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一本通
5090800000035

第35章 宋元(6)

蒙语的音译,意为法令。《元朝秘史》释为“法度”、“军法”,亦有“法律”、“条例”、“政治”等意。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蒙古部始有札撒。开禧二年(1206年),蒙古汗国建立后,渐趋完备,设专人执掌,立“青册”,以畏兀儿字记蒙古语,逐渐演变为成文法,称“札撒大典”。每逢新汗即位、诸王集会、军队调动等国家大事,均聚众颁读,按律遵行。在现代蒙古语中,此词只有“政权”、“政务”、“政府”等意。

成吉思汗建国以后,就开始向邻境发动掠夺性战争。他三次攻入西夏,迫使夏国称臣纳贡。西夏投降以后,接着全力攻打金朝。1211年,成吉思汗统兵攻入金西北路边墙,取山后诸州,于野狐岭北击溃金三十万守军,追杀到浍河堡,歼灭了大半金军。因居庸关防守坚固,成吉思汗采用迂回战术,率领主力从紫荆口入关,进围中都(今北京)。又在同一年分兵南下,破黄河以北数十州县,大肆杀掠。金宣宗献上公主、金帛请和,成吉思汗就退驻鱼儿泺。金宣宗南迁汴京,驻守中都南的红军叛金降蒙,蒙古军再次入京。1215年,攻占中都,置达鲁花赤等官镇守,成吉思汗退回漠北。1217年,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命统汪古、弘吉剌、亦乞列思、忙兀、兀鲁诸部军以及投降的契丹、女真、、汉诸军,专责经略中原汉地。

1217—1218年,蒙古相继征服北境的火里、秃麻诸部(在今贝加尔湖地区)、吉利吉思及其他森林部落,攻灭被乃蛮贵族屈出律所篡夺的西辽政权。1219年,以花剌子模杀害蒙古商队和使臣为理由,成吉思汗亲统大军西征,分兵攻下诸城,进围其新都撒麻耳干。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先已弃城逃亡,成吉思汗遣哲别、速不台率军追赶,摩诃末避入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中岛上,病死。1221年,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攻克花剌子模旧都玉龙杰赤;成吉思汗与幼子拖雷分兵攻取呼罗珊(今阿母河以南兴都库什山脉以北地区)诸城,继而会师击溃花剌子模新王札阑丁的军队于印度河上,札阑丁退入印度。1223年,成吉思汗置达鲁花赤等官镇守撒麻耳干,率军回蒙古。哲别、速不台军在抄掠波斯各地后,超过太和岭(今高加索山),攻入钦察。1223年,于阿里吉河战役中击溃斡罗思诸国王公与钦察汗的联军,进掠斡罗思南境,又转攻也的里河(伏尔加河的突厥名,又译亦的勒)上的不里阿耳国,然后东返蒙古。

1226年,成吉思汗又出兵攻西夏,连取肃(今甘肃酒泉)、甘(今甘肃张掖)等州,于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附近黄河边歼灭西夏主力,进围中兴府。1227年,西夏国主李投降。同年七月,成吉思汗病逝于宁夏六盘山下的清水县行宫,由幼子拖雷监国。1260年,忽必烈取得了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9年,南宋灭亡,全国统一。

十二、蒙古西征

蒙古西征是公元13世纪上半期蒙古帝国征服中亚和东欧的战争。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以剽悍的武功征服了欧亚地区,以蒙古为中心,建立起由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组成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

蒙古西征共有3次,第一次是1217年至1223年成吉思汗西征;第二次是1234年至1241年拔都西征;第三次是1253年至1258年旭烈兀西征。

第一次西征由成吉思汗及其儿子率领,主要目标是中亚地区的西辽、花剌子国和俄罗斯。1219年,成吉思汗亲自率领其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和大将速不台、哲别,会集畏兀儿、哈剌鲁、阿力麻里等部兵马攻打花剌子模。蒙古军队在额尔齐思河流域分进合击,察合台与窝阔台率兵围攻花剌子模商城讹答剌城,术赤进攻毡的城,成吉思汗和拖雷统帅大军直逼其都城布哈拉。1220年春,蒙古军队攻占布哈拉,又攻陷了花剌子模新都撒马尔罕,讹答剌与毡的城也相继被攻陷。此后,成吉思汗命术赤、察合台与窝阔台共同围攻乌尔根奇,命大将哲别和速不台越过阿姆河追击西逃的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打败俄罗斯和钦察突厥,绕道里海北岸回军。摩诃末后来在里海一个小岛上病死,其子札阑丁在呼罗珊组织抵抗。1221年,成吉思汗渡过阿姆河,占领塔里寒城,派拖雷进攻呼罗珊,相继攻陷里沙不儿、也里城,回师塔里寒城与成吉思汗会师。察合台与窝阔台攻陷乌尔根奇后,也赶到塔里寒城会师。成吉思汗亲统诸路大军追击札阑丁,在印度河击败其余众,札阑丁只身逃跑,花剌子模灭亡。蒙古军队越过高加索进入顿河流域,出兵欧洲。1223年在迦勒迦河决战,大败突厥与俄罗斯联军,俄罗斯诸王公几乎全部被杀。蒙古军队胜利班师。

第二次西征主要由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领,主要目标是东欧、波斯。1234年,太宗窝阔台召开诸王大臣会议,决定继承成吉思汗的事业,继续西征。窝阔台派兵分别攻打波斯(今伊朗)和钦察、不里阿耳等部,基本上征服了波斯全境。1235年,由于进攻钦察的军队受阻,窝阔台决定派强大西征军增援,术赤之子拔都、察合台之子拜答儿、窝阔台之子贵由、拖雷之子蒙哥以及诸王、那颜、公主驸马的长子参加这次远征,由拔都总领诸军。次年,诸军会师西征,进攻位于伏尔加河中游的不里阿耳,大将速不台征服不里阿耳。1237年,蒙古诸军进攻钦察,蒙哥斩杀其大将八赤蛮,里海以北地区被蒙古军队占领。拔都率军大举入侵俄罗斯,1237年底攻占梁赞、莫斯科等14城,1238年2月攻陷弗拉基米尔,次年又攻陷基辅。1240年,蒙古军队进攻孛烈儿(今波兰)、马扎尔(今匈牙利)。1241年4月,蒙军攻占克拉科夫、里格尼察等城,大掠摩拉维亚等地。拔都亲统三路大军大败马札尔军,其国王逃走,蒙古军队攻掠亚得里亚海东岸及南欧各地。这年年底,窝阔台死讯传到军中,拔都率军从巴尔干撤回伏尔加河流域。拔都率本部以撒莱为都城,在伏尔加河畔建立了钦察汗国(即金帐汗国)。

第三次西征由成吉思汗另一个孙子旭烈兀率领,目标为西亚各国。1253年,拖雷之子旭烈兀率军第三次远征,蒙古军队进军西亚。10月,旭烈兀率兵侵入伊朗西部,进抵两河流域,目标首先指向了木剌夷国(今伊朗境内)。旭烈兀率军携带大批石弩和火器,途经阿力麻里、撒马尔罕到波斯碣石城,告谕西亚诸王协同消灭木剌夷。1256年,旭烈兀统帅蒙古大军渡过阿姆河,6月到达木剌夷境内。蒙古先锋将领怯的不花攻占木剌夷多处堡寨。木剌夷首领鲁克那丁在蒙古大军压境的形势下,派他的弟弟沙歆沙向旭烈兀求和,旭烈兀要求鲁克那丁亲自来投降,但鲁克那丁迟疑不决。11月,旭烈兀命令蒙古军队发起猛攻,鲁克那丁被迫投降。蒙古军队占领其都城阿剌模式堡(今里海南)。1257年初,鲁克那丁被蒙古军队杀死,木剌夷被完全平定。1257年3月,驻守阿塞拜疆的拜住来到军中,旭烈兀偕同拜住等继续西征,直指黑衣大食首都巴格达。当时阿巴斯王朝由哈里发谟思塔辛执政,既直接统治黑衣大食,又管辖整个伊斯兰教世界,是两河流域的强国。1257年冬,旭烈兀、拜住等率军三路围攻巴格达。第二年初,三军合围,向巴格达发动总攻,蒙古军队用炮石攻打巴格达城,城门被炮火击毁。2月,谟思塔辛率众投降,旭烈兀攻陷巴格达,蒙古军队在城中大掠七天,谟思塔辛被处死,阿巴斯王朝灭亡。旭烈兀率军继续西进,兵进叙利亚,直抵大马士革,势力深入到西南亚。由于蒙古军队被埃及军队打败,旭烈兀才被迫停止了西进,留居帖必力思,建立了伊利汗国。

链接:黑衣大食

黑衣大食即阿巴斯王朝(750—1258年),阿巴斯王朝是哈里发帝国的一个王朝,是阿拉伯的黄金时代,也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阿巴斯王朝的建立与巩固,标志着阿拉伯帝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王朝以伊拉克为中心,在底格里斯河畔营建了新都巴格达。该城宏伟壮观,人口众多,商贸繁盛,是与当时的长安、君士坦丁堡齐名的世界性大都市。于750年取代倭马亚王朝,定都巴格达,直至1258年被蒙古帝国所灭。阿巴斯王室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叔父阿巴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卜的后裔。在该王朝统治时期,中世纪的伊斯兰教世界达到了极盛,在哈伦·赖世德统治时期更达到了顶峰。因其旗帜尚黑,故中国史籍称其为“黑衣大食”。中国曾在唐朝与之发生怛罗斯之役,大食军获得胜利,唐军俘虏也同时将造纸技术西传,尔后更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十三、文天祥抗元

文天祥(1236—1283年),初名云孙,字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他被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

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向南宋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九月,忽必烈围鄂州(今湖北武昌)。消息传到临安,朝野震动。外号“活阎罗”的宠宦董宋臣建议迁都四明(今浙江宁波),以避兵锋,重演南宋初期高宗赵构逃亡海上的故事。然而,这对团结军心、民心十分不利。文天祥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且多言招祸,但为了社稷人民,他挺身而出,向皇帝上书,指出迁都之议是小人误国之言,董宋臣恶贯满盈,应斩首。文天祥还建议改革政治、扩充兵力、抗元救国。可惜理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南宋的朝政也一天比一天败坏。

度宗病死后,贾似道抑长立幼,扶4岁的赵显即位,是为宋恭帝。赵显即位后,元军攻陷鄂州,京师震动。理宗的妻子谢道清下了一道《哀痛诏》,述说继君年幼,自己年迈,民生疾苦,国家艰危,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急王室之所急,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朝廷将不吝赏功赐爵。但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各地将官大都观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哀痛诏》,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不久,文天祥接到朝廷专旨,命他“疾速起发勤王义士,前赴行在(指皇帝离京寄居之处)”。文天祥奉读诏书,痛哭流涕,立即发布榜文,征募义勇之士,同时筹集粮饷。他捐出全部家财作军费,把母亲和家人送到弟弟处赡养,以示毁家纾难。在文天祥的感召下,一支以农民为主、文人为辅的爱国义军在极短时间内组成,总数达30000人以上。友人曾对文天祥说,现在元军三路进兵,你以乌合之众迎敌,无异驱群羊斗猛虎。文天祥回答,国家养育臣民300多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无一人一骑应召,我万分悲痛。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难,希望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起,聚集众人力量,也许能保存社稷。他还说:“受君之恩,食国之禄,应该以死报国。”

文天祥起兵后,积极要求奔赴前线阻击元军,扭转战局,但遭到朝廷中主和派权臣的阻挠,还有人诬告勤王军在乐安、宜黄一带抢劫。文天祥愤而上书抗辩,社会舆论普遍支持他,太学生也上书抨击投降派。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朝廷终于颁旨召文天祥领兵入京。部队到达临安后,一路秋毫无犯,文天祥声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