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当下的修行:要敢于舍得
5128000000026

第26章 舍仇恨,得解脱(2)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简洁地表达你的看法,然后保持沉默,留一个宁静的空间给别人去慢慢思考。在你批评别人时,适当的沉默可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通常来讲,当你批评他人时,那人一定情绪相当激动。他可能不但不虚心接受意见,而且还会反唇相讥,使出浑身解数为自己开脱。这时,你就需要保持沉默。因为,你的沉默、你的无言是对当事人的一种威慑。这既显示出了你宽广的胸怀与大度的品格,又给对方留有思考的余地,他的态度也会因此改变。你的沉默并非是对矛盾的回避、对错误的迁就,而是在提醒对方,冷静才是解决问题之道。在无声的战场上,情绪越是强烈的人,越是会陷入被动的局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位嗅觉灵敏的美国新闻记者得到情报:罗斯福领导的一个小组,成功地破译了日军关于进攻中途岛的密码,并掌握了日军海上作战部署的确切情报,美军据此已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战略准备。芝加哥的一家报纸根据这位记者提供的稿件,立即作为独家新闻在报上捅了出去。

这样一来,不但会引起日本人的警觉而立即更换密码和调整战斗部署,而且会使美军的中途岛之战前功尽弃,处于十分被动挨打的地位。面对如此严重的泄露国家战时情报事件,有关人员请求罗斯福总统下令严查法办。可罗斯福却一反常态,他既没有责令追查,也没有兴师动众地辟谣,更没有因此而调整军事部署,而是装出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令人意外的是,事情很快就又平息了下去,此事根本就没有引起日本情报机关的注意。所以,他们也没有改变作战部署。而罗斯福依照原来的战略准备,给予日军沉重的一击。

面对复杂局面和大是大非,沉默往往是潜心思索,凝聚智慧,为从容应对积蓄力量。当然沉默不是故作深沉或天性木讷,而是盛开在心灵深处的智慧之花。“沉默是金”并不意味着“万马齐喑”,我们应当崇尚内心充实而不失真诚的沉默。

“沉默”是有效的缓兵之计,也许你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形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内部争执。争执的结果是将和谐的人际关系搞得一团糟,谁还能安心专注于做事呢?适当保持沉默吧,等争执的双方失去了精神上的亢奋、精疲力竭之后,再发表你的意见也不迟。

头脑发热时的人们只想向外发散能量,谁会再去接受你的善言良语呢?你的沉默可使矛盾冲突趋于缓和,当人们争辩得不可开交时,看到他们身边有这样一位静静的旁观者,他们也许会后悔于那丑态百出的激烈交锋。

瑞什·拉吉什是3世纪巴勒斯坦的著名学者,一个魁梧、强壮的人,他曾经在年轻的时候做角斗士与野兽搏斗。拉比乔拿森曾劝服他放弃了角斗士生涯,改而求学。从此,他成为一个信徒,后来和拉比乔拿森齐名。

一天,拉比乔拿森在约旦河里洗澡,这时瑞什·拉吉什也跳进河里。

“你的力量应该贡献给《律法书》研究。”拉比乔拿森说。

“那么,你的美丽,”瑞什·拉吉什说,“应该贡献给妇女。”

“如果你忏悔,”拉比乔拿森说,“我就让你娶我的妹妹,她比我还要美丽。”

瑞什·拉吉什忏悔了,娶了拉比乔拿森的妹妹,和拉比乔拿森一起学习,后者教他《圣经》和《注释》,使他成为伟大的学者。

一天,在教室里发生了一场争论,问题是为什么某些日常用具,如剑、刀、匕首、矛、手锯、镰刀等,会成为宗教仪式中的不洁之物。

拉比乔拿森认为:在熔炉中锻炼过的是不洁之物。瑞什·拉吉什则坚持认为:浸过水的是不洁之物。

拉比乔拿森的自尊受到了伤害,说:“强盗真是懂得自己的营生。”拉比乔拿森的言外之意是指瑞什·拉吉什做角斗士的时候用过这些武器。

瑞什·拉吉什对此感到愤怒,说:“你对我有什么帮助呢?在罗马的竞技场上,我被称为大师,在这里我也被称为大师。”

拉比乔拿森受到很深的伤害,因为瑞什·拉吉什暗示自己没有帮助过他,他拒绝原谅瑞什·拉吉什。结果,瑞什·拉吉什终于病倒了,然后就去世了。

拉比乔拿森也因此陷入无比的沮丧之中……他哭泣着说:“噢,拉其沙的儿子,你在哪里?噢,拉其沙的儿子,你在哪里……”直到他发了疯,终于也被死神带走。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许多言辞并不是我们非说不可的,因而没有必要唇枪舌剑或信口开河。有些话,说得好不见得能获得好处,弄不好还会招来许多是是非非。言为心声,语言受思想的支配,反映一个人的品德。不负责任,胡说八道,造谣中伤,搬弄是非等,都是不道德的。

有时,沉默与精心选择的言辞具有同样的表现力,就好像音乐中心音符与休止符一样重要。过去,心理学家常常认为我们应该把自己的事情讲出来,告诉别人,但现在人们逐渐发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有时更需要忍耐和沉默。

一个服装厂的老板得知另一家公司打算购买他的一台旧机器,他非常高兴。经过仔细核算,他决定以1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并想好了理由。

当他坐下来谈判时,内心深处却在说:“沉住气。”终于,买主按捺不住,开始滔滔不绝地对机器进行褒贬。

卖主依然一言不发。这时买主说:“我们可以付您12万美元,一个子儿也不能多给了。”不到一个小时,买卖成功了,卖主甚至比原来预计的多赚了2万美元。

沉默需要勇气,需要毅力;沉默是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沉默是自己的财富;沉默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责任。沟通心灵的时候需要沉默。只有在倾听中才能吸取智慧,弥补纰漏,建立信任。具备优势的时候需要沉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太阳不语,是一种光辉;人也一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取得成绩的时候需要沉默。遭受困难的时候需要沉默。在失败和厄运面前,拭去眼泪,咬紧牙关。等待时机需要沉默。造化总是把机会送给有充分准备的人。承担痛苦的时候需要沉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有一些蕴藏在内心深处的美德,一旦用语言表达出来,其中的韵味往往荡然无存,抑或索然寡味。如对他人表示关爱时,默默地给予实际帮助,比口若悬河地表白更显真诚,更具感人魅力。此时,尽管什么都没说,又仿佛什么都说了,可谓无声胜有声。

沉默是金,却也不是不说话,而是说话要分场合、要分情况,不能说则不说,保持适当的缄默;能说则尽量少说,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言多必有失”。有道德的人,绝不泛言;有信义者,必不多言;多言取厌,虚言取薄,轻言取侮,唯有保持适当的缄默,才会避免厌、薄、侮。

宽恕别人,解救自己

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会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这就是每个人所共同经历的生活。人世沧桑,每个人对于人生的理解千差万别,所以每个人都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这是人生经历中所共知的一个因果法则。正是生活中得与失的多少,成为困扰人们心灵的问题,令人们在痛并快乐中生活着。

不管我们的理由如何,怀恨总是不值得的。潜留在我们内心里的侮辱,永难平复的创伤,都会损坏我们生活中许多可爱的事物。我们被锁在自己的苦恼之渊里,甚至无法为别人的幸运而鼓掌。怨恨就像毒害我们的血液、细胞的毒素一样,影响、侵蚀我们的生命。在人生不如意的时候,你可以痛苦、可以悲哀,但你绝不能怨天尤人,不能借酒消愁,更不能整天生活在忧伤中。要学会笑着面对困难,不能得到的请放弃吧!人生本就苦短,何必再自己酿造苦酒自己喝呢?

有一个男孩的脾气很暴躁,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而乱发脾气,他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就对他说,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围篱上的那些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恢复成从前的样子。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在别人心中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心理学家说,我们不能同时拥有两种强烈的情感,既要爱又要恨,那是不可能的。怨恨大部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要想忘记自己,最好的方法便是爱别人。

在对他人表示友爱之后,我们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善意总是多于恶意的。一所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一种真正以友谊待人的态度,65%~90%的高比率是可以引起对方友谊的反应的。因此,人们常说:“爱产生爱,恨产生恨。”记住这句话后,我们就不会再在心里播下仇恨的种子,取而代之的便是快乐了。

就如在一个家庭中,由于个性、想法、目的及心灵成熟度的差异,冲突在所难免。而“爱”是解决这些矛盾的最好“武器”。教皇保罗二世在1997年世界和平文告中明确提出了这一点:最真实、最崇高的宽恕,是一种出自于自愿的爱的行动。然而在一些家庭中,家庭成员相互之间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他们往往把对方一些无心的过错牢记在心,并且怀着深深的仇恨,时刻想着怎样去发泄。有这样想法的人是危险的,因为他在心里播下了仇恨的种子,当这些种子生根发芽时,他的仇恨就会爆发出来。这样,一个本来祥和与平静的家庭就会陷入无休止的“战争”中,而这样的战争不会有真正的胜利者,“交战”的双方最终会两败俱伤。

同时,心中有怨恨的人在身体上也存在不良生理症状。例如头痛、消化不良、失眠和严重的疲倦等,是心存怨恨的人常有的生理症状。某医学院以此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结论是:与心情较为愉快的人相比,心存怨恨的人更经常进医院。医务人员所做的试验显示,患心脏病的人常常不是工作辛劳的人,而是抱怨工作辛劳的人。最足以引起高血压的原因,莫过于外表看似很安静,内心却被强烈的怨恨所煎熬。

怨恨甚至会造成意外事件。交通问题专家说:“发怒的时候永远不要开车。”心里总是惦记着丈夫如何不懂体贴的妇女,比起那些心里毫无杂思的妇女,更容易在家里发生意外事件。

杜绝怨恨情绪的第一步,便是先要确定怨恨情绪的来源。如果我们能自我反省,我们会发现十次之中有九次,其来源是很接近于自己的。忽略自己的缺陷与弱点,乃是人之常情;在任何可能的时候,我们总会把自己的短处变成别人的错处,而后加以无以名状的怨恨。例如,在每一桩离婚案件中,几乎很明显,所谓无辜的一方往往并不如其所描述的那般无辜。

“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心理学家说,“我们自己的过错好像比别人的过错要轻微得多。我想,这是由于我们完全了解有关犯下错误的一切情形,于是对自己多少会心存原谅,而对他人的错误则不可能如此。”

发现了怨恨的根源之后,就应该尽全力去消灭它、忘记它。有理智的人不仅以把宿怨掏干为满足,还经常用新的梦想和热诚,弥补心灵的空白。

但凡聪慧的人都是会包容别人的,因为包容别人的同时,其实是在帮助自己。人生在世,总是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也总难免会产生各种不快与摩擦,怎样处理、怎样对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法。有的人会斤斤计较、睚眦必报,而有的人则以一颗包容的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笑而过。两种态度,自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那就是别人反过来对待我们的态度。我们包容别人了,别人就会包容我们,善待我们;而我们对别人苛刻,别人也会反过来以更加恶劣的态度来回击我们。由此看来,我们宽恕别人,其实是在解救自己。

春秋时期,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秦穆公的一匹良马被岐下300多个乡下人偷着宰杀吃了,秦国的官吏捕捉到他们,打算严加惩处。秦穆公说:“我不能因为一匹牲畜就使300多人受到伤害。听说吃了良马肉如果不喝酒,对身体会有害。赏他们酒喝,然后全放了吧!”

后来,秦国和晋国在韩原交战,这300多人闻讯后都奔赴战场帮助秦军。正巧穆公的战车陷入重围,形势十分险恶。这些乡下人便高举武器,争先恐后地冲上去与晋军死战,以报答穆公的食马之德。晋军的包围被冲散,穆公终于脱险。

这则故事让我们的心为之一颤,可见包容给人的心灵以怎样巨大的温暖和感动,以致经年不忘!如果在生活中,每个人都能够给别人多一点宽恕,多一点理解和尊重,那么,世界上就会少一些猜疑和怨恨,人与人之间就会相处得更好。在漫长而曲折的人生路上,我们也许会遇见许多误解与不快,这时候,一定要放弃自己的怨恨,给别人多一点宽恕,同时也是给自己心灵的解脱。

“思想决定做人态度。”这句话真是道尽了人生百态。一个人的思想,往往会让他形成不同于别人的独特而丰富的人格。每个人都是自己人格的创造者和命运的主宰者。所以我们应该克服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培养自己坚毅高尚的人格品质,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

一个人可以通过工作表现出自己的人生态度、志向及理想,通过工作获得知识、经验和信心,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勤奋工作,保持勇于争先的精神,随时准备把握机会,以展现自己超乎别人的工作能力,才有可能登上成功的最高级台阶,才会感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恩怨,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对待他人,相信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放眼将来,不计前嫌

人和人之间难免有碰撞、摩擦、矛盾,或许对方根本就是无意,或许对方有难言之隐。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优点和过人之处,问题就在于你怎样去看。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不妨试着放弃前嫌,着眼将来,给别人也给自己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