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十而砺:80后如何突破职业瓶颈
5029900000031

第31章 协调你的人际关系(1)

80后身上往往都会存在一些人际交往障碍,一方面喜欢热闹,一方面又会觉得“人多时候最寂寞”;他们一方面渴望被人理解和尊重,一方面又不愿意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具体表现在行为上,有时候可能是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因此难以扩大交际圈子;有时候却是不善于与领导沟通,以至于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一个好汉三个帮

常言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人成木,二人成林,三人成森林”,懂得建立人脉,便可以得贵人帮助,获得多方援助,可以让你比别人更快速地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转换成工作升迁的机会,或者财富;而在瓶颈来临或关键时刻,也往往可以发挥转危为安的作用。

作为一名员工,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在自己周围创造出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才能有利于工作上的交流,以便能够通过团队的力量进行有效合作,促进工作上的进展;同时也对一个人获取高薪及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人脉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人际关系网。在现代职场,一个人能否有更高的收入,不仅取决于本职工作的完成质量,更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网络。戴尔·卡耐基曾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其运用,是现代人发家致富、功成名就的第一法宝。人脉资源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是一种潜在的财富-人生最重要的财富、事业最宝贵的资本,它不是直接的财富,但是如果你没有它,就很难聚敛财富。

因此,你要想永远摆脱职业的瓶颈,而在职场上能够有更大的发展,不妨学会善用人脉资源。一个好的人脉关系网,可以让你的个人职业生涯和生活更容易成功,带来更多财富。

蒂斯在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刚开业时,连一台传真机都买不起。移民潮一浪接一浪涌进美国时,他接了许多移民的案子,常常深更半夜被唤轻地敲门,脱掉鞋光着脚进屋的。每替一位客户送完水,他都会在心里默念上几遍,记下客户的姓名和用水情况。

送水工通常都是按件计酬的,一个送水工月收入只有500元钱左右。他很勤快,但每个月也不过600元收入。可是,就是这样一份又苦又累、收入又低的送水工作,他一干就是五年。在这五年里,很多客户都与他相熟,不少人好奇地问他:“小伙子,你年轻力壮又有文化,为什么不去找更来钱的事做呢?”他回答:“我觉得送水工这活儿挺好的,我喜欢干。”

五年后,他辞职了。他用自己所有的积蓄开了一家送水公司。人们认定他必败无疑,城里的人家早就订了水,他一家新开的公司,谁订他的水啊?

令人意外的是,他很快就拥有了许多订水客户,都是他五年来认识的老客户和老客户们的亲朋好友。迅速地,全城送水业务的一半份额都是他的了。他也不需要亲自去给别人送水,只要坐在办公室里接洽业务就行,因为他招聘了+多名送水工。慢慢地,他的业务做得越来越大。

有人向他讨教成功秘诀:“你是怎么创造这个奇迹的?”他说:“在这座城市里,有几个人送水能送上五年的呢?只有一个,那就是我!在这五年里,我拼命地结交客户,给他们留下好印象。我问他们,要是我开了公司,订不订我的水?他们都表示愿意订。水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人。五年下来,喝我送去的水的客户根本不记得我以前所在的送水公司,只记得我这个人。因此,我的公司一开张,就赢得了这么多客户。”

可见,人脉关系带给一个人的收益可能是无法预计的。作为职场中人,你的人脉网络越宽,你赚钱的门路也就越多,同时,你距离职业瓶颈也就愈远。所以,要想使所做的工作卓有成效,为日后自己的事业打下基础,懂得学会利用人脉资源,是一件绝不能忽略的大事。

找个“梯子”往上爬

在职场,你要试着找到一个“梯子”往上爬,因为靠你自己一步一步往上走是很慢的。什么是你可以用的“梯子”?你的实力、别人的实力;你的智慧、别人的智慧;你的人脉,别人的人脉……当你把这一切都运用自如的时候,你就在一把坚固的“梯子”之上了。

你想找到那把“梯子”,首先要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否则你就算爬上去,也很可能因为站不稳而跌下来。其次你要借助别人的实力,让你的上司、你的同事在关键时刻推你一把。这就要求你具备好的人缘,或者好的背景,不管你靠什么,总之要想找到梯子,你就得动用所有的智慧来抓住那些需要的东西。

当你学会运用别人的智慧之后,你找起梯子来就毫不费力了。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有一个县太爷,为了教化民心,计划重建县城当中两座比邻的寺庙。公示一经张贴,前来竞标的队伍十分踊跃。经过层层筛选,最后有两组人马成为候选者:一组为工匠,另外一组则为和尚。县太爷说:各自整修一座庙宇,所需的器材工具,官家全数供应,工程必须在最短的时日找个梯子往上爬完成,整修成绩要加以评比,最后得胜者将给予重赏。

此时的工匠团队,迫不及待地请领了大批工具,以及五颜六色的油漆彩笔,经过全体员工不眠不休的整修与粉刷之后,整座庙宇顿时恢复雕龙画栋、金碧辉煌的面貌。而那边,和尚们只请领了水桶、抹布与肥皂而已,只是把原有的庙宇玻璃擦拭明亮。工程结束已到了日落时分,评比结果揭晓的关键时刻来了。这时天空中的落日余晖,把工匠寺庙上的五颜六色,正好映射到和尚的庙上。和尚们整修的庙宇,呈现出柔和而不刺眼、宁静而不嘈杂、含蓄而不外显、自然而不做作的高贵气质来,与工匠整修的眼花缭乱的颜色呈现出非常强烈的对比,双方成绩也立刻有了高下之分。

其实,庙宇作为宁静的地方,适合净化心灵,过于华丽铺陈反而不适合它本身。从这一角度看,和尚们的境界就要高出许多。二者修庙的理念也迥然不同。和尚利用最简单的法则来驾驭最复杂的环境,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成效,用最无形的观念超越有形的物质。换句话说,他们只是充分地借用、活用及善用别人的无形智慧与资源罢了!然而他们却轻轻松松赢了这场胜利。

现代职场,光会做工作是不行的,把工作做好才是老板想要的结果。如果你能利用别人的智慧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何愁抓不住升迁机会呢?善于借力敢于创新的人,才拥有最大的竞争力,才能以最快速度找到那把攀登职场山峰的梯子。

当你找不到那把梯子的时候,不妨学着做一做别人的“梯子”。职场竞争虽然激烈,却也有着一定的人情味,当你给了别人脱颖而出的机会,别人也会想办法帮助你超凡脱俗。这需要你首先具备一种自我奉献的精神。

在“2004年杰克·韦尔奇与中国企业领袖高峰论坛”上,一位对话嘉宾在出了25万元高价获准提出的7个问题中,其中有一个是:怎样才能做一个百年老店?韦尔奇的回答无论如何包装,仍然是一个简单的道理:甘做“人梯”。

韦尔奇早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如日中天时就开始挑选和培养接班人。在他应当退休的时候,也如愿退出自己得以成名的通用电器公司CEO的位置。尽管他还有相当的精力去世界各地演讲,但是他并没有在号称世界第一经理人的工作平台上“发挥余热”。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也是一样,在他的任期即将跨越一个新的千年的时候,他出人预料地让出了总统的权杖,把年富力强的继任者推上了历史的前台。历史将证明他们的做法是明智的,他们为之献身和骄傲的事业因为自己的退出而更为稳定地迈进了一大步。

甘做“人梯”,可以使你突破人生的局限,为你的事业打造出新的精彩。与其苦心孤诣地想要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不如从甘做“人梯”的简单事情上做起。当然,你决不能因为自己做出奉献而对别人颐指气使,企图束缚人家的手脚。事实上,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你也会从中或多或少得到一些好处的,起码你的心灵会因此而充实。在生活中,你也不妨多一些甘做人梯的精神,这样你也能找到让生活更加美好的那把梯子。

一个漆黑的夜晚,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有个人因为有急事要去一个住在郊区的同事家,为赶时间,便抄近路走人一条偏僻的小巷。他心里害怕,真后悔不该走这条路,可是事已至此,只得硬着头皮向前走。走着走着,突然,他发现前面有一处光亮,似乎是一个人提着一个灯笼在走,他疾步赶了上去,正想打声招呼,却发现是一个盲人,一手拿着一根竹竿小心翼翼地探路,一手提着一只灯笼。他纳闷了,忍不住问盲人:“您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要提个灯笼赶路?”

盲人缓缓地说道:“这个问题不止一个人问我了,其实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保护自己的安全。而且,这么多年来,由于我的灯笼为别人带来光亮,为别人引路,人们也常常热情地搀扶我,引领我走过一个又一个沟坎,使我免受许多危险。你看,我这不是既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吗?所以,每到晚上出门,我总提着一盏灯笼。”

正是这样,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对别人微笑,别人也会还以微笑;你给别人一份支持,人家可能给你10份帮助。每个人的资源都具有特殊性,那些可以共享的就拿出来分享,当你养成这样的习惯,就会发现不知不觉中,你的前面已经有了一把梯子等着你去攀爬。其实,当你可以寻找那把梯子的时候,往往什么也看不到;而当你无意间帮助别人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前方忽然也变得一片光明。

在职场,你的热情、你的善意、你的友好、你的微笑,都是让你找到那把往上爬的梯子的有力武器。当你能够时刻运用这些武器带给大家帮助的时候,你也就被自然而然地,抬上了那把人人都想上去的梯子。

同事间的应酬艺术

踏上了工作单位这个舞台,一举手一投足都免不了与同事的寒暄、应酬。如果说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办事能力以及个人才华是使他得以步步高升、平步青云的“硬件”,那么是否能被上下认可、左右逢源、深谙应酬的艺术恐怕就是出人头地的“软件”了。

把同事吸引到自己耳边是应酬的目的,但首先要使自己“被吸引”到同事们那里去。你认为有些同事可能对你不怎么重要,但也许不定何时他们却对你关系重大。只有争取同事的拥戴、赞同,赢得人心,才是平日应酬的最大成功。要知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也少不了三个帮。

君子之交,有所不为。在现代社会中,那种不即不离、不远不近的同事关系被认为是最难得和最理想的应酬哲学。与同事相处,终日正襟危坐,严肃、客气都不好,人家会认为你不合群、孤僻、不易交往;太近乎、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也不好,容易让别人说闲话,也容易让上司误解,认为你是在搞小圈子,动机不良。说来说去,还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为好。

杰克是一家大汽车公司的雇员,由于工作勤奋努力,成绩斐然,在短短的几年间步步高升,事业可以说是一帆风顺。而有几位跟他一同起步的同事限于能力和机会,却至今仍保持着多年前的原状。因此在大家相处之时,杰克总觉得不太自然,甚至还有些战战兢兢。起初他为了避免老同事们指责他过于高傲,惹个“一朝得志便不可一世”的批评,频频地请这几位老同事吃饭,而且说话也比过去更加小心、客气了,饭菜档次更是极显尊重。不料同事们不仅没领他的情,反倒认为他简直得意忘形,太“招摇”了,甚至越发不平衡起来,认为他原本就是个“草包”,原来就是凭着这些“卑劣”手段爬上去的。杰克最终落了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气得几乎吐血。痛定思痛之后,他决定卸掉包袱,轻装上阵,仅以平常心淡然面对平常事,一切竟然又应付自如了。

公事上,杰克“谨记大公无私”的原则,若是自己的直辖下属,就采取冷静的态度,奖罚分明,说一不二,绝不再抱“大家都共事这么多年了,算了吧”的想法。但在私底下,杰克仍然与他们保持一定距离,投契的就当做朋友一般看待,不能合拍的也不再刻意去改变。若不属于自己的直接下属,公事上很少相交就简单好办多了,平日见面,大可“友善”一番,“友善”之后也绝不会再额外“加温”,同事之间恐怕也需淡如水。

杰克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和同事们保持适当距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受同事欢迎的人。不论职位高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责任,所以在权力上,聪明的人都不喧宾夺主,但也永远不会说“这不是我分内事”之类的话,因为过分泾渭分明只会搞坏同事间的关系,而过分径渭不分,也不利于同事圈这一特定范围。

孟子说过:“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同事间,说人长短,制造是非之举理当不为。比较小气和好奇心重的人聚在一起就难免说东家长、西家短,虽说偶尔加入他们一伙,胡乱批评或调笑一些单位以外的人的轶闻趣事,倒也无伤大雅,但是对同事的弱点或私事保持缄默才是最明智的做法。公私分明是重要的,不搞小圈子也同样是多少“过来人”的经验。众多同事中,自然难免会有一两个特别投缘的,私下里成了好友也无可厚非,但是无论自己的职位比这位同事兼好友的人高还是低,都不能因为两人关系好就做出偏袒的事情。一个公私不分的人永远做不了大事,何况任何领导都讨厌这类人,认为不值得信赖。

同事间,一方有困难,另一方负有道义上不容推卸的责任,但是却并非任何时候都应出手相援,而是同样要有所不为。这就要看看这种帮助属于何种性质。我们知道,同事是就某一个小团体中某些人相互之间的关系而言的,但是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不仅生活在同事之间的小环境中,而且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联系,因此,如果不能正确地协调这两个关系,那么结果则会不那么令人满意。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他不仅有着同事间的相互关系,还受到社会中舆论、道德、法律等的约束。所以,当同事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能仅仅从自己是他的同事这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一味地盲目相助,重要的是应当看到这种帮助的结果。如果说这个问题是与社会中其他关系发生了抵触,那么帮助的角度就应当注意到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平衡。不分是非、没有分寸的简单帮助是不可取的。

“为同事义不容辞”,说起来虽然可歌可泣,令人佩服,但如果在任何时候都像别人的应声虫一样,丝毫没有自己的见解,一味附和别人的意见,那又怎么能叫帮忙呢?何况更多的情况下是“义不容情,法不容情”,有所不为才是真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