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族救亡(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5111900000012

第12章 平型关战役(1)

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同日军的首次交战,也是自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军队对日军作战取得较大胜利的一次战役,大大提升了八路军的声威。这支日军是作战主力,还是辎重部队?

闻名中外的平型关大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是在日寇向我大举进攻,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中华民族处于危急的时刻进行的。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之后,迅速从其国内和“满洲”调兵人关,向我华北实施战略进攻。7月底,占领平、津,接着兵分三路,沿平绥、平汉和津浦三大铁路干线攻击前进。其中又以平绥路方面为进攻重点,这方面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夺取华北战略要地山西。

8月上旬,日寇由二十师团长川岸率所部主力及第五师团、第十师团各一部和酒井混成旅团等部,沿平绥路进攻南口、居庸关一线。另以关东军本间和铃木两个旅团由绥北南下张北、张家口,并以一支队由沽源经龙关截击平绥路北侧,以图会攻南口,击破我平绥路的第一道防线。国民党仓促应战,任命第十三军军长汤恩伯为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前敌总指挥,率第十三军和第十七军(军长高桂滋)共四个师于南口一带内长城区域作阵地防御。张家口方面由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刘汝明率一四三师和独立二十七旅负青防守。

8月8日,日军向南口发起攻击。南口守军激于民族正气,奋起反抗,与敌寇反复冲杀争夺达半个多月之久。但是由于国民党实行脱离群众的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方针,加之其内部矛盾重重,互不协调,结果以失败告终。敌人于8月25日攻陷南口、居庸关阵地,汤、高率部急忙朝平绥路南侧的桑平河南岸后撤。与此同时,刘汝明亦放弃张家口、宜化,慌忙南撤。日军对国民党军紧追不舍,直趋山西腹地。

日寇为策应山西方面作战,以两个军七个师团的兵力,由第一军司令官香月清司和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分别率领,向平汉路和津浦路沿线发动进攻。负责这两方面防御的国民党的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共24个师又4个旅,在敌人攻击面前,节节败退,至9月24日,华北腹心重地保定和津浦路北段重镇沧县同时陷于敌手,国民党军乱作一团,整个华北危若累卵。与此同时,日寇为配合其在华北的侵略行动,在南线加紧对上海的进攻,使国民党军队南北受制,疲于应付。在此民族危机千钧一发之际,全国特别是华北人民殷切地期望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参战。平型关战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为挽救民族于危亡,我中国工农红军于1937年8月下旬改编为八路军后,即背负着人民的希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此时,山西的沦亡已迫在眉睫。

敌人在攻陷南口、张家口后,遂以数路纵队由怀来、鹿涿、宜化等地向山西进犯。9月中旬,敌到达涞源、广灵、大同一线。阎锡山匆忙于平型关、雁门关、神池一线内长城设置晋北防线,以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为右地区(平型关方面)总司令,辖十三军、十五军和十七军以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为左地区(雁门关方面)总司令,辖十一军、三十四军、三十五军和十九军。9月14日,敌坂垣师团主力突破广灵阵地,下旬陷灵邱,23日其前锋已逼近平型关下。担任平型关正面防守的是自南口一路败退下来的高桂滋第十七军。他们面对强敌攻关,不知所措,平型关隘岌岌可危。就在这万分危急时刻,我八路军赶到晋北前线。

八路军一一五师和一二○师开到晋北前线后,分别加入平型关和雁门关方面的战斗序列。由于雁门关地势险要,敌人难以从正面攻克,于是集中主力攻击平型关,以图通过平型关,由东向西从侧背夺取雁门关,打开通向太原的门户,并沟通绥远和山西的联系。

9月20日,坂垣师团之二十一旅团两个联队(十九、二十联队)连同配属的战车、炮兵和辎重等特种兵部队共约5000人由灵邱南进,黄昏时分抵达平型关地区。23日开始向国民党守军攻击。此时,我一一五师正好到达平型关战场,作为一支生力军立即投入战斗行动,进出敌之后则,积极捕捉战机。

24日,敌继续增兵平型关正面,于平型关北之东跑池地区向国民党军阵地攻击。我——五师侦悉敌人噌援部队的必经之路,遂决定用伏击战歼灭敌人于运动中。是夜,我一一五师三四三旅(陈光旅)由冉庄开到平型关东北方的白崖台附近,占领进攻出发阵地。限据友军协同作战计划,定于25日向敌人出击。——五师主要出击地域为小寨村至老爷庙一段山沟公路。这段公路是灵邱一一平型关公路险要地段,路侧山岭高耸,对伏击敌人十分有利。

当时的敌我态势是:敌坂垣师团二十一旅团主力于平型关正面东跑池地区与友军对垒,敌预备队一千余人和辎重队正从灵邱方向沿山沟公路开来增援其主力部队。据此,我——五师确定以三四三旅两个团(六八五团和六八六团)担任主攻任务,师属三匹四旅两个团积极配合,其中六八七团进出灵邱方向东河南至韩家湾一带负责警戒和阻敌援兵;六八八团为师预备队,于东长城村集结待命。

我主攻部队于25日凌晨进入阵地设伏,在小寨村至老爷庙一带山地布下一个“口袋阵”。是日,约8时光景,敌汽车八十余辆、马车百余辆,联成一线,进入我军设伏的地段。车上约有千余名敌军,车后跟着少数骑兵护送车队,由东向西驰向东跑池。当敌人全部进入我伏击圈后,我军将“口袋”两头封死,居高临下,突然向敌人猛烈开火。敌猝不及防,顿时乱作一团,人马车辆拥挤在约五六里的夹沟公路中。我军乘势迅速接近敌人,同顽敌展开白刃格斗。敌人虽有飞机、大炮等优势装备,但此时此刻“英雄无用武之地”,完全失去作用。而我军的步枪、刺刀、手榴弹则发挥了最大的威力,可谓是“扬长避短”,杀得敌人尸横遍野。到11时左右,战斗基本结束,被包围的敌军悉数被歼,其车辆、物资全都为我缴获。

小寨——老爷庙伏击战斗胜利结束后,我军发扬连续作战精神,立即沿着马路及路侧山岭向平型关正面东跑池地区转进。那里本是国民党军队出击的一个目标,大约有2000左右的日寇,占着村庄和附近山地向平型关正面进攻。我军为配合友军,在老爷庙一带伏击战打响前,就派出了一支部队出击位于东跑池东侧关沟的敌兵,但国民党军没有按协同作战计划出击,所以东跑池方面的敌军未受到严重的威胁。直到薄暮时分,我主力转到这方面后才将敌人从山地压人村庄,并加以包围。本来可望全歼此敌,但国民党军未予积极配合,致使被围之敌,经国民党军防线向西北方的团城口方向夺路而逃。我军于26日撤出战斗。

此役“将敌人一个旅团完全击溃,一半消灭”。连同我派出的游击支队战果在内,共计毙敌1000余人,缴获敌汽车80余辆、九二野炮一门、七三七五山炮弹3000余发、步枪300余支、机关枪20余挺及大批军用物资。这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八路军出师抗日,首战告捷,大长了中国人民志气,打击了日寇威风,对当时华北战局和全国抗战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正如上海市各界救亡协会致八路军的贺电所说的:“贵军受命抗敌,立奏奇功,挽西线垂危之局,破日寇方长之焰,捷报传来,万众欢腾。”平型关战斗的历史意义,由此可见一斑。具体地说,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初步稳定了华北混乱溃败的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