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近些年来,家庭养老暴露出来的问题是越来越严重,尽管政府于199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赡养义务人与被赡养人之间的冲突是多方面的,比如生活习惯、思想观念,最根本的是经济利益上的矛盾。用经济学术语来说,一方所得到的就是另一方所失去的。如果我们把双方交涉的过程当作谈判,那么就可以用博弈论(Game Theory)来分析其行为。在谈判过程中,被赡养人经济上依赖赡养义务人,在没有任何第三者参与下,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谈判的结果自然对被赡养人不利。但是,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绝大多数被赡养人受到某种程度上的虐待,他们是否有可能联合起来,步调一致,增强在谈判中的力量?答案是否定的,分析如下:每个被赡养人受虐待的程度不一样,如果谈判取得胜利获利最多的是处境最不佳的被赡养人;而谈判失败,损失最大的却是原来处境最好者。因此,处境最好者的占优策略是不参加联合行动,退出谈判,原来处境次佳者马上成为余下成员中处境最好的,他的占优策略也是退出谈判。这个过程不断进行下去,最终结果自然是联合行动失败。但是,博弈论告诉我们,如果谈判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规则作为双方共同的依据,并有第三方严格监督规则的执行,处于逆势方可以得到其应得到的利益。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家庭养老依然问题严重正是由于没有比较完备且可操作的规则,没有严格有效的监督。政府仅仅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至于怎样养才算尽到了义务却没有明确规定。同时,政府要做到有效监督,必须收集充分的资料,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但这样做的成本之高,足以让政府望而却步。最后,政府基本上放弃了对家庭养老进行主动监督。如果我们把法院仲裁养老纠纷案看作政府对家庭养老的被动监督的话,那么,目前倒是这种监督形式在消极地起作用。
从历史来看,政府对家庭养老的激励基本上是采取精神激励,其具体途径是在宏观层面上通过树立孝敬父母的典型,起到示范作用;在微观层次上则是通过评选五好家庭,起到鼓励作用。这种方法曾经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下,价值标准日益多元化,光凭精神激励已经远远不够。
我们认为,政府如果打算依赖家庭养老,就必须正视家庭养老中的问题,并且尽快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而不是把养老的责任推给家庭后不闻不问。
三、社会养老统筹:杯水车薪?
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是目前每月人均缴纳2—4元的保费,究竟是足以对将来的老年生活起到保障作用还是杯水车薪?在此,我们可做一简单估算。
首先,我们假定:1.“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大方针基本不变;2.每人投保期限为25~60岁,收益期为10年:3.建立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参照当前城市个人账户部分的发放方法进行。有了这些假定,我们可以看看不同缴费水平下老年人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数目。
缴费水平的高低主要由农民的收入水准决定,因此我们有必要来回顾一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的收入状况。
比较一下农村平均的现金收支情况,我们发现农民手中的现金并不多,要让农民用现金支付较高的保费是不现实的。这也使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即使在试点工作做得较好的山东省,个人缴纳保费水平也偏低,大多集中在每月2~4元。如果按此标准,查表1可知年老后每月只能领取养老金7~14元。考虑到未来经济的发展,我们设想保费采用浮动制,比如每年增长5%。10%(尽量与农民的收入增长同步),则在该条件下养老金每月可达30。
依据以下几方面因素,我们认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基金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1.农村地区消费层次低,并且中华民族的老人自古以来就有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2.农村老人有一份自己的土地,在体力尚可下,自己耕种;年迈时,可以出租,基本能解决粮食问题。
3.农村劳动力便宜,所以老年人日常照料的成本低。
4.由于家中老人日常生活有了保障,年青儿女外出打工在时间上、空间上有了更大自由,可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并有一部分寄给老人。
当然,仅仅有充足的养老基金是不够的——尽管这是目前问题的关键,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坚信,在一个日益市场化的社会,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足以聚集各种资源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农村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1999年是国际老年人年,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已成为人类共同的梦想。我们殷切地希望政府、社会和学者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投入更多的关注,共同努力,探寻更好的改革方案,合理地解决这个关系到国泰民安的问题。
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
【参考文献】
1杨来胜.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前瞻性思考[J].人口研究,1999(3)
2姚远.对中国家庭养老弱化的文化诠释[J].人口研究,1998(5)
3康文龙.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目标选择[J].云南社会科学,1999(2)
4姚远.从运行环境的变化看农村家庭养老的发展[J].人口研究,1997(6)
5樊海林.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变迁前景展望[J].人口研究,1997(6)
6刘书鹤等.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保障体系[J].人口研究,1998(4)
7杨翠迎等.建立农民社会养老年金保险计划的经济社会条件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1997(5)
8马利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请缓行[J].探索与争鸣,1999(7)
9世界银行.防止老龄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10曾毅.关于不宜在党和政府的纲领性文件中提“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建议[J].人口研究,1997(6)
社会实践表彰文件
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是为了进一步扩大社会实践的成果,进一步推动社会实践的深入开展。评选表彰要注意这样四个事项:一是评选范围及数额,二是评选条件,三是评选办法,四是表彰办法。
比如学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的评选条件是:
一、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有领导挂帅的暑期社会实践领导机构。领导能够直接参与、协调活动的组织工作。党政有关部门能够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二、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在活动安排上以对学生进行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教育为重点;也有形式多样的科技文化服务、生产劳动、挂职锻炼等活动。尤其是重视做好回家度假学生就地参加社会实践的组织工作。
三、活动组织周密,措施得力,具有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活动覆盖面较大。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生要占学生总数的80%以上。
四、把社会实践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列入教学计划,在逐步形成社会实践的制度方面有具体措施,并有相应的考核办法,注重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建立了一批较为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和联系点。
五、开学以后。能够扎扎实实地抓好暑期社会实践的总结、表彰工作,注重引导学生消化、巩固和扩大社会实践的成果。
范文1:
关于表彰2004年度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先进单位、优秀团队的决定
(中青联发[2004]75号)的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