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罗生门·世界文学名著典藏(精装)
5236900000021

第21章 舞会(1)

时当明治十九(1886)年十一月三日晚,芳龄十七的名门小姐明子,和已见谢顶的父亲,一起登上鹿鸣馆的楼梯,参加今晚在这儿举行的舞会。明亮的瓦斯灯下,宽阔的楼梯两侧,是三道菊花围成的花篱,菊花大得像是人造的假花。最里层是浅红,中间深黄,前面雪白,白花瓣像流苏一样错落有致。菊篱的尽头,台阶上面的舞厅里,欢快的管弦乐声,仿佛是难以抑制的幸福的低吟,片刻不停地飘荡过来。

明子很早就学会法语,受过舞蹈训练,但正式参加舞会,今晚还是有生以来头一回。所以在马车里,回答父亲不时提出的问话,总是心不在焉。她心里七上八下,也可以说,兴奋之中带点儿紧张。直到马车停在鹿鸣馆前,她心情焦急,已不知有多少次抬眼望窗外,瞧着东京街头灯火稀疏,一闪而过。

可是,刚进鹿鸣馆,就遇到一件事儿,倒让她忘了不安。楼梯上到一半,赶上一位比他们捷足一步的中国高官。这位高官闪开肥胖的身躯,让他们父女先过,眼睛痴痴地望着明子。明子一身玫瑰色的礼服,显得娇艳欲滴。脖子上系了一条淡蓝色丝带,浓密的秀发里,仅别了一朵玫瑰花,散发出阵阵幽香——不用说,那夜,明子的风姿,把文明开化后日本少女的美,展示得风风光光,准是让那个拖着长辫子的中国高官看得目瞪口呆。这时,又有一位身着燕尾服,匆匆下楼的年轻日本人擦身而过,他下意识地回过头来,同样愕然地向明子背影投去一瞥。随即若有所思地用手理了一下白领带,从菊花丛中朝大门口匆匆走去。

父女两人走上楼。在二层舞厅门前,蓄着半白络腮胡子的东道主,法国伯爵,胸佩多枚勋章,同一身路易十五时代装束的老伯爵夫人相并伫立,雍容高雅,迎接陆续到来的宾客。伯爵看到明子,那张老谋深算的脸上,刹那间掠过一丝毫无邪念的惊艳之色。就连这,也没能逃过明子的眼睛。明子那为人随和的父亲,面带笑容,高兴地用三言两语,把女儿介绍给伯爵夫妇。明子半是娇羞,半是得意,但同时,也觉察出权势显赫的伯爵夫人,容貌里仍存留那么一点庸俗。

舞厅里,也到处是盛开的菊花,美不胜收。而且,无处不是等候邀舞的名媛贵妇,她们身上的花边、佩花和象牙扇,在爽适的香水味里,宛如无声的波浪在翻涌。明子很快离开父亲,走到艳丽的妇人堆里。这一小堆人,都是同龄少女,穿着同样淡蓝色或玫瑰色的晚礼服。她们迎接她,像小鸟般嘁嘁喳喳,交口称赞她今晚是多么迷人。

可是,刚同她们待在一起,便不知从哪儿,缓步走来一个从未见过面的法国海军军官。军官双手低垂,彬彬有礼,作一日本式的鞠躬。明子感到一抹红云悄悄爬上了粉颊。这鞠躬的意思,不用问,她明白。于是便回过头,把手中扇子交给站在一旁、穿淡蓝色礼服的少女。出乎意料的是,海军军官脸上浮出一丝笑意,竟用一种带异样口音的日语,清楚地说道:

“能不能赏光跳个舞?”

很快,明子和法国海军军官踩着《蓝色多瑙河》的节拍,跳起了华尔兹。军官的脸色给烈日晒得黧黑,他相貌端正,轮廓分明,胡须很浓重。明子把戴着长手套的手。

搭在舞伴军服的左肩上,只是她个子太矮了。早已熟习这种场面的海军军官,巧妙地带着她,在人群中迈着轻松的舞步。还不时在她耳畔,用惹人喜欢的法语,说些赞美之词。

明子对这些温文尔雅的话语,报以一丝羞涩的微笑,一边不时地把目光投向舞厅的四周。紫色绉绸的帷幔印着皇室的纹徽,大清帝国的国旗画着张牙舞爪的青龙;在帷幔和旗帜之下,一瓶瓶菊花,在起伏的人海中,时而露出明快的银色,时而透出沉郁的金色。然而,人潮起伏,像香槟酒一样欢腾,在德意志管弦乐曲华丽的诱惑下,一刻不停地回旋,令人眼花缭乱。明子与曼舞过来的女友目光相遇,遽忙之中,互送一个愉快的眼风。就在这一瞬间,另一对舞伴,像狂飞的大蛾,不知从哪儿现身出来。

明子知道,这期间,法国海军军官的眼睛,一直在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这意味着一个全然不了解日本的外国人,对她陶醉于跳舞感到好奇。这么漂亮的小姐,难道也会像玩偶一样,住在纸糊竹编的屋里么?难道也从只有掌心般大的青花碗里,用精细的金属筷子,夹米粒吃饭么?——军官眼中含着讨人喜欢的笑意,但又时时闪过这样的疑问。明子觉得又好笑,又得意。每逢对方把好奇的视线投在自己的脚下时,她那双别致的玫瑰色舞鞋,就在平滑的地板上愈发轻快地滑着、舞着。

但不久,军官感到,这个猫咪似的姑娘已不胜疲乏,便怜惜地凝视着她的面庞问:

“还想继续跳吗?”

“Non,merci.(不,谢谢。)”

明子喘息着,坦率地回答。

于是,法国海军军官一边轻迈着华尔兹舞步,带她穿过摇摆着的花边和花海人流,从容地靠向墙边的一瓶瓶菊花。等转完最后一圈,漂亮地把她安顿在一把椅子上,自己挺了挺军服下的胸膛,然后一如先前,恭敬如仪,行一日本式的敬礼。

后来,他们又跳过波尔卡和马祖卡。然后,明子挽着法国海军军官,经过白的、黄的、淡红的三层菊篱,朝楼下的大厅走去。

这里,燕尾服和香肩云鬓不停地来来去去,摆满银器和玻璃器皿的大台子上,有堆积成山的肉食和松露,有耸立似塔的三明治和冰激凌,有筑成金字塔似的石榴和无花果。尤其屋子一侧,尚未被菊花湮没的墙上,有一架美丽的黄金格栅,格栅上面葱绿的人工葡萄藤攀缠得巧夺天土。明子在金格栅前,见到了略见谢顶的父亲,他口衔雪茄,站在一班年龄相仿的绅士中间。看到明子,父亲满意地略点下头,便转向同伴,又吸起了雪茄烟。

法国海军军官和明子走到一张桌台前,同时拿起盛冰激凌的匙子。明子发觉,即使这工夫,对方的视线仍不时落在她的手上,秀发上,以及系着淡蓝丝带的脖子上。

当然,对她来说,决不会引起什么不愉快的感觉,不过,有那么一瞬,某种女性的疑惑,仍不免闪过脑际。恰在这时,有两个身着黑丝绒礼服,胸前别着红茶花的德国妙龄女郎经过身旁,她有意透露自己的疑惑,便设辞感叹地说:“西方的女子,真是美得很呀!”

不料,海军军官闻言,认真地摇了摇头。

“日本的女子也很美。特别是像小姐您这样……”

“哪儿的话。”

“不,这绝不是恭维话。以您现在这身装束,就可出席巴黎的舞会。而且会艳惊四座。您就像瓦托①画上的公主一样。”

明子并不知道瓦托其人。因此,海军军官的话所唤起的她对美好往昔——幽幽的林中喷泉和行将凋谢的玫瑰——的幻想,转瞬之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敏感过人的她,一边搅动着冰激凌的小匙,一边不忘提起另一个话题:

“我也很想能参加巴黎的舞会呢。”

① Antoinewatteau(1684—1721),法国画家。

“其实不必,巴黎的舞会,同这里比,也不过如此。”

海军军官说着,扫视一下桌台周围的人流和菊花,忽然眸子里露出一丝讥讽的微笑,停下搅动冰激凌的匙子。

“岂止巴黎,舞会,哪儿都是一样的。”他半自语地补上一句。

一小时后,明子和法国海军军官依然挽着手臂,和众多日本人、外国人一起,伫立在舞厅外星月朗照的露台上。

与露台一栏之隔的大庭园里,覆盖着一片针叶林,静谧中,枝叶相交的枝头上,小红灯笼透出点点光亮。冰冷的空气中,和着下面庭园里散发出的青苔和落叶的气息,微微飘溢着一缕凄凉的秋意。可就在他们身后的舞厅里,依旧是那些花边和花海,在印着皇室徽记十六瓣菊花的紫绉绸帷幔下,无休止地摇曳摆动着。而高亢的管弦乐,宛如旋风一般,照旧在人海上方,无情地挥舞着鞭子。

当然,露台上也热闹非常,欢声笑语接连划过夜空。尤其当针叶林上的夜空,放出绚丽的焰火,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时轰然发出赞美。明子站在人群里,和相识的姑娘随意交谈着。俄顷,她察觉到,法国海军军官仍旧让她挽住自己的手臂,默默望着星光灿烂的夜空,觉得似乎触动他的一缕乡愁。明子仰起头,悄然望着他的面孔:

“是不是想起故乡了?”她半带撒娇地寻问道。

仍是那双满含笑意的眼睛,海军军官静静地转向明子,用孩子般的摇头,代替一声“不”。

“可您好像在想什么哪。”

“那您猜猜看,我想什么呢?”

这时,聚在露台上的人群里,又像起风一样,掀起一阵躁动。明子和海军军官心照不宣,停止了交谈,眼睛望向庭园里压在针叶林上的夜空。红的焰火蓝的焰火,在暗夜中射向四方,转瞬即消弭于无。不知为何,明子觉得那束焰火是那么美,简直美得令人不禁悲从中来。

“我在想焰火的事儿。我们的人生也好像焰火。”

隔了一会儿,法国海军军官亲切地俯视着明子,用教谕般的口吻说道。

大正七年的秋天,当年的明子去镰仓别墅的途中,于火车里偶然遇见一位仅一面之雅的青年小说家。他正往行李架上放一束菊花,是准备送给镰仓友人的。于是,当年的明子——现在的H老夫人,说:她每当看到菊花,就会想起往事,便把鹿鸣馆舞会的盛况,详详细细讲给了小说家听。听老妇人亲口讲她的回忆,青年小说家自然兴致勃勃。

讲完之后,青年不经意地问H老夫人:

“夫人知道这位法国海军军官的名字吗?”

出乎意料,H老夫人回答道:

“当然知道。他叫Julien Viaud.”

“这么说是Loti了。就是写《菊子夫人》的皮埃尔·洛蒂①。”

青年既愉快又兴奋。H老夫人却讶然看着青年的脸,喃喃地一再说:

“不,他不叫洛蒂。叫于利安·维奥。”

大正八年(1919)十二月

①PierreLoti(1850一1923),法国作家。原名Julien Viaud,一八六七年考入海军学校,毕业后服务于海军,开始四十二年之久的海上生涯。几乎每年都有作品问世,写有《菊子夫人》(1887)等四十余部小说。普契尼的《蝴蝶夫人》(1904),故事就脱胎于《菊子夫人》。

南京的基督

秋天的一个深夜,南京奇望街一所房子里,有个面色苍白的中国少女,独自靠在破旧的桌旁,手托香腮,百无聊赖,嗑着盘里的瓜子。

桌上灯火幽幽,与其说用来照明,不如说反倒给屋内添了一层忧郁。壁纸几近剥落的角落里,藤床前挂着发出霉味儿的床帏,床上的毛毯露了出来。桌子那头,也有一把旧椅子,好似给遗忘在那儿一样。此外,再也找不出一件摆设来。

她嗑嗑瓜子不时就停下来,抬起一双清亮的眼睛,凝望着桌对面的墙。仔细一看,原来墙上的钉钩,端端正正挂着一个小小的铜十字架。十字架上,是雕刻稚拙的受难基督,高高伸展着两臂,浮雕的轮廓已经磨损,影影绰绰,依稀映在墙上。每当少女的目光落在耶稣像上,长睫毛下隐含的那份孤寂,似乎一瞬间会了无痕迹,代之以一种天真的希望之光,生动地浮在脸上。而视线一旦移开,必定又会叹息。黑缎子上衣光泽褪尽,肩头不免沮丧地沉下来,她重又一粒一粒,嗑着盆里的瓜子,打发无聊。

少女名叫宋金花,是一个年方十五的暗门子,迫于生计,夜夜在此接客。秦淮一带暗娼众多,容貌如金花者,比比皆是,可性情温和如金花者,能否找出第二个来,倒是个疑问。金花不同于其他妓女,既不骗人,也不任性,每晚脸上都挂着愉快的微笑,同到访这间阴郁小屋的各种客人周旋。这样,来客偶尔会比讲定的多出几个钱。逢这种时候,她总是高兴地给相依为命、好喝口酒的父亲多来一杯。

金花的这种品性,当然是出于天性。要说还有什么别的缘由,正如墙上的十字架所示,从儿时起,她就信仰罗马天主教,是已故的母亲领入门的。

——话说今年春天,有个年轻的日本旅行家,来上海看赛马,顺便寻访中国的南边风光,曾在金花的房里有过一夜奇遇。当时,他身着西服,嘴里衔着雪茄,把娇小的金花拥在膝上。不经意间,瞥见墙上的十字架,满脸狐疑地问:

“你是基督徒吗?”用半通不通的中文问道。

“是呀,我五岁就受洗了。”

“那还做这种事?”

他话里带刺。金花一头乌发靠在他胸前,一如平时爽朗地笑着,露出两颗犬牙。

“要是不做,我们父女都得饿死。”

“你父亲很老吗?”

“嗯,腰都直不起来了。”

“可是,——难道你不觉得,干这种事,进不了天国吗?”

“不。”

金花望了一眼十字架,宛若陷入了沉思。

“我相信,圣父基督的在天之灵,一定能明白我的心思。不然的话,基督跟姚家巷警察局的官老爷,岂不是一回事么?”年轻的日本旅行家笑了。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对翡翠耳环,亲自给她戴上。

“这是刚买的,本打算带回日本作礼物的,现在送你,算是今晚的纪念。”自打初次接客,金花就是这么看法,自己也一直心安理得。然而,一个月前,这位虔诚的私娼,不幸染上了恶性梅毒。她朋友陈山茶,听到这事,便劝她喝鸦片酒,说是止痛很管用。之后,另一个朋友毛迎春,好心好意,特地拿来自己服剩的汞蓝丸和甘汞粉。而金花的病,不知怎么回事,即使不接客,自己关在家里,也丝毫不见好转。

有一天,陈山茶来金花屋里玩儿时,煞有介事地告诉她一个迷信疗法:“你这病是客人传给你的,趁早再传给别人。这样一来,要不了两三天准好。”

金花托着腮,仍不改满面愁云。可山茶的话,也多少引起她的好奇:“真的吗?”

她轻声问道。“真的,那还有假。我姐姐也跟你一样,得了这病怎么也不见好。可传给客人后,立马就好了。”

“那客人怎么样了?”

“怪可怜的,听说连眼睛都瞎了。”

山茶离开后,金花跪在墙上的十字架前,仰望着受难的基督,一心一意地祷告。

“圣父在天之灵。为了奉养家父,我才做这种下贱营生。可我做的事,我自己担待,决不给别人添麻烦。所以,即便这么死去,我想也应能进天国。可眼下,要是不把病传给客人,这营生就没法儿做下去了。这样看来,宁可饿死——如果传给客人,说是这病就能好——我想,我得下狠心,决不和客人同床。要不然,只顾自己得好,就会让一个无冤无仇的人倒霉。可不管怎么说,我毕竟是女人呀,没准什么时候,又会上钩呢。圣父的在天之灵呀,保佑保佑我吧!除了主,我没别人可依靠了。”

宋金花主意已定,以后不论山茶和迎春如何劝说,总是执意不肯接客。一些熟客时时来她屋里玩,也只是一起吸烟聊天而已,决不顺从客人。

“我得的病很厉害,要是挨近我,会传给你的哦。”

即便这样,有的客人借酒撒疯,想对金花为所欲为,她每每如此规劝,甚至不怕拿病患来证明。这样一来,客人也就渐渐不来光顾她的小屋了。与此同时,生计每况愈下,日子愈发艰难……今晚她又倚坐在桌前,发了半天呆,依旧没有客人上门的迹象。不觉间,夜色已很深沉。回荡在耳畔的,只有蟋蟀不知在何处低叫。岂止这些,房里毫无热气,寒气从铺地的石头缝里袭上来,渐渐像水一样漫进灰缎子鞋,渗透鞋里那双娇嫩的小脚。

金花一直呆望着幽暗的灯火出神,不禁打了个寒噤,翡翠耳坠搔挠着耳朵,她忍住了哈欠没打。正巧这时,漆门猛地给撞开了,踉踉跄跄闯进一个陌生的外国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