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1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5185000000010

第10章 宏观经济和项目建设(4)

2.企业存款大幅波动,贷款派生因素影响较大。2009年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企业存款余额1697.09亿元,同比增长24.22%。全年企业存款增加322.77亿元,较上年多增加80.42亿元。2009年以来,企业存款波动明显,其中1月、4月、7月、9月和11月末均出现余额下降现象,在短期贷款大幅增加的月份,由于贷款派生的因素,企业存款也大幅增加。企业存款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09年全省工业经济运行的困难局面。随着信贷的大幅增加为实体经济注入大量“血液”,全省工业企业资金状况预计将逐步趋于好转。

(三)全省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1.债券市场交易强劲增长。2009年全省债券市场成员债券累计成交金额3394.29亿元,同比增长3.6倍,成交量创历史最高。其中:回购累计成交2833.31亿元,同比增长3.6倍,质押式回购交易2794.51亿元,同比增长3.6倍,占回购交易量的98.6%;现券交易560.98亿元,同比增长3.5倍。

2.银行结售汇与跨境收支明显减少。受全省进出口大幅下降的影响,2009年银行结售汇39.43亿美元,较上年减少21.48亿美元,同比下降35.27%。其中:结汇9.98亿美元,同比下降43.83%,售汇29.45亿美元,同比下降31.73%;结售汇逆差19.47亿美元。全省全年跨境收支50.65亿美元,较上年减少22.21亿美元,同比下降30.48%。

3.场内黄金交易下降明显,纸黄金交易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全省黄金业务累计成交量42776.11公斤,同比增长9.8%。其中,场内黄金交易累计成交6928.8公斤,同比下降66.5%,下降趋势明显。受国际金价不断上涨影响,黄金保值功能日益受到重视,商业银行纸黄金业务交易量增长迅速,纸黄金业务全年累计成交35473.77公斤,同比增长97.6%。实物金和品牌金条销售稳步增长,全年累计销售373.54公斤,同比增长11.5%。

4.证券市场持续活跃,直接融资显著增加。2009年,在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证券市场行情持续向好,全省资本市场发展的环境明显改善,上市公司数量有了新的突破、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全年证券交易总额为5789.6亿元,增长79.45%,投资者开户数71.9万户,增长22.74%,客户资金66.28亿元,增长98.92%。全省融资结构明显改善,直接融资总量达到378.59亿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其中:IPO融资2.25亿元,发行短期融资券33亿元,企业债15亿元,中期票据1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65亿元。通过直接融资募集的资金绝大部分投向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政府鼓励的项目和领域,重点支持了能源、公路、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及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涉及的重大项目建设。2009年,全省有5家企业通过IPO、非公开发行以及股份置换资产等方式合计募集资金166.05亿元。

5.保险市场发展加快,保障领域进一步扩大。2009年,全省新增省级保险公司1家,保险经营主体发展到20家,各类保险分支机构数量增加至1206家,保险从业人员达5.1万人,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保险服务网络。年末,保险业总资产达到228.4亿元,增长19.94%。全省实现保费收入114.4亿元,同比增长17.37%。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19.49%;寿险业务保费收入86.24亿元,同比增长16.7%。2009年,全省保险业累计为全省相关重点建设项目、各类企业和家庭提供财产类风险保障9000亿元,为852万城乡居民提供了5300亿元的人身保险保障。

累计赔付31.76亿元,其中为重点工程建设提供237亿元的风险保障,累计赔付资金1200万元;累计57万台车辆提供交强险,支付赔款3亿元;校园方责任保险为476万名学生提供风险保障6亿元。

二、2010年全省金融工作要点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更加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关键之年。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继续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切实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保持信贷总量均衡适度增长,有效满足经济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2010年全省信贷增长的预期目标是,存款增加1300亿元,增长22%;贷款增加750亿元,增长20%。2010年全省金融工作的要点如下:

(一)继续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推动信贷结构调整优化。一是切实加强窗口指导,保持全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引导全省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均衡把握信贷投放节奏,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同时,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使贷款真正用于实体经济,切实防范信贷风险,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在“调结构”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甘肃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即将出台的新的西部大开发政策、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推进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融合,以信贷结构优化促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全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优先保证全省在建、续建重大项目的信贷需求。以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重点,引导金融机构因地制宜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粮食生产、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城镇化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全面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严格落实国家房地产金融调控措施,指导金融机构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支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房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金融支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地震灾区城镇住房重建工作,促进全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引导金融机构丰富消费信贷产品,扩大消费信贷范围,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全面提升“民生金融”服务水平,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三是积极推动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继续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对金融创新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金融创新产品推介会、发放宣传手册、银企对接等形式,深化社会各界对金融市场和创新工具的认识,提高企业运用债务融资工具在金融市场上直接融资的能力,优化社会融资结构。

(二)完善维护金融稳定体制机制,积极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一是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密切关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对改革绩效进行跟踪评价。积极开展对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的调查研究,督促其拓展业务、增强实力。加快推进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向现代金融企业转型,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和风险防范能力。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继续完善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互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为“三农”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二是加大风险监测评估工作力度。高度重视实体经济领域风险状况监测,密切关注在国家政策变化、经济结构调整和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下涉外企业、上市公司等重点领域的风险变化。

(三)切实转变外汇监管理念,进一步提升外汇服务和管理水平。一是推进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促进全省对外经济发展。积极推进贸易外汇改革,转变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率,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入推进个人外汇管理改革,实现对个人结、售、汇业务的全口径监管。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支持企业境外投资活动。二是加强外汇收支监管和检查,防范异常资金流动。以均衡监管、事后监管为原则,进一步规范和便利服务贸易和经常转移外汇收支操作。做好外商投资企业和境外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工作。改进对外担保管理,做好登记和履约购付汇审批工作。全面掌握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运作情况,防范外汇支付风险。

(四)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和改善全省信用环境。

一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强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推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二是推动发展信用评级业务,加强征信市场管理。督促信用评级机构积极开拓信用评级市场,引导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应用信用评级产品,培育市场需求,发展信用评级业务。三是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利用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服务功能,组织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知识培训,探索建立规范化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服务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适应农村经济金融多元化发展需要,推动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和涉农金融机构协作配合、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广泛参与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四是大力开展征信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五)以防控风险为本,进一步提高反洗钱监管水平。一是创新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手段。在总结银行业金融机构考核评估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对保险业、证券业金融机构的考核评估。采取有效方式,对金融机构反洗钱业务系统及业务流程的风险控制进行测试。二是有效开展反洗钱现场检查。完善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相结合的反洗钱监管机制,探寻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反洗钱监管模式。三是深入开展反洗钱调查和案件协查工作。继续加强与公安司法机关、海关、商务部门在打击洗钱犯罪方面的合作。全面落实省禁毒委成员单位职责,继续加强对涉毒可疑资金的监测工作。

(六)积极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推进支付体系建设。以改善农村支付环境为重点,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支付工具推广相结合,鼓励农村支付工具和方式创新,大力推广农民工用卡特色服务,促进网上银行等新型支付方式在农村地区推广。加强支付清算系统业务管理。进一步加大公用事业收费、支票影像截留等各类小额支付业务推广力度,确保资金汇划主渠道安全畅通。进一步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在市级预算单位全面推动公务卡应用。加强银行卡受理市场管理,有效预防和打击银行卡违法犯罪活动。二是继续推进国库改革创新。拓宽国库服务领域,继续扩大灾后重建、强农惠农等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直拨范围,进一步优化国库单一账户业务处理流程,减少资金划拨环节。建立国库与同级财政、税务等征收机关集中对账机制,发挥国库在实现国家预算收支中的监督作用。三是认真履行货币发行服务职能。加强发行基金调拨管理,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对现金的合理需求,认真履行甘肃省反假货币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充分发挥反假货币两个网络的作用,做好反假货币信息系统的试运行和推广应用工作,广泛开展反假货币宣传,提高公众防假、识假能力。严格残损人民币回收、清分、复点和销毁管理,确保钞票处理工作安全。

(陈文华张婷)

物价

一、2009年全省价格运行情况

2009年,我国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影响,在国家积极宏观经济政策带动下,国民经济总体呈现了回升向好的大趋势。全省CPI涨幅呈先走低后略有回升的运行态势,与全国CPI运行趋势趋同。1~9月CPI呈震荡回落态势,9月份达最低点,上涨0.3%。此后,随着宏观调控效果的逐步显现,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开始逐月回升。12月份CPI同比上涨2.8%,涨幅比上月上升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7%。2009年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1.3%,涨幅比11月上升了0.2个百分点。

在构成CPI八大类商品价格中呈现“六升二降”的格局。上涨的六类是食品类价格累计上涨3.4%;烟酒及用品类价格累计上涨2.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累计上涨1.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累计上涨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累计上涨0.2%;居住类价格累计上涨1.3%。下降的两类是:衣着价格累计下降0.2%;交通及通讯类价格累计下降2.5%。

2009年,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全国相比:全国全年CPI下降0.7%,而我省上涨1.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2009年我省CPI同比指数与全国相比差距逐步缩小,在6月份达峰值,比全国高3.4个百分点。

2009年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合理区间运行。CPI累计涨幅不大,为1.3%,全省GDP增长10%,高于CPI涨幅8.7个百分点。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都远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我省市场价格呈上涨态势,特别是工业品出厂价格和部分基础产品、房地产价格回升,表明市场回暖、需求升温,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调控措施显现出了成效。

二、2009年价格工作情况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国内经济跌宕起伏的复杂局面,全省价格工作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中心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一揽子计划和省委、省政府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