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笛鸣悠悠
5119500000013

第13章 风过原野(4)

现在想来,那一日的场景还是颇为壮观的。二十人一组,六十支队伍,青春的身影汇映在那一片褐色的原野,鲜红的团旗飘扬在湛蓝的天空下。青年朋友们肩扛手提,挖塘、栽植、浇水、培土。用“爱我家乡、护我农田”最实际而纯朴的行动影响和引领生于斯而长于斯的乡人。如今,当年栽植的小树已成参天树木,信步走在那一片翠荫下,眼前便又浮现当年的壮观场景,耳边又响起那激昂优美的旋律,“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那个五月,我们去南方,与那个名为山观的乡镇团委互访交流。

那时感觉去南方的路很远,还要轮渡长江,到达目的地时已过晌午,短暂的介绍会后,便是参观,没有明显的准备痕迹,平实的现场,简单的介绍,让我们感触到这个乡镇共青团工作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所发挥的真正作用。在我们苏北乡镇共青团工作还停留在轰轰烈烈摇旗呐喊现场突击活动传统模式中时,苏南的乡镇团工作却早已将触角延伸到经济建设主战场,真正沉入其中,乐在其中。借鉴山观经验,我们立足于解决当时苏北农村信息闭塞、农民买卖难等问题,成立了青年信息服务部。艰苦的努力,也让我们拥有了一份成功的收获。又是一个温暖的五月,省青农工作会议在盐城召开,会议上,一本《赠您一束大丰的阳光》介绍册,上面有这么一段话:“朋友,您到过黄海之滨吗?您认识黄海之滨美丽的大丰吗?您知道那儿有一个南阳青年信息服务部吗?他们三年卓有成效的工作,信息网络辐射全国的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为当地农民提供各类致富信息万条……”那种肯定,至今忆起仍让人难饰心中自豪之言。

温暖的五月,我认识了女孩小春。她有一副金丝鸟般甜美的嗓音。一曲《幸福在哪里》的试唱,让我木蹲在水桶边停下手中的搓揉,她的腼腆、怯生、甚至木讷,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个会歌的女孩。她放歌的当儿,我被她的率真和天赋感动与震惊了,我扔下手中的活,决定怂恿她报考音乐学院。

在一片狐疑的眼神注视下,我们开始了艰苦的训练。练声。习舞。不分白日与黑夜。一段时日的训练与等待后,终于她走进了考场,看她不显出众的外表,我为她能否实现音乐梦想深捏着一把汗。

那个上午,满眼熙熙攘攘美丽得似天仙般的女孩,惟有她凸显平实与普通。当轮到她单个进场面试时,我的心一下子提到嗓眼,前奏的钢琴声起,我紧张得一个趔趄。随后,一种声音似天籁从遥远的上空飘来,那种亮丽圆润与言之不及的甜美动人之音让考场外每一个人驻足,人们屏气聆听,由衷地赞许感叹。她成功了,凭着实力,一路过关斩将,终于,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她走了,去追逐她的梦想。我还留着,仍留在那个偏僻而孤独的小镇。那个五月,我学会了写诗:/你走了/去遥远的省城学府深造/天淡淡云也淡淡/我躲在无人的地方送你/目送你登上那辆绿色的吉普车……/从此/我的思念将化作一带远山/委婉而绵延/每天每天我遥望天边/希望能飞来只白鸽/捎给我亲情的叙说/晚间/拥烛而坐/打开相册/凝望你深情的双眸/泪/无声滴落……五月里,故事很多,我听着朋友为我精选的歌曲,沉浸在深情而怀旧的季节里。

雨中海棠

那个雨日,我没有外出,坐在窗前静听雨声,窗台上那盆海棠花开得正欢,无声无息,静静的……这是前任留下的一盆海棠,移交那日,除成扎成捆的资料外,便是这盆不起眼的草本植物,当时也没在意,将它搁置窗台,由它风吹日晒以为早已枯萎了,不想今日竟是如此盎然,不禁为之感叹,这平凡得不值让人多看一眼的海棠竟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我开始认真端详海棠,褐色的叶,褐色的茎,茎叶的顶端托着朵朵簇簇红瓣黄蕊的小花,他们挤挤挨挨,摩肩接踵向空中拓展又铺满盆沿,那花不娇不艳,不火爆不张扬,温文尔雅、含蓄秀灵。雨水浸润之后,色泽亮丽得诱人,清新得润心,用手指清点一下花叶,那花的馨香立时越过指尖浸入你周身每个抒情的细胞,氤氲弥漫在你的心田。

记得第一次认识海棠也是在雨中,一场大雨将我们暂栖在一个花农的院落里,在一片绿色如茵的草木中我见到了那带有一丝凄厉的棕红,您告诉我那是海棠,花开时很美。您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介绍海棠的品种、生长习性以及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对海棠的描述和赞誉,您谈到了李白、杜甫、苏东坡,谈到了艾青、巴金、徐志摩,在您平缓流畅的叙述中我们走进了一个带着墨香流淌着音乐文字的世界,忘了天空早已放晴,忘了作息返归的时间。

真的,那时我们总喜欢上您的课,生动而富有情趣,总喜欢看您的双眸,睿智而富有神韵。我们知道,在您平凡外表裹着的内里,有着常人无与伦比的坚强。您来自于一个美丽的南方城市,父母因“历史问题”含冤去世后,只身一人来到这黄海之滨的僻远村落,您没日没夜地干啊,用青春和热血洗刷父母留给您的“耻辱”;您知恩图报,娶了那为救您而失去了一只臂膀的农家女为妻;在昏黄的灯光下,您拼命地攻读,写出几十万字的学术论文。您拥有了一份乡村中学教师的工作,很珍惜很投入。每一个微曦初露的早晨,您总是在我们朗朗书声中最先步入教室,每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您总是深情地送走每一位学生,在您的世界里似乎只有爱,从来没有过恨,我们在您爱的呵护下,健康地成长,年少的心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后来我们离开了那所学校,您也落实政策携妻儿回了南方,再后来听说您进了一所高等学府深造,又听说您成了一名高校资深的教授。我们由衷地为您庆幸的同时,也为您凄苦人生不息追求生命芬芳的经历而感动着。

我很感谢前任留下的这盆海棠,让我在这个多雨的季节重又想起您。人生磨难,命运多舛,赋予了您丰厚的阅历资源,造就了您深沉稳健、含蓄亲和、自强不息、博大宽厚的可贵品性,一如我窗台上的这盆海棠,在无人青睐孤寂的春去秋来中顽强生长,独自芬芳,最终引来惊羡一片。

我想起了冰心老人曾经说过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牺牲的血雨。”不是么?我窗台上的海棠亦是如此,您不更是如此么!

雨中的海棠,您尽情地盛开吧!

又到端午粽香时

布谷鸟清脆的鸣叫不绝于耳,乡野沟河便涌动着翠绿的苇浪,芦叶的清香随风飘来,身心即被那端午前夕的感觉包裹,思绪亦被牵扯得很远。

童年的记忆犹新,放学回家蹬一双胶底布鞋,钻进那没顶苇荡,不知是谁捷足先登将岸边肥硕的芦叶摘去,眼巴巴看着河心油油的叶片望而兴叹。花两个午后的时光,将端午裹粽的苇叶备足,扎成把用细绳串起悬挂屋外,照上几晌午太阳,屋里院外便弥漫着沁脾的粽香。

掐着指头算好容易挨到端午节那日,随母亲早早起床将晒干的芦叶水中蒸煮,香味扑鼻,不自觉间馋涎欲滴。那日上课感觉时间好长好长,好容易盼到放学的铃声响起,一溜烟跑回家,母亲正坐在屋前的天井内聚精会神地裹着粽子,面前一只硕大盛水桶内飘动着溢香的芦叶,旁边的竹篮已盛满形状大小不一的粽子。我惊羡母亲娴熟的手艺,指头间灵活协调一拨弄,一只造型别致的五角粽便艺术般形成。“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我们不知。母亲便娓娓道来,尽管现今想来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对端午的来历讲得并不完整和地道,但她让我们记住了那个怀石投江,魂归楚地的屈原。多少年后,在读《屈原列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时才真正被一个爱国忧民的国之栋梁的真实情感和气节所感动,自后端午的意义在我的体验中也较之于一般吃粽感观上的满足而深远得多。

芦叶飘飘,又到端午粽香时,我也得像当年母亲那样为我的孩子包上些许粽子,告诉他当年母亲所告知我的一切,兴许我的这点知识远不足以对读高中的儿子灌输,但我觉得在简单的复述中,却有一种思想与精神在悄然传承。

文中阅己

学生博客著文写我,《清丽槐花》,读后,有些感动。

“乡下,多见槐花。春天的时候,一树一树的,清丽纯白,暗香阵阵。那时正在上学的我们,最爱的便是音乐课了。那时不叫音乐课,叫唱歌课。先前,教书的都是群大男人,男人是不屑于教歌的,我们的课堂,没有歌声。有一天,来了一位漂亮的女老师,女老师会唱歌,自此,那样的空白就被女老师补上了。”

大凡乡下孩子的眼中,乡村女教师都是漂亮的,否则,相貌平平的我怎也会在她童年记忆里,竟也称得上漂亮女老师。

那可是近三十年的事了,我几乎已淡忘了那一段记忆,印象中她是一位特爱笑的姑娘,睁着一双大而亮的眼睛,孩子中显得腼腆而又机灵,感觉出她的与众不同,但终未想到过我的那一段平常的乡村教师经历也曾给她留下那么深的印象。

“都唱什么呢?记不得了,只记得,那样的课,是我们的盛典。

顽皮的我们,一下子安静下来。似乎没有风琴,也不记得有什么伴奏的,就听有歌声从老师的口中飞出,像仙乐,我们仰着小脸,卖力地跟唱,生怕漏掉一个字。”

乡村的孩子渴望歌声,每一节唱歌课,孩子们都像过年那么企盼与激动,走进教室,雅雀无声,黑板上板书完歌词,便一句句教唱,那一刻,清脆嘹亮的童声响彻空旷的校园与原野。

“只是这样的盛典也没多长时间,女老师去镇上了。我们又成了一群没歌的孩子,却不影响我们的热爱,唱着女老师教会的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那时路上槐花缤纷。”

二十岁那年,我去镇文化站工作,离开了那个小村,也离开了那些爱歌的孩子。

“后来,老师做了地方官,跟父亲的相遇中,听父亲说起,我还记得老师的歌,老师说:‘把你女儿送来我教她唱歌跳舞,让她考幼师。’因为我的文化分数高,后来就没用得着老师推荐的这条捷径。”

当然,这是我当初的最朴素想法。乡村里孩子跳出农门是件不易的事,幼师职业,不乏为乡村会歌女孩长大后的理想选择。多少年后,我在一次全市演讲比赛中听过她的演讲,当时我在台下观众席,被她声情并茂的演讲才能所震撼,远远地已不敢确认她这位由乡村选送来的小学教师,是否正是我当年的那个爱笑且不爱说话的学生?

“多少年后写起了文字,某一日,几个写字的人碰到一起,却有老师。”

那一次,我才确认这个会文的女子的确是她。她的一声声老师老师的呼唤依然是那么温柔与甜美。

“一直很追求向往女人的优雅,我们的优雅多了份清闲的娇饰,老师的优雅却完全来自她在工作中迸发出的那种热情与自信。

酒桌上老师即兴吟诵了她为大丰港写的歌词《百里槐花香》,真醉了。隔着一个桌子的距离,看老师花开十分,恰是女人最好的时光,那般从容,那般自信。”

在文人学生的视觉里,我的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和表情都会成为她笔下的赞语。过奖了,见于此,我有些不好意思。

“槐花,于她是一种情结,于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人生追忆。

一直跟这个美丽的女子隔着远远的距离,即便经过了今天,依然不会走得太近,却一直感激,她是位手持槐花的女子,芬芳的不止是我一个人的童年。”

读于此,心中生些羞愧,于她,我的确显得有些生疏,非说师道尊严,但想起当年似乎总有一种放不开的东西。可她却总是萦绕于我的身旁,亲切得像一只快乐的依人鸟,其实,她也已年近不惑,创作著文早已远远地超越于我等人了。

感谢她,将槐花喻于我,是源于我创作的歌名,同时,也源于我们共同生长的环境。槐花,永远地清香秀丽朴素无华。愿以槐花自喻,至少我们,至少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