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这样学习最高效
5028600000008

第8章 方法篇这样学习最高效(6)

从前有个爱喝酒的私塾先生在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子里教书。他每天教一些年龄不大却很顽皮的村童,觉得很无聊,就经常去山上找一个老和尚饮酒。一天,先生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道题目,他要求学生们在放学前把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30位,如果背不出来,就不准回家。先生说完,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串长长的数字,然后就出门了。

学生们眼睁睁地望着这一长串数字: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个个愁眉苦脸。但是想到背不出就不准回家,大部分学生就摇头晃脑地背起来,还有一些顽皮的学生揣好题单,溜出私塾,跑上后山去玩。忽然,他们发现先生正与一个和尚在山顶的凉亭里饮酒作乐,他们怕被老师发现,就扮着鬼脸,钻进了林子。

夕阳西下,老师酒足饭饱,回来考学生。那些死记硬背的学生结结巴巴、张冠李戴,而那些顽皮的学生却背得清脆圆顺,丝毫不差,先生觉得非常奇怪。

原来,有一个学生在林子里看到先生时,灵机一动就把要背诵的数字编成了谐音咒语:“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把酒吃(897),酒杀尔(932),杀不死(384),遛尔遛死(6264),扇扇刮(338),扇耳吃酒(3279)。”他一边念,一边还指着山顶做喝酒、摔死、遛弯、扇耳光的动作,念叨了几遍,终于都把它记住了。

先生听了,气得说不出话。

利用谐音法还可以帮助记忆某些历史年代。不少学生觉得记忆历史年代是件很苦恼的事,不容易记住,而且还容易混淆。但是,要学好历史,又必须记住历史年代,因为没有时间也就无所谓历史。于是,许多考生利用谐音法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例如,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用它的谐音:“一把揪死”,就非常容易记住。再如,地理课讲到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岛屿,其面积总共为35981平方公里。要记这个数也容易。前面“359”,可记成“三五九旅”;“81”可记成“八一建军节”;那么,“35981”不就是“三五九旅在八一诞生”。

当然,谐音记忆法只适于帮助我们记忆一些抽象、难记的材料,并不能推而广之用于记忆所有的材料。

目录记忆解析知识树

目录有三大作用--导读、结构、启发。在复习时,充分发挥这三个作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材目录的突出特点是,整个目录特别是单章目录,不仅仅告诉我们本章有哪些知识,而且还隐含着各知识点间的关系。稍加思考,就可得到一个简洁的知识结构,从宏观上理解知识。

在看完书之后,要回过头来再把目录认真地分析一下。为什么要看目录呢?因为目录是全书的大纲,看目录是浏览全书内容的最简单快捷的方式。我们的中学课本中所讲的知识都是非常基础的,甚至说非常简单的,正因为它简单,是基础知识,所以它的编写都是非常规范,很有讲究的。看目录怎么编排,想一想,为什么这个知识点要放在第一章?为什么这个知识点要放在第一章第一节?为什么物理课先学光学、再学力学?为什么化学先学无机化学、再学有机化学?为什么我们高中政治课高一学经济学常识、高二学哲学常识、高三学政治学常识?为什么哲学常识中先学唯物论、再学辩证法、再学唯物史观?这些先后排列的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边看一边想,把这些问题基本想通了,你对全书的知识体系的了解也就差不多了。

看看这一课的题目以及课下的几个小标题,弄明白这课要讲什么,思路是什么,然后再开始正式的背诵。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是可以通过记容量相对较小的纲而将课本上的知识系统地记住。

二是通过标题和目录的归纳、总结,可以了解课本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学到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是增强信心。人的记忆力总是有限的,记得越少越容易记住,记住了一个纲,心中就有了底,就有了信心。

把“看目录”的思想加以扩展,不仅要看书前的目录,你把书打开,每一章下面还有节,每一节下面还有小节,有的小节下面还有黑体字。你再把这些东西浏览一遍,想想其中的联系。不仅是看完全书之后再来做这项工作,你每看完一章,甚至看完一节,都应该把书合上,回想一下本章或本节讲了哪几个知识点,它们之间的前后关系、内在联系是怎么样的。如此反反复复,必然能够在看完书之后整理出条理清晰的知识体系,把知识掌握记忆得十分牢靠。

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

第一,翻开目录,看看自己是否能够根据目录,依序记忆各个课题里面的知识内容,回忆起其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在回忆的过程中,可以边忆边把知识要点记在草稿纸上,以加深印象。回忆不起来的再翻书查看有关内容。

第二,课本目录其实已经把整章的基本知识结构反映出来,可默写目录内容,看看自己是否记住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再用书面形式整理知识梗概,辨析易混知识,叙述学习数学的方法和体会。

第三,在临考复习时,先对照教科书目录,看看自己哪些章节比较熟悉,哪些章节比较陌生,从而大体确定复习的侧重点。到了后期,再对照目录看看,自己若能一看章节目录,就能在脑子里反映出它的内容,就说明已经复习好了;若觉得有些生疏,则说明复习得还不够,要再多花时间复习。

其实,课本目录的妙用远不止这些,在预习时也可以利用课本目录。同时,合理利用课本目录的学习方法适用于每一门课程的学习。

联想记忆穿起一大串

联想是由于两个或几个刺激物同时或连续地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暂时神经联系。简单来说,联想就是头脑中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

有一位同学说,他很快就记住了他从网上购买产品的订单编号:1000769373617。大家问他是怎样记的,他回答说,这组号码表面看毫无意义,但把它们分解成几个部分,并与自己所熟知的数字挂钩起来,就容易记住了。比如这组数字,100076是他家所在区域的邮政编码,937又恰恰是他附近的公交车次,他家的车牌号是3617。几组数字一连起来正好是1000769373617。

把记忆的材料与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联结起来,记忆效果就好。想像是形象记忆法常用的方式,当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联想的方式其实很多。可以进行横向的相关联想,例如,从一个作家可以联想到他所处的朝代、作品、出处、对这个作家的评价等;从一个朝代可以联想到与他同代的作家、作品、时代背景、作品风格等。还可以进行纵向的相关联想,例如,由一部作品可以联想到作品的文体、内容、主题、写作手法、名言警句等;由介词的功用联想到介宾短语的特点,进而联想到“介宾短语一般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的句子成分划分方法等等。再例如,按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联想记忆,效果极佳。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按“街灯-明星-街灯-街市-牛郎织女-生活”联想、想像,易于记牢。

我们要记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著作时,可以用做“白日梦”的形象来记他的喜剧作品:在《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做了个《仲夏夜之梦》,梦见了《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真是《皆大欢喜》。我们知道做“白日梦”,形容有些人光想那些不切实际的好事,带有荒唐惹人发笑的意味在里边,正和这些喜剧的意义相吻合。而他的四大悲剧我们则可以用愤怒的形象来记忆:《哈姆莱特》被贬为《李尔王》,他对着《麦克白》愤怒地说《奥赛罗》!这种悲愤的形象恰恰可以和悲剧中的伤心与苦恼相对应。

运用联想记忆的方法可以把许多知识联系起来,贯穿成线,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我们在记忆知识时顺藤摸瓜,由此及彼地记住所学的相关知识。

理解记忆灵活不机械

大多数材料都含有一定的意义,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进行回忆,理解了再记忆就很容易了。只有“理解记忆”方能领会“万变不离其宗”。比如,在语文学习中,无论是对字词的掌握,还是对各类概念的掌握都离不开理解。应在抓住特征、理解本质的基础上去进行记忆。以“线”、“钱”、“浅”、“栈”四个字为例来说,根据声旁我们可以知道它们的读音大致与“笺jian”相近,根据形旁我们可以知道它们的字意内容分别与“丝”、“金”、“水”、“木”等事物有关。又如,理解了小说中环境描写与刻画人物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根据某一段的具体内容,从“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推动情节”的角度去考虑写景与写人之间的关系了。

这两种记忆法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用到。例如,对原理、定义、定理、法则的记忆要靠理解记忆;对历史年代、人物名称、山的高度、元素符号的记忆,就要靠机械记忆。

不同年龄,两种记忆方法在记忆中所占的比例也是不同的。据调查,机械记忆在记忆中所占的比例,小学一年级是72%,初二是55%,高二是17%。理解记忆在记忆中所占的比例,小学一年级是28%,初二是45%,高二是83%。可见,随着年龄的增大,中学生记忆中的理解记忆所占的百分比越来越高,而机械记忆所占的百分比则越来越低。

了解了这个特点,记忆时就要尽量通过思考,待理解以后再记忆,这就不再是死记硬背了。由于通过理解抓住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新知识有了支撑点,不仅便于记得牢固,而且还可以使旧知识得到新的理解。通过理解,将知识系统化,使所要记忆的内容纳入知识体系之中,成为整体的一部分,这样就更容易记忆了。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在学习的人。

有一次,列宁去一个远离莫斯科的城市视察工作。在火车上,列宁带了好几本厚厚的书,并专心致志地看着,周围嘈杂的环境对他没有产生任何影响。这时,坐在列宁对面的一位同志问道:“这么多书,您看完之后记得住吗?”

列宁说:“当然可以记住,不相信您可以提问。”

列宁把书递给了对面的同志,那人真的拿起书来向列宁提问。

结果,列宁居然全部答对了。

“简直是超人的记忆力啊!”那位同志敬佩地夸奖起来。

没想到列宁笑呵呵地说:“也没什么。这种阅读我已经习惯了,学习总要抽空才行嘛。要想记住,首先要理解,理解的东西,才能记住,死记硬背不仅耽误时间,还不会让人灵活运用。”

由此看来,理解记忆效果好。曾经有两位哲学讲师作过这样的比较,他们背诵了席勒的诗和洛克的哲学论文,结果对于抽象的哲学论文的记忆效果反而比诗歌记忆效果要好得多。原因就是他们是哲学讲师,对洛克的哲学论文有较好的理解。

系统记忆全面更有效

我们可以观察周围的聪明人,他们无一例外地善于对事物分类,善于归纳整理,善于总结,无一例外地具有较强的条理性、系统性。我们如果也想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当然也要使自己善于分类、归纳总结,也就是说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条理性很强的人。

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是系统。往大了说,宇宙是个系统,银河系是个系统,太阳系是个系统,我们所在的地球也是个系统。往小了说,人体是个系统,一个细胞是个系统,甚至一个原子也是个系统。国家是个系统,城市是个系统,学校是个系统,医院是个系统,我们的工作单位也是个系统。一本书是个系统,一项计划是个系统,一切的一切都是系统。

既然我们处于一个系统的世界中,当然也要使我们的思维变得系统,以正确地反映这个世界。系统记忆是一个提高记忆效率的好方法。