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二年的阴历十二月初一,李沟河的老寿星李东方老人就要整整一百周岁了。
李沟河有史以来还没有谁能够活到百岁的记录和传闻,所以,这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值得庆贺的大喜和大吉的事情。更何况老人家身康体健,耳聪目明,那就更让人咋舌、更让人倍感稀罕了。
几年前,李海已经升任柿庄公社的党委书记,他想在老人百岁生日那一天好好地为爷爷喜庆喜庆。李海在忙完全公社一年一度的总结表彰大会之后的第二天,兴冲冲地回到了柏村,一进门就喜滋滋地跟东方老人商量:“爷爷,今年咱公社是一个特大丰收之年,刚好和您的高寿百年之喜凑到了一起。我爹在朝鲜为国捐躯后,我娘一直守着寡,守了您和我多半辈子。到您老生日的那一天,咱让我娘也高兴高兴,您老看行不行?”
东方老人捋着银须,心里一动。老人若有所思地说:“海,你是咱公社的一把手,按老话说,论公,你应该是咱柿庄人的父母官;论私,你是我的孙子。
在事情上你不能弄混啦。父母官给自己的爷爷搞寿庆,惊动了公社里的大小官员我不依;孙子给爷爷拜寿,却是天经地义的,也理所当然!现在改革开放了,有些事情看重和恢复了过去的一些老传统,老讲究,我浑身的圪圪缝缝都赞成。
可是,咱家大小也算是一个官宦人家,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也不准搅扰乡民。
我的话,你小子听透彻了吧?”
李海见爷爷不但没有发火,而且同意为他搞百年寿庆,很高兴。但是,李海摸不准搞寿庆是怎么个范围,怎样个搞法。他揣着小心试探着问:“爷爷,我懂您老的意思,就是说不能势势扬扬地去大搞。爷爷,您的意思是这么一回事情吧?”
孙子的话,老人的耳朵里听得很受用,心里也满意,全身是那种喜模喜样的神态。不过,老人还是用斥诫的语气对孙子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活了整整一百年,到现在还听得见,吃得香,脑子也没坏,更是稀上加稀。可我要明白地告诉你,寿庆上来的人,只能限制在咱们柏村。旁人——你小种敢多叫一个,你,我轻饶不了。”
寿庆的规模,李海的小九九本来就没有超出老人所说范围的奢望,和爷爷想的差不多,也就是这么个规格。听爷爷说得既明白也透彻,李海很兴奋:“爷爷,我的意思也和您老想得一样,咱们就来他个全村人参加的小寿庆,来他个全村人的大联欢。一来让全村人欢喜一场,二来您老德高望重,也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这么个样子的办,我看挺合适。”
东方老人沉思了好长一会,脸上带出了无可奈何的神色:“海,你小种也别高兴得太早,更不要逞自己的什么能。柏村人?我怕你小种再有多大的能耐也叫不全哦。”
李海的心中已有底:“爷爷,您是说咱村在外边的人吧?”
东方老人摸一把自己的宽阔额头,又在古铜色的脸上用双手从上到下摩挲着。老人一边做着动作一边从手缝里露出他那两只虽然不大却炯炯有神的老眼看着孙子,点着头:“对,是有这么个讲究。你小种能做得到吗?”
李海信心十足:“爷爷,长治和晋城地区的人,这几天,我打电话已经全部都告诉了。在外省的三家我在一个月以前就都去了信,到时候,他们准会回来。”
老人又点了点头,对孙子有点满意:“海,算你小种还能办个事情。你爷爷活了一百岁,临了前就是想见见自己村里现在还活着的每一个人,见不全也要见个大概齐,这样,才能称我的心哦。外省的三家,哪怕一家回来上一个人,让我见见就好,我就是立马去死,也能闭上我的老眼啦。”
李海的心里十分担心:“爷爷,别家问题不是很大,就怕云南我金叔回来一趟太竭力。我先给您老打上一个预防针,他们家要是回不来,您老可不能生孙子的气哟。”
老人摇摇头:“海,你还真当我把自己的寿庆当成了一回事情吗?不是的。
我只不过是拿它当令箭,招呼外面能回来的孩子们尽量都回来一趟,咱搞它个全村人的大团聚。要是缺家少户、缺男少女的,你要让我不生气,那是假的。”
李海听着老人的话在犹豫,显见得很作难。但是,李海不敢扫爷爷的兴,他鼓足勇气、不失信心地说:“您老说到底是担心我金叔回不来,我马上就去给他打长途电话。要是我金叔实在回不来,无论如何也得让他家在外面的人最少能回来一个。”
爷孙俩正掂兑着寿庆的事情,李贵笑得合不拢嘴地进来了:“爷爷,我爹我妈带着四个孩子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我到柿庄办事情,刚刚接住电报。”
“咕咚”一声,一块石头落了地。东方老人双手捋着银须,乐呵呵地笑了,乐得很开心。
离阴历十二月初一的寿诞只剩下三天了,实实在在地讲,该准备张罗寿诞上的七东八西啦。李海和李贵去找庭庭。庭庭喜出望外,一拍大腿从炕上蹦到地上,喜滋滋地呼喊起来:“太好了,太好了!我家那几口猪养得肥得能流油,咱杀上它两口最肥的,正好让全村人都欢欢乐乐地闹一场。”
李海敲打他:“庭庭,你小弟别狂得没了边,什么杀两口,一口就行。跟上你要浪费得出了边,爷爷要是揍你,我可拦不住。”
庭庭收敛住自己的狂劲,小心小胆地说:“两个老哥哥,我怎么一高兴起来,把老人的有理、有利、有节的‘三有’规矩给忘得一干二净了。咱无论干任何事情,老人的这个‘三有’方针可千万不能忘记哟。”
又一年的元月三日,也就是当年阴历的十一月二十九日的中午,李金他们一行是由李海派公社的两辆吉普车从高平昔阳火车站接回村里的。
去年,从柿庄到李沟河才刚刚修筑好了简易公路,是李金与边宜轩两人一直倡导和出谋划策的结果。简易公路的路面是用石灰、沙子和水泥和在一起的三合土加上石子铺成的。李沟河的沙子满沟遍是,只要挖出来就可用;石子是用砂石按要求捣砸成的。两样东西都不用花钱,是李沟河大队党支部按每户人口的多少逐人落实到家户完成的。水泥和石灰这两个项目的用钱,由李金与边宜轩负总责。他俩人除各自掏腰包算大头外,又向李沟河在外工作的干部和工人们集了一部分资。也没有花多少钱,也就十几万。这个从李沟河在外面工作的人员手中集资办事情的办法行之有效,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李沟河凡遇到有利于乡亲们的用钱大事情,比如说建设小学校等等的一系列工程,都是用这种办法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如今的李沟河,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深入人心,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与前几年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
李金他们一行刚到村口的土坡下,早已见村中的老少男女们聚在村边的路两旁在等着他们。李金他们一行不敢怠慢,急急忙忙在土坡下下了车。庭庭跑上来扶住了李金,刘翠霞赶到坡下扶住了孟祥馨。
此时,刘翠霞的脸变成了粉红色,脸上挂着激动的泪水,她泪水涟涟地对孟祥馨说:“妈,我可算盼着您回到了柏村。妈,您真好……”
女人见面时的泪水就是多,娘俩高兴得都是泪水糊眼,亲热得像亲母女俩。
孟祥馨歉疚地说:“孩子,贵的腿没事了吧?那次你们四个小年轻到云南,去得忙,走得急,妈没有好好地让你们多住上几天。这件事情妈做得不太对头,你不记恨妈吧?”
刘翠霞脸上的泪水流得痛快淋漓,她不住嘴地说:“妈,看您说的是哪跟哪啊,云南、山西隔着千山万水,要不是妈好,我们怎会到云南去乱折腾。外面的家也是一大摊子,够妈您操心的啦。我们要再多住,您肯定得受大累,我们不忍心。
再说,我爹要不是您照顾得好,我们可真的放心不下,早把我爹接回柏村了。妈,我以后如果闲下来再出去,一定要在云南的家多住上几天,您就是赶,我也是不会忍心走的。妈,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欢愉的表情出现在了孟祥馨的脸上,她不无骄傲地说:“翠霞,你是好贤惠的一个孩子哩,你是我们李家的好媳妇哟。你爹常跟我说,咱家有翠霞,贵他娘后半辈子要享清福喽。他的话真是一点也不假哪。”
说着话,一堆人早进了李贵家的新院子。
妮站在堂屋的台阶上,手里牵拽着重外孙毛毛。毛毛是翠霞带过来的女儿琴琴生养的。
不用介绍,孟祥馨已认出了妮,她紧赶几步走过去,弯身搂住了妮:“我的老姐姐,好姐姐,咱老姐妹们总算见面喽。这真像是做梦,真像是做梦啊……”
妮毛得手足无措,身上却喜从天降般舒坦。妮忙忙地说:“你回来了好,回来了好哩。祥馨,你不要哭,不要哭……一院子的人,看叫人笑话。咱进屋,快进屋……”
妮说不要哭,她嘴里说出的话却哭腔哭调的,怎么也站不稳,她还是孟祥馨搀扶住才没有跌倒。
进屋后,四个孩子,两男两女,都齐齐地跪在了妮的面前,同声喊:“奶奶——”
四个孩子中,大些的一男一女是郑产良和王欣欣的;小些的两个,七岁的是男孩,入滇的,四岁的小女孩是入昆的。
孟祥馨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地向妮作着介绍。妮既幸福,也忙乱;既激动,也无助。妮手足无措,不知怎样好,嘴里不住声地念叨:“这……这……也没有个准备,头次见面该给孩子们些甚呢……翠霞——快,快给孩子们一人拿两百块钱,快些……你快一些……”
刘翠霞变戏法似的从自己的身上掏出已裹好的四个红布包包递给妮:“娘,给,我早就给您老预备下了。”
四个孩子都推辞,妮强往他们的手里塞,一个一个地挨着个拉孩子们站起来。
东方老人由海他娘搀扶着颤巍巍地走进了屋……
好一副仙风道骨的身姿,好一副可亲可敬的模样!老人高高的身子,背虽然稍稍有些驼,但面色滋润,紫中透红,在五绺长长的银须和寸长的雪白浓眉映衬下,活现出一个慈祥和蔼的活菩萨样。
孟祥馨和四个孩子在人世间还从来没有遇见到过这样的老人。在电视里,从电影上,他们倒是经常见,但是,那是装饰,那是打扮,而眼前是实实在在的人,是真真切切且不用化妆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他们都愣住了,愣得瞠目结舌,愣得不知所以……
李贵急忙扶住老人,向孟祥馨作介绍:“妈,他就是您老的大伯,孩子们的曾祖父……”
孟祥馨一扑愣回过神来,拉着四个孩子在老人面前坦坦然然地都跪下了,按不同的辈分高叫着:
“大伯——”
“老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