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的力量
5088700000017

第17章 创新,打造企业持久生命力(2)

第二,创新文化。观念创新离不开企业文化,只有在一定文化底蕴中,才能始终保持观念创新的活力。如海尔创造的“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低成本扩张,被哈佛大学写入MBA案例教材,使张瑞敏成为第一位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

第三,行动迅速。拿破仑曾说过:“我的军队所以长胜不败,就因为在与敌人抢占制高点时,我们总是早到5分钟。”同样,作为企业家必须具备这种“早到5分钟”、“先行一步”、“先发制人”、“捷足先登”的思想。

第四,变中求新。一是要在观念上永远树立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时刻做到居安思危、居优思劣、居盈思亏。二是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毅力和实力。要敢于打破原有的成功经验,打破原有的平衡。三是要与时俱进,锐意求新。要以“要么不干,要干就争第一”的雄心壮志,敏锐把握人们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及时转变创新观念,寻求新突破、新发展,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4.玩转创新,不走寻常路

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质特征,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家之所以成为企业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敢闯、敢做的创新精神。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体现在能够发现一般人无法发现的机会,运用一般人容易忽略的资源,找到一般人从不去想的办法。

那么,思维是什么?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左右一个人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思维模式,不在于智商的差异,企业运营也是如此,一个具有良好思维力的商人才能成长为真正的企业家,而不具备基本思维力的老板,则可能永远没有出头的机会,思维和观念才是控制成功的核心密码,因此,如何培养一个人的思维创新能力,才是受益终生的头等大事。

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在企业中引入新的东西,可以是一个新的思想,一种新的方法或一种新的设备,它很像发明,也需要高度的创造性。但更多的是把问题的解决方法成功地应用到市场中,我们不必为创新而搞发明,因为,我国的市场中有很多的创造性的方法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一位法国学者曾这样描述过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企业家:他们很像勇士,能迅速做出决定,具有不寻常的精力和毅力,满怀非凡的勇气和果断的魄力;他们奋不顾身地冲向广阔的经济战场,开辟一片又一片创新的领域;他们以一种广泛、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行动准则指导企业运行;他们有青年人的好奇心、发明者的创造欲、初恋者的新鲜感、亚神经质般的敏感性以及建设者和破坏者兼备的变革意识;他们双眼紧盯着国内外的各种信息,紧盯着市场需求,大脑中急骤地将外界的信息重新组合构造出新的创新决策。

成功的企业家无不具有创新精神。本田公司创始人大久保睿塑造的“本田精神”就特别强调创新精神,他把“本田精神”归结为三大观点:“人要有创造性,决不模仿别人;要有世界性,不拘泥于狭窄地域;要有被接受性,增强相互的理解。”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强调“永不步人后尘,披荆斩棘开创没人问津的新领域”,“干别人不干的事”。他在《走向世界》一书中把开拓新技术称为“求生存的手段”和“企业生存之路”。

萨特·沃尔玛创造了享誉世界的沃尔玛超市,他的成功在于他倡导新观念,重视试验和革新。他建立具体的组织制度,以推动革新和进步。他把权力下放到部门经理手中,使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管理自己的部门;他建立了奖励制度,对那些提出创新建议的员工给予奖励;他还组织创新竞赛,鼓励员工进行创新试验,使员工在鼓励变革与创新的氛围中工作。沃尔玛把接受新理念的精神传给了自己的继承人,使公司在他去世后仍得以长盛不衰。

总之,没有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企业便不能打破僵化、过时的东西,开创企业乃至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新局面;没有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既不可能产生企业的核心能力,也不可能产生企业高效率的组织形式、管理方法和先进制度,更不能产生新的市场机会。

有个小药店的老板,两年前在谈到未来的发展时,还很有禅味地说:“开个小药店真的不错,虽不能挣大钱,但总比一般人要强。能够这样就不错了,挣那么多钱干什么?”在这种思想观念的阻碍下,他以“小富即安”为目标,从主观上停止了小药店的扩张,于是小药店错过了多次发展的机会。一年前,有家大药店想和他谈加盟联合或品牌合作时,被他拒绝了。今年,在他的小药店对面又开了一家大药店,各方面的条件都比他的小店强,于是小药店生意日渐清淡,门可罗雀,最终关门了事。

小药店的关门,给了我们一个很深的启迪。市场如水,企业如舟,市场行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纵观我国企业的发展史,不难看出,许多企业也正是这样一步步走向衰老与死亡的。他们观念陈旧、管理落后、机构老化,还依旧抱着“老”企业的姿态,傲视一切新观念与新事物。他们以为:自己的经营观念与经营体制,经历了那么多的大风大雨,那么多的市场风云。目前企业正平稳发展,企业员工都安居乐业,生活舒适。比起某些濒临倒闭的企业和作坊式的小工厂,可谓“天上人间”了。难道这样的企业还会破产吗?殊不知,正是这种观念的饱和、思想的僵化和心理的平衡使他们沿着“小药店”的足迹,一步步走向了衰落。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竞争在加剧,不求创新、不求进步,又怎么能够跟上时代的足迹呢?

所以说,我们鼓励创新思想,更强调让创新的思想转化为实在的价值,只有能为社会、企业、个人带来价值提升的创新才是有效的创新。这种价值的提升需要我们将创意通过行动转化为一种成果。企业应该鼓励员工持续学习,并努力为员工的创新提供便利条件,这不仅包括创新所需要的工作条件,还应包括鼓励创新的氛围和激励创新的机制。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家在以创新求发展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夯实基础管理,只有真正建立起一套高效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用规则化、程序化、科学化来系统性的塑造和改变员工的行为,提高整体的组织能力,才能为创新提供孕育和发展的土壤。

5.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经济学家厉以宁讲过一个故事:

有三座庙,这三座庙离河边都比较远。怎么解决吃水问题呢?第一座庙,和尚挑水路线比较长,一天挑了一缸就累了,干不了。于是庙里的三个和尚商量,咱们来个接力赛吧,每人挑一段路。第一个和尚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来休息,第二个和尚继续挑到山门,又转给第三个和尚,挑到缸里灌进去,空桶回来再接着挑,大家都不累,水很快就挑满了。这是协作的办法,也叫“机制创新”。

第二个庙,老和尚把三个徒弟都叫来,说我们立下了新的庙规,要引进竞争机制。三个和尚都去挑水,谁挑得多,晚上吃饭加一道菜;谁挑得少,吃白饭,没菜。三个和尚拼命去挑,一会儿水就挑满了。这个办法叫“管理创新”。

第三个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天天挑水太累,咱们想想办法。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来连在一起,竹子中心是空的,然后买了一个辘轳。第一个和尚把一桶水摇上去,第二个和尚专管倒水,第三个和尚暂时休息。三个人轮流换班,一会儿水就灌满了。这叫“技术创新”。

由三个和尚没水喝,到三个和尚通过不同的办法达到共同的目的,关键在于不局限于固有的思维,发扬了团结协作、良性竞争、技术创新的精神,自然产生好结果。

这种思维模式同样适应于企业。企业要想持续成功,就要不断创新。所有能够取得新成就的企业都是在不断创新中成长起来的,他们都拥有自己不同的创新观念。领导者的空间靠自己来开拓,每一位领导如果还想继续干下去的话,就应该十分清醒地意识到:世界每天都在翻新,新的东西层出不穷,如果不创新,不仅仅意味着落后,还意味着最终的灭亡。

一个组织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更换自己的运作方式,这些创新来源于领导,领导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现代组织中决定着组织的生死存亡。领导的创新素质需要平时不断地积累与学习,很难想象,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会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一个没有经验积累的人能够搞好创新,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要加强自身学习。具体说来,可以从四个方面去做:

一是要注意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任何一项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如何利用前人的知识和智慧在创新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也只有如此,创新工作才可以少走弯路,才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创新工作的基础,通过借鉴前人的工作,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是注意发现和总结前人失败的创新经验。失败是成功之母,这谁都不能否认,但是如果一味的失败而不去考虑失败的原因则对我们的工作是没有任何的帮助。通过前人失败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还可以通过改变方法和途径,成功的解决一些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

三是要学会借鉴和组合。借用别人的“经验”和“成果”而自己却不努力是不行的。借鉴可以是思路,也可以是方法,更可以是产品。我们不要认为“拿了”别人的东西而觉得对不起别人,我们只是知识借用而已。文学家鲁迅就是要我们用“拿来主义”精神去借鉴别人好的东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取长补短”。

四是遇到问题要注意从多方面考虑,而且要持之以恒,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单纯的为创新而创新,出现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只有从多方面考虑和解决问题,才能出现解决问题的灵感,才能创新。千万不要把灵感放走,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灵感的,一旦产生就要记录下来,时间一长,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自然就出现了。

此外,就管理者个人来说,要提高创新能力,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度使命感的人,才会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战胜自我,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不可想象,一个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毫无责任心的人,会积极主动地开动思维机器,创造性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其次,必须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任何创造都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创新活动,必然要以知识的占有作为前提条件。没有丰富的知识作基础,思维就不可能产生联想,不可能利用知识的相似点、交叉点、结合点引发思维转向,不可能由一条思维路线转移到另一条思维路线,实现思维创新。

最后,必须坚持思维的相对独立性。思维的相对独立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必备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在思维实践中不迷信前人,不盲从已有的经验,不依赖已有的成果;独立地发现问题,独立地思考问题,在独辟蹊径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