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科学国药:用药指南
5189000000020

第20章 中国中医药文化

中匠药文献

1.《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

成书于东汉末年,是假托神农,由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集体创作的专著。该书载药365种,在药物分类方面创“三品分类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初步奠定了我国中药学基础,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该书文字简练古朴,所载药物都确有实效,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2.《本草经集注》

成书于南北朝梁代,著者陶弘景。该书载药730味,创用了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新方法,首先把700多种药物分为草、木、米食、虫兽、玉石、果菜和有名未用等七类,这种分类方法后来成了我国古代药物分类的标准方法,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间一直被沿用,并加以发展。本书问世后有很大的影响,唐代的《新修本草》就是在此书基础上补充修订而成的。

3.《新修本草》(简称《唐本草》)

成书于唐显庆四年,由苏敬、李勖等23人编著,载药844种。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正式颁布天下之后就作为临床用药的法律和学术依据,是中古时期中国中医药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该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是我国最早的药典学著作。《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权力机关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药学专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比世界上有名的欧洲纽伦堡药典要早800余年。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由宋代唐慎微所著,载药1558种,附方3000余首,每药均有药图和图经,为后世保存了古代珍贵的方药文献资料。本书集宋以前本草学之大成,在明代《本草纲目》问世之前的500多年间,一直是研究本草学的重要文献。它取材广泛,后世有许多已经失传或散佚的古书,可从其引文中略窥梗概。李时珍对它的评价是:“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它不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5.《小儿药证直诀》

成书于北宋,由被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的儿科专家钱乙撰写。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被后世称为“补阴方药之祖”的六味地黄丸即出自该书。

6.《本草纲目》

为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全面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著而成。该书载药1892种,按药物自然属性分为16部、62类。该书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人民用药的经验和知识。《本草纲目》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于17世纪末即传播海外,先后有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不论从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

7.《本草纲目拾遗》

由清代赵学敏所著,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该书目的是拾《本草纲目》之遗,对《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备而不详的加以补充,错简处做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正。赵学敏编写《本草纲目拾遗》所引据的医药书达282家,引据的经史百家书目也达343家,包括当时罕见的钞本和珍秘本。该书是继李时珍《本草纲目》之后,对药学的再一次总结,对研究《本草纲目》和明代以来药物学的发展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参考书,是清代最重要的本草著作,一直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重视。

8.《中国药学大辞典》

1935年由陈存仁所著,该书曾用参考书二百余种,收录中国历代本草文献所载各种药物,每种药物均列出其正名、处方用名、古籍别名、外文学名等,除了载明其产地、形态、成分、效能、主治及用量等项,各药尚附有“历代著述考证”、“国外学说”、“近人学说”及“参考资料”等内容。1935年由世界书局出版,新中国成立后有重印本。该书为我国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医学辞书。

9.《科学国药》

创刊于1933年,由上海佛慈大药厂主编,当时共出版3集。1929年,爱国实业家玉慧观先生创建佛慈于上海闸北,“科学提炼,改良国药”,去粗取精,首创中药浓缩丸。佛慈开中药生产工业化之先河,成为“中药西制”的倡导者和实践者。1933—1936年,作为我国首创中药浓缩丸新剂型的上海佛慈大药厂,依据自身155个产品生产工艺条件及产品质量检测标准,编制并出版发行了我国中药浓缩丸首部产品质量标准——《科学国药》(共3集),将产品处方、质量控制标准毫无保留地对外公开,以便于同行业学习和促进技术交流。书中载有佛慈自主创新研发的中成药优美露、当归素、桔梗素、海藻晶等产品以及传统古方成药六味地黄丸、归脾丸、香砂六君丸等品种的浓缩丸剂型改良工艺。近代沪上名医、时任新中国医学院院长的朱南山先生曾为之作序云:“今该厂复有《科学国药》一书之编辑,汇列所出各种成药,逐一说明其成分、性味功效等,公开其秘,尤为难得。”

新中国成立后,佛慈注重对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完善,积极主动参与历届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和对标准的不断完善提高工作。在《科学国药》基础上,由佛慈制定或提出,经甘肃省药品检验所复核后被先后收载于《甘肃省药品标准》(1978年版)的共计32个品种;《甘肃省药品标准》(1988年版)共计80个品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至二十册)中,共收载了47个品种;百合固金丸(浓缩丸)等被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科学国药》对我国现代中药工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10.《中药大辞典》

成书于1975年,由江苏新医学院组织编写。本书广泛汇集古今中外有关中药的文献资料,对中药学进行综合整理,为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和中西医药结合,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提供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参考资料,是一部切合实际的中药专业工具书。该书分上、下册及附编三部分,共收载中药5767种,全书内容丰富、资料齐全、系统,引文直接标注最早出处或始载文献,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药最全面的巨型工具书之一。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的医药卫生保健工作,已编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1953年版、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2005年版共八个版次。《中国药典》是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保护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而制定的法典;是执行《药品管理法》、监督检验药品质量的技术法规;是我国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所必须遵循的法定依据。现行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等;三部收载生物制品,首次将《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并入药典。《中国药典》的特色之一即在于它继承发扬了传统医药学的成果,并实现了中西医药学的结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的标准为国家对该药品品种的最基本要求,符合我国药品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于保证药品质量、促进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科学国药——用药指南》

《科学国药——用药指南》于2009年——佛慈制药创建80周年之际,由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编辑,对佛慈现有344个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的产品从处方来源、成分、功能主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详加介绍,推广普及用药常识,提供用药服务,意在使佛慈良药被更多的消费者熟知并合理应用。本书融入了佛慈厚重的历史,以科学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写,内容贴近实际,实用性强,是广大消费者了解佛慈、合理用药的指南,是佛慈在《科学国药》基础上的延续和进一步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