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层革命:如何成为最优秀的中层领导
5032000000036

第36章 如何管理你的下属(1)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总有许多的人和事在对中层领导发生作用,产生影响,让他们身陷管理的疑难之中。比如,如何与自己的下属处理好关系。而在这其中,自己与目前的下属原本可能是同级关系,个别人可能是自己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方面,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好强势和低姿态“亲民”的度,能够与下属顺利沟通,达成信任和理解。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是用人的一个重要原则。

当然这个“不疑”是建立在自己择用人才之前的判定、考核的基础上。不用则罢,既用之则信任之。中层领导只有充分信任下属,大胆放手让其工作,才能使下属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从而焕发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说,一旦决定某人担任某一方面的负责人后,信任即是一种有力的激励手段,其作用是强大的。

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你的领导怀疑你的能力或人品时,你定会火冒三丈,要找他理论一番。脾气稍微温和者从此会士气大消。更有毒辣者,会暗中使坏。这些都源于一个“疑”,结果给单位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因此,身为中层领导,一定要引以为戒。切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诸葛亮被刘备请出茅庐时,年仅27岁,刘备对他以师礼相待。关羽、张飞的年辈长于诸葛亮,追随刘备多年,劳苦功高,两人对刘备如此重视诸葛亮,很不理解,说:“孔明年幼,有甚才学?兄长待之太过,又未见他真实效验。”刘备却说:“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刘备对诸葛亮如此重视,当然不是没有根据的,他在隆中对策中已经觉察到了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才,因此才给予他以极大的信任和权力。正因为这样,诸葛亮才得心应手地指挥全军人马,慑服居功自傲的关羽、张飞,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卓越才能。

刘备信任诸葛亮是始终不渝的,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关头。彝陵之战后,刘备病危于白帝城。临终时把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让刘禅对诸葛亮“以父事之”。刘备还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人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封建帝王对臣下说出这样的肺腑之言,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既说明刘备是以大局为重的贤明君主,也说明他对诸葛亮的信任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刻骨铭心,在辅佐后主刘禅的生涯中,倾心竭力,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国后期的生存和发展耗尽了毕生的精力。

现在,国外一些企业非常强调“面向人,重视人”的管理。这种管理的关键是对下属的信任。人性有其共同的特点,就是希望使自己成为重要的人物,得到组织的承认和重视。基于这一点,在管理中充分地信任下属,使之时时处处感觉到自己在受上司的重视,无疑是对下属的激励和鞭策。美国坦登计算机公司董事长詹姆斯·特雷比格说过:“我们的出发点是,雇员都是成人,不是孩子。”可以说,信任就是力量,信任会给事业带来巨大的成功。

用人不疑,信任下属,有很多好处:

信任可以增强下属的责任感。作为管理者,只有对下属充分地信任,以信任感激励下属的使命感,下属才能更加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在工作中尽职尽责。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深深地感到刘备对自己非同一般的信任,同时,也深感责任的重大。因此,“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在履行治国治军的职责时,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兢兢业业。

信任可以增强下属的主动进取精神。《寻求优势》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实际上,没有什么东西比感到人们需要自己更能激发热情。”信任就意味着放权,管理者因信任下属,也就敢于放权,下属得到了工作的主动权,就能放开手脚,积极大胆地进行工作,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孙权任陆逊为大都督,取佩剑给陆逊说:“如有不听号令者先斩后奏。”并大胆地放权,“阃以内,孤主之;阃以外,将军制之。”陆逊主动进取,创造性地工作,取得了彝陵之战的全面胜利。

对属下信任,一来可以展示中层领导广阔的胸襟与忠实的人品,换取部下对你的信任与尊敬,二来可以作为一支兴奋剂,刺激下属竭尽全力,办好事情。因为谁也不愿在别人面前丢面子,显得自己很无能。得到了上司的信任,正是表现自己的绝好时机,谁也不愿放过。所以,一句信任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都是展示领导魅力、换取部下忠心的有效办法。

当然,信任要看对象,不能对什么人都深信不疑。信任是有条件的,这条件可归结为两点:一是下属的德,二是下属的才。德与才可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所侧重,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对德才的外延作适当调整,但二者不可偏废。多疑固然是管理者的致命弱点,但也不能不加分析地都深信不疑。下属做某件事是否尽职,担任某个职务是否称职,都要深入地进行考察。要实事求是地信,实事求是地疑。当信则信,当疑则疑。刘禅之所以被称为昏君,就是应当信任的,疑而不信;应当怀疑的,信而不疑。诸葛亮四出祁山,战场形势对蜀汉非常有利,但后主刘禅听信谗言,怀疑诸葛亮有异心。中了司马懿的反间计,调诸葛亮回成都,失去了一次进攻中原的良机。姜维六伐中原,刘禅又犯了同样的错误。从刘禅身上,我们还可以得到管理者应当兼信而不偏信的启示。诸葛亮死后,刘禅最信任的是曲意奉迎的宦官,而把正直无私的文官武将排斥在信任的圈子之外。于是贤人渐退,小人日进。纲纪废弛,朝政日非,过了40多年的昏庸生活后,终于亡国。

信任你的下属,实际上也是对下属的爱护和支持。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特别是对于担当生产、销售、试验、拓展、探索者角色的下属而言,容易受人非议、蒙受一些流言蜚语的攻击,那些敢于指出领导错误,提建议、意见的,那些工作勤勉努力犯了错误并努力改正的,领导的信任是其最后的精神支柱,柱倒而屋倾,在这种状态下,中层领导切不可轻易动摇对他们的信任。

放下架子,亲近下属

放下架子是中层领导与下属缩短距离的前提条件。一个领导如果卖弄权势。那么他就等于在出卖自己的无知;领导卖弄富有,等于出卖自己的人格。摆架子的人,不仅领导关系搞不好,群众关系也搞不好。

作为中层领导,很容易产生高高在上的感觉,通俗说就是“拿架子”。“拿架子”是没有好处的,对于下属而言,中层领导本来位置就高高在上,具有一种相对优越性。如果中层领导不注意自己“架子”问题,凛然一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姿态,势必在自己与下属之间划出一条鸿沟,从而切断中层领导与下属进行感情交流和沟通的纽带,拉远了上下级之间的距离,更不可能引起下属的心灵共鸣。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

“嗨!我们这个单位的主管领导,官虽然只有芝麻粒大,架子摆得倒不小。哼,他越是这样子,我们就越懒得理他。”

“你们单位的领导讲起话来怎么是那个样子,拿腔拿调的,真让人受不了。”

对于爱摆架子的中层领导,人们很不喜欢,但这样的中层领导不少,这些人不仅领导与领导之间关系难处,而且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关系也难处。爱摆架子的领导表现为:

(1)和普通百姓保持一点距离

爱摆架子的中层领导平时紧绷着面孔,轻易不下基层,轻易不接触群众,他们把和群众开玩笑、打成一片看成是有损领导威信的事。有时在现场能了解的问题,爱摆架子的中层领导却总是安排他人到办公室来向他汇报,问东问西,还不时提些问题,以显示自己的气度和水平。

(2)自己比别人高明

领导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就是在某些方面比别人高明一些。但是,爱摆架子的中层领导却将这一点过分绝对化了。不是认为自己高明一点,而是认为自己要高明得多;不是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要高明,而是在所有的方面都高明,这种缺少自知之明的心理所产生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有一位总经理为了与部下拉近距离,他经常在业余时间里与员工玩扑克牌,以此作为打开与员工沟通交流的钥匙。在此过程中,大家无话不谈,性格中的优点和缺点充分暴露。牌打到兴奋处,小伙子们甚至会跟他友善地开玩笑逗大家开心。大家在娱乐中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他不仅是他们工作上的领导和权威,而且成了他们生活上的朋友和伙伴。

性格大大咧咧的王某这次课题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午饭后这位副主任走进他们办公室,拍拍王某的肩膀笑道:“我可不知道你长了这么聪明的脑袋,工作做得顶呱呱,写文章还有一手,真是妙笔生花!”而性情如姑娘般文静的小刘在工作会议上献一妙计,他眉开眼笑,当众夸奖道:“别看小刘平时细言慢语,但爱读书,善思考,满腹经纶,碰到困难能拿出锦囊妙计。他今天提供的这一思路,给我们开辟了一个新的角度,对我们这一阶段工作意义重大。大家都应向小刘那样,注意读书、学习,蜂采百花成蜜嘛。”

这是一个多么风趣、和谐、自然的工作环境,这与这位领导善于放下“架子”,忘记“架子”分不开的,下属与他交往时才会感到亲切、自然,才会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打开,他才能充分了解下属,体察其心灵深处,掌握其不同特点,称赞起下属来才会得心应手,对“症”下药。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位领导正是掌握了开启各位下属内心之锁的钥匙,他对下属的称赞才能真正使下属感觉到领导鼓励的力量,既不会认为他故弄玄虚,更不会想到他是欺骗人心。

为什么有的中层领导爱摆架子呢?这是由于在一些人的内心深处,形成了浓厚的等级观念,将人分为上中下几等,觉得官当得越大,似乎就越是高人一等。他们如果当了官,就洋洋得意,忘乎所以,情不自禁地显示出比别人高出一等的样子来。

从中层领导的威信方面来说,那些借助本人的真才实学、高超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与众人建立密切的感情关系的中层领导,威信越大。而那些借领导的资历、官职的大小、常摆出一副官样的中层领导,其威信越小,容易成为孤家寡人。

过分突出自我,藐视他人的存在,严重脱离群众基础,这不是现代领导的作派。作为一名现代企业的中层领导,还是少摆架子为好。

勇当下属的学习标杆

一位优秀的中层领导必然是事事以身作则的,而他的这种行为也会赢得下属的尊重。

在任何一个组织内部,中层领导都是一个团队的领头羊,自己本身的工作能力、行为方式、思维方法甚至喜好都会对团队成员产生莫大的影响。

而且,培养下属,是随时随地的。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看到有问题,都要及时启发、教育。如同做小学老师,从如何提问、如何拿笔开始。在组织中,这种随时随地的教育被称为机会教育。有人研究,组织中的机会教育占员工教育的70%。换句话说,70%的教育是靠成员的直接领导来完成的。

在部队中,有句经常挂在领导嘴边的话:“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骨干在培养下属的时候会说:你要好好干,你的建议非常好,你去干吧,如何如何。其实,这基本等于废话,只会让下属感到不知所措。所谓干出样子,就是说骨干要以身作则,让下属可以学着自己的样子干。只有这样,下属才能尽快成长并真心实意地拥护你,追随你,爱戴你,并迅速成长。

在二战时期,美国着名将领巴顿将军就是这样的中层领导。他曾经说一句非常富有哲理的话:“在战争中有这样一条真理:士兵什么也不是,将领却是一切……”巴顿将军为什么说这样一句话?让我们先来看下面的故事:

有一次,巴顿将军带领他的部队在行进的时候,汽车陷入了深泥里。巴顿将军喊道:“你们这帮混蛋赶快下车,把车推上去。”所有的人都下了车,按照命令开始推车。在大家的努力下,车终于被推了出去。当一个士兵在准备抹去自己身上的泥污时,惊讶地发现身边那个弄得浑身都是泥污的人竟然是巴顿将军。原来巴顿将军刚刚和他们一起把车推了出去。

而这件事一直都牢牢地记在这个士兵心上。直到巴顿将军去世,在将军的葬礼上,这个士兵对巴顿将军的遗孀才说起了这个故事,这个士兵最后说:“是的,夫人,我们非常敬佩他!”

当我们看完这个故事,再来回顾巴顿将军那句名言:“在战争中有这样一条真理:士兵什么也不是,将领却是一切……”我们不难发现隐藏在这句话背后的深意,那就是:士兵的状态,取决于将领的状态;将领所展示出来的形象,就是士兵学习的标杆!这个道理不仅仅在军界适用,在任何一个组织或企业都适用。

军队如此,组织或企业亦是如此。在关键时刻,中层领导的状态往往决定全局的成败。即使是在平时,能够以身作则地带领自己的团队,也是中层领导的首要职责之一。

可有人认为,组织成员都是经过学校这种科学方式批量生产的人才,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商业化社会中,再采用这种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合适吗?实际上,这是种误解。学校的知识,在工作中需要转化成实际的工作能力,这种转化,需要一个过程。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是推进这种转化并进而推动工作的最好方式。

毛泽东曾说:“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这句话是每一位中层领导都应牢记于心的。身为中层领导,要做下属的领头羊,领头羊所起到的就是一个标杆作用。它永远站在队伍的最前方,给群羊以榜样与力量,使得整个团队昂首阔步地向前。一位优秀的中层领导必然是事事以身作则的,而他的这种行为也会为他赢得尊重。

总之,中层领导在带领自己的团队时,一定要时刻牢记:勇当下属学习的标杆!

做一个有效的沟通者

中层领导既要注重第一印象的作用,同时也要对被中层领导进行深入的了解,因为中层领导必须通过他人才能完成事情,切不可因第一印象不佳而对其人表现出任何形式的不礼貌,否则将影响你今后与他的关系。要记住,你是一个中层领导,与下属的关系至关重要,切不可凭第一印象对下属的去留或工作安排做出轻率的决定。如果那样的话,你很可能会放过一个有才华的人,或者尤其糟糕的是,你也许把一个庸才安排在举足轻重的位置上。因此,中层领导必须有能力来启发、鼓舞和带领、指导,并且聆听他人。惟独通过沟通,中层领导才能使人们将他的目标内化,并付诸实行。

你觉得自己的沟通能力如何?沟通是你经常性的要务吗?你能够为启发人、鼓舞人采取行动吗?当你传递心中的想法时,你的听众能够听懂、接受,并且实行吗?当你一对一与人谈话,或是对群众说话时,你能够立刻激起共鸣吗?如果你心中深切知道自己的目标是正确的,然而人们却不能认同,那么障碍或许就在于你缺少有效的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