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女作家”没有听清我的话,又问了一次:“你叫什么名字?”
“女作家”把头侧了侧,将自己的左耳对着海面的方向,脸部朝我看来,同时她用自己的左手箍住左耳,似乎在听什么声音。
我把手在她脸前晃了晃,但是她毫无反应。
这“女作家”的脸部正对着我,不知什么原因,她的眸子里竟透着点点星光。
“喂!”我轻轻叫了她一声。
“女作家”继续保持“圣女贞德聆听圣母声音”的动作,这个动作持续了不知多久,就在我以为她会就此石化的时候,她的左手突然放了下来,接着坐正身子,开始在本子上写起字来。
这是我第二次看到她在晚上写东西了,我凑过脑袋,借着月光发现她的确是在写字,而不是我之前认为的“胡乱划”。我眯着眼睛试图看看她写了些什么,但天还是太黑了,我只能依稀辨认出一行一行的字迹,但具体看不到内容。
“你可以看清?”我问道。
“女作家”这次对我的问话有了反应,她点了点头。
我接着再次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她转过脸正对着我,她的脸部轮廓十分精致,月光洒在她的脸颊上,让她的脸好像一尊经能工巧匠精心雕琢过的工艺品,海风将她的几缕长发吹到了额前,让这件“工艺品”多了几分自然美。
她的脸离我只有几寸的距离,我几乎可以感受到她的呼吸了。
她轻声说道:“我叫肖辰。”
……
夜……更静了,裘胖子断断续续的鼾声不知道何时也消失了。
她看着我,居然笑了起来,而且她的笑容很诡异,让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我感觉自己背后一阵发凉,整个头皮都麻了。
就在我想要落荒而逃的时候,“女作家”突然站起身子离开了。
这……我寻思道,这他娘的不会是个神经病吧!
第二天我很早就醒了,事实上我也没怎么睡,我一闭上眼就看到了“女作家”那诡异的笑容。我抬起头朝“女作家”休息的地方看去,她正躺在沙滩上睡觉,身子上边盖着一件大衣,看上去很正常。
我是一个十分不坚定的“无神论者”,任何奇闻诡事都会使我的现有理论产生动摇。难道昨天那个人不是“女作家”,而是另外一个“人”?我不知道那“人”为什么说她叫“肖辰”,难不成是重名?
我靠着椰子树愣了一阵子,其他人也陆陆续续醒了过来,我们商定好今天去那个洞穴探查水源,因为我们急需在一个稳定的水源附近建立一个避难所,总这样露天睡觉也不是办法。我、林海、贾叔、古月、王新五人简单吃了些东西,每人拿了一只手电筒,一把刀,重新沿着昨天走过的海岸线朝岛屿的北部走去。
我暂时将“女作家”的事放在一旁,全身心投入到寻找水源的“事业”当中。
路上林海将地图的细节更加细化,标出了我们所经过地区的植被情况和山体情况。
我们每个人手上都拿了一把刀来防止意外,林海拿着那把最长的石柄流线型刀刃的长刀在前边披荆斩棘的开路,贾叔则拿着长度稍短一些的开山刀,古月和王新两人各拿了一把战术折刀,我作为队伍里战斗力最弱的渣子,拿了一把看上去只能自杀用的短小水果刀。
其实我们目前为止还没有在这岛上发现什么伤人的野兽,唯一有可能使我们受伤的就只有海边那些甲壳类动物以及一些不知名的鱼类了。
我们沿着昨天做好的记号,很顺利地来到了之前的那个洞穴。
王新似乎对昨天从洞中突然冲出的蝙蝠还心存忌惮,林海拍了怕他的肩,接着第一个走了进去。
我们事先商量好,五个人中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只由一个人开手电。
林海手里拿着那个大功率的LED手电,他将长刀护在胸前,用手电朝洞内照去,我们几个也随后跟上。
这似乎是一个很深的洞穴,林海的手电光束居然照不到尽头,但是我们可以听到那潺潺的溪流声的确是从这洞内发出的。
我们几个慢慢朝里走去,每个人都将手中的刀护在胸前,我们五个人由林海打头阵,呈桶状阵型朝里走去。这洞纵深极长,给我一种甬道的错觉。借着林海的灯光,我们可以看到更多长度在四五寸左右的石钟乳出现在我们视野中,有很多石钟乳倒长着直接顶到洞穴底部,我们侧着身子才能前行。
就这样走了大概十多分钟,洞内的空间突然变大了许多,林海把光束朝洞内四散照去,我们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巨大的天然“石室”当中,高度至少有七八米,洞壁伸展出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石头,手电照过去,有些石头竟能反射出一些彩色光芒。
站在这“石室”当中,溪流声更加清晰了,我们仔细辨别,发现这声音就在前方不远处。
我们循着声音走去,发现前边的洞又变窄了,但是这里的洞壁没有那么多的钟乳石挡道,我们得以快速行进。
这次走了没几步,这洞便拐了个弯,我便看到前方不远处有光线射了进来,同时我清晰的听到了流水声。我低头一瞧,发现自己脚下竟流淌着一条小溪,贾叔俯下身子,用指头沾了点尝了尝,接着兴奋地说道:“能喝!”
我们几个都兴奋不已,同时加快脚步朝光线处走去。
走到近前,我们才发现那光线是从头顶照进来的,我们现在应该是在一处矮山的下方,光线透过山上的石缝射到洞**部,我们看到这里流淌着一条宽度在五米左右的溪流,顺着水流方向看去,可以看到这水顺着一条自然形成的河道朝山外流淌而去,最后经过一段低矮的大概只能容一人通过的细长通道流到山外。
我们几个走得急,都是口干舌燥,便纷纷坐在地上开始用手捧河里的水喝,这水的味道堪称佳酿,入口醇香,回味甘甜,当然事后回忆起来,难免是心理因素作怪……
这时已经用不着手电筒了,一束束阳光从宽窄不一的石缝上泼洒进来,将洞内照得透亮。
我们喝够了水,朝这溪流的出口走去,这出口完全就是一条细长的水道,人想通过只能浸水而行,这溪流的深度只能漫到我们膝盖附近,我们将裤腿卷起,猫着腰呈长龙状朝洞外走去。
这出口的水道长度大概只有十几米,很快我们便到了洞外,贾叔看了看指南针,他说我们现在应该处在岛屿北部偏东的位置。我们回头看去,发现身后是一座低矮的石山,我们刚才正是从这山下穿了出来,这溪流流出后,分成了数个细长的水道,朝着大海的方向流去。
我们看了一下地形,这里是典型的依然傍水之势,古文明的发源地通常都是河流附近,那么我们也不应例外,我们众人互相看了一眼,我们脸上的表情不约而同的表示---这里是一个极佳的建立营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