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的力量
5088700000033

第33章 学习,永远不要嫌太晚(3)

除此之外,西门子逐下大力气挖掘他人的推销能力。他常说:“假如你把一条鱼捐给一个人,只能养活他一天。但是,假如你教他怎样去捕鱼的话,你就能够养活他一辈子。”可见,西门子是非常注重发挥人的自觉性、创造力的。同时,在1922年西门子公司拨款建立了“学徒基金”,专门用于培训工人,以便尽快使他们掌握新技术和新工艺。几十年来,公司先后培训出数十万名的熟练工人。

在当前的我国,虽然大多数企业名义上开展了培训,但实际上用于员工培训方面的花费并不高,人均教育经费投入仅为195元,这是导致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的重要原因。

虽然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举办了不同的企业培训项目,但研究显示,56%的企业相信:培训并没有改善员工的绩效,“培训”是较被动的。而新的观点指出:学习者对自己的发展负责,“学习”意味着积极、自发及自主。但许多企业还抱着旧有的观念,认为安排员工参加某学院或培训公司指定的课程菜单,是浪费企业的资金和员工的时间。为了更有效地整合学习资源,确保培训投资的回报,不少企业纷纷成立了“企业大学”。如海尔、联想等已建立了他们的动机各不相同的“企业大学”。有的为了培养内部员工,有的为了加速组织革新,有的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吸纳并留住人才,有的为了改善与员工、客户、供应商或政府的关系等。不同“企业大学”扮演着不同甚至多个战略角色。

对企业来说,培训不但是实现组织发展、保持竞争优势的需要,也是吸引员工、保证员工个人生涯得到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要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培训是关键。团队培训人员不仅要努力学习理论和方法,还要积极实践、大胆创新,根据本企业的特点,灵活选择方式方法,并不断开发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培训模式和培训方法。

综上所述,不论是跨专业跨部门的横向培训与发展,还是专业技术、管理层级的纵向培训与发展,都会让员工感受到被企业尊重和认可。“愚者赚今天,智者赚明天。”企业要赢得未来的竞争,就必须注重整体绩效的提高;要提高企业绩效水平,就必须重视员工培训与发展,增加教育培训设施和条件,资助师资培训、教材开发、教育培训研究及培训机构建设的投入。总而言之,企业还是要多注意花今天的钱,争取未来更大的收益。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领导者要把培养优秀的人才,做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加大进行人力资源投资,从而实现公司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6.激发员工的热情

企业的发展应建立在人的发展基础之上,因为人是构成企业的最根本因素。如何使现有的人员发挥最大的力量,关键是看管理者如何处理好与员工的关系,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一个员工的工作态度能折射出一个员工的人生态度,而一个员工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一个公司的绩效。如果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是一种苦役,就像奴隶在主人的皮鞭督促之下一样,那他只是公司的一个包袱,是不会给公司带来效益的,这样的员工越多,公司倒闭得越快。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主人把货物装在两辆马车上,让两匹马各拉一辆车。在路上,一匹马渐渐落在了后面,并且走走停停。主人便把后面一辆车上的货物全放到前面的车上去。当后面那匹马看到自己车上的东西都搬完了,便开始轻快地前进,并且对前面那匹马说:“你辛苦吧,流汗吧,你越是努力干,主人越要折磨你。”到达目的地后,有人对主人说:“你既然只用一匹马拉车,那么你养两匹马干吗?不如好好地喂一匹,把另一匹宰掉,总还能拿到一张皮吧。”于是主人便真的这样做了。

一个员工在工作中如果存在抱怨、消极和斤斤计较,把工作看成是苦役的话,那么,他对工作的热情、对公司的忠诚和创造力就无法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也很难在工作中取得卓有成效。难怪一些聪明的企业老总把员工的热情看得比能力还重要。

热情是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工作能力强固然容易出成绩,但光有能力而缺乏动机、缺乏干活的热情,也将会一事无成。很难想象,一个对工作没有丝毫热情的人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并且创造出好的工作业绩。工作离不开热情。热情能让人挖掘自身潜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员工的工作热情是把工作做得更好的动力。

山姆·沃顿是沃尔玛商业帝国的创始人,外界评价他是一个热情、乐观,具有良好品质的人。他不仅自己对工作倾注全部的热情,还把这股热情传染给他的20万职工。于是,沃尔玛帝国从上至下都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当一个顾客走进沃尔玛商场时,他在30秒钟之内便能得到亲切的问候,即便商场职员都在为别的顾客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职员通常会请正在为之服务的顾客原谅:“对不起,我去跟那位顾客打个招呼请他稍待片刻,您不会介意吧?”这些话常常会得到顾客的原谅和好感。在职员们问候完新到的顾客后,通常会加上一句:“感谢您的耐心,很快将会有人过来为您服务。”刚到的顾客和已到顾客都会感到非常满意——他们都会表现得很兴奋。

沃尔玛这种洋溢的热情得到了回报,10年以前,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排名第一位的是西尔斯;第二位的是蒙哥马利中心;第三位的是(J.C.Pemey)零售店。今天,西尔斯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其次是K商场,第三是沃尔玛商场。一位关注零售业的分析家认为它是“商场销售额增长率最高者之一,在任何经济环境下都保持一贯”。一个企业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一定要有热情,否则,就难以成功,只有对事业倾注了热情,才会有成就。

事实上,每个人的情绪常处于变化之中,有时心情会变得很郁闷压抑,但这只是暂时的,工作热情是一种长期稳定积极的心态,其中融入了你对工作稳定的感情和态度,即使偶尔有不良情绪干扰,但这种对工作的热情不会因此而减退。使热情减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工作能力和工作难度差距较大。如果工作太简单了没有挑战性,激发不起热情;工作太难,能力不够,这种差距容易使员工自信心受挫,丧失工作热情。选择与自己能力相符的工作是很必要的。

第二,工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认识不到工作的真正目的,认为工作只是为完成任务,自然少了一分激情,多了一分懈怠。用目标激发员工的热情,可以让工作更富活力。

第三,懈怠的工作态度。本来是比较感兴趣的工作,也会因你随便、懒散、懈怠的工作态度而失去热情。消极心态是积极心态的克星,消极情绪滋生,积极情绪则会衰减,这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在管理中,应该如何激发员工的热情呢?可以尝试以下两点:

一是给员工无上的尊重。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下岗工人宁愿呆在家里领几百元的补贴也不愿意出去工作。究其原因就是有没有给员工最起码的尊重?在一些特殊的行业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工作环境比较恶劣致使一些员工的衣服看上去很脏的。公司的同事甚至领导见了他们都躲着走,社会上也对他们有偏见,这就造成他们对工作失去积极性。有一些企业老板不尊重员工,在管理中倚重责备、惩罚、开除等手段。这样员工只会把工作当成谋生,就不会干出精彩的工作。不要以为员工因为怕你而努力工作,这样只会造成员工对工作失去积极性。如果尊重他们,他们会骄傲地工作,做得很好。

二是做好对员工的激励。在企业管理之中,无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能得到理想效果的并不多,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在实施激励的过程中缺乏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而又略显过时的话,由于它是如此的普通以至于不被一些企业管理者所重视。事实上恰恰是因为常听到才被忽略了他许多的细节,特别是忽略了它在激励实施的工程中所起的作用。这也可能是一些不良的风气所造成的,但一名企业管理者,要想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发展,就必须把握好这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