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力,扛鼎之能可得,千斤财富可获,可是,汝可曾想过,天下黎民万千,汝又如何能顾全之!”
“国师大人!”
“汝若不愿,就走吧,这卖国求荣的骂名就让老朽这一脚已经踏入棺木的老骨头来担吧。”
“国师大人!”以青年为首,一群身披战铠的将士们全部跪倒在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前。
“萧奕啊。”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蹲下了身,拍打着跪在地上青年的肩膀,他似是松了一口气地道:“老朽知了汝之意。”
猛然抬头,青年的眼中蓄满了泪水。
“男儿有泪不轻弹呐,萧奕,汝可知,亡国奴这顶帽子虽然难听,但是汝看看这王殿下那些无辜的百姓!汝忍心让他们饱受战乱的离散,失去家园的痛苦吗?”
“我!”双手抓握,愣生生在地上汉白玉铺垫的阶梯上抠出了10条沟壑。
“吾辈国家的腐败早已侵骨入髓。这早就已经被蠹虫蛀空的栋梁又如何能撑起汝理想中的广厦!”老人激动地不住用手里的拐杖朝着那奢华宫门前的汉白玉铺垫的宫道敲打着。
“国师大人!”眼看着老人因激动而目瞪血丝,气息不稳,萧奕赶忙直起身以跪着的姿势上前扶住。
“萧奕者,晓义者是也。”拍了拍扶住自己的健壮臂膀,气息奄奄的老人继续规劝道,“个人的荣辱是大,可是,这大的过黎城这十几万百姓的生死,大的过燕国百万黎民的生死之事吗!”
“萧奕无能!”闻言,青年垂下了那硬节的头颅,因激动与不甘在内心交错而颤抖不已的肩膀正无声地诉说着他的痛苦。
“奕儿啊,不是汝之无能,而是缺一个能让汝尽力辅佐之良君啊!”一手按住自己的胸口,老人似乎此时也想到了那些让燕国沦落至此的昏君庸臣。
“报!”就在护城塔指挥处陷入一片悲戚时,小兵来报,黑死军已在城外30里处安营扎寨!
萧奕闻言只觉眼前一黑,半晌过后方才在老国师“天亡我燕”的呼声中稳下了心神。
“将军?战?还是降?”沉着脸,萧奕的心腹参谋贾玉上前低声问道。
紧握的拳头,青筋起伏,殷虹的血珠不时渗出滴落。
“将军,不出未时,黑死军定然来犯,您还是速速做下决定吧!”贾玉知晓这跟随了将近7载的将军此时此刻内心的煎熬,但是……
“国师大人……”跪着的萧奕抬头看向了那个挣扎出了他的扶持,拄着拐杖走到了行军布阵图前的白发老人,那不久前还目若璨星的矍铄的老人仿佛一下又老了很多,他的身影这一段时间下来佝偻的更加厉害了。
老人一言未发,只是拄着拐杖,默默地盯着那张描绘着他们国家的山川走势,河脉通流的地理行军图,时不时还用那只比枯骨多裹着一层皱皮的手指若抚触珍宝一样地细细描摹。
半晌之后,在一片死寂中,一声从牙缝里挤出的声音结束了在场所有人的挣扎——“降!”
深刻明白,即使是降也仍旧有很多事要让他出面的萧奕,在三声让在场众将士都听之心惊的扣头声后,带着一干手下,顶着一额头的鲜血退出了这坐落于城楼之上的行军布阵室。
听着萧奕带着手下去远了的脚步声,低着头的老国师终于在一阵盛大的咳嗽声中吐出了压抑在他心头的一口鲜血,“国师大人!”随侍在一旁的小童看见了,立马忧心忡忡地冲上前颤抖着又是抚背又是递水。
老国师在用袖口抹了嘴角的血渍后,抖抖索索地从自己的袖口里抽出了一封书信,他将水杯从侍童手中取下后,将信塞到了小童手上,拍着小童的手,老国师语重心长地道“日后,汝要切记,这信待降国后一定要亲手交到萧将军的手上!”
“国师,您为何不亲自……”小童话还没说完,老国师就打断了他的话。
“汝退下吧,老朽想一个人静静……”
“是。”虽有担心与不解,随侍小童还是乖巧听话地退了下去。
退出了行军布阵室,站在门口檐下小童看看手里的信,又抬头看了看那飘着细雨彤云密布的天空,将信细细折好收入怀中,小童就用袖子折着脑袋跑下了阶梯。
坐在不远的棚子里,小童等着等着就迷迷糊糊地打起了盹儿,待被周遭的嘈杂声惊醒时,看着那火光冲天的行军布阵室,惊呆的小童直愣愣地就跪下了。
“国师大人!!!!!!”撕心裂肺的叫喊声来自身侧,小童侧头看向声音来处,就见着那睚眦欲裂的萧奕被自己的手下架着,满目痛心地向着行军布阵室的方向抓挠着。
最后似有一个手下最后还是没看下去,兜手在萧奕的颈脖后砍了一击手刀。示意手下将萧奕带回休息室后,不顾地上的赃污血渍,贾玉对着行军布阵室的方向撩起下摆,庄重而诚恳地跪了下去,不似之前萧奕向着老国师叩得那么‘掷地有声’,贾玉只是双手撑地后,以头触地的方式,行了三个大礼。
再次支起身时,贾玉只是自言自语般地喃喃道,“贾某定不负国师所托。”向着行军布阵室的方向以直立的姿势再次行了一个大礼后,贾玉转过了身,在他不远处跪着的小童分明听见他说了句,“您老,好走……”
许是大家的默认,在没有人为灭火的情况下,大火整整烧了两个时辰,最后被越下越大的倾盆大雨所扑灭。
————————————————————————————————————————
燕历一七二四年春,燕国终因贪腐祸及社稷,开国大将萧子隆之曾孙萧奕在率残兵抵抗两月有余后,终因敌强我弱兵力悬殊,溃退都城。
困城三日后,因顾及黎城百姓,大将军萧奕携昏君首级开门降。
燕国灭。
——史记于《列国志·燕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