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甘肃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5184700000018

第18章 白银市农民增收现状与对策

白银市委党校侯彦青

农民增收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我国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积极探寻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对白银市农民收入状况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一、白银市农民收入现状及特点

白银市自1985年恢复建市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经历了稳定增长、高速增长、低速徘徊、持续稳定增长四个阶段。农民增收实现了由过去的主要依靠农业向农业和非农产业并举的转变。农民收入增长变化呈现出如下趋势和特点:

(一)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呈阶段性波动

据统计资料显示,白银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已从1985年的238元增加到2008年的2676元,增长11.2倍,递增11.33%,且收入增长呈现阶段性变化。199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85元,比1985年增长61.76%,平均每年增加24.5元,递增8.38%。199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04元,比1991年增长3.65倍,平均每年增加145.57元,递增速度达到20.48%。1999年和200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5.77%和2.36%,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76元,比2000年增长76.05%,平均每年增加144.5元,递增7.37%。

(二)农民收入绝对额低,且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有拉大趋势白银市农民收入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人均绝对量仍然较低。198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8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159.6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9.86%。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76元,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2085元,是全国平均水平56.2%。

(三)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

白银市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收入结构发生如下变化:一是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虽仍占据主导地位,但瓜菜、草畜两大支柱产业所占份额明显增加。二是以劳务经济为主的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三是非生产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补充。2008年以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补贴为主的转移性收入农民人均112元,比2002年增长15.5%。

(四)农民收入地域性差异明显

2007年,占全市人口34.2%的沿河、沿城、沿国道省道两侧的“三沿”经济较发达农业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达3126元,比全市人均高803元;占全市农村人口23.3%的高扬程提灌区人均收入为2344元,比全市人均低21元;占全市农村人口的15%的会宁南部半干旱山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738元,比全市人均低585元;而占全市农村人口27.5%的干旱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629元,比全市人均水平低694元;全市四类区域内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类区比四类区高出1497元,地域差异明显。

(五)低收入群体比重较大

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乡镇有42个,占乡镇总数的60.9%;覆盖人口达79.93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59.04%。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2.68万人,占农村人口的9.37%,远远高于全国1.6%的绝对贫困人口比例。

(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1985年白银市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为4.05:1。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2158元和2676元,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至4.66:1。

二、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因素

在充分肯定恢复建市以来白银市农民收入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依然存在。结合白银实际我们认为,影响和制约白银市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因素有:

(一)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基础薄弱

白银市地处亚洲大陆腹地,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带,受其特殊地形条件的影响,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相比,降雨明显偏少,全市年降水低于300mm的地域面积在70%以上,干旱发生频率高;水土流失严重,全市水土流失面积1.93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96%;草场退化,牧草产量下降,草原沙化严重,有近2万公顷草场退化为沙漠化土地。

(二)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阻随着我市矿产资源的日趋枯竭,辖区内国有大企业生产陷入困境,下岗职工数量急剧增加,加之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农民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普遍低下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现存的三十余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困难重重,乡镇企业对农民增收效应减弱,农民来自非农产业收入增长受阻。

(三)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有限,难以强有力地支撑农民收入的增长我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有限,增收效果不够理想。一是农产品品种单一、品质低下,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营养化的消费需求,造成农产品供给与需求脱节,竞争力不强,出现卖难和价格下跌现象,从而导致农民增收难;二是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表现为种植业比重仍明显偏高,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发展滞缓,影响和限制了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导致农民收入难以大幅度提高。

(四)农产品加工水平较低,产品效益高

农产品加工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自身的需求弹性,开拓市场需求空间,而且可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增收能力。但目前我市农民从田、水、圈里生产的农副产品基本上是直接进入市场,没有经过深加工,产品档次低、收益少。许多农产品表面看来供过于求,实际上是加工能力和水平太低,制约了产品的储运销售,影响了产品市场的扩大和农民的持续增收。

(五)农民整体素质较低,持续增收难以维系

目前,白银市农民整体素质比较低,全市82.62万农村劳动力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8.5%,初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75.9%,文盲半文盲占5.6%。农村劳动力素质低,难以接受新农业科技知识,制约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广大农村大多仍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模式上。

三、白银市农民持续增收的对策措施

农民增收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目标,既要面对现实,抓好促进农民增收措施的出台,又要着眼于长远,寻求富裕农民的治本之策。

(一)加强基础建设,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力促农民增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降低农业经营成本、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等方面作用巨大,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具有基础性作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要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实施灌区节水配套水利工程、农村“五小”水利工程和人畜饮水工程,不断提高农田灌溉保障,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二要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三要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速度,发展新型农用工业。四要继续加强生态建设。正确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五要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效益。

(二)优化产业结构,在凸显特色中实现农民增收调整白银市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促进特色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在稳定粮播面积的前题下,大力发展以蔬菜、瓜类、林果、油料等为主的经济作物和饲草种植,加快种植结构调整步伐。二是以抓规模养殖、设施养殖、大户大场养殖为重点,以推广良种、良料、良舍、良法、良医“五良”技术为关键,大力发展养殖业,加快农牧结构调整步伐。三是以优质专用品种和传统特色优势品种为重点,加快优质品种更新换代,有力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

(三)发展非农产业,在加快劳动力转移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一是各级政府要把发展非农产业、减少农民作为一个大战略来部署和实施,要在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二要明确农民对承包土地的转让权利,鼓励土地合法流转,使利益相关的农民分享农地转移用途后的增值收益。三要扶持重点企业,放开中小企业,营造和优化创业环境,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外地人员投资创业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四要注重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综合素质,重点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五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让劳动力、土地、房产、资金、科技等生产要素在非农领域自由流动,优化组合。

(四)强化农民培训,在提高素质中确保农民稳定增收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加强农村劳动力知识、技能培训,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升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治本之策。一要按照“以需求定培训,以培训促劳务,以技能促就业”的思路,加快构建市、县、乡“三级”联动的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体系。二要突出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校企联合,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专业技能培训。三要搭建劳动力转移交流平台,扶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建立乡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不断充实和完善劳务输转服务网络,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五)加大扶贫力度,在突破瓶颈中实现农民增收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是制约白银市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的因素。要实现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目标,在当前一是要以安居温饱、易地开发和劳务输出三项工作为重点,继续实施好重点扶持村和民族特困乡的扶贫综合开发。二是要坚持开发式综合扶贫,探索新型扶贫帮扶机制,从“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转变。三是开展挂钩扶贫,进一步完善部门和个人挂钩扶贫工作,并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活动。

(六)落实惠农政策,在加大投入中激发农民自主增收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我们必须做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一是坚定不移的将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激发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扶持优质高效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转化。农村信用合作社要坚持以农户为主要服务对象,支持农户调整农产品的生产结构,对发展非农产业予以重点支持。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相信,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经过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全力配合和积极努力,白银市农民收入一定会驶上持续增长的快车道,白银的明天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张重阳路洪海.我国农民增收问题探析.商业研究2008(5)[2]梁荣廖接良.我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困难与出路.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4)[3]白银市统计局.2008年白银统计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