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罗生门·世界文学名著典藏(精装)
5236900000003

第3章 山药粥(1)

八成是元庆末年仁和初年的事吧。不管哪朝哪代,好歹跟这个故事无甚关系。

看官只当是很久以前平安朝①的事就成。——话说当时藤原基经摄政,手下侍卫中,有某位五品。

在下本不愿写成“某位”,满想弄清是何方人士,姓甚名谁。偏巧那名儿竟没能流传下来。想必是个凡夫俗子,没资格留名青史吧。看来终究是史书作者,对凡人凡事,没甚兴趣使然。这一点倒同日本的自然派作家大相径庭。须知,王朝时代的小说家,并非有闲之人。——总而言之,藤原摄政王的侍卫中,有某位五品的武士,是这故事中的主人公。

且说这位五品,实在其貌不扬。首先,身材矮小。其次,红鼻头,八字眼。嘴上的胡须,不必说,稀稀拉拉。瘦瘦的两颊,显得下巴格外的尖。嘴唇嘛……要一一细数起来,真个是说也说不尽的。我们的这位五品,天生得就如此邋遢,不同凡响。

五品是何时何以来侍奉基经的呢?这谁也不晓得。反正,很久以来,总是穿着同一件褪了色的短褂子,戴着同一顶瘪塌塌的京式乌帽,天天不厌其烦地尽同一职守,这倒是确凿无疑的。结果呢,谁见了也不会想到,这家伙居然也有过青春年少的时光(五品已经四十开外)。相反,甚至觉得,凭他这副寒碜通红的鼻子,徒有其名的几根胡子,生来就该在朱雀大路上让风吹雨打。上起主人基经,下至放牛娃儿,不知不觉,谁都这么认为,无人怀疑。

一个人有了这样一副尊容,所受到的待遇,恐怕无须在下多费笔墨。在班房里,五品甚至不如一只苍蝇,一干武士对他也带搭不理。连那些有品无品的下属侍卫,总共二十来号人,对他的进出也冷淡得出奇。五品吩咐什么事的当口,一伙人绝不会停止闲聊。对他们来说,五品的存在,好比空气一样无影无形,眼里就没有他这个人。

底下人尚且如此,更不消说上面的头儿脑儿了,压根儿不把他当回事,说来也是他命该如此。他们对待五品,冷冷的表情背后,藏着类似小孩子家无聊的恶意,要说什么话,就打个手势。人之有语言实非偶然,手势也常有不足以达意之时。可是,他们却认为是五品悟性不高。手势一旦行不通,他们便从五品头上那顶瘪塌塌走了样的京式乌帽,一直到脚下那双快要磨破的草屐,仔仔细细上上下下打量一番,嗤鼻一笑,陡地转过身去。尽管如此,五品却从不动气。那些不平事儿,他全然不往心里去,为人竟窝囊怯懦到如斯地步。

①元庆(877—885)、仁和(885—889)两朝,约当平安朝(794—1192)前期。

可是,那些同僚武士,倒要来寻他开心。年长的拿他丑相取笑,总是说些老掉牙的打趣话;年轻的学样儿,也借机耍嘴皮子逗哏取乐。他们当着五品的面,对他的鼻子、胡子、纱帽、短褂,大肆品评而不知底止。不仅此也。他,以及他那个五六年前就分了手的地包天婆娘,连同跟那婆娘相好的酒鬼和尚,也都常常成为他们插科打诨的笑料。更有甚者,他们还不时弄些恶作剧。此处无法一一列举。譬如,将他竹筒中的酒给喝了,而将尿灌将进去。姑举此一端,馀则概可想见。

然而,五品对这些嘲弄,全然无动于衷。至少别人看来如此。不论人家说他什么,五品连脸色也都不变。一声不吭,捋着那几根胡子,做他该做的事。只是他们的恶作剧,诸如把纸条别在他顶髻上,或把草履插在刀鞘上,让他过于难堪时,他才脸上堆着笑——是哭还是笑也分不清,说道:“莫如此呀,各位仁兄!”凡是看见他这表情,听见他这声音的人,一时之间,竟会油然生出怜悯之情(人生中受欺侮的,何止是红鼻五品一人。还有许许多多不相识的人,都会借五品的表情和声音,谴责嘲弄者的无情无义)。——这份感情虽然淡薄,刹那间却浸透他们的心田。只是这种心情,始终能保持住的人,却是微乎其微。就在这微乎其微的人中,话说有个五品的侍卫,乃丹波国人士,一个嘴上茸毛刚刚长成胡子的年轻后生。当然,这后生起初也和众人一样,没来由地轻蔑红鼻五品。可是有一日,凑巧听见“莫如此呀,各位仁兄!”这央告声,竟在脑中盘旋不去。此后,唯有在这后生眼里,五品才变了一个人。因为,从五品那张营养不良,面带菜色,木讷迟钝的脸上,透露出这是一个饱受尘世逼迫的“人”。这位五品侍卫,每每想起红鼻五品的遭遇,便不能不感到人间的一切,昭然显露出本性的卑劣一面。而与此同时,那只冻红的鼻子,可数的几茎胡须,仿佛是一丝安慰,直透他的心底……不过,也仅限于这位后生一人而已。除此以外,五品依旧像狗一般生活在周围的轻蔑之中。首先,他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只有一件海昌蓝的短褂和一条同样颜色的裙裤,现在已经旧得泛白,变成蓝不蓝青不青的。短褂还凑合,就肩膀处略微瘪塌,圆纽带和菊花襻褪些色而已,至于裙裤的裤脚管却是破得不成样子。里面没有衬裤,露出两条细腿,真好比瘦牛拉瘦官,一步一颤悠。同僚中即使嘴上不损他,见了也都觉得寒碜不过。再说,身上佩的一把刀也很不济,刀柄上的贴金已经变色,刀鞘上的黑漆斑驳剥落。他却照旧腆着红鼻子,踢踢踏踏拖着双草履,本来就驼背,数九寒天下,腰越发猫了起来。他迈着细碎的步子,眼馋地东张张西望望,难怪连街上的商贩都要欺侮他。眼下就有这样一桩事。

一日,五品去神泉苑,经过三条城门,见六七个孩子聚在路边,不知在做什么。心想,是在玩“陀螺”么?便凑到背后去瞧了瞧。原来在抽打一条跑丢的狮子狗,颈上还拴着绳子。胆小怕事的五品,虽有同情心,却怕事,从来不敢挺身而出。唯有这一次,见对方是几个毛头孩子,便鼓起几分勇气来。于是,脸上堆着笑,对一个像是孩子头的,拍拍他肩说:“就饶了它吧。狗挨打也痛呀。”那孩子转过身来,翻起白眼,藐视地盯着五品。那神情就跟班房里,侍卫长见他没领会自己意思,瞧他时的那副表情一模一样。“你甭多管闲事!”那孩子退后一步,撇着嘴说:“你个酒糟鼻子!算个什么东西!”五品听了这话,宛似脸上挨了一记耳光。倒不是因为遭人辱骂,才生气光火,而是自家多嘴,自讨没趣,觉得实在窝囊。他只好用苦笑遮掩难堪,继续朝神泉苑默默走去。身后,那六七个孩子挤作一堆,有的做鬼脸,有的伸舌头。五品当然不知道。

即使知道,这对不争气的五品来说,又能如何?

且说这故事中的主人公,倘如生来就专给人作践,活着没一点盼头,那倒也不尽然。自打五六年前,五品就对一种山药粥特嗜起来。说起这粥,乃是将山药切碎,用甜葛汁煮熬而成。当时,作为无上的珍馐美味,其身价之高,甚至摆到万乘之君的御膳里。因此,像我们五品这种人,只有一年一度贵客临门时,才能沾光尝尝。即使那时,能喝到嘴的,也少得仅够润喉而已。于是,很久以来,将山药粥饱餐一顿,便成了他唯一的愿望。当然,此事他从未告诉过人。不但如此,甚至连他自己都还不清楚,此乃他平生之宏愿。也不妨说,他事实上就是为这盼头而活着。——为一个不知能否实现的愿望,人有时会豁出一辈子的。笑别人愚蠢的人并不高明,谁不是人生中的过客?

不料,五品“将山药粥饱餐一顿”的梦想,居然轻而易举变成了现实。道出个中始末,正是在下写本篇的旨归。

话说有一年,正月初二,正是基经府贵客临门之日(与皇后和太子的两宫之宴乃在同日,而摄政关白府之宴请王公大臣,比起两宫之宴毫不逊色)。五品也挤在侍卫之间,面对满桌的残羹剩肴。那时尚无扔弃剩肴予饥民的做法,而是聚家臣于一堂,共而食之。虽说可同两宫之宴媲美,终究是在古时,品类纵多,美味鲜有。无非煮年糕、炸年糕、蒸鲍鱼、烤章鱼、炸大虾、鲷鱼干、风干鸡、近江鲫鱼、宇治小香鱼、鲑鱼镶鱼子、大酸橙、小酸橙、柑橘、柿饼之类。其中便有话说的山药粥。五品年年盼着这山药粥。可是,人杂嘴多,每次自己能吃到的,却多乎不多。今年的粥又格外少。这么一来,兴许是五品心里作怪,觉得那粥,较往昔尤甜美可口。于是,他盯着一只喝光的空碗,将稀稀拉拉的胡子上沾的粥星儿,用巴掌抹了一把,自言自语地说道:“几时才能称心喝个够哟!”

话音未落,便有人戏谑地问:“您大夫竟连山药粥也没有称心喝过?”

俨然一介武夫的声音,低沉而威严。五品从驼背上抬起头,怯生生地朝那人看过去。声音的主人是民部卿时长的公子藤原利仁,那时也在基经府内当差,是个膀阔腰圆、身量超群的伟男子,一面嚼着烤栗子,一面一杯复一杯地喝黑酒。人已喝得半酣。

“好可怜哟。”利仁见五品抬起头,声音半轻蔑半怜悯的,接着说道,“愿意的话,我利仁可让阁下称心如意喝个够。”

即便一条狗,终日受虐待,偶尔给块肉,也不会轻易凑上去的。五品照例挤出那副不知是笑还是哭的笑脸,看看利仁的面孔,又看看手上的空碗。

“不愿意?”

“……"

“怎么样?”

“……”

这时,五品感到众人的目光都猬集在自己身上。一言之差,笃定又要招来一通嘲弄。甚而觉得,回答什么都照旧会受人戏耍,真是左右为难。这时,要不是对方声音不耐烦起来:“不愿意,也不强求。”五品说不定会把空碗和利仁,一直比来比去,看个没完。

听见这话,五品慌不迭地答道:

“岂敢……不胜感谢。”

凡听见俩人对话的人,一时都失声笑了出来。“岂敢,不胜感谢。”——甚至还有人这样学舌。在盛着黄橙绿桔的槲叶盘和高脚漆盘之上,众多软筒硬筒京式乌帽,便一齐随着笑声,如同波浪般摇晃起来。其中笑得最响,最为开心的,当数利仁。

“那就改日奉请尊驾。”说话之间,贵公子蹙起眉头来,是涌上来的笑声和酒气一起噎在喉咙里的缘故,“……不知意下如何?”

“不胜感谢。”

五品红着脸,把方才的话结结巴巴又重复了一遍。不用说,这回又引起哄堂大笑。至于利仁本人,正是要叫五品再说一遍,才故意叮问一句,所以,觉得比方才还可乐,笑得前仰后合。这个来自朔北的粗汉,生活里只懂两件事,一是豪饮,一是狂笑。

幸而话题不久即离开他俩。哪怕是打趣逗笑,一味叮着这位红鼻五品,也许会令人厌烦。总之,话题一个接一个,直到酒菜将尽,一个见习侍卫讲笑话,说有个人骑马,两脚却套在一只皮护腿里,才又引动一座人的兴头。可是,唯独五品,浑然充耳不闻。想必山药粥这三字,已占据他的全部心思。即令面前摆着烤山鸡,筷子都不去碰一碰;尽管杯里有黑酒,嘴唇也不会去沾一沾。两手自管放在膝上,宛如大闺女相亲,憨厚地红着脸,连花白的两鬓都红了起来,始终盯着空空如也的黑漆碗,傻瞪瞪地笑着……过了四五天,一个上午,有两个骑马人,沿着加茂川畔,径朝粟田口,缓辔而行。

其中一人,上穿深蓝色猎衣,下着同色裙裤,佩了一把镶金包银的大刀,是个“须黑鬓美”的男子。另一人则在海昌蓝的短褂上加了一件薄薄的棉衣,是个四十来岁的武士,看他那情景,无论是马马虎虎系着的腰带,还是沾满鼻涕的红鼻头,浑身上下,无处不显得寒酸破落。至于坐骑,倒都是骐骥,前面一匹是桃花马,后面一匹是菊花青,三岁的牙口,气势神骏得连路上的小贩和武士都要回头来看。他们后面,还拼命跟着两人,自然是持弓背矢的亲随和牵马执镫的马夫。——这一行人,毋庸赘言,正是利仁和五品。虽说尚在隆冬,倒恰逢天气晴和,没有一丝风,白花花的河石间,清潺潺的溪水中,蓬草枯立,纹丝不动。临河低垂的柳树间,叶子飘尽的树枝上,洒满柔滑如饴的阳光。蹲在枝头的鸟儿,尾巴动一动,影子都会鲜明地投射在地面上。东山一片暗绿,上方露出圆陀陀的山头,犹如霜打的天鹅绒,想必是比睿山吧。鞍鞯上的螺钿在阳光下晶光闪亮,俩人不着一鞭,径朝粟田口徐徐前进。

“您说,要带在下出去,究竟去哪里呢?”五品两手生分地拉着缰绳问道。

“就在前面。不像阁下担心的那么远。”

“这么说,是粟田口那里么?”

“暂且先这样想吧。”

今早,利仁来邀五品,说东山附近有处温泉,想去一趟,俩人便出了门。红鼻五品信以为真,恰值久未洗澡,这一向身上刺痒难熬。若美餐过山药粥,再洗个温泉澡,真是天幸其便。这样一盘算,便跨上利仁事先牵来的菊花青。不料,并辔来到此处,利仁的目的地,似乎不在这附近。现在,不知不觉已过了粟田口。

“原来不是去粟田口啊?”

“不错,再往前走一点。”

利仁面带笑容,故意不看五品,静静地策马而行。两旁的人家渐渐稀少,此刻,冬日广漠的田野上,只见觅食的乌鸦;山阴的残雪,也隐隐地笼上一层青烟。虽然天晴日朗,但野漆树的梢头,尖楞楞地指向天空,看来刺眼,不禁生寒。

“那么,是在山科一带啦?”

“山科,这儿就是。还要往前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