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决定一生的10堂情商课
5236500000020

第20章 善待他人——要有与人为善的真诚(6)

美国婚姻学家进一步指出,每个人的自我价值既需要自我肯定,也需要他人的肯定。配偶是一生中相守时间最长、最了解、最爱且最依赖自己的人,来自配偶的肯定和赞美会使人的自我价值得到最充分的肯定,从而增加彼此对生活和工作的信心。相反,如果指责多于肯定和赞美,夫妻感情一定会出现麻烦,轻则相互贬斥、争斗,重则导致一方或双方的婚外恋直至离婚。调查表明,一个受到配偶充分肯定和赞美的人,对来自别人的赞美会报以谢意;相反,一个人如果得不到配偶赞美,那么别人的赞美对他或她就具有很大的诱惑。

所以,夫妻之间应该从多侧面、多角度欣赏和赞美自己的爱人,在互相欣赏和赞美中,使双方的感情更加愉悦和融洽。

多给父母一点爱

一个人从呱呱落地起,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历的变化,我们所处的社会关系也在不断的变化,但是无论何时何地,始终有两人一直关注着我们,他们陪我们笑,陪我们哭,永远都不会抛弃我们,他们就是父母。

然而,在生活中,却有很多人在抱怨自己的父母根本不爱自己,因为他们觉得父母总是逼着自己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因为在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总是为了工作丢下自己不管;因为父母不但从来不夸奖自己,反而总是批评自己……

但是,作为孩子在抱怨之前,你是否想过父母的本心?有哪个为人父母的不爱自己的孩子呢?虽然有时父母的爱用错了方法,但是,也决不能否定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

其实,面对父母的爱,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面对父母的爱,任何艰难困苦也都是不堪一击的。在父母身上永远闪烁的坚毅和充满的浓浓的爱,才是最美的风景。

有这样一个母亲,她有两个儿子,丈夫在孩子还没长大的时候就去世了,然后,她含辛茹苦地养育着孩子。终于,孩子们都长大了,老大很有出息,成了城里的干部;老二却扎根农村做了农民。日子过得拮据得很。而这位母亲不愿离开与丈夫的家,仍然独居在那里。

每个周日,老大都会去看望她,母亲见了老大,总是会问:“最近,去看你弟了吗?他们一家过得还好吧?他好久没来看我了……”却对老大的情况只字不问。

母亲有时会去老大那里小住,走的时候她总要翻箱倒柜地找一些老大家里闲置的东西给老二送去。

有一次,老大隔了很久才去看母亲,母亲竟然满面愁容地指责老大说:“妈知道你忙,可再忙,难道连看妈的时间都没有吗?”面对母亲的指责,老大心里不舒服极了。想想,老二几个月不来看母亲,母亲也从未说过他的不是,反而总是常劝他忙的话就不必跑来跑去地费事儿。老大感觉母亲根本不爱自己,在母亲心里就只有老二一个。

后来,老大不小心跌骨折了。母亲见了心疼得直掉泪,还不停地说:“孩子,很疼吧?要不你睡会儿吧!睡着了就没那么疼了。”

不仅如此,母亲还总是天没亮就起床熬骨头汤,然后,把汤捂在怀里,坐一个小时的车到医院,带给老大喝。每晚,也总是等老大睡着以后,母亲才回去。白天。老大一动,母亲就赶忙问:“想要什么?我来,你的手要好好养,不能乱动。”

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老大觉得愧疚极了,他怎么会认为母亲不爱自己呢?老大对母亲说:“妈,我真傻。我以前一直以为你不疼我,只爱小弟呢!”

母亲先是愣了愣,接着笑着说:“你是够傻的!这天底下,哪有不爱儿子的母亲?老二是我的儿子,你也是我的儿子。只不过你从小就听话、学习成绩也好,现在工作也好,没有什么让我操心的。可是你弟弟生活过得不好,所以我才总是担心他。”

每个人由于自我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不同,对爱的表达方式自然也会不同。很多时候你可能认为父母只管工作不关心你是不爱你,但是父母却认为为你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挣更多的钱供你读书,送你去深造才是爱你;你可能认为父母爱你就不应该打你,父母却是“打在儿身、痛在娘心”,然而为了让你改掉缺点,不得已而为之。

即使情商很高的人也不可能完全认同他人爱自己的方式,但是他们一定会坚信父母对自己的爱。如果父母的爱伤害到了自己,他们不会否定父母的爱,他们会和父母沟通,进而使彼此间的亲情更加浓厚。

毋庸置疑,父母的爱永远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那种爱犹如天降甘霖,沛然而莫之能御。在我们的生命中,最伟大,最贴心,最美妙的力量莫过于父母对我们的爱。同样,这份爱,也永远值得我们去耐心体味,细细品读。

父母爱子女,不管是什么方式,他们的出发点总是无私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作为子女的我们,对父母也应该多一些关心,以自己的爱来报答对父母的爱。

有一次,因为忘了一份文件,小曼从单位返回家中。推开门,看见父亲独自坐在沙发上对着窗外发呆,她走到父亲身边,他没有察觉,看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又有一次,快下班时,小曼为了参加同事的生日聚会回家换衣服,看到父亲呆呆地站在窗前出神,她换好了衣服出来时,父亲还是那种姿势。

小曼开始在意了。时不时留意父亲。竟发现父亲常常会一个人发呆很久,他就那样一言不发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看着父亲的背影小曼恍然明白,父亲有的是大把的孤独时光:报纸看完了,他不爱看电视,也不爱去邻居家串门,他的生活看似平静悠闲,其实很苦很难熬。

第二天上班后,她就给父亲打电话:“爸,我今天走得匆忙,碗筷也没收拾。你洗一下吧;盆里还有几件衣服没来得及晾晒……”父亲大声地一一允诺。下班回到家,父亲乐呵呵地对小曼说:“孩子,你交待的‘任务’都完成了,我还把你没来得及拖的地拖了。”

此后,她总是刻意地留一些杂活给父亲,每每下班回来后,她看到的是一个整洁的家和父亲的笑容。

她这一“懒”,父亲便有了“用武之地”,每天显得忙忙碌碌,神采奕奕,还会时不时乐呵呵地告诉小曼他的“工作计划”。看着父亲充实的生活和灿烂的笑容,小曼的心中开出了欣慰的花朵。

其实,孝顺有许多种方式,爱也有许多种方式。当你看到父母丰衣足食背后落寂的眼神时……不妨给他们找点儿事儿做,让他们感觉自己依然老有所用。

著名歌手陈红的一首《常回家看看》曾响遍了大江南北,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它唱出了父母的心声。常回家看看老人,不但关心老人的衣食住行,还要多观察父母,关心老人的仅有的一点精神需求,让老人过得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这都是做儿女的该做的事情。

一个年轻有为的青年人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离家乡100公里以外的城市。父亲早逝,身为长子,每个月他都雷打不动地回老家看望母亲。

返乡的车票是用质地较厚的彩色胶纸印刷的,每次,母亲都对他说:“孩子,你的车票挺好看的,送给我吧!”他笑一笑,就把车票送给母亲。晚上他就睡在母亲的土炕上,每次回家,母亲都只留下那张车票。

后来,他恋爱、结婚、生子,开始每两个月回一次家。再后来,他担任单位领导。更忙了,有时甚至半年才回一次家。后来,他有了专车,不再坐长途汽车。母亲慢慢地也就不再向他索要车票了。

10年过去了。他已是一位市长。有一天晚上家里电话响了。老家的弟弟打来了长途,说母亲突患脑出血,生命垂危。一个多小时以后,他便见到了母亲。这时,他突然发现母亲已是白发苍颜,衰老憔悴。见了一面,天亮时母亲就去世了。

他带领兄弟姐妹们,披麻戴孝,安葬了母亲。

整顿母亲的遗物时,他从母亲的那只樟木箱子里翻出了一本中学课本,那是昔日母亲用来夹鞋样的。他翻开来,书内竟整齐地夹着一达车票——他当年每次返乡看望母亲时留下的车票。

他再一次泪流满面,他后悔,为什么母亲健在的时候不多回几次家。回市里时。他只带走了那一达花花绿绿的车票。

他常常把车票的故事讲给周围那些父母尚在的朋友们,极力使他们意识到父母时子女有一种深深的牵挂。他说,多回家看望看望老人吧,哪怕只停留片刻。否则,你也会有深深懊悔的那一刻。

“子欲孝而亲不待”,这种巨大的遗憾还继续发生在很多人身上。如果你还幸福地拥有父母之爱,那么,请别忘了,在百忙中抽出点时间,常回家看看……

一个高情商的人,不仅能够给自己的父母创造丰衣足食、休闲安逸的物质生活环境,而且他们还懂得关注父母的内心感受,明白父母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父母孤独的时候能够多给他们一些陪伴,在父母无聊的时候,能够给他们找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儿做……

其实,在生活中,父母在衣食无忧的同时,往往更渴盼儿女们的精神关爱。人老了会对子女有一种依赖,也会变得敏感、脆弱。因此,作为子女的我们更应该多去了解父母的想法,要深入到父母的内心,把自己的这份关心真正的送到我们父母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