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军阀风云(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5115400000054

第54章 《每周评论》创刊与查封

《每周评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种进步性时事评论性专刊。它是由陈独秀、李大钊发起创刊于北京。在付印36期后被北洋军阀政府查封。

《每周评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一种性时事评评论质的专刊,它是由陈独秀、李大钊于1918年12月创刊于北京。《每周评论》主要宣传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并且支持群众的进步运动,它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周作人、高一涵、王光祈、张申府等。

为了便于及时评论国际国内政治情况,《每周评论》采取了小型报纸的形式,每星期日出四开一张,分四版,有时增刊“特别附录”一张。《每周评论》主要有“国外大事述评”、“国内大事述评”、“社论”、“文艺时评”、“随感录”、“新文艺”、“通信”、“国内劳动状况”等栏目。初期《每周评论》基本上还是一个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刊物,陈独秀在“发刊词”中把“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该刊的宗旨。它的特点是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的发展,并用进步的观点加以报道和分析,在当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每周评论》对当时国际国内大事均作了详细报道。该刊第1号发表了《和平会议的代表》、《和平会议的地点》、《和平会议的阻碍》等文,对当时国内由军阀操纵的“南北和谈”进行了深刻揭露,认为和谈的决议必须经“国民大会通过,才能有效”。同时,《每周评论》还揭露了段祺瑞皖系军阀借“国防军”的名义扩充私人武装的阴谋,并指出皖系军阀的靠山就是日本帝国主义,揭露了军阀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

《每周评论》对当时国内文化思想领域新旧之间的激烈的斗争也予以广泛的报道。1919年3月,林纾在上海《新申报》发表了文言小说《荆生》,恶毒攻击新文化运动。《每周评论》特在第12期转载了这篇文章,并连续发表文章批判林纾顽固守旧的思想,歌颂新文化运动。《每周评论》还在17、19两期各刊出“对于新旧思潮的舆论”特别附录一张,转载各刊物关于新旧思想论战的言论,对于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向前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每周评论》对巴黎和会也有详尽的报道。一战结束后,陈独秀误认为协约国的胜利是公理战胜强权,认为协约国会保护弱小国家自主,因此对巴黎和会也抱有很大幻想,希望和会能取消中国过去订立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并承认中国收回青岛。因此,《每周评论》也发表了一些赞颂协约国尤其是美国的言论。但随着和谈的进展,许多弱小民族被排斥在和谈大门之外,他们的利益根本得不到保障,使陈独秀等逐步认识到和谈的分赃性质,《每周评论》在20号发表了《两个和会都无用》的文章,直斥巴黎和会为分赃会议,“与世界永久和平、人类真正幸福,隔得不止十万八千里,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每周评论》第3期发表李大钊执笔的《新纪元》的社论,宣传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认为它标志着人类生活新纪元的到来。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爱国学生反帝反封建的游行示威活动,《每周评论》从21期起,连续五期用全部或大部分篇幅来报道这一伟大的爱国运动,在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六三”以后,《每周评论》主编陈独秀被捕,胡适成为实际的主持人,并改变了刊物的风格,取消了一些反映现实政治问题的栏目。逐渐失去了刊物的战斗性。1919年7月,《每周评论》第3l号发表了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提倡研究具体的问题,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这篇文章发表后,在当时引起“问题与主义”之争,李大钊在《每周评论》第35号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批判了胡适的主张,认为“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靠着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运动”,“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可能把一个一个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所以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

1919年8月31日,当《每周评论》第37期正在付印时,被北洋军阀政府查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