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人,你一定会很惊羡。就是那些在庄严的学术讲坛上用无懈可击的逻辑阐明自己独特见解的人,就是那些在激烈的竞争中敢于在台上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直抒己见的人……其实让你惊羡的是他们的口才,是他们面对不同对象表述自己观点的演讲才能。
讲前的准备工作
一位位居政坛显赫地位的政府官员在纽约扶轮社午餐会上担任主讲人,大家在台下等着他开始演讲,想听他说说部门里的工作情况。
人们发现他事前没有准备。他开始想随意即兴讲讲,结果却想不到什么好说的。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叠笔记来,但笔记写得杂乱无章,他手忙脚乱地快速翻着笔记本,仍找不到可以用来演说的题材,说起话来便越发显得尴尬而笨拙。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感到越来越绝望,也越来越不知道讲点什么。他不停地道歉,还想从笔记里理出一点头绪来,他用颤抖的手端起一杯水,凑到唇边。这情景真是让人想替他祷告,他完全被恐惧击倒,就是只是因为没有为演讲作一丁点儿的准备。他演讲的方式正像卢梭所说的情书撰写方式一样:“始于不知何所云,止于不知己所云。”
这无疑为我们上了最宝贵的一课:只有充分准备,演讲才能成功。要想自己的演讲获得成功,就必须在演讲前作充分的准备。
只作表面说词的演讲,要比深入事实的演讲容易多了。只是,选择容易的路,听众仅能获得片面的印象,甚至全无印象。题目缩小之后,就要问自己一些问题,加深自己的了解,让准备更充分一些,最终可以用权威的口吻来讲述这个题目:“我为什么要相信这些?在现实生活中,我有没有看到过并可以证实这没有错误?我到底想要证明什么?它到底是怎样发生的?”
像这样一类的问题的答案,可以提供你准备的方向。据说,植物界的怪杰路德·柏班克培养100万种植物品种,只为寻找一或两种最高级的品种。演讲也是如此,围着主题汇集100种想法,然后再舍去其中的99种。
一位外科医师说得好:“我可以在10分钟内教会你如何取出盲肠,然而,若要教你出错时如何应付,却得花我4年的时间。”演讲也同样如此:总要周密准备,以应付变化。比方说,可能由于前一名演讲者的观点,你不得不改变自己观点的重心,或是在演讲之后的讨论时间,你是否作了准备,以便回答听众更多的问题。
你要尽快选好题目,针对题目去找资料。千万别犹豫不决,等到要讲的前一两天才作出决定。如果及早把题目决定好,在每天工作完成后的剩下时间里,就深入思考自己的题材,把要传达给听众的观念,用更清楚的方式呈现。在开车回家的途中、等候公车或乘地铁时,与其胡思乱想,还不如将这些时间用来思考自己的演讲题材。
诺曼·陶玛斯是位世界一流的演讲家,面对强烈反对他政治观点的听众,他竟也能吸引他们的注意,获得他们的敬佩。他说:“如果这场演讲十分重要,演讲者就应该时时刻刻和主题及内涵‘共同生活’。在头脑里反复思考,必会惊讶地发现,不管是走在街上,读着报纸,在准备睡觉或清晨醒来时,许多自己观点的例证和更出色的演讲方式会像潮水般涌来。浮泛的思考只能产生浮泛的演讲;这种不可避免的正常对应,就是对题目认识不清楚的结果。”
假如你想培养自信,为什么不去作好演讲的准备呢?务必让你的表现更加完美。使徒约翰说:“完全的爱,会置恐惧于度外。”完整的准备工作也可以做到这样。丹尼尔·韦伯斯特曾说,他如果没有准备就出现在听众面前,跟没有穿衣服没两样。
那么该怎样准备呢?
首先,不要逐字背诵演讲词。
“完全的准备”难道就是背下演讲词?不!为了保护自己,以免在听众面前脑中一片空白,许多演讲者一头栽进记忆的陷阱里。一旦犯了这种毛病,便会不可救药地浪费时间。进行这样的准备,只会毁掉整个演讲。
资深的美国新闻评论家卡特波恩还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参加过一次演讲竞赛。他选了一则短篇故事,题为《先生们,国王》,然后把它逐字背诵,并预讲了数百次。比赛那天,他刚说出题目《先生们,国王》,脑子里就突然空白一片,岂止是空白,压根儿就变黑了。他吓得差点儿昏倒,绝望之际,只得用自己的话来讲这个故事。当评审把第一名颁给他的时候,他简直无法相信。从那天起,卡特波恩就不再去读或背诵任何一篇讲稿,这就是他在广播事业成功的秘诀。他只做些笔记,然后自然地对听众说话,绝不去写讲稿。
写出讲稿并且背下来,不但浪费时间、精力,而且容易导致失败。我们一生说话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从没有费心去推敲字眼。我们随时都在思考着,等到思想明澈时,言语便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不知不觉地自然流出。
我们如果逐字背下演讲词,面对听众的时候,很容易因为紧张而忘记。即使没有忘记,恐怕讲起话来也是笨拙呆板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不是来自我们内心,只是出于记忆而已。私下与别人交谈时,我们总是一心想着要说的事,然后就直接说出来了,并未特别去留心词句。
林肯说过:“我不喜欢听分解式的、枯燥无味的演讲。当我听人讲道理时,我喜欢看他像在和蜜蜂战斗一样地讲话。”他喜欢听一个演讲者自在、随意,甚至激动地发表演讲。背讲稿,当然绝不会有和蜜蜂拼命似的表情。
所以,在为演讲作准备的时候,最好不要写演讲稿,更不要背诵演讲词。
其次,预先将意念汇集整理。
那么,准备演讲最恰当的方法是什么呢?你要在生活中留意那些有意义的、曾经让你有所体悟的美好经验,然后把从这些经验中获取的思想、感触等等汇集整理。真正有价值的准备,是你对演讲题目的深入思考。和查尔斯·雷诺·柏朗博士多年前在耶鲁大学演讲时说的一样:“深思你的题目,待它酝酿成熟后,便会弥漫着一种知识的香气……再把这些想法写下,简单地只要能表达清楚概念就可以……把它们写在纸片上——通过这样的整理,零散的片断就能有系统地组织起来。”听起来并不难吧?实际上也真的不难,只需要多一点专注和思考就行了。
另外,在朋友面前预讲。
当准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不要试讲一下呢?其实是有这个必要的。这是一个保证你万无一失而且简单有效的方法。把你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和朋友或同事聊聊,没有必要全部讲出来,只需要在午餐桌前倾过身去,用类似这样的话谈起:“乔,知不知道,那天我遭遇了一件不寻常的事。”乔可能愿意听听你的故事。这时你就要仔细观察他的反应,听听他有什么样的想法,说不定他会有什么新的有趣的主意,那就很有价值了。他不知道你是在预演,事实上知道也没关系。他或许还会说,聊得真开心。
杰出的历史学家艾兰尼文斯对作家也有类似的忠告:“找一个对你的题材有兴趣的朋友,详尽地把你的想法讲给他听。这种方式,可以帮你发现你可能遗漏的见解、事先无法预料的争论点,以及找到最适合讲述这个故事的形式。”
选好主题
对自己的题目要有深刻的感受,这极为重要。除非对这个题目有特别偏爱的情感,否则就别想听众会相信你。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对题目有实际接触与经验,或者你已经对题目作过深思和个人长期的观察(比如认为在自己的社区里创办一所好的学校很有必要),因而满怀理想,那么就不愁演讲时会词穷了。二十多年前的一场演讲,因为那股热情而产生的说服力现在还鲜明地呈现在恩斯特的眼前,至今没有能比得过的。恩斯特听过很多让人佩服的演讲,可是这一个被恩斯特称为“兰草对山胡桃木灰”的案例,却独树一帜,成为热情战胜真理的绝佳例子。
在纽约一家极具知名度的销售公司里,有个一流的销售员提出相反的论调,说他已经能够使“兰草”在无种子、无草根的情形之下生长。他将山胡桃木的灰烬撒在新犁过的土地上,然后眨眼间兰草便出现了!所以绝对百分之百相信山胡桃木灰——而且坚持山胡桃木灰必是让兰草生长的原因。
恩斯特说:“评论时,我温和地给他指出,他这种非凡的发现如果是真的,将使他一夕之间成为富人,因为兰草种子价值不菲,而且这项发现还会使他成为人类史上一位极杰出的科学家。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曾经完成或有能力创造这个奇迹——没有人能从无机物里培育出生命。”
这个错误是如此的明显,根本没有必要提出激烈的反驳,所以恩斯特平静地告诉他这些。其他同事也是这么看待,只有他自己例外,仍执迷不悟。他连想都没有想,立刻站起来告诉恩斯特,他没有错。他对自己的发现倒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大声说他还没有引用论据,只是陈述了经验而已。所以他继续往下说,扩大了原先的论述,提出更多的资料,举出更多的证据,他的声音透露出真诚。
恩斯特只好再次告诉他,他的论点不可能是正确的,他正确的概率等于零。但他马上又站了起来,提议跟恩斯特赌五块钱,让美国农业部来解决这件事。
你知道这时候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好几个学生都开始决定相信他的发现,还有许多人变得犹豫不决。恩斯特相信那时若是来一场表决,一半以上的人不会再坚持自己的观点了。恩斯特问那些改变主意的人,是什么让他们改变了自己最初的观点?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是演讲者的热诚让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见解。
既然这样,恩斯特只得写信给农业部。恩斯特对他们说,问这样无聊的问题,是很不好意思的。结果他们肯定恩斯特的答案,就是若要使兰草或其他的东西从山胡桃木灰里长出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他们在回信中还说也收到另一封同样的信。因为那位销售员十分确信自己的发现,便也立刻写了封信给农业部。
这件事让恩斯特发现——演讲者如果真的确信某件事,并热切地谈论它,便能让人们相信,即使是宣称自己能从尘土和灰烬中培育出兰草。既然这样,我们所归纳、整理出来的想法,并且是正确的常识和真理,那该会有多么强大的力量让人们信服啊!
演讲者几乎都会怀疑自己选择的题目会不会引起听众的兴趣。其实要让他们对你的题目感兴趣,方法很简单:只要你对自己的题目有热情,就不怕无法引起人们的兴趣。
这里有一个实例:不久前,在巴尔的摩听到一个学员发出警告,说如果继续使用现在奇沙比克湾捕石鱼的方法,石鱼将会绝迹,而且是要不了多久就会发生。他非常关注这件事,因为这已经不是一件小事。他说得热切极了。在他讲话之前,大家根本不知道奇沙比克湾里有什么石鱼,也就没有什么兴趣。可是现在,还没等这个演讲者讲完,恐怕我们大家都愿意立刻联名向立法机关请求立法来保护石鱼了。
在伦敦,一个著名的英国小说家E.F.班森去听演讲,班森先生评论说,这场演讲的最后一部分要比第一部分更为他所欣赏。问他为什么,他说:“演讲者似乎对最后一部分的兴趣更大一些,而我一向都是靠演讲者为我提供热情和兴趣的。”
每个人都是这样。所以你一定要牢记这一点。
还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谨慎选择题目的重要性。
在华盛顿的某个口才训练班里有位富林先生,他刚参加训练时,从一家报社所发行的一本小册子里仓促且大略地搜集一些关于美国首都的资料,然后向众人演讲。他虽然在华盛顿住了许多年,却没能举出一个亲身的经历来说明为什么自己会喜欢这个地方,所以听起来就枯燥、生硬,只是一味陈述着这个城市的妥善建设。大家听得不耐烦,他自己也讲得很痛苦。
出人意料,在两星期后发生了一件事情:他的新车停放在街上,竟有人开车把它撞个稀烂,并且逃逸无踪。这可把富林先生害惨了,这件事是他切身的经验,所以当他说起这辆被撞得稀烂的汽车时,那表情异常激动,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怒气冲天,好像维苏威火山在眼前爆发了。两星期前,同学们听他的演讲时还觉得烦躁无聊,时常在椅子上扭动,现在却给了富林先生热烈的掌声。
如果题目选对了,你不成功都不行。比如谈自己信念这一类的题目,保证错不了。你对自己的生活一定有些强烈的信仰,因此你不必再四处去寻找,它们几乎就在你的嘴边,你时常都会“使用”它们的。
讲前“预热”
我们知道,在进行体育比赛前需要进行事前热身。演讲也不例外,要想在台上完美地施展自己的口才,作好一次演讲,事先就必须要热热身,准备一下。这也就像建筑施工要有蓝图才能够顺利进行一样,在演讲前,你也得对自己和听众有点了解才行,为演讲的有关内容、方式等构想出一幅蓝图。只有准备妥当了,演讲起来才能舌绽春蕾,口吐莲花,顺畅流利,优雅动人。
那么如何为演讲做热身呢?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吧:
1.多找合适的机会说话
说话是提高你演讲水平的关键因素,说话不仅可以活跃你的思维,更能够锻炼你的口才,这样在演讲的时候,你才能流畅顺利地表达出演讲的内容和自己的情感。如果觉得说话会打扰别人,不妨自己对着镜子说,这样还可以观察到自己说话时的表情、肢体动作、目光等是否自然,从而为演讲时的出色表现作好准备。
2.合适的演讲材料
什么样的材料、内容或话题才能够吸引听众呢?这是一门小学问,卡耐基曾对此作过一番调查,发现那些亲身体验或最熟悉的事情往往是最有发言权的话题。比如儿时的经历、自己的愿望、所学的课程等。而那些不了解、不熟悉的话题是不容易讲好的,拎起这样的话题,至多能涉及点皮毛,讲不出什么名堂来。所以,我们要深入记忆中,从自己的背景中搜寻那些有意义并留下鲜明印象的事情。如果某件事情依旧生动地印在脑海中,呼之欲出,那就有可能让听众兴趣盎然了。
3.上台前作好充分的准备
马上就要上台了,可是你对演讲稿的内容还没弄明白呢,这能讲好吗?相信神仙也会无能为力的。所以在上台前一定要作好充分的准备,浏览一下材料是否有欠缺,词句是否简洁等。同时别忘了留心一下自己的衣着和仪表是否完美。
4.调整到最佳情绪状态
面对台下成百甚至上千名的听众,即使那些听众都是自己熟悉的老师和同学,紧张的情绪依然在所难免。紧张的情绪必定会影响你的演讲效果,所以一定要调整到自己的最佳情绪,以便正常发挥。你可以在上台前先做个深呼吸,放松一下心情,或者给自己一个微笑,打打气,告诉自己:“你是最棒的”,从而让自己能够以一种自信的步伐和神态登上演讲台。
怎样使演说有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