛克菲勒的这种胸襟为他以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我们对别人说出恭敬赞赏性的语言,那是对别人的充分肯定,当然会对别人起到鼓舞和激励作用,能激发对方的潜能和积极性,使之内心产生美好和欣悦的情感,并对我们也有了相当的好感和善意。

有一年冬天,钱钟书先生访问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文学教授座谈会上即席作了《诗可以怨》的演讲。开场白是:到日本来讲学,是很大胆的举动,就算一个中国学者来讲他的本国学问,他虽然不必通身是胆,也得有斗大的胆。理由很明白简单,日本对中国文化各方面的卓越研究,是世界公认的;通晓日语的中国学者也满心钦佩和虚心采用你们的成果,深知要讲一些值得向各位请教的新鲜东西,实在不是轻易的事。我是日语的文盲,面对着贵国汉学或支那学的丰富宝库,就像一个既不懂号码锁又没有开播工具的穷光棍,瞧着大保险箱,只好眼睁睁地发愣。但是,盲目无知往往是勇气的源泉。意大利有一句嘲笑人的惯语,说:“他发明了雨伞。”据说有那么一个穷乡僻壤的土包子,一天在路上走,忽然下起小雨来了,他凑巧拿着一根棒和一方布,人急智生,把棒撑了布,遮住头顶,居然到家没有淋得像落汤鸡。他自我欣赏之余,也觉得对人类作出了贡献,应该公之于世。他风闻城里有一个发明品专利局,就兴冲冲拿棍连布,赶进城去,到那局里报告和表演他的新发明。局里的职员听他说明来意,哈哈大笑,拿出一把雨伞来,让他看个仔细。我今天就仿佛那个上注册局的乡下佬,孤陋寡闻,没见识过雨伞。不过,在找不到屋檐下去借躲雨点的时候,棒撑着布也不失为自力应急的一种有效办法。

这段开场白,其实讲了两个层次。先讲对日本的汉学研究中国人不敢等闲视之,即使是中国专家在日本讲中国学问,也要对听众的水平作最充分的估计;后段讲自己不通晓日语,除了有勇气之外,没什么资本。

在这里,钱钟书运用了两种赞美方法,一是直接赞美对方,二是间接地赞美——通过自嘲的方式赞美,自嘲正乃恭维别人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这两种赞美之法在现场都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日本媒体在报道此次演讲时也称他是幽默和赞美大师。

在现实生活中,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不管是青年还是老人,不管是平凡的人还是伟大的人,都渴望受人尊重,被人赞扬。那么怎样对别人进行赞美呢?赞美的渠道和方式很多,但归纳起来,最基本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单独赞美,一种是公众赞美。单独赞美是指除了施赞者和受赞者之外,没有其他人在场。这种赞美可以是口头的,例如见了面,或对方完成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就口头赞美他几句,或是老人拍着年轻人的肩背表示支持和鼓励,或是妻子给丈夫一个热吻,都是传递了赞美之情。如果双方隔有距离,可以用电话给对方以赞美,也可以用书面形式进行赞美,一封电报、一张贺年片或一封书信也可送去赞美之辞。最理想的是用书信,书信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更完整、更充分地以文字形式表达我们的赞美之情。

公众赞美就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赞美他人,例如在大会上表扬人,或是在人多的场合赞扬人。运用这种方式赞美他人,一定要做到赞美公正客观,实事求是,名副其实,否则会引起负面效果。如果在人多的场合赞美他人,要顾及全面,不要厚此薄彼,避免因赞美一个人而得罪一部分人。特别是在众女士中赞美一位女士,容易使众人心理失衡而引起嫉妒心理,或把矛头指向施赞者,或把矛头指向受赞者。如果因为赞美而使人成为众矢之的,这样就失去了赞美的意义,达不到赞美的效果。

所以,我们一定要掌握下面几个技巧:

1.因人而异

人的素质有高有低,年龄有大有小,因人而异,突出个性,有特点的赞美比一般化的赞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老年人总希望别人还记得他“想当年”的雄风,所以和他们交谈的时候,可以多称赞他引以为豪的过去;对年轻人不妨语气稍微夸张地赞扬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并举出几个例子证明他的确前途无量;对于经商的人,可以称赞他头脑灵活,生财有道;对于有地位的干部,可称赞他为国为民,廉洁清正;对于知识分子,可称赞他知识渊博、宁静淡泊……当然这一切要依据事实,不要夸之过火,让人起鸡皮疙瘩,反而产生反感。

2.翔实具体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非常显著成绩的时候并不多见,所以,交往中应从具体的事件入手,善于发现别人哪怕是微小的长处,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赞美用语越具体,越说明你对他的了解,对他的长处越看重,让对方感到你的真挚、亲切和可信,你们之间的人际距离就会越来越近。如果你只是含糊其辞地赞美对方,说一些“你工作得非常出色”或者“你是一位卓越的领导”等空泛飘浮的话语,会让对方认为你是个溜须拍马、别有用心的人,甚至产生不必要的信任危机。

3.情真意切

虽然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但并非任何赞美都能使对方高兴,能引起对方好感的只能是那些基于事实、发自内心的赞美。相反,如果没有根据、虚情假意地赞美别人,不仅会使别人感到莫名其妙,更会觉得你油嘴滑舌、诡诈虚伪。例如,当你见到一位相貌平常的先生,却偏要对他说:“你真是太帅了。”对方就会认为你说的是违心话。但如果从他的服饰、谈吐、举止等方面的出众之处切入并真诚地赞美,他就会高兴地接受,并马上对你产生好感。

4.合乎时宜

赞美的效果在于相机行事、适可而止。比如当别人计划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时,开头的赞扬能激励他下决心做出成绩,中间的赞扬有益于对方再接再励,结尾的赞扬则可以肯定成绩,指出进一步的努力方向,从而达到“赞扬一个,激励一批”的效果。

5.雪中送炭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最需要赞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而是那些因被埋没而产生自卑感或身处逆境的人。他们平时很难听到一声赞美的话语,一旦被你当众真诚地赞美,便有可能振作精神,大展宏图。所以,最有实效的赞美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另外,赞美并不一定总用一些固定的词语,见人就说好。有时候,可以借助于身体语言,比如投以赞许的目光、做一个夸奖的手势、送一个友好的微笑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赞美总是给人以力量,所以,态度诚恳是很重要的,它会带给人惊喜。一个人在劳累一整天后回家了,远远地看到孩子倚窗探望的脸,进到家里时又看到妻子挂着欢笑的脸,这是无言的赞美,内心真挚情感的表露,他会为此而感到欣慰,而精神上那种疲倦也会一下子消失了。

有的时候,事情在表面上也许真的不怎么乐观,但是,你总可以找到一些能够鼓舞士气的话。当然,你必须多用点心才做得到这一点,可是,如果你真能对别人的才干发出由衷的赞赏,你的良苦用心一定能得到更大的回报。

你希望每天都能保持愉快健康的心情吗?只要你能帮助别人得到快乐,那么快乐自然会落到你身上,所以不要舍不得说出好听的话。如果你今天感到闷闷不乐,也许正是因为你还没有说出一句赞美的话。

7.忠言之语,也需得法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每个人也都有自尊心,但有些问题可采用间接的方法指出来,说服的效果会更好。

人们会发现,通过间接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反而更容易被人接受,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以迂为直的奥妙所在吧!

春秋时期,齐景公放荡无度,喜欢玩鸟打猎,并派烛邹来专管看鸟。一天,鸟全都飞跑了,齐景公大怒,下令要斩杀烛邹。

这时,大臣晏子闻讯赶到,他看到齐景公正在气头上,便请求齐景公允许他在众人之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好让他死个明白,以服众人之心,齐景公答应了。于是,晏子便对着烛邹怒目而视,大声地斥责道:

“烛邹,你为君王管鸟,却把鸟丢了,这是你的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为了几只鸟儿而杀人,这是你的第二大罪状;你使诸侯听了这件事,责备大王重鸟轻人,这是第三条罪状。以此三罪,你是死有余辜。”

说罢,晏子请求景公把烛邹杀掉。此时,景公早已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转怒为愧,挥手说:“不杀!不杀!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

这个故事就是下级迂回地批评领导,表达反对性意见,并被领导心悦诚服接受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很明显,晏子是反对景公重鸟轻人的,但他看到景公正处于气头上,直谏反而不妙,于是就采取了以退为进、以迂为直的方法来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使齐景公得以领悟其中的利害关系和是非曲直,达到了既救烛邹之命,又得以说服景公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晏子也避免了直接触犯景公,给自己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忠言可不直言,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足以表达观点,下面几点可以借鉴:

1.突出你的诚意

向别人提出忠告,最重要的是让对方体会到,你是诚心诚意为他好,完全是出于一片好心。当你指责他人时,如果让对方感觉到你并不是出于关心才批评他,而是另有所图,他不但不会接受你的批评,反而会把你当作他的一个敌人,马上与你针锋相对。

为别人提出忠告必须怀着一颗体谅的心。也许他在做事时某些方面还不完善需要改进,但说不定他有难言的苦衷。所以,在提出忠告时,还要高呼理解万岁,不要只讲结果不讲过程。

2.用事实说话

为别人献忠告,要建立在事实真相的基础上,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只会弄巧成拙。只有在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才能正确地判断是否有必要提出忠告,忠告该怎样去提,以什么样的角度提,取得的效果会比较好。

假如你身为一个公司的职员,还不完全了解公司的各项业务、管理模式及背景,就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很难获得领导对你的信任。不但如此,领导还会认为你是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无能之辈。职场如此,社交场依然如此,在你不了解朋友的意图时,就对他的行为评头论足,只会增加他对你的怨恨。

3.注意说话时采用的措辞

仅将上述两条运用到向他人提出忠告或提意见的行为中还不够,在提出忠告时,还要注意你的措辞,要不然就很容易得罪人。

身为一名领导,如果对自己的员工说这样的话,如“现在的年轻人太狂妄”,“不用管他,反正受损失的不是我们”,“有这样的想法简直太可笑了”……这样的领导缺乏素养,是一名不合格的领导,不值得员工去拥护他。

虽然领导有指导属下的义务,而这种义务的体现应该是以关爱做基础,以恳切的忠告作为帮助下属前进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4.提忠告需讲“场合”

在大庭广众之下向他人提忠告,往往很难让人接受,因为提出忠告的时候必然会涉及对方的缺点,有可能触动对方的伤疤。人有脸树有皮,任何人被当众揭短,都很难忍受,很容易下不来台,从而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不分场合提出忠告,即使你是善意的,他人也不会领你的情。

5.注重时机的把握

一般情况下,人在感情冲动时,很难采纳他人的忠告,因为,这时人们的理智正处于混乱阶段,很难分辨出你的用意。如果选在这个时候提出忠告,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惹来一身麻烦。

6.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提出忠告的时候,简明扼要很重要,思路杂乱,言语啰嗦肯定会影响忠告被采纳的概率。

7.给对方留有回旋的余地

提忠告时,不能把对方的路堵死,挑主要问题即可,切勿将他批评得一无是处,否则很容易引起对方的逆反心理,形成破罐破摔的局面,最终忠告没提成反倒被别人误会为存心不良。含蓄指责的同时,不妨加些赞美,比如:“你平时工作很努力,表现得也很积极,唯一的一点小毛病就是欠缺那么一点稳重,如果做事能再谨慎些,前途就更光明了。”用这种口气跟他说话,对方感受到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肯定非常愿意接受你的忠告。

同样的一个忠告,不同的提法可能会为你赢得尊敬,也有可能惹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为他人提忠告时千万要谨慎行事,点到为止,留有余地。

8.争论永没有赢家

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那就是避免争论。十之八九的争论结果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绝对正确,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即使赢了,但实际上你还是输了,输了人心与尊严。懦弱愚蠢的人才好激动和大吵大嚷,聪明强干的人什么时候都会以避免争论来保持自己的尊严。

有一天晚上,戴尔·卡耐基参加一个宴会,宴席中,坐在戴尔·卡耐基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个幽默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说那句话出自圣经,他错了。戴尔·卡耐基很肯定地知道其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为了表现出优越感,戴尔·卡耐基很讨嫌地纠正他。对方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出自圣经。”他十分自信地说。

坐在戴尔·卡耐基左边的弗兰克·格蒙,是卡耐基的老朋友,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戴尔·卡耐基和那位先生都同意向他请教。格蒙听了,在桌下踢了戴尔·卡耐基一下,然后说:“戴尔,这位先生没说错,圣经里有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