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1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5185000000017

第17章 宏观经济和项目建设(11)

三是大型支撑电源和骨干电网电力供给保障工程。至2008年底累计完成投资470亿元,新增发电装机525万千瓦,建成750千伏超高压电网630公里。四是依托华亭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的能源、煤化工综合开发工程。随着矿井改扩建工程的投产,2008年华亭矿区煤炭生产能力达到1884万吨,三年新增煤炭生产能力270万吨。60万吨甲醇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0亿元。

五是总投资42.5亿元的庆阳石化300万吨/年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正宁南部、宁县中部、灵台煤田已完成地质勘探工作,新增煤炭储量50亿吨。宁正矿区和环县沙井子矿区总体规划通过国家审查。

六是总投资53亿元的兰州石化70万吨大乙烯项目建成投产,后加工项目的丙烯酸及脂项目已建成,年产26万吨碳五综合利用项目和年产60万套全钢丝载重子午胎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七是总投资109.7亿元的酒钢200万吨碳钢薄板和53万吨不锈钢工程建成投产,钢铁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钢铁板带比由2005年的50%提高到2008年的70%。八是金川公司镍精冶炼节能技术改造和20万吨铜电解工程建成投产,镍、铜生产能力由2005年的12万吨、20万吨提高到2008年的13万吨和50万吨。矿山改扩建、精密铜镍合金等4个技术改造项目开工建设。

九是以铝工业为核心的“冶-电-加”一体化工程。中铝兰州分公司15万吨电解铝技改项目建成投产,自备电厂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中铝陇西铝加工分公司10万吨铝箔扩建项目开工建设,20万吨铝板带项目完成前期工作。中铝连城分公司25万吨铝合金扁锭项目进展顺利。上述项目完成后,全省电解铝就地加工率将达到50%以上。

十是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至2008年底累计完成投资4.23亿元,完成灌区节水改造应急骨干工程138.02公里,田间工程29.55万亩。《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国家批准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等启动实施。

四、重大任务实施进展情况

“十一五”规划实施三年来,《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任务进展顺利。

一是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得到提高。三年实施公路重点项目99项,完成投资759亿元。兰青二线工程竣工投运,西平、天平等铁路开工建设。天水军民合用机场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航,兰州中川、敦煌机场站坪改造工程完成,金昌机场项目建议书国务院已正式批复。随着华亭、靖远等国有重点矿改扩建工程的完成,2008年全省煤炭生产能力达到4692万吨,三年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072万吨。重点加快了平凉电厂扩建和酒泉热电厂、崇信电厂的建设,2008年底全省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1538万千瓦,新增电力装机516万千瓦。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省风电装机达到65万千瓦。西气东送二线、兰州-郑州-长沙天然气管道和涩宁兰复线试验段开工建设,预计到“十一五”末全省境内油气管道达到7000公里。

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在重点加快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建设的同时,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四期、长江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完成退耕还林305万亩、公益林190.6万亩、三北防护林111.6万亩的造林计划。制订并启动实施《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近期工作方案》,总投资2.6亿元的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开工建设。《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二期规划》编制完成,已通过水规总院审查。

二是工业强省战略深入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得到发展。在不断扩大传统优势产业生产规模的同时,大力推进石油化工原料、有色金属初级产品深加工,着力实施向乙烯中下游、铝板带箔、铜材以及碳钢和不锈钢薄板等方向拓展。兰州石化形成千万吨级炼油和70万吨乙烯综合生产能力。随着金川公司铜镍冶炼系统和兰铝、连铝等企业更新改造项目的实施,全省十种有色金属生产能力由2005年的105万吨增加到189万吨。

紧紧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和发展农产品加工、新医药等产业的机遇,加快了数控机床、集成电路和风电设备等领域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装备制造业摆脱多年徘徊不前和全行业亏损的局面,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金风科技公司风力发电机总装项目开工建设,白银中科宇能公司年产500台套风电叶片项目建成投产,甘肃省风电设备本地化制造取得重大突破。吉利汽车兰州分公司生产线投产。马铃薯淀粉、啤酒原料、番茄、蔬菜、果汁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和生物制药等新医药产业发展迅速,日益成为甘肃省新的支柱产业。

三是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三农”工作得到加强。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完成了2个市、12个县和100个村的试点工作。三年全省落实中央和省上各类补贴资金30.96亿元,新建改建县乡公路794公里、乡村道路3583公里,完成沼气建设任务32万户,解决了12.6万人、4.5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安排易地扶贫搬迁资金9.1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1.2万人。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全省马铃薯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13%以上,杂交玉米制种量占全国用种量的60%左右。200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888.5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四是科教兴省战略得到贯彻,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三年投入资金3.91亿元,启动10项重大科技专项和47个优先主题项目。全省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4个和62个,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7个和77个。高新园区建设进程加快,金昌被确定为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

三年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累计达6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预期目标内。从2005年起省上连续三年按10%提高城市低保标准,2008年全省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人数分别达到72.67万人和161.64万人。

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卫生事业投入不断增加。截至2008年,全省86个县(市、区)实现了新农合的全面覆盖;省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费的省级财政补助由2005年的7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200元,累计收治济困病人17037人,减免医疗费用3120.67万元;从2007年起,省财政每年增加转移支付资金9000万元,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基本实现全额供给。

教育事业较快发展。截至2008年,全省82个县区实现了“两基”目标,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三年共争取国家投资9.1亿元,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和特殊教育学校等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率达到100%。200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41万人,基本实现了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大体平衡的目标。

五是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金川公司引进宝钢、太钢等战略投资,并与中国黄金集团合作开发阳山金矿;白银公司引入中信集团参股注资32.6亿元,加快资源开发和产品结构调整;引进华能集团战略投资,加快陇东煤炭资源开发;兰铝、连铝、白银红鹭铝业通过股权重组进入中铝集团;祁连山水泥引入中国建材集团投资,成为国家12个重点扶持的西北最大的水泥企业。特困企业政策性破产取得进展,至2008年,破产终结企业114户,安置职工29.75万人,地方财政累计支付破产补助资金18亿元。进出口快速增长,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005年的26.3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60.8亿美元,年均增长32.2%。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三年实际利用外资9.2亿美元,年均增长9.9%。境外投资取得新突破,三年全省核准境外投资项目10项,累计投资额4.26亿美元。

五、《规划纲要》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规划纲要》执行过程中,除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等制约因素外,仍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加深,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对后两年《规划纲要》实施形成了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