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层革命:如何成为最优秀的中层领导
5032000000007

第7章 懂得自己的角色定位(1)

大部分的中层领导是因为基层业务做的好提到中层做管理,但担任中层领导以后,没有完成角色的转变,仍然以业务为主,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管理职能;有的中层领导全靠一张嘴,对外说的天花乱坠,实际上对业务一窍不通;而有的中层领导业务能力有,管理也多少懂点,但是就是不能把本部门的工作效率提上去,工作就是见不到实际的效果。在一个企业的领导班子中,中层领导既是一个重要角色,又是一个特殊角色。所以,身为中层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所充当的角色,把握好自己的准确方位,对自己有个准确的价值判断。

把握好中层领导的角色

中层领导与下属的关系,不只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么简单。我们不可否认,“撞钟和尚”是由于强迫员工做他不愿做的事造成的。现实中有很多领导都是以命令的方式来强迫员工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结果并不理想,同时也极大的妨碍了员工自己的发展。

领导,是人人羡慕的职位,人们常将努力、财富与之相提并论,赋予它至高无上的荣耀。因此许多人刻意,甚至疯狂地追求它。但是我们不禁要问,那些大权在握,掌握“生杀”大权的领导,究竟有多少人魅力十足,真正令人心悦诚服,愿意矢志相随?或他们只是徒有“拳力”,只是大家趋炎附势、攀交拉结的对象而已。用人之道除了随环境而变外,还要考虑使用对象这一要素,也应该随对象的不同而不同。日本的片方善治指出:“不了解对象,就不可能发挥领导作用。”中层领导要学会用人的经验,不断改进领导方式,使自己随时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用人情况。

在领导关系中,领导取信于下属,不是靠着领导身临其中的居高临下,不该是身先士卒的驾驭指挥,更不是依靠权力来大声的发号施令,而更多的是领导的人格力量、领导的素养、领导的魅力以及不对员工实现人性化的领导,这种非权力的影响力也是确保总经理事业成功的保证。

做一个优秀的中层领导,只靠发号施令是不够的。在现代文明的、民主化的时代,需要以人为本,因而领导方式也必须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如何运用非权力影响力取信于下属,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实事求是

中层领导取信于下属,实质上就是以“实”取信。实则信,虚则疑。以实取信,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而非弄虚作假,敷衍下属,糊弄下属。总之,只有不失信于下属,才能取信于下属。

(1)不轻易承诺、许愿

有时下属会出于各种目的和困难,向中层领导提出各种要求,中层领导要认真分析,并广泛征求班子成员和其他群众的意见,再做出答复。能办到的,就告诉下属可以办;暂时有困难的,就告诉下属为什么办不到,得到他们的谅解。只有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就办到,才能取信于下属。

(2)秉公办事,不搞小恩小惠和“小动作”

廉生威,公生明。中层领导对下属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不搞拉拉扯扯、小恩小惠。否则,得到中层领导小恩小惠的人可能一时高兴,但却失信于多数下属;何况被拉拢的人也可能不乏正直之士,他们也会保持警惕;即使私心重的人喜欢接受这种小恩小惠,但他们以后还会得寸进尺要求更多,一旦更多私欲达不到,他们也会迁怒于人。所以,搞权术和小恩小惠的人,迟早会“两边不落好”,失去下属的信任。

2.感情信任

中层领导要取信于下属,就要对下属有一种热情。热情不热情,关键在感情。如果中层领导自视清高,缺乏应有的热情,既不会去亲近下属,更不会去信任下属,当然也就难以使下属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

在现代社会里的上下级关系,不是剥削阶级社会里的君臣、君民、臣民关系,也不是驱使与被驱使、人身依附关系,而是平等、友爱、协作、同志式的新型关系。下属也是每个部门和单位的主人,是中层领导学习、依靠、服务的对象。

3.充分信任

取信于下属的前提是必须信任、依靠下属,如果连下属都信不过,势必难以让下属信任自己。

(1)语言上表达信任

要在语言上表达出始终是相信下属、依赖下属、尊重下属权力的。无论个别谈话,或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无论在顺境中取得成绩的时候,还是在逆境中和遇到困难的情况下,都要表现出充分信任下属,相信下属是会冲出困境、迎来光明的,以坚定下属战胜困难的信心,鼓舞其斗志,增强其勇气。

(2)使用上给予信任

中层领导对下属的使用给予信任主要是两点:

①求全责备

由于各人的素质、经历、性格、修养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在思想品格、学识、能力上也互有短长。中层领导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待下属,在使用上应让他们各尽其才。

②“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这是古训,但对今天的领导工作也不无借鉴。中层领导在“疑人不用”的前提下,既用人,则不疑,应给予应有的信任,以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和献身精神。

4.生活体贴

中层领导应该及时了解群众情绪,把握下属思想脉搏,既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下属解决具体问题,关心下属的疾苦和困难,帮他们排忧解难,又要及时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5.非原则问题宽容

中层领导在处理与下属关系时,对于原则问题,应该一丝不苟,严肃对待,从严要求;而对于一些非原则问题、细枝末节问题,则要持宽容态度,不予计较,这也是一种对下属的信任。

言谈举止注意身份

看看那些成功的人们,无一不在乎自己的形象。一个优秀的中层领导不仅是自己能给下属带来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承诺,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形象的魅力并能够运用这种魅力,把这些承诺的价值具体表现出来,把属于组织的智慧结晶的思想生动地表达出来,让追随者把他的形象与自己追求的未来结合为一体。这也是他们能够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追随者的重要原因。

中层领导跟员工在一起时,要适当表现自己的“身份”。在办公室里与员工相处,别人应该一眼就能瞧出,谁是员工,谁是领导。如果你不能表现出这一点,给人的印象就可能正好相反,那么,你这个中层领导就是失败的。

如果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好的形象是影响的一半。形象好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追随。一个人的形象是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游戏规则。成功的外表形象为自己的事业的成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个优秀的中层领导能够用形象操纵追随者的心理,为自己创立神话般的形象以确立自己稳固的位置。

出色的形象可以带来出众的魅力。所以一个有魅力的中层领导本身就具有一个吸引他人的良好形象。一个有魅力的领导形象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整个组织的形象,人们往往从领导形象上去推测组织的现状。衣冠干净利索,整体俱佳的领导一般会被认为是一个高效率组织的领导;而一个放荡不羁,形象不雅的立功难道一般很难让人与高效的组织联系起来。

作为中层领导,虽然不必过于矜持,但要让员工起码意识到,你是领导。这样,即便是活泼、轻挑的下属也不至于去拍你的肩膀,或拿你的缺点肆意开玩笑。他在你面前会小心谨慎,会看你的脸色行事,当你们一起离开办公室时,他会恭恭敬敬地把门打开,让你先行。

中层领导要保持自己的威严,在无形中造成员工对自己的尊敬之意,这会为你的工作开展创造条件,员工会处处——至少在表面上尊重你的意见,当他们执行任务有困难时会与你商量,而不会自作主张,自行其是。

中层领导要注意自己的讲话方式。在办公室里跟下属讲话,一般说要亲切自然,不能让下属过于紧张,以便更好地让对方领会自己的意思。但是在公开场合讲话,譬如面对许多员工演讲,做报告,要威严有力,有震慑力。

但不管在哪种情况下,领导讲话都要一是一,二是二,坚决果断,切忌含糊不清。

跟下属交谈,即便下属一方处于主动,中层领导听取对方谈话也切忌唯唯诺诺,被对方左右。如果对方意见与自己意见相左,可以明确给予否定,如果意识到下属意见确是对公司对自己有利的,也不要急于表态。

多思考少说话,也可以以“让我仔细考虑一下”或“容我们研究、商量一下”来结束谈话。这样,在回去之后,员工不会沾沾自喜,而会更加谨慎,中层领导也可以利用时间从容仔细考虑是取是舍,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中层领导的权威,总比草率决定为好。

现代中层领导是美的生活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创造者。中层领导首先应该是美的化身。中层领导的形象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他本人形象,一方面又是他所领导的组织形象。良好的领导形象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喜怒哀乐藏在心里

无论任何人,只要在社会上闯荡一段时间,便多多少少练就了察言观色的本事,他们会根据你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进而顺着你的喜怒哀乐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高明的中层领导一般都不随便表现自己的情绪,以免被人抓住弱点,给人可乘之机。

古代的中国民间生活,悠闲自在;但居上位者,却是激烈地竞争着,尤其是权力的争夺更是不择手段,勾心斗角,互相排斥。在这种争权夺利的环境中,人人尽量掩饰自己的本性,

来迎合权势,如果任意表现出来,就容易被对方乘虚而人,甚至抓住把柄,说不定因而失势,遭致杀身之祸,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养成“喜怒不形于色”的性情。

中层领导必须得冷静沉着,才能做精确的判断,《孙子》书中曾言:“主不可怒以兴师,将不可愠以致战。”

事实上,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绪,世界上根本没有心如止水的人,没有喜怒哀乐!那只是“植物”人所没有的。

中层领导一旦露出了真情,就容易为人所看穿,以至于受到拨弄,而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喜怒不形于色”,亦即尽量压抑个人的感情,而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来应付事情,这种性格才配作为一位中层领导。

当集体遭遇困难时,如果中层领导露出不安的表情或慌乱的态度,便会影响到组织全体,一旦根基动摇,就会带来崩溃。这种情形下,如果能保持冷静、若无其事的态度,最能安抚民心。

与对方交涉谈判时,应具有冷静、成竹在胸的宽广胸怀。如果把持不住露出感情,如同自掀底牌一般,容易被对方控制,而屈居下风。

中国的领导大多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因而养成稳重熟虑的心思,“喜怒不形于色”也是他们必有的修养。

距今1600年前,东晋偏安江左,建都建康(今南京),当时北方民族势力强盛,不断地以武力压迫东晋,司马王朝深受其苦。

当时东晋由谢安担任宰相。有一次,北方前秦大举南侵,以号称百万的大军渡江南来,而东晋迎敌者只有数万人,以寡敌众的例子,古来即多,但如此悬殊的兵力,却使东晋人民失去信心,人人准备再度逃难。

唯有宰相谢安,虽处于非常局势中,却仍冷静沉着。当他一切准备妥当后,便悠闲自在地饮酒下棋,好似不知前方有战事一般。

在谢安的运筹帷幄下,加上天时、地利、人和,东晋艰苦地打赢了这场战争,获胜的消息很快地传回京城的宰相府邸,这时谢安正与人对弈,看完捷报后,谢安仍若无其事地下棋。

“有何要事吗?”客人好奇地问着。谢安答道:“没什么,只是前方的战土击败了敌人而已。”

在客人面前,即使是大军获胜,谢安也不改其沉着的态度。送走客人后,谢安返回屋内时,一不小心踢到门槛,撞断了木履齿,但谢安竟毫无所觉,喜悦之情竟硬生生地压抑下来。

其实,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并不存在,他们只是不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罢了。对于中层领导来说,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所以,中层领导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藏在心中,别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

楚汉相争的时候,有一次刘邦和项羽在两军阵前对话,刘邦历数项羽的罪过。项羽大怒,命令暗中潜伏的弓弩手几千人一齐向刘邦放箭。一支箭正好射中刘邦的胸口,刘邦伤势沉重,痛得伏下身来。主将受伤,群龙无首。若楚军乘人心浮动发起进攻,汉军必然全军溃败。猛然间,刘邦突然镇静起来,他巧施妙计;在马上用手扪住自己的脚,喊道:“碰巧被你们射中了!幸好伤在脚趾,没有重伤。”军士听了,顿时稳定下来,终于抵住了楚军的进攻。

把喜怒哀乐藏在自己心中,尽量压抑自己的个人情感,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来应付事情,这种情歌的人才能做好领导的工作。

恰当的糊涂也是明智之举

作为中层领导,处理问题要讲究态度,有的问题在处理过程中可以热诚一些,也有的问题可以冷漠一些,态度有时也是处理问题的一种尺度。

本来就不爱管闲事,却偏偏遇上一个爱诉苦的下属,叫你感到烦不胜烦。中层领导们周旋于公司各部门之间,周旋于商场各公司之间,还要与来自各个方面的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果不具备一套行之有效的应付各种各样的人的办法,是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在各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回报的。

老实说,中层领导心里一万个不想过问,连听也不愿意,却怕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或者有后遗症,所以常常有进退两难之感,却苦于无法摆脱对方。

遇上这种“烦人”,既妨碍工作,又没有好处。所以,中层领导必须想办法使之杜绝。

这就要求中层领导们能够像“千面观音”一样,具备不同的面孔来对付不同的人。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如果抛开其中的讽刺、揶揄的意思不看,也自有其道理。试问,您若是对鬼也只说人话,它能听得懂吗?中层领导对于本部门内的成员,可以摆出多种面孔,每种面孔适应不同的场合。就如同京剧的脸谱一样,每种类型的脸谱代表一定的性格。当领导,不能让人一眼望去就知道是什么性格,不然岂不是很容易上当受骗?中层领导大可以看情况的需要,先选一张合适的脸谱戴在脸上,再向下属讲话。

高层领导最大的任务,甚至夸张地说,唯一的任务,就是找到经理人才,让这位经理再找其他人才当中层,一层一层延续下去。中层领导,依俗话说,躺着干就可以了。

刘禅一生真是幸福,父亲刘备善于识人,给他选了一批以诸葛亮为代表的优秀人才辅佐他。

刘备在给刘禅的遗嘱中说:“汝父德薄,不可效也。”大概是指伐吴一事告诫刘禅。阿斗17岁继位后,遵照刘备的遗训,尊奉诸葛亮如父亲,大小政事悉数委托诸葛亮。诸葛亮拥有刘备在世时所没有的大权,对内掌权,对外用兵,阿斗从来不曾掣肘,不曾怀疑。

刘禅深知:“大树底下好乘凉。”自己既然没有治国安邦的本事,就别去干扰“相父”了,只做一些礼节性的事务吧。

别小看这个动作。换了别的国君,大可因嫉妒而萌生杀意,大可因听信谣言而排挤诸葛亮,大可因嫌诸葛亮罗嗦而将他撤职,大可为了让自己掌有大权、为了让宠信的宦官呼风唤雨,而这样那样。但阿斗没有。不像曹操忌杀谋士,不像孙权会羞辱老臣,阿斗无能,惟一能做的,就是把事情交给诸葛亮。而这样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