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工和谐相处手册
5206000000027

第27章 怎样与社会和谐相处(2)

自卑并非时时处处都会产生,而具有明显的情景性。自卑心理通常源于他人,尤其是来自举足轻重的权威人士对自己的不客观评价和自己对自己的消极暗示。反复的消极暗示可能导致认知功能的丧失,尤其是对一些自我意识不健全的人,以及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的人来说,强烈的自卑心理会成为他们就业乃至生活的极大障碍。也有的人踌躇满志,想在工作、学习方面一显身手,而一旦受到挫折,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全盘否定,从而丧失自信心和勇气,妨碍了自身才能的发挥或不敢去参与竞争,错失良机。严重者还会产生精神麻木,心灵扭曲,导致孤独而丧失生活信心等。自卑的人有两类典型行为:一类是比较简单、明显,内部的自卑意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另一类是不承认自己的不足,竭力掩饰自己,使他人难以觉察到他有自卑感。

自卑与自我排斥不同。自我排斥,是一种不能接受自身(即自我)的观念,是对自己全方位的否定,没有明显的情景性。自卑则是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尽管也有自我否定的倾向,但仅局限于某些方面(如能力、容貌等),且有明显的情景性。

自卑也不同于自责。自责,可以是正常心理现象,如因个人的缺点或错误而感到内疚。也可以是病理性改变的严重异常心理现象。如对一些并不严重的缺点或失误出现罪恶感,对它念念不忘并要求给予惩罚或自罚,常见于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而自卑则既不是正常心理现象,又不是具有病理性改变的严重异常心理现象,而只是在某种情景下的心理失衡的一种表现。

自卑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1)从客观原因来看,可能是对自己生理素质的不满意,与别人比较时觉得自己在身高、长相、体态或肤色等方面不如他人,为此而感到自卑,那些有严重身体疾患或缺陷的人,更可能如此;也可能是感觉自己在家庭出身、生活环境、能力及专业等社会条件方面不如别人的理想;还有可能是好胜心受到了挫折,如工作、学习上的失败,以及理想和现实冲突带来的优势感的丧失等;再有可能就是自尊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或受到领导、老师、家长的责备,或是遭到周围同事、同学的疏远冷淡,因此容易产生“别人瞧不起自己”的自卑感。

(2)从内在原因分析,同样条件的人,有的可能自卑,有的则毫不在意,这说明自卑与个人心理认识和自我评价有关。自我意识的发展,促使人的自我概念分化成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两个部分。理想自我,是将来要实现的我,是现实自我努力的方向;现实自我,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我,两者是有区别的。当两者混淆起来时,就可能产生矛盾,使得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反差较大。还有的由于社会的期望值很高,加上自身的优越感,容易自我认识理想化或非客观化。当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如想象得那么高时,就容易产生矛盾,使之对自我认识左右摇摆,把握不住。特别是当实现理想自我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产生苦闷、抑郁等消极的心理体验。与成年人相比,年轻人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性较低,也就是说,年轻人对现实中的自我评价往往不能满足所期望的理想自我标准。因此,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就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意识与丧失达到理想自我的信心的自卑情绪。

矫治自卑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

(1)要明白任何人都会既有长处也有短处,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世界上一无是处的人并不存在。如果只是专注于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势必会忽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因此,要努力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一个人只有不断发现自己潜在的优势和长处,才能不断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2)要不断体验成功。任何人只有制定合理期望值和适合自己的目标,才能体验成功的欣悦。因此,对自卑的来说,更应该凡事从小从低开始作起,确保首次成功,然后再以取得的成功为前提,逐渐加大期望值,如此不断体验成功,自卑心理就会慢慢消除。

(3)要通过补偿作用“扬长补短”、“以勤补拙”。尽管自卑者有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只要以最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去勤奋学习,就一定能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战果。

16.根治自己的狂妄习气

狂妄,是指极端放肆、极端高傲的心态和行为失衡。

狂妄通常表现为妄自尊大、自命不凡、肆无忌惮、目中无人。即只要有机会标榜自己,就会大吹大擂、口出狂言,给人一种趾高气扬、傲慢无礼的感觉。产生狂妄的情景虽比较宽泛,但在一些特定的情景中更易出现:一种是当研讨、议论某个问题时,不管自己对议论和研讨的问题是否熟悉,都会情不自禁地大放厥词、高谈阔论,全然不顾他人的感受,并对他人的不同看法不屑一顾。一种是当有人褒扬他人的知识才干时,就会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只有自己才有资格受此殊荣,或者千方百计地将他人贬低得一文不值、一无是处,以此吹嘘、显示自己。除此之外,有狂妄心理的人,还会制造适合显示自己的狂妄的情景。例如,在与人交往时,就会竭力表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优越感以慑服众人,从而可以盛气凌人,任性妄为,显得不可一世、唯我独尊。

狂妄与骄傲不同。骄傲,通常是自高自大,对自己的长处自吹自擂。尽管也有夸大的虚假成分,但一般不会夸大到肆无忌惮、恣意妄为的程度,也绝不会口出狂言、放肆无礼;而狂妄则是骄傲的极端,完全得意忘形,目中无人,甚至不得意也照样忘形。

矫治狂妄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

(1)要虚怀若谷,谨言慎行。要知道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即使自己本事再大,也必定有不足之处,不能由着自己的狂妄性子目空一切,损人无礼,更不能口若悬河,到处胡吹。否则,只能遭人厌恶鄙视。因此,只有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才能逐渐收敛自己的狂妄言行。

(2)要不断充实自己。狂妄的人,大多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是饱学之士、聪慧过人、能力超群,而看不到自己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实际上,这也正是各方面空虚的表现。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逐步改变自欺欺人的自我评价和认知,不断充实自己,增长才干,就会鄙弃狂妄乃至最终消除狂妄。

17.消除孤僻的自闭性格

孤僻,是指孤寡怪僻而不合群的人格表现缺陷。

孤僻常表现为独往独来、离群索居,对他人怀有厌烦、戒备和鄙视的心理;凡事与己无关、漠不关心一副自我禁锢的样子;与人交往时缺少热情和活力,显得漫不经心、敷衍了事。孤僻的人在正常的活动中,会给人内向的感觉,有时看上去似乎也比较活跃,但常会使人觉得做作,仿佛有点神经质,因而他人多不愿主动与其交往。

孤僻常在以下情况表现得更为突出:自身得不到别人理睬而不得不独处时,常会有失落感和自尊心受伤感,这时就会显得更加孤僻而不愿与人交往;当与别人交往而当众受到讥讽、嘲弄、侮辱和指责时,常会产生神经过敏,以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这时就会默不作声、郁郁寡欢,或者恼怒异常,离席而去;当遇到挫折时,常会产生虚弱感和自卑感而心灰意冷,就会把自己孤立起来,闭门谢客,拒人于千里之外。如果这些情境不明显或不存在,尽管有时也会流露出孤僻征兆,但一般未必有明显的自我感觉,即自己未必会意识到有孤僻人格表现缺陷。

孤僻与孤独不同。孤独,是指孤单寂寞的心态,通常渴望与人交往,也不存在厌烦他人、对他人有戒备的心理,决不会有做作使人感到不舒服的表现。而孤僻则是一种人格表现缺陷,尽管自视甚高,常呈现出一副瞧不起人的样子,但内心虚弱,害怕被人刺伤,因而不合群,不愿与人交往。即使在不得不与人交往时,也会显得行为怪僻、奇特和做作,给人一种神经质的感觉。

矫治孤僻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

(1)要主动与人交往。这是矫治孤僻的最重要的措施。人只有在与人交往中才能认知别人、悦纳他人,也才能被人理解、被人接受,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自己逐渐开朗、活跃起来,如果始终自我封闭、自我禁锢,则只能使自己在心理上远离他人,以至于与他人格格不入,越来越显得孤僻怪异,使人敬而远之。因此,一定要学会主动与别人打招呼、主动与别人探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久而久之,与人交往成为习惯,就会摆脱孤僻。

(2)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参加各种活动的目的在于扩大交往面,并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这样做既有助于人际交往,又可以培养自己的积极情绪,从而使自己乐于交往、善于交往,使孤僻在不知不觉中消失。

18.改变冷漠自私的不良心态

冷漠,是人们在遭遇挫折后对外界刺激不关心、冷淡、退让的消极情绪体验和消极心理反应,是逃避现实,缺乏斗志的表现。

冷漠通常是在个体不堪承受挫折压力,攻击行为无效或无法实施,又看不到改变境遇的可能时产生。长期反复遭受同一挫折却又无力改变,即长期的努力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时,或当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受挫而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时,就会用退让、逃避、冷淡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产生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沮丧失落、意志麻木等不良反应。这种人通常对生活、工作、学习缺乏兴趣,应付了事;对集体和周围的人态度冷淡;大多对人怀有戒心甚至敌对情绪,既不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又对他人的不幸冷眼旁观、无动于衷,显得毫无同情心。他们通常独来独往,十分孤僻,整天昏昏欲睡,仿佛对一切都不甚在意,无动于衷。

冷漠对人的身心危害极大,它往往是个体压抑内心愤懑情绪的一种表现,这种人表面冷漠,内心却备受痛苦、孤独、寂寞以及不满、愤恨的煎熬,有强烈的压抑感,由于没有宣泄途径,巨大的心理能量无法释放,便会破坏心理平衡,导致各种疾病和心理障碍。

冷漠通常因受人欺骗、暗算等心灵创伤或因种种原因受人漠视、轻视甚至歧视所致。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其在人际交往中对别人产生怀疑、敌视,逐渐丧失了应有的热情和同情心。家庭环境也是影响人们情绪与情感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从小缺乏父母的关心爱护、与家人关系冷淡疏远、家庭矛盾尖锐、气氛紧张等因素,也易妨碍人们情绪与情感良好发展,产生冷漠情绪。另外,性格内向、固执、心胸狭隘、思维方式片面的人,更易在挫折打击下产生冷漠反应。

冷漠的心态并非在任何场合下都会产生,一般容易在其所归属的不和谐群体或陌生的群体中出现。在这些场合下进行人际交往,易显示出对人对事漠不关心、冷眼视之的态度,仿佛一切都与己无关。但在受到亲朋好友或家庭成员无微不至的关怀时,一般就不会出现这种态度,即使偶尔出现,只要了解原因并予以解决,冷漠就能迅速祛除。

冷漠作为一种心理问题,与思想情操低下,极端自私而对他人的不幸无动于衷、甚至幸灾乐祸是不同的。与帮助别人或救助别人却受到冷嘲热讽的打击变得心灰意冷也有所不同。当然与性格内向,情感强度较弱或因工作、家务等过于劳累而整日处于疲惫状态,难以对人表现出高涨的热情更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