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5063400000004

第4章 古语精言(3)

【干将不可以缝线,巨象不可以捕鼠】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用刑》。干将:宝剑名,后泛指宝剑。意思是:宝剑虽好,但却不能用来缝制衣物;大象虽大,但去不能用来捕捉老鼠。比喻人才各有其擅长的一面,也各有其不擅长的一面。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出自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七》。意思是:不了解人的缺点,不了解人的优点,不了解人优点中的缺点,不了解人缺点中的优点,就不可以随便用人,不可以随便教人。

【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有非其道,则足以败乱天下之人才】出自宋代王安石《上仁宗皇帝立事书》。意思是:教育、培养、选拔、任用,只要其中一个关节出了问题,就足以败坏天下所有的人才。

【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出自《礼记·儒行》。称:举荐。怨:仇家。意思是:举荐人才,要内部不回避亲属,外部不埋没仇家。说明举荐者应胸怀宽广,以客观实际为准则。

【都蔗虽甘,殆不可杖;佞人悦己,亦不可相】出自汉代刘向《杖铭》。意思是:甘蔗虽然甘甜,但却不能用来做手杖;奸佞小人虽然能让自己高兴,但却不能让他做宰相。说明领导应警惕那些巧言谄媚之人。

【峻极之山,非一石所成;凌云之榭,非一木所构】出自北齐刘昼《刘子·荐贤》。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意思是:至为高峻的大山,不是由一块石头所垒成的;高入云霄的台榭,也不是用一根木头建成的。比喻仅靠个别的贤才是不能将国家治理好的。

【非有独见之明,专任众人之誉,不以己察,不以事考,亦何由获大贤哉】出自汉代徐干《中论·审大臣》。意思是:没有自己独到的眼光,专门任用众人的赞誉之人,不亲自了解,不用事实考察,怎么能够获得那些大贤之才呢?

【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出自唐代陈陶诗《闲居杂兴》。麟凤:比喻杰出的人才。意思是:不要说中国没有杰出的人才,那是因为皇家搜求人才的网结得还不够密。说明并不是缺乏人才,关键是执政者要勤于采择。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出自《荀子·修身》。非:批评。当:恰当。是:肯定。意思是:对我的过错批评的正确的,是我的老师;对我的优点给予恰当的肯定的,是我的朋友;而阿谀奉承我的,则是害我的人。

【亡国之法有可随者,治国之俗有可非者】出自《淮南子·说山训》。随:仿效。非:指责、批评。意思是:亡乱国家的政治也有可以仿效的地方;安定国家的习俗也有可以批评的地方。说明不是亡乱国家的一切都是坏的,也不是安定国家的一切都是好的。

【车之不前也,马不力也,不策马而策车何益?法之不行也,人不力也,不议人而议法何益】出自明代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不力:不尽力。策:用鞭子抽打。意思是:车子不往前走,是因为马没有尽力,不抽打马而抽打车有什么用呢?法令不能好好执行,是因为人不得力,不找人的问题而找法令的问题有什么用呢?

【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出自《吕氏春秋·适威》。意思是:法令过于严厉,人们反而不听从;禁令过于繁多,反而不能执行。

【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绳古,是为诬古】出自清代魏源《默觚·治篇》。绳:衡量。诬:歪曲、诬蔑。意思是:用古代的标准来衡量现在,是对现在的歪曲;那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古代,也是对古代的歪曲。说明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要尊重历史,尊重现实。

【情可顺而不可徇,法宜严而不宜猛】出自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徇:曲从。猛:严厉。意思是:民情可以顺应但不能曲从,法制应该严明但不能严酷。

【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奸】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意思是:单靠刑罚不能够改变社会的不良风气;单靠杀戮也不能够禁止坏人坏事。说明要想社会秩序井然,不能光靠刑罚和杀戮,还要重视道德教育。

【水可使不滥,不可使无流】出自汉代荀悦《申鉴·政体》。意思是:人可以让水不泛滥,但却不能让水不流动。用来比喻政令应留有一定的余地,不要太苛刻。

【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出自宋代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意思是:言语反复多变,就不能取信于人;政令朝出夕改,人们就无所适从。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出自清代龚自珍《已亥杂诗》。九州:中国。恃:依靠。喑:哑。究:毕竟,到底。意思是:中国要焕发勃勃的生机,还要依靠风暴雷霆般的变革,无声无息的沉闷局面毕竟是悲哀的。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自《老子》。奈何?为什么。意思是:既然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还要用死亡来威胁他们呢?是说严酷的刑法不能让人民屈服。

【天网恢恢,疏而不矢】出自《老子》。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广大的样子。意思是:天道之网,极为广大,虽然看起来系数,但决不会有所疏漏。用来比喻坏人难以逃脱制裁。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出自《文子·上义》。常:准则。意思是:管理国家有一定的准则,即以对老百姓有利为根本。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出自《韩非子·心度》。转:变化。意思是:法度能够跟着时代一起变化,就会使国家安定;治理的方法能够与社会实际相适应,就会有成绩。

【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按耳】出自明代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法令该不该坚持,不在于它的年代长短,而在于它是否适用于当时的情况,是否有利于百姓的安定。

【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出自《管子·明法解》。草茅:杂草。意思是:不除掉有害的杂草,就会妨害庄稼的生长,不诛杀盗贼,就会伤害到守法之民。说明一定要对坏人严惩不待。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出自《韩非子·饰邪》。意思是:家里有了固定的产业,即使遇上饥荒也不会挨饿;国家有了固定的法制,即使遇上危难也不会灭亡。

【治国无法,则民朋党而下比,饰巧以成其私】出自《管子·君臣上》。比:勾结。巧:虚浮、不实。意思是:治理国家如果没有法度,人们就会结邦拉派、相互勾结,弄虚作假来谋取私利。

【不因喜以加赏,不因怒以加罚】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不因为高兴就多加奖赏,也不因为愤怒就加以惩罚。说明奖惩不应因个人的喜怒而变化不定,而是应该有一定的标准。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出自《韩非子·有度》。匹夫:平民。意思是:惩罚有罪过的人,就是大臣也不要放过;奖赏有功劳的人,就是平民百姓也不能遗漏。

【妄赏不劝,妄罚不畏】出自宋代谢谔《十铭》。妄:胡乱。劝:鼓励。意思是:乱加奖赏不能达到劝勉众人的目的,胡乱的惩罚也不能使人畏惧。

【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出自唐代魏征《群书治要·申鉴》。意思是:如果赏赐不是用来鼓励好事,就是对善行的压制;惩罚如果不是用来惩办罪恶,就是对罪恶的纵容。

【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出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择官》。劳:功劳。意思是:奖赏了那些真正有功劳的人,无功的人自然就不争了;惩罚了真正有罪的人,做坏事的人也就害怕了。说明只有赏罚适宜,才能真正起到惩恶扬善的作用。

【过时而赏与无赏同,后事而罚与不罚同】出自明代王守仁《申明赏罚以励人心疏》。后事:事情过了之后。意思是:错过了奖赏的时机就如同没有奖赏,等事情过了之后再处罚就如同没有处罚。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出自《韩非自·外储说左上》。行:施行。意思是:如果赏罚不守信用,那么禁令就难以推行。

【赏务速而后劝,罚务速而后惩】出自唐代柳宗元《断刑论下》。务:务必。意思是:奖赏一定要力求及时,然后,才能起到鼓励劝勉的作用;惩罚也要力求及时,然后,才能起到警戒的作用。

【善琴弈者不视谱,善相马者不按图】出自清代魏源《默觚·学篇》。弈:下棋。意思是:擅长弹奏、下棋的人不用死盯着琴谱或棋谱;擅长相马的人也不会总是按照图上画的样子来分辨马的好坏。用来比喻治理国家和人民也不必拘泥于已有的成法。

【赏毫厘之善,必有所劝;罚纤芥之恶,必有所阻】出自(三国·魏)桓范《政要论·为君难》。意思是:奖赏在小的好事,也能对人们有鼓舞作用;惩罚再小的罪过,也能对坏人坏事有遏制的作用。

【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出自《汉书·贾谊传》。意思是:安定和危乱都不是一天形成的。说明事物都有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提醒当权者应明察秋毫、防微杜渐。

【身莫不恶死,而未尝有不死;国莫不恶亡,而未尝有不亡】出自宋代李觏《庆历民言·开讳》。恶:憎恶。意思是:人没有不憎恨死亡的,但没有人能够不死;国家没有不憎恨灭亡的,但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永远不灭亡。说明人之生老病死和国家的兴亡盛衰都是不可避免的。

【国无小,不可易也;无备虽众,不可恃也】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易:轻视。恃:倚仗。意思是:一个国家,无论多小,都不能轻视;如果没有准备,即便国家再大,人口再多,也不能倚仗。

【有谔谔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谀臣者其国亡】出自汉代韩婴《韩诗外传》。谔谔:直言不讳的样子。意思是:如果大臣都敢于争相直言进谏,那么这个国家就能昌盛,如果大臣都不思言谏,专事阿谀,那么国家就将衰败。说明国君应虚心纳谏,并任用直言之士。

【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出自《荀子·大略》。捐:丢弃,舍弃。意思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去做,这是亡国亡身的道路。

【不义而强,其毙必速】出自《左传·昭公元年》。意思是:用不道义的手段变得强大,其灭亡一定很快。

【以日治者王,以夜治者强,以宿治者削】出自《商君书·去强》。宿:隔夜。意思是:政务能在当日处理完的,可以称王天下;能在当晚处理完的,能使国家强大;要等到第二天才处理完的,国家就会削弱。

【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意思是:大树将要倒下,不是一根绳子就能拉住的。用来比喻国家衰败,大势将去,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挽救的。

【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意思是:天下的形势就是分裂久了,到一定的时候必然会归于统一;统一久了,到一定的时候必然会分裂。说明社会形式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出自《史记·楚元忘世家》。意思是:国家的安危在于所发布的法令,国家的存亡在于所任用的人才。说明君主必须谨慎出令、善于用人。

【四海变秋气,一室难为春】出自清代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秋气:秋天的景象,比喻国家的衰败。天下都已经是秋天的景象了,一处也很难维持春色了。

【圣人不察乎存亡,而察其所以然】出自《列子·说符》。然:指前句的“存亡“。意思是:圣明之人不是着重看国家的兴亡,而是透过这一现象,着重看国家之所以兴亡的原因。

【存在得道而不在于大也,亡在失道而不在于小也】出自《淮南子·氾论训》。道:道义。意思是:国家能够安存不在于疆土辽阔,而在于其合乎道义,国家灭亡也不在于地域狭小,而在于不合乎道义。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出自《商君书·修权》。蠹:蛀虫。意思是:蛀虫太多了,树木就会折断;墙上的缝隙大了,墙就会倒塌。比喻国家有太多的贪官、政治上有大的漏洞就会灭亡。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出自唐代刘禹锡诗《金陵怀古》。人事:人之所为。空:徒然。地形:指地势的险要。意思是:国家兴衰取决于人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依靠山川地势的险要。

【得士者靖,失士者乱】出自《亢仓子·政道》。靖:安宁。意思是:得到人才,国家就会安定,失去人才,国家就会混乱。

【贫生于富,弱生于强,乱生于治,危生于安】出自汉代王符《潜夫论·浮侈》。意思是:贫穷生于富贵,弱小生于强大,混乱生于太平,危急生于安定。说明事物矛盾的两方面总是相互转化的,提醒君主应防微杜渐。

军事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天时:阴晴寒暑的变化。地利:地形优势。人和:团结,得人心。意思是:有良好的时令,不如有有利的地势;有有利的地势,不如有团结一致的人心。说明人心是战争中最重要和可靠的。

【兵不可玩,玩则无威;兵不可废,废则召寇】出自汉代刘向《说苑·指武》。玩:疏忽。意思是:军队不可以疏忽,疏忽就会失去威力;军队不可以废置,废置就会招来敌国的侵犯。

【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出自《汉书·高祖本纪上》。意思是:如果将军任用的不妥当,那么出师作战一定会一败涂地。说明军队中任用将军的重要性。

【天下虽兴,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出自唐代白居易《议兵策》。意思是:国家虽然兴盛,但若动不动就打仗,也会衰败;国家虽然太平,但若忘记战争的危机,不修备战,也一定会非常危险。

【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出自《左传·隐公五年》。意思是:虞:预计,估计。师:出师,出兵。意思是:不对意外情况有所预料和准备,就不能出兵作战。

【以战去战,虽战可也】出自《商君书·画策》。意思是:用战争来制止战争,就算发动战争也是可以的。说明并非所有的战争都是不可取的。

【师直为壮,曲为老】出自《左传·隐公三年》。出兵作战,有正当理由,军队的士气就强盛;而师出无名或者理曲,就会士气不振。

【兵之胜败,本在于政】出自《淮南子·兵略训》。意思是:军事上的胜负,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政治。说明战争是国家政治的外在表现。

【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出自汉代桓宽《盐铁论·险固》。意思是:有准备就能钳制住别人;没有准备就要受别人的钳制。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出自《孙子兵法·计》。意思是:征战是国家的大事,关系着百姓的生死和国家的存亡,不能不仔细考虑。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出自《孙子兵法·行军篇》。意思是:打仗并不是人越多越好,只要不轻视敌人,贸然进攻,并且集中兵力,掌握好敌情,选拔好人才就可以取胜了。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出自《孙子兵法·势篇》。意思是:善于出奇制胜的人,其战术谋略如天地变幻无穷,如江河奔流不竭。

【善持胜者,以强为弱】出自《列子·说符》。意思是:善于保持自己胜利的人,总是将自己的强大看成是弱小的。说明要保持住胜利,就不能骄傲自满。

【欲树木者,必培其根;欲强兵者,务富其国】出自清代唐才常《兵学余谈》。意思是:如果想种植树木,就一定要栽培好它的根;如果想让兵力强大,就一定要使国家富强。

【恃陋而不备,罪之大者也;备豫不虞,善之大者也】出自《左传·成公九年》。豫:同“预”,预备。不虞:意外,难以预料的事。意思是:仅仅依靠简陋的条件而不加以准备和防范,是最大的过错;能够为意外作好准备,是最大的好事。

【政善于内,则兵强于外也】出自(三国·魏)桓范《世要论·兵要》。意思是:国家内部的政治清明有序了,军队在对外作战时也就十分强大了。

【战虽有阵;而勇为本】出自《墨子·修身》。阵:列阵。意思是:作战之中虽然阵列的讲究,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勇敢。

【赏厚而信,人轻敌矣;刑重而必,人不北矣】出自《韩非子·难二》。必:一定。北:败逃。意思是:奖赏丰厚并能及时兑现,士兵就会看轻敌人而不畏惧了;刑罚严厉而且说到做到,士兵就不敢临阵脱逃了。

【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出自《六韬·龙韬·立将》。士:士卒。意思是:士卒还没有坐下来,自己就不能先坐下来;士卒还没有吃饭,自己就不能先吃饭;不管严寒酷暑,都要与士卒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